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呂思勉史學四種:曆史研究法·史籍與史學·中國史籍讀法·文史通義評》收錄呂思勉先生關於史學與史籍的四種著述:《曆史研究法》《史籍與史學》《中國史籍讀法》《文史通義評》。這四種著述是呂思勉先生探討史學理論和研究方法的代錶作品。前三種為初學者指明曆史研究的門徑和方法,最後一種則是對中國史學名著的評論。 這四種著述大都是呂先生為指導青年學子閱讀史籍、開示史學研究門徑而作,對於現在年輕一代的史學愛好者與研究者仍然具備很高的指導意義與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呂思勉,江蘇常州人。一位文史底蘊深厚、服膺顧炎武治學精神而又深受西方近代史觀影響的史學大師,是史學界公認的舊籍讀得最多的一位學者,二十四史通讀數遍,為學界同人傳為美談。著名曆史學傢譚其驤稱他“以史學名傢而兼通經、子、集三部”。他一生著作等身,在20世紀的史學界,以一人之力幾乎寫完瞭中國上下五韆年的曆史。迄今,惟此一部,惟此一人。 他不吃自己傢養的雞鴨,是“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他稱自己“不善棋而頗好弈”,嘗對弈興濃而忘瞭辦事;在學生眼裏,他是“一個年老的先生,夕陽西下,穿著長衫,有點病態”……一位博學古今的大學者,也是一位樸質恬淡的忠厚長者。
目錄
曆史研究法 一、為什麼要研究曆史 二、曆史的曆史 三、史學進化的幾個階段 四、舊時曆史的弊病何在 五、現代史學傢的宗旨 六、作史的方法 七、研究曆史的方法史籍與史學 一、史學定義 二、史籍溯源 三、史學緣起 四、史部大略(上) 五、史部大略(下) 六、史傢宗旨今昔異同 七、史材 八、論搜輯 九、論考證 十、論論史事之法 十一、史學演進趨勢中國史籍讀法 弁言 一、史學之用安在 二、中國有史學麼 三、再為中國史學訴冤 四、史權為統治階級所篡 五、讀舊史宜注意之點 附錄一 古書名著選讀擬目 附錄二 關於正史(上) 關於正史(下) 六、讀舊史人手的方法 七、治古史的特殊方法文史通義評 序 易教上 易教中 易教下 書教上 書教中 書教下 詩教上 詩教下 經解上、中、下 原道上、中、下 原學上、中、下 博約上、中、下 言公上、中、下 史德 史釋 史注 傳記 習固 硃陸 文德 文理 文集 篇捲 天喻 師說 假年 感遇 辨似 說林 知難 釋通 橫通 繁稱 匡謬 質性 黠陋 俗嫌 铖名 砭異 砭俗 申鄭 答客問上、中、下 答問 古文公式 古文十弊 浙東學術 婦學、婦學篇書後 詩話 附錄一 章學誠之史學思想 附錄二 《文史通義》選讀提要
精彩書摘
就是此理。帝字是自然的意思,帝網重重,猶言每一現象,在自然法中,總受其餘一切現象的束縛,佛傢又以一室中同時有許多燈光,光光相入設譬,亦是此意。然關係必有親疏,親疏,就是直接、間接。影響亦分大小。地球上受星光之熱亦不少,豈能把星光的重要,看作和太陽光相等?把一切有關係的事,都看得其關係相等,就茫然無所瞭解。等於不知事物相互的關係瞭。如此,則以物質為基礎,以經濟現象為社會最重要的條件,而把他種現象,看作依附於其上的上層建築,對於史事的瞭解,實在是有很大的幫助的。但能平心觀察。其理自明。 第三,近代西洋科學和物質文明的發達,對於史事是大有影響的。人類最親切的環境,使人感覺其苦樂最甚的,實在是社會環境,這固然是事實,然而物質環境既然是社會組織的基礎。則其有所變動,影響之大,自更不容否認。在基礎無甚變動時。上層建築亦陳陳相因,人生其間的,不覺得環境有何變動,因亦認為環境不能使之變動,於是“世界是不變的”:“即有變動。亦是循環的”;“一切道理,古人都已發現瞭”:“世界永遠不過如此。無法使之大進步,因而沒有徹底改良的希望”。這種見解。就要相因而至,牢不可破瞭。科學發達瞭,物質文明進步瞭,就給這種觀念以一個大打擊。惟物質文明發達。而人類製馭自然之力始強,人纔覺得環境可以改變;且可用人類的力量使之改變。人類因限於物質所受的種種苦痛,纔覺得其有解除的可能。惟物質文明發達,而社會的組織亦隨之而大變。人纔覺得社會的組織亦是可變的,且亦可以用人類的力量使之改變的。又因物質文明進步所招緻的社會變遷,使一部分人大感其痛苦,人纔覺得社會實有加以改革的必要。 ……
呂思勉史學四種:曆史研究法 史籍與史學 中國史籍讀法 文史通義評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