內容簡介
《地下水汙染場地的控製與修復》介紹瞭汙染場地的控製與修復理論與方法,側重地下水汙染方麵,包括包氣帶和含水層的汙染。《地下水汙染場地的控製與修復》涵蓋瞭汙染場地的調查、風險評價、汙染場地風險管理策略、汙染的控製與修復方法及應用等,係統地從汙染場地的調查到最終的修復進行論述;重點介紹瞭汙染地下水的控製和修復理論、方法和應用。具體特點有:(1)全麵、係統介紹汙染場地風險管理的全過程;(2)充分結閤最新的科研成果,力圖具有較強的實用性;(3)注重理論、方法的闡述,更注重實際應用的分析和論述。
目錄
前言
第1章 概論
1.1 汙染場地的現狀
1.1.1 發達國傢汙染場地的現狀
1.1.2 中國汙染場地的現狀
1.2 汙染場地的研究及發展趨勢
第2章 汙染場地
2.1 汙染場地的定義
2.2 汙染場地的特徵
2.3 汙染場地的類型
第3章 汙染場地的調查
3.1 汙染場地調查階段與方法
3.1.1 汙染場地調查的階段劃分
3.1.2 發達國傢汙染場地的調查研究
3.1.3 汙染場地調查使用的方法
3.2 汙染場地現場勘探與鑽孔設置
3.3 土壤、地下水汙染的取樣分析
3.3.1 土壤和包氣帶的取樣
3.3.2 地下水的取樣
3.4 地層介質的刻畫與汙染源的辨析
3.4.1 地層介質的3D刻畫
3.4.2 汙染源位置的確定
第4章 汙染場地汙染物的遷移轉化
4.1 汙染物在地下環境中的運移
4.1.1 汙染物在包氣帶中的運移
4.1.2 汙染物在含水層中的運移
4.1.3 地下水中汙染物運移的彌散理論
4.1.4 地下水中汙染物運移的阻滯作用
4.2 汙染物作用的水文地球化學原理
4.2.1 水文地球化學概述
……
第5章 汙染物在包氣帶中的遷移轉化實驗研究
第6章 汙染場地的風險評價
第7章 汙染場地汙染的控製與修復策略
第8章 汙染場地的控製技術
第9章 汙染場地的異味處理技術
第10章 汙染場地的原位衝洗處理
第11章 汙染場地的原位空氣擾動技術
第12章 地下水循環井修復技術
第13章 地下可滲透反應屏障技術
第14章 地下原位反應帶修復技術
第15章 原位化學氧化修復技術
第16章 原位化學還原修復技術
第17章 原位微生物修復技術
第18章 汙染場地的監測自然衰減
第19章 汙染場地修復技術的篩選
第20章 實例研究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地下水汙染場地的控製與修復》:
(1)填埋場場址的選擇應符閤國傢及地方城鄉建設總體規劃要求,場址應處於一個相對穩定的區域,不會因自然或人為的因素而受到破壞。填埋場作為永久性的處置設施,封場後除綠化以外不能做他用。
(2)填埋場場址的選擇應進行環境影響評價,並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準。
(3)填埋場場址不應選在城市工農業發展規劃區、農業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文物(考古)保護區、生活飲用水源保護區、供水遠景規劃區、礦産資源遠景儲備區和其他需要特彆保護的區域內。
(4)填埋場距飛機場、軍事基地的距離應在3000m以上。
(5)填埋場場界應位於居民區800m以外,應保證在當地氣象條件下對附近居民區大氣環境不産生影響。
(6)填埋場場址應位於百年一遇的洪水標高綫以上,並在長遠規劃中的水庫等人工蓄水設施淹沒區和保護區之外。若確難以選到百年一遇洪水標高綫以上場址,則必須在填埋場周圍已有或建築可抵擋百年一遇洪水的防洪工程。
(7)填埋場場址距地錶水域的距離應大於150m。
(8)填埋場場址的地質條件應能充分滿足填埋場基礎層的要求;現場或其附近有充足的黏土資源以滿足構築防滲層的需要;位於地下水飲用水水源地主要補給區範圍之外,且下遊無集中供水井;地下水位應在不透水層3m以下。如果小於3m,則必須提高防滲設計要求,實施人工措施後的地下水水位必須在壓實黏土層底部1m以下;天然地層岩性相對均勻、麵積廣、厚度大、滲透率低;地質構造相對簡單、穩定,沒有活動性斷層。非活動性斷層應進行工程安全性分析論證,並提齣確保工程安全性的處理措施。
(9)填埋場場址選擇應避開下列區域:破壞性地震及活動構造區;海嘯及湧浪影響區;濕地和低窪匯水處;地應力高度集中,地麵抬升或沉降速率快的地區;石灰岩溶洞發育帶;廢棄礦區或塌陷區;崩塌、岩堆、滑坡區;山洪、泥石流地區;活動沙丘區;尚未穩定的衝積扇及衝溝地區;高壓縮性淤泥、泥炭及軟土區以及其他可能危及填埋場安全的區域。
(10)填埋場場址必須有足夠大的可使用容積以保證填埋場建成後具有10年或更長的使用期。
(11)填埋場場址應選在交通方便、運輸距離較短,建造和運行費用低,能保證填埋場正常運行的地區。
2.危險廢物入場要求
(1)禁止填埋的廢物:
醫療廢物、與防護層不相容的廢物。
……
前言/序言
地下水汙染場地的控製與修復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