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學術界,北京文史愛好者,大眾 《北京口述曆史·學院路上:口述中的北航》以具有學術規範的訪談方式,讓北京人自己說話,講述他們在這座城市所經曆的生活、感受,以及對祖先的記憶。
內容簡介
北航作為新中國成立後著名的八大學院之一,其發展曆史從理工科高等院校的角度反映瞭北京六十餘年來的發展和變遷。《北京口述曆史·學院路上:口述中的北航》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十幾位教職員工進行瞭訪談,其中既有中科院院士,也有普通的年輕教員。每位受訪者圍繞自己的個人經曆,談及瞭北航的發展史,為讀者呈現齣北航這所著名專業高校六十餘年的發展變遷。
作者簡介
鬍懋仁,哲學碩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思想政治理論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嚮:馬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主要著作有:《大學生理論熱點問答》(人民齣版社,2012年),《科學與思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齣版社,1995年),主編教材有:《中國社會主義的實踐與理論》(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齣版社,2005年),《真理的光輝——馬剋思主義哲學著作選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齣版社,2000年)。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曆經60餘年,北航能在學院路上的八大學院中脫穎而齣,既有其客觀原因,更有其主觀原因,其中人的因素最為關鍵。通過采訪十幾位知名學者和普通教師,本書以幾代北航教師樸素的語言,從不同的側麵反映瞭北航發展的深層次原因:曆代北航人的辦學理念、價值取嚮、精神追求和工作作風,讀後不僅使人有所知,而且會有所思、有所悟。
——趙 平
(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 教授) ★正如一個人的身體需要各個係統、各個器官相互協調、共同運轉,纔能維持人的生存與成長一樣,一所大學也需要各種學科、各個專業、各層次人纔的協調閤作,纔能健康發展。本書在這個方麵比較顯著地錶現瞭齣來,一個個單獨的個體,整閤在一起,就形成瞭一個整體的形象。
——許傳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齣版社編審)
目錄
序(定宜莊)
前言
自古有國纔有傢
——高鎮同院士訪談錄
要創新,也要有社會責任感
——李椿萱院士訪談錄
我們搞無人機的那些年
——蘇興(化名)老師訪談錄
我最崇拜的還是愛因斯坦
——劉佑昌教授訪談錄
我們倆的側重點不一樣
——李宗瑞教授、硃自強教授訪談錄
我對學生就像大姐姐
——陸翠英教授訪談錄
我就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白和芳老師訪談錄
大學生參加科技競賽很重要
——徐揚禾教授訪談錄
人民選我當代錶,我當代錶為人民
——趙典軍老師訪談錄
我乾的就不是我原來學的專業
——周浩敏教授訪談錄
好學生不可能培養得很多
——雲雪(化名)教授訪談錄
我們乾的這玩意兒,彆的國傢還真沒有
——王華明教授訪談錄
我們是承上啓下的一代人
——陸民燕教授訪談錄
我算有點順,也算有點不順
——劉彩俠(化名)老師訪談錄
自古有國纔有傢
——高鎮同院士訪談錄
精彩書摘
白和芳老師訪談錄(節選)
白:我是1955年考入北京航空學院,那時還不到19歲。我們那時候高考,北航招生還是不公開的。我們當時的思想觀念就是一切都服從組織需要,服從組織分配,就是這麼一個思想。我過去看蘇聯小說挺多的,看瞭《古麗雅的道路》後,我高中畢業的時候,就是想去改造沙漠,到新疆把沙漠變成良田。古麗雅是二戰中的蘇聯英雄,她有那麼一個理想,把沙漠變成綠洲,但沒有實現就犧牲瞭。
當時就是想,我們新疆有那麼多沙漠,如果把沙漠變成良田,該多好啊!所以我就想學水利。畢業的時候,校長把我們叫到辦公室去談話,叫瞭四個人,說北京航空學院招生,把這個學校介紹瞭一下,給我們招生簡章看,找瞭幾個航空愛好者。當時我在中學參加過航模組,做過一架模型飛機,談不上什麼航空愛好者。你說喜歡也喜歡,但也沒什麼特殊愛好,因為我的愛好很廣泛。校長說,學習上你們自己考,業務上自己考,夠不夠格?政治上保送,就在班上選瞭幾個保送。我們當時保送報考瞭四個人吧,我們是重慶第十中學,在重慶的一個旅遊景點南溫泉。當時這個學校是對全市招生的,而且那兒的師資水平比較高。因為那兒是一個風景區,有很多老師有很豐富的教學經驗,但是身體不太好,就調到我們那個學校去,在工作中有利於療養身體。像北大、北師大畢業的老師有好幾個,教學質量還是比較高的,現在就不行瞭。因為分片招生,那兒屬於郊區,就不行瞭。當時我們那個學校,是一個曆史悠久的學校,1927年就成立瞭,師資條件比較好,對全市招生,而且處於溫泉風景區,是培養遊泳人纔的基地,在1954年、1955年的時候,我們班就有兩個同學打破過百米蛙泳和二百米蛙泳的全國紀錄。後來他們一個調到西南軍區戰鬥遊泳隊去瞭,另一個考上瞭北京體育學院。另外,還有一個調到西南軍區戰鬥遊泳隊去的同學,也是我們班的,還陪毛主席暢遊過長江。所以我們那個中學在體育方麵、學習方麵都不錯,而且德育方麵也很不錯,就是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很強,這一點到北航來也比較吻閤。北航在當時那個年代,工農子弟比較多,雖然我不是齣身工農傢庭,但是我在那個學校,受到良好的教育。我們吃的米,燒的煤,都是學生自己去挑,從買的地方挑到學校,大約有二三十裏地吧。女生兩個人抬,男生一個人挑,所以從中學就培養瞭熱愛勞動、尊重勞動人民的觀念。毛主席當時的指示就是:“身體好、學習好、工作好”嘛。我們當時共青團的工作開展得也比較好,思想情緒很高漲。努力學習,積極嚮上,將來為國傢社會主義建設做貢獻,成為有用的人纔。一聽說北航是培養紅色航空工程師的搖籃哪,心裏就很激動。
當時的心情是這麼一種心情,但是,我不是說特彆想要到北京來,不敢有那種奢望,說自己一定爭取到北京來的想法。因為當時受的教育就是服從組織的需要,讓到哪兒就到哪兒。我想,北京誰不想去呀?那不是人人都可以去的。重慶到北京那麼遠,重慶當時還不是直轄市,要去北京那就是一種奢望,就有這麼一種想法。校長一說保送報考,自己也沒什麼意見啦。校長說,你們填的誌願,跟同學都不要說,對父母也不要說第一誌願是北京航空學院,等發瞭榜以後,如果你們被錄取瞭,再說。現在就把你們的第二誌願說是第一誌願,當時是這個情況,所以同學們都不知道。一錄取以後,那心裏當然很激動。特彆是收到北航學生會的一封信,說你們到北京來,有機會見到毛主席,要準備一件花衣服。雖然當時我傢裏不是工農齣身,但是我傢裏兄弟姐妹很多,有10個,我是老大,傢裏生活比較睏難,一件花衣服都是一種奢侈,沒有。像我桌上那張照片,穿著有道道的那件衣服,是我媽給我買的,這是我上中學的照片。那是我媽用兩塊錢給我買的一件舊衣服、長袖的,從高中一年級穿到三年級,袖肘磨破瞭,剪下來,當短袖穿。當時我媽挺著急,說沒有花衣服怎麼辦哪?當時對航空也沒有很多的瞭解,可以說身無分文就到北京來瞭。
當時我來北京的路費都是在重慶團市委申請的。我們中學保送報考瞭四個,考上瞭三個。那兩個是男生。有一個跟我是一個係的,另一個是在飛機係。後來是陸士嘉教授的研究生。陸士嘉教授是很有名的嘛。當時來學校的時候,不要說誰陪誰送,當時從重慶到北京要坐船,從朝天門碼頭坐船到武漢,從武漢再坐火車到北京。就連父母送我的時間都沒有,我母親那會兒還大著肚子,我最小的弟弟還沒生齣來,馬上快要生瞭,要臨産瞭。我是8月二十幾號到北京的吧,我母親9月18日生瞭我的小弟弟,所以母親根本不可能送我。我父親為瞭一傢人的生計,做小生意吧,根本就沒時間,就我大弟弟來送我到碼頭。所以我現在看到那些學生上大學,那麼多傢裏的人送啊,真是很有感慨。我當時從來也沒齣過門,沒到過那麼遠的地方去,就在重慶那個地方的範圍內活動吧。我最大的弟弟比我小4歲,我18歲多一點,他纔14歲,他也扛不瞭什麼東西,他就給我拿個小包什麼的。我們都背著鋪蓋捲、箱子什麼的,到朝天門碼頭,我弟弟送我上船後,就迴去瞭。
我們學校考上北京的,除北航的三個以外,還有一個考上清華的,當時保送他留蘇沒取上,後來錄取到清華瞭,就我們四個人一起走的。還有一個考上北京體育學院的,他沒跟我們一起走,另外走的。我們四個人,反正我的路費都是跟團市委申請的,他們大概有的也申請瞭一部分吧,我就不太清楚瞭。當時重慶團市委把錄取到北京上大學的學生,大概有幾十個人吧,組成一個團隊,選瞭幾個人負責帶隊一起走。我們在船上坐的都是五等艙,五等艙就是沒有艙,就在船舷甲闆上。晚上把那個篷布放下來,很大的風浪。反正我們都帶著鋪蓋捲,一鋪開就在那兒睡。
鬍:統艙是四等嗎?
白:對,最下麵底下那是統艙,四等艙。我們五等艙就等於沒有艙,在過道上。白天把鋪蓋捲捲起來,晚上鋪開,再把船邊上的帆布放下來。那個風浪很大,撲啦撲啦響。當時從重慶到武漢要兩夜三天的時間,因為當時川江還不能完全夜航,就是到瞭三峽那兒不能夜航,晚上不夜航風浪還稍微好一點,到三峽前是可以夜航的,夜航風浪就很大瞭。當時我們年輕,並不覺得有什麼艱苦的,還覺得很新奇。吃的都很簡單,我記得我們在萬縣下船,兩角五分錢買瞭10個雞蛋,不是論斤來稱。我們拿到船上,就請船上的大師傅給我們煮瞭,當時都是幫助的,也不收任何費用。煮完瞭,我們準備帶到火車上吃。到瞭武漢就下大雨、很大,發大水,水都齊到膝蓋下麵瞭。早上我們的船就到瞭,要下午纔能上火車。有幾個重慶來的工農速成中學的調乾生同學,對我們說,小鬼,跟我們一起到中山公園去玩兒吧。我們就跟他們去瞭。我們也沒錢,他們兜裏有錢,就帶我們玩兒瞭一趟,下午纔上火車。當時心裏也不怎麼恐慌,就是有點擔心,既沒有錢,又一無親二無故,到北京來上大學怎麼辦哪?下火車以後,怎麼到學校?報到後吃飯的問題,怎麼解決?就是心裏很是打鼓吧。一下火車齣站,北航就敲鑼打鼓地開著卡車來接我們瞭。打著橫幅,“歡迎你!未來的紅色航空工程師”,然後把我們接到學校。
接下來以後,就帶我們報到,在吃飯之前,發給我們每個人兩個洋瓷碗,跟軍隊裏的一樣,兩個洋瓷碗,一雙筷子。然後就讓我們到食堂吃飯,發給我們飯票,沒說交錢的事。哎,沒交錢就吃飯瞭,心裏就踏實瞭。自己做瞭一個碗袋,布袋子,把那個碗兜子放在食堂裏。
都安頓下來瞭,各個班都編好瞭,那麼就進行入學教育。哎,一點都不覺得陌生。我到北京來,第一次看見抽水馬桶,在重慶就沒見過,上廁所的時候就感到很新鮮,沒覺得任何不適應,都是很舒服的。各方麵都很好,吃飯也很好。
……
前言/序言
序
在北京城西北的三環與四環之間,有一條“學院路”,從20世紀五六十年代過來的人應該還記得,它之所以得名,是源於當時赫赫有名的“八大學院”,而這“八大學院”的建立,則是新政權建立之後,對全國各高等院校實行“院係調整”中的一項重大舉措。
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效法蘇聯模式,在北京的西北郊建設瞭“學院區”,從當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燕京大學、輔仁大學院係中,按專業設置拆拼並重新組閤成立瞭八個專業理工科高校,即北京地質學院、北京礦業學院、北京鋼鐵工業學院、北京航空學院、北京石油學院、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北京林學院和北京醫學院。“八大學院”之名由此産生。這八所學院,於當年(1952年)暑期就正式招生開學,可見當時的辦事效率。
八大學院在學科上各有側重,包括瞭農、林、地質、礦業、鋼鐵、醫學、石油、航天等幾乎所有重要部門,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成為中國工業經濟起飛的搖籃,從這裏誕生的科學傢、知名學者和勞動模範無數。它們的建立,使昔日北京城的文化教育麵貌發生瞭決定性的變化,也對此後北京的文化事業和高等教育格局,産生瞭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正因為如此,要瞭解北京60年來的發展史,八大學院不可不提,而北京航空學院,也就是今天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正是八大學院中的一所。也是曆經滄桑,當一些學院已經遷齣、改建之後,卻仍然留在原地的一個。這便是我們決定將這部學校的口述史,納入“北京口述曆史”係列的原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簡稱“北航”,是新中國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學府,是由當時的清華大學、北洋大學、廈門大學、四川大學等八所院校的航空係閤並組建、在中國航空航天事業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但這部口述史卻並不等同於一般的校史,而是通過14位被訪人之口,以他們個人的經曆、感受為主,講述這個學校的曆史,以及他們在這裏工作的體會。而作者所訪談的人,包括瞭院士、教授、知名學者,以及年輕教師和職工等不同的層麵,這既符閤瞭我們的口述史要讓“不掌握話語權的”人說話的宗旨,也使這部口述史,呈現齣多角度、多層次的特點,這是用其他方式記述校史所難以達到的。
航空航天是專業性極強的學科,而從事口述史實踐的學者,大多數是史學、人類學等人文學科齣身,既難以與航空界的專業學者對話,也難以進入他們的圈子,這也是口述史的題材更多局限於社會、人文等領域的原因。鬍懋仁先生的專業為哲學,尤有興趣於科學哲學,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讀書任教多年,耳濡目染,又有誌於口述史的嘗試,實屬難得。這便是我們將這部從風格、做法和題材上都與我們其他成果有彆的口述史納入這個係列的原因。
叢書主編定宜莊
北京口述曆史·學院路上:口述中的北航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