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holder

家风正,子孙兴:听赵忠心教授讲优秀家风故事

家风正,子孙兴:听赵忠心教授讲优秀家风故事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赵忠心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04-27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201827
版次:1
商品编码:1165861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3-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320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家长,传统文化爱好着


  ◆家风正,子孙兴!优良家风是我们留给子孙zui大的财富,家风关乎儿女成才成人,塑造着人们骨子里的文化性格!
  ◆家风好不好,直接决定这个家庭或者这个家族能否兴旺发达,以及对外的社会形象!
  ◆“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家风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素养、为人处事及生活习惯等,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中国家庭教育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原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忠心老师新作!让读者感受优良家风的熏陶,明白“家风是什么”,并且确立自己的家风,让子孙世代收益!

内容简介

  家风也称作“门风”,是一个家庭或者一个家族的基因。家风跟生物一样,是可以遗传的,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一代一代不间断地传递、延续。家风好不好,直接决定了这个家庭或者这个家族能否兴旺,以及对外的社会形象。
  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素养、为人处事及生活习惯等,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家风正,子孙兴:听赵忠心教授讲优秀家风故事》是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原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忠心教授新作,列举了数十个优秀家风故事,让读者感受优良家风的熏陶,明白“家风是什么”,并且确立自己的家风,让子孙世代受益。

作者简介

  赵忠心,著名家庭教育专家,中国当代家庭教育理论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原副会长,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评委,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他是我国当代di一位专门从事家庭教育理论研究的专家,我国di一位家庭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出版我国di一部家庭教育基础理论研究著作——《家庭教育学》,创办我国家庭教育学术期刊《中国家庭教育》。
  在国内外三百家刊物上发表论文和科普文章3000多篇,独立撰写、主编出版50多部著作,总共2500多万字。代表作有《中国家庭教育从书》《中国家教之道》《中外家庭教育荟萃》《家庭教育学》《中国家庭教育五千年》《中国神童》《劝学诗》《中国家庭教育观察》《给年轻父母的一百个建议》等。学术著作《家庭教育学》被教育部指定为全国中小学继续教育教材和全国文科教材,并且在1996年获北京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目录

1.谦让美德代代传(春秋·范武子)
2.教子戒轻狂(春秋·敬姜)
3.拒受不义之财(战国·田稷子母)
4.苦心教儿著《史记》(汉朝·司马谈)
5.布囊盛尸(西汉·杨王孙)
6.为教子而疏财(汉朝·疏广)
7.清白家风遗子孙(东汉·杨震)
8.一代才女的造就(汉朝·蔡邕)
9.生子当如孙仲谋(三国·曹操)
10.驸马爷督粮(三国·诸葛亮)
11.为儿做厚褥大被(三国·孟仁母)
12.父子俱清廉(三国·胡质)
13.非此母不生此子(东晋·陶侃母)
14.书法世家(东晋·王羲之)
15.处可欲之地不易心(东晋·吴隐之)
16.科学家的摇篮(南朝·祖冲之)
17.致仕临行诫子孙(北魏·杨椿)
18.督子奉法持正(隋唐·郑善果)
19.简葬禁佛事(唐朝·姚崇)
20.有钱难买少时贫(唐朝·李景让)
21.名门子弟的座右铭(唐朝·柳玭)
22.宰相的家规(北宋·陈省华)
23.要先忧天下之人(北宋·范仲淹)
24.贾昌朝教子做人(北宋·贾昌朝)
25.《泷冈阡表》记事(北宋·欧阳修)
26.教子成"大家"(宋代·苏洵)
27.成由俭 败由奢(北宋·司马光)
28.精忠报国(南宋·岳飞)
29.人活着要有价值(南宋·文天祥)
30.不义之财,一毫不取(元朝·曹鉴)
31.究竟是谁贤明(明朝·杨溥)
32.退袄责子(明朝·邝子辅)
33.谕应尾、应箕两儿(明朝·杨继盛)
34.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明朝·李时珍)
35."治国"必先"齐家"(明朝·张居正)
36.将门出虎子(明朝·戚继光)
37.空前绝后的《农政全书》(明朝·徐光启)
38.择婿嫁女(清朝·郑板桥)
39.洪亮吉诫子(清朝·洪亮吉)
40.呕心沥血育精英(清朝·林则徐)
41.读书·作文·做人(清朝·曾国藩)
42.左宗棠教子读书(清朝·左宗棠)
43.张之洞给儿子的信(清朝·张之洞)
44.归来堂(陈嘉庚)
45.林纾教子为官(林纾)
46.要珍惜国力(詹天佑)
47.革命精神代代传(廖仲恺)
48.一位爱国实业家的追求(刘鸿生)
49.珍惜过去 面向未来(董必武)
50.教子成民族英雄(朱德)
51.属牛的孩子(钱玄同)
52.儿女的良师(陈鹤琴)
53.芭蕉花(郭沫若)
54.名门之女(宋庆龄)
55.伟大父亲的慈爱(毛泽东)
56.循循善诱(叶圣陶)
57.慈母兼父职(茅盾)
58.不能搞特殊化(周恩来)
59.小孩子不说假话(彭德怀)
60.真正的教师(老舍)
61.杨绛回忆父亲(杨绛)
62.言传身教(钱伟长)
63.有生应感国恩宏(杨振宁)
64.母亲的远见(崔琦)
65.根深蒂固(李嘉诚)

精彩书摘

  谦让美德代代传
  (春秋 范武子)
  常言说:"满招损,谦受益。"
  谦虚谨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很多做父母的,都特别重视对子女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谦虚尽让是一种美德
  春秋时期,晋国中军元帅兼太傅范武子,一生功勋卓著,但却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深受人们敬重。他对儿子的要求也很严格,很注重谦让品质的培养教育。
  范武子告老退休以后,儿子范文子接替他出来做官,被封为高级官员"卿"。
  有一天,天色已经很晚,范文子还是迟迟不归。"按往常,儿子早该退朝回家了,"范武子寻思着,"这么晚了,朝中还会有什么事?……"就在这时,只见范文子兴冲冲地回来了。
  范武子连忙关切地问道:
  "朝中出了什么意外的事,怎么回家这么晚?"
  范文子回答说:
  "父亲,没什么大事,是秦国来了一位客人,在谈话中,他出了几个隐晦难解的问题,要我们在座的几个官员回答。其他的大小官员,谁也答不上来,我一口气解答了三个问题,答案全都正确无误。秦国的客人听了十分满意,称赞我有见地!"
  范武子听儿子那盛气凌人的语气,看他那得意扬扬的神情,觉得他简直是不知天高地厚,似乎只有他行,别人全不如他。面对儿子轻慢同列、自高自大的态度,范武子非常生气,严肃地教训儿子说:
  "那些官员不见得全不能解答。他们看你是长者,又是上司,谦让你,是有意让你先说,谦虚尽让是一种美德。你却自命不凡,一点儿也不知道谦让,竟在朝上三次抢先发言,真是一点儿礼貌都不懂!你看你,简直是狂傲到极点了,丢人现眼,真不知羞耻!"
  父亲越说越气,说着就举起手杖打了他一顿。
  范文子受过父亲的教训以后,觉得自己荣辱不分,以耻为荣,深深地自责。从那以后,他幡然悔过。
  儿子懂得了谦让
  公元前589年,范文子以上军之佐的身份跟随中军元帅隙克攻打齐国,当他们凯旋的时候,受到晋国臣民的夹道欢迎。
  儿子出征打了大胜仗,做父亲的能不由衷地高兴吗?范武子不顾年迈体衰,拄着拐杖,让家人搀扶着也来到大街上,亲自迎接凯旋的儿子。
  范武子看到将士们一队队雄赳赳地走了过来,心里非常激动,可就是没有看到自己的儿子。范武子顿时紧张起来:"莫非我的儿子……"他不敢再往下想。
  正当他眼巴巴地盼望儿子出现的时候,突然,他看到一个十分熟悉的面孔,只见儿子从队伍的最后走了过来。顿时,范武子心头的乌云散尽,立刻转忧为喜,蹒跚着紧走几步迎上去,拉着儿子的手,急切地说:
  "儿子啊,你知道我在此焦急地盼望你归来吗?儿子,你不是副帅吗?怎么走在队伍的最后边呢?"
  范文子谦虚地说:
  "这次是隙克主帅领兵打了大胜仗,是他立了大功。我若走在队伍的前头,恐怕晋国的臣民都会把视线投到我的身上。我是副帅,是主帅的助手,要是那样的话,我不就抢占了主帅的荣耀吗?"
  范武子听儿子这么一说,打心底里感到高兴,连连点头说:
  "很好,很好!我儿子明白事理了,知道谦让了,这我就放心了,放心了。"
  谦让美德代代传
  在父亲的教导下,范文子不仅自己注意谦让,也教育他的儿子范宣子懂得谦让。
  公元前575年晋国和楚国交战。当时,范文子任中军副帅,儿子范宣子也跟随队伍前往战场。
  一天清晨,楚军发动突然袭击。因事发突然,晋军没有思想准备,立刻陷于被动。晋军虽然军事实力强大,却无用武之地。就在晋军将领们紧急磋商对策的时候,范宣子也跑来了。他不顾将领们正说什么,"下车伊始",就哇啦哇啦地讲开了:
  "依我看,我们把灶平了,井填了,来个鱼死网破!就在营中列阵,跟他们硬拼,这样准能打败楚军。有什么可怕的!"
  范文子看儿子如此放肆、目无尊长、自以为是,气愤极了,当场就大声斥责道:
  "你懂什么,还不快给我滚!"硬是把他给轰走了。
  事后,范文子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告诫他一定要戒骄戒躁,谦虚谨慎。
  范宣子没有辜负祖父的热切期望和父亲的谆谆教导,继承了他们谦虚谨慎的优良品德,虚心学习,刻苦磨炼,学问和武艺都长进很快,被封为中军之佐。
  他所在部队的中军将去世后,按照他的资历、功绩和能力,本当"扶正",递升为中军将。可他却认为自己还不够任职资格,主动提出让荀偃任中军将,这在部队中产生了非常好的影响。
  由于他的主动推让,本来许多下级军官该提升职位,也都在他的带动下,主动推辞。一时间,部队中出现了相互推让的良好风气。
  晋平公在位时,范宣子出任大臣。他曾领兵攻灭贵族栾盈的族党,根据晋襄公"阅兵典礼"宣布的法令制定刑书,为晋国的兴盛立下了功劳。
  范武子教育儿子范文子要谦虚谨慎,范文子又教育自己的儿子范宣子要谦虚谨慎,使这种美德世代相传。这实际上是用形成的良好家风教育下一代。这种优良传统,很值得继承发扬。
  ……

前言/序言

  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
  ■赵忠心
  在2014年年初召开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宣部部长刘奇葆提出要将家风教育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
  他说,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润物无声地影响孩子的心灵。家长们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但有的家长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抓家风教育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要引导广大家长树立良好家风,注重自身修养,注意行为举止,传承家庭美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家庭环境。
  在传统社会, “家风”这个词人们都耳熟能详。如今却是久违了,似乎为人们所忘却。
  “家风”,我的理解应该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步形成的被家庭、家族成员认可并共同遵循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思想作风、审美观点、价值取向、精神追求等方面的总和。
  “家风”是精神、文化层面的东西,属于意识形态范畴,还可称为“家庭文化”。不论贫穷与富有,也不论社会地位高低,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特定的家风。有的用文字记载了下来,即社会上广泛流传的《家训》《家规》《家范》等,绝大多数则是通过口耳相传延续下来。
  作为“文化”现象,“家风”跟生物一样,是可以“遗传”的,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一代一代不间断地传递、延续,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特定的风俗、习惯、作风、传统。在这个过程中,随着社会的变迁会有所“变异”,但基本的核心的东西是不会改变的。
  “家风”对家庭成员来说,就好比物理学中的“磁场”,每个成员生活在其中,其思想行为,必定要受到“磁力”的制约。长期生活在一个特定的家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必然会不知不觉地受到家风的影响和熏陶,其言行举止,性格气质,必定要带有这个家庭家风的特征,并自觉不自觉地朝着家庭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特别对可塑性很强的年幼一代的性格气质,家风甚至起着“形塑”的作用。良好的家风可以使家人朝积极的方向发展,不良的家风会引导家人走向歧路。
  “家风”好不好,对外还决定一个家庭树立什么样的社会形象,能不能获得积极的社会评价、社会威望,是否能赢得社会的尊重,也就是能不能赢得积极的口碑和广泛的人脉,这预示着家庭、家族未来的兴衰,事关重大。
  家庭虽然是比较封闭的社会组织形式,但家庭不是孤立于社会之外的,家庭和社会生活息息相通。“家风”好不好不单纯是家庭的私事,也直接关系到社会风气的建设。家风好,会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发挥积极的作用,而家风不好,会给社会风气造成污染。
  因此,中国古人历来都非常重视家风培养、建设、延续,努力维护家风的严肃性。
  两汉三国南北朝时期,实行“举孝廉”的推选官员的制度,被推荐、选拔者必须出身于具有良好家风的家庭,必须具备孝亲、廉正的品行。为了适应这种选官制度,魏晋时期出现了很多总结、展示、颂扬家风家教的文学作品。
  宋朝史学家司马光为树立节俭的家风,特意给儿子司马康撰写了《训俭示康》一文。他要求儿子:“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意思是,你不但自己要俭朴,还要教导你的子孙后代,使他们也知道并坚守我们家先辈建立的俭朴家风。
  宋朝政治家包拯更是视家风为家族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他的家训只有三十七个字,言简意赅,旗帜鲜明:“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这是说,子孙后代为官者有贪赃枉法行为的,不许进入家门,死后不得葬入祖坟之中。如有不服从我的训诫的,我不承认是我的子孙。包拯要求非常严格,为官者不能贪赃枉法,这是家庭行为规范的“底线”。如若违反家风,坚决开除“家籍”。
  注重家风建设和维护是我国古人创造的优秀家庭文化传统,这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继承并将之发扬光大。
  当我们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小时候父辈究竟对我们说过什么话,记得住的并不多,可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带有长期生活的那个家庭的印记或痕迹。这充分表明,无意识的“润物细无声”的家风的熏陶、影响要比具体的教育活动给人的影响更为深刻而持久。
  家长必须明白,培养、教育孩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个相当漫长的熏陶、浸渍的过程,是通过言传身教、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实现的,不能指望通过“短平快”的方式立竿见影,必须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没有良好的家风是不可能的。
  特别是在当今开放的社会,各种价值观并存,社会环境复杂,孩子生存环境中的变数越来越多,而且难以预测和控制。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每个孩子都必须经历的三道“加工工序”,家庭教育作为第一道“工序”是给孩子“打底色”的,至关重要。“底色”打得正,以后即使遇到不良的影响也不会出格;而“底色”打得不正,以后想再更改是很难的。而家风对人的影响是终生起作用的,良好的家风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生存能力。
  “家风”看起来很抽象,实际是很具体的,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家风应该全家人共同创建,也应该全家人共同遵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相对稳定的家庭习俗、风尚、风气。
  如何培养良好的家风呢?
  第一是父母要立足家庭,面向社会。
  这不是口号,是行动指南。虽说家庭是相当封闭的社会组织形式,但家庭跟社会生活是息息相通的,孩子们长大后都要进入社会,融入社会。因此,要建立家风,就必须了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对未来成员的要求,使家风既有家庭的个性特征,也具有时代特征,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第二是父母要加强自身修养。
  家风的决定者,或者说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父母。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家风。家长的自身修养至关重要。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必须先成为这样的人。这不是以身作则的问题,而是父母的人格决定家风的方向,自然也决定孩子发展的方向。
  第三是利用家庭集体教育教育和影响孩子。
  所有家庭成员要统一思想、行动一致,每个家长都不能放任自己,谁也不能迁就孩子。也就是说,教育孩子不能只靠某一个人,而要依靠一个教育的整体,而这个教育的整体,实际上就是家风。
  总之,建设有时代特点的积极的家风,一定要了解社会,研究社会。同时,还要提高分辨、识别、筛选能力,对待社会上的各种教育观念,应该有所选择、取舍。要时时刻刻坚持主流的价值取向,不能笼统地把社会上宣扬的东西都搬到家风中来。
  进入21世纪后,我国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加强家风建设的要求,这给新时期家庭建设指明了方向。
  为贯彻中央加强家风建设的号召,我特意编写了《家风正,子孙兴》一书。书中收集、整理了我们国家历朝历代一系列有特色的优良家风的典型,介绍给读者,以便学有榜样。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道德水准上,给人们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适应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要求,每个家庭应首先从建设优良家风做起。每个家庭的家风建设好了,每个家庭成员的道德素质提高了,整个社会就会越来越文明、健康,就越富有生机和朝气。
  《家风正,子孙兴》一书,内容丰富,特色鲜明,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是家长教育子女的教材,是学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参考书,是干部、党员加强自身修养和廉政建设的读本,也是大人和孩子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通俗读物。
  我希望读者喜欢它。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忠心
  2014年9月1日
家风正,子孙兴:听赵忠心教授讲优秀家风故事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家风正,子孙兴:听赵忠心教授讲优秀家风故事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家风正,子孙兴:听赵忠心教授讲优秀家风故事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家风正,子孙兴:听赵忠心教授讲优秀家风故事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国学经典,要诚心敬读,万不可束之高阁.

评分

挺好的一本书,物流也快,值得大家购买。希望大家都能买到自己喜欢的书。

评分

挺好的一本书,物流也快,值得大家购买。希望大家都能买到自己喜欢的书。

评分

  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素养、为人处事及生活习惯等,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评分

挺好的,送货快,故事挺有启发

评分

很多好故事,每天给孩子讲点!

评分

发货快,包装好,正版书籍~~

评分

培养教育孩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个相当漫长的熏陶、浸渍的过程,是通过言传身教、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实现的,不能指望“短平快”的方式立竿见影,必须有打年持久战的思想准备,没有良好的家风是不可能的。

评分

挺好的一直买?东的东西,速度快,质量好。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家风正,子孙兴:听赵忠心教授讲优秀家风故事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