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holder

蒙台梭利养育3岁孩子

蒙台梭利养育3岁孩子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意] 玛丽亚·蒙台梭利 著,刘妍 译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04-28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ISBN:9787512712270
版次:1
商品编码:1186333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8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0-6岁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期,如何科学、适当地对孩子开展早期教育是父母们*关心的问题。享誉*球的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博士为我们揭开了儿童成长的神秘面纱。她一生致力于儿童早期教育的研究,并头次提出“儿童拥有一个特殊的敏感期”“婴儿要经历生理和精神两个胚胎期”“儿童的心灵具有吸收力”等理念。这些*富革命性的教育理念,在20世纪的欧洲、美国引发了一场幼儿教育革命。其独创的蒙氏幼儿教育法更是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儿童教育。
  本套图书头次提出”蒙台梭利分段育”的概念,以年龄为线索队蒙台梭利教育法进行重新解读,推出:
  《蒙台梭利养育1岁孩子》
  《蒙台梭利养育2岁孩子》
  《蒙台梭利养育3岁孩子》
  《蒙台梭利养育4岁孩子》
  《蒙台梭利养育5岁孩子》
  《蒙台梭利养育6岁孩子》
  帮助父母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实际需要学习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更有针对性地指导自己的养育,同时,也让每个年龄段的孩子更完善地成长。

作者简介

  玛丽亚·蒙台梭利,是一位享誉*球的幼儿教育家,十分关注儿童的早期教育,独创的蒙氏幼儿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她提出的“有吸收力的心灵”“捕捉儿童铭敏感期”等富有革命性的教育理念,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儿童教育。近年来,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对我国幼儿教育界亦有深刻的影响,深受父母们喜爱的知名教育专家、作者孙瑞雪、李跃儿等,其所提倡和传播的教育理念均来自蒙氏教育。
  蒙台梭利将自己的教育经验撰写成书,并在美国出版,它很快被译成20多种文字流传于世界各地,引入100多个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场幼儿教育的革命。

  刘妍,教育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现就职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从事教育研究工作。

精彩书评

  在让儿童敏感于世界的美,以及唤醒对生命之谜的好奇方面,没有比蒙氏教育更好的方法。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百年孤独》作者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蒙台梭利教育描述出孩子每个阶段的敏感期,提供适合个性的教育,这正是孩子需要的。
  ——原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

  我们的成功不应该归功于斯坦福大学,而应归功于蒙台梭利学校。
  ——Google(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谢尔盖布林

  蒙台梭利是20世纪赢得欧洲和世界承认的*伟大的科学与进步的教育家。
  ——《西方教育史》

目录

第1章 3岁决定孩子一生
1. 3岁是儿童重要的分界线 // 2
2. 3岁孩子智力发展过程 // 11
3. 孩子智力发展的特征 // 17
4. 孩子关注我们毫不在意的事物 // 23
本章小结 // 30
第2章 幸福的游戏年代
1. 儿童3岁才开始形成意识和记忆 // 34
2. 儿童拥有工作的本能 // 39
3. 适合孩子发展的日常工作 // 44
4. 安静练习 // 51
本章小结 // 60
第3章 儿童的感觉训练
1. 感觉系统训练的原理 // 64
2. 通过绘画、手工激发创造力 // 66
本章小结 // 70
第4章 蒙氏教具的使用
1. 几种常见教具的使用 // 74
2. 激发创造性的练习方法 // 101
3. 教具使用的总结 // 105
本章小结 // 118
第5章 合理的饮食安排
1. 儿童的膳食分配 // 122
2. 孩子的饮食必须严格定时 // 131
3. 孩子不好好吃饭的原因 // 135
4. 心理因素会影响儿童进食 // 139
本章小结 // 142
第6章 选择幼儿园
1. 幼儿园是孩子自由发展的“家” // 146
2. 自由的学校,自由的儿童 // 151
3. 科学、合理、有序的养育环境 // 161
本章小结 // 166
第7章 学会爱你的3岁孩子
1. 引导孩子工作的原则 // 170
2. 对儿童的观察与发现 // 174
3. 儿童需要自尊 // 178
4. 敲开儿童的天赋之门 // 184
本章小结 // 188
附录 // 191

精彩书摘

  1
  3岁是儿童重要的分界线
  有意识的创造者
  儿童的心灵胚胎期一直持续到3岁。在这个极具创造性的发展阶段中,儿童会发生很多重要的变化。不过,当这一阶段结束之后,这一切好像就烟消云散了。就如同大自然画出了一条分界线,在线的一边发生的事情,我们都已经不记得了,而在另一边发生的事情,我们开始对它们形成记忆。我们把那段遗忘的时期叫作“心灵胚胎”阶段。
  在心灵胚胎阶段,儿童各种不同的能力进行着独立的发展,比如语言、手的运动、腿的运动等。一些感觉能力也渐渐形成,儿童的各种心理控制能力也开始独立发展了。
  人在这一时期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人格。只有等到各种器官发育完成之后,稳定的人格才会呈现出来,人也才会开始有记忆。
  到了3岁,儿童的生命仿佛又获得了重生,因为意识在他们的头脑中出现了,而且开始发挥作用。无意识和有意识两个阶段之间仿佛有一条清晰的界线。无意识阶段不会有记忆的存在,记忆在人们的遗忘中成为过去。
  3岁之前是儿童形成各种能力的阶段,3岁之后是儿童发展这些能力的阶段。一条界线把前后两个阶段截然分开。我们发现人们如同跨越了古希腊神话中的遗忘河一样,很难记得3岁之前发生的事情,对2岁之前发生的事情就更没有印象了。
  于是,3岁之前的儿童——这个无意识的创造者几乎彻底被人类从记忆中抹去了。3岁之后的儿童,好像是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另一个孩子。成人跟儿童之间天然的纽带被割断了。成人不记得自己3岁之前的生活,所以他们可能会对3岁之前的儿童做出极具破坏性的行为。
  我们一定要记住:0~3岁的儿童是完全依赖成人的。他们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除非成人充分地认识到这个自然规律,并且按照规律行事,不然他们就可能成为儿童发展的巨大障碍。
  到这个阶段结束的时候,儿童就获得了自我保护的能力。这时候如果他们觉得自己受到了成人的管理和控制,就会用语言来表达抗议,或者进行一些恶作剧。儿童这样做,并不是为了保护自己,而是要了解自己身边的环境,找到能够促进自身发展的方法。
  3~6岁是“玩的年龄”
  在3~6岁这个阶段,儿童要发展的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儿童在心灵胚胎阶段创造性地获得的各种能力。可以说,在3~6岁这一阶段,儿童已经可以有意识地去研究自己所处的环境了。一个真正的创造、建设的时期开始了。现在,儿童在前一阶段获得的潜在能力都开始慢慢地展现,这离不开儿童有意识的活动经验所产生的作用。这种经验不只是玩或者一些偶然的行为表现,它们都是为成长提供服务的。同时,儿童的双手开始在智慧的指导下,进行人类特有的活动。
  0~3岁3~6岁
  被动地观察这个世界,不惹人注意地为自己的心理打下基础开始有效地发挥个人的意愿,能够自主决定自己的活动
  活动受到内在的一些非人为力量的控制,无意识状态下对周围的环境进行吸收和学习开始使用自己的双手去改造这个世界
  现在,儿童的发展开始进入另一种类型,也就是去完善他们之前获得的东西。其中的语言发展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语言的自然发展从第一个阶段开始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5岁左右。在这一阶段,儿童要对它进行完善。
  特点1:儿童已经不只会说单词,而且还会说出一些符合语法的句子。
  特点2:儿童在这一时期还对语言具有一种特殊的感受能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对语言的敏感性。
  特点3:这种感受能力会加强儿童对声音的准确记忆,丰富他们的词汇,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所以,儿童这时候有两方面倾向:
  ●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加强自身对行为的意识;
  ●对自己已经形成的各种能力进行完善。
  可以说,3~6岁这一时期就是儿童通过行为对自己进行“建设性完善”的时期。
  3~6岁这个阶段的孩子,总是表现出非常忙碌的样子,不停地用手做这做那,而且感到非常快乐。
  过去(0~3岁)现在(3~6岁)新趋势
  大脑发挥感受能力的作用,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感知亲自参与到其中,
  不知厌倦地从周围的环境中吸收学习的能力因为有了主动经验的帮助,能力变得更加丰富
  双手在成人的引导下,对周围世界中的一切进行观察和学习,从中吸收和获取知识亲手去感触各种事物,区分各种不同的东西;总是表现出非常忙碌的样子,不停地用手做这做那,而且感到非常快乐双手成了执行大脑命令的器官
  智力形成阶段发展阶段热切地渴望自己能够在有目的的行动中探索世界
  这一年龄阶段经常被叫作“玩的年龄”。
  随着文明的飞速发展,成人常常希望用大量的玩具去满足儿童的需要。然而,儿童真正需求的,却并不是这些玩具。到了这个年龄段,儿童应该去接触各种各样的真实事物。可实际上,他们几乎无法触摸到那些实实在在的东西。因为成人会禁止儿童去触摸他们所能看见的许多东西。
  目前存在一种普遍的情况:沙子成为成人唯一允许儿童用小手自由接触和感受的真实事物。当然,有些时候,水也是被允许的,但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因为儿童不论是在玩水时将自己弄得全身湿漉漉的,还是在玩沙子和水的混合物时让自己弄得一团糟,都是令成人非常烦恼的。
  不过,在一些玩具产业不太发达的国家,那里的儿童却有着不一样的乐趣。这些孩子对周围的事物同样保持着一定的敏感和兴致,他们唯一的想法是参与到周围环境发生的事情中去,他们做的事情几乎和成人相同。比如,在他们的母亲洗衣服、做面包或烤蛋糕的时候,他们就会参与其中。尽管他们的这些活动也带有一定的模仿性,但是这种模仿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是聪明的模仿。通过这些具体的实践,儿童要为自己参与周围世界中的种种活动做好准备。
  当然,儿童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具体地说,就是满足他们自身发展的需要。在我们的学校里,我们为儿童准备了各种各样能够模拟环境中那些真实事物的东西。它们都是为了儿童特别制作的,尺寸、重量都非常适合儿童使用。学校的房间也是专门为儿童设计的,他们能够在里面自由自在地玩耍,自由自在地成长。
  现在来看,上述这些观点很明显都是正确的。可是,在我第一次提出它们的时候,却引来了人们的惊讶和质疑。我和我的助手为3~6岁的儿童特别布置了一个房间,让儿童能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尽情地玩耍,而这种行为也被身边的人认为是无法理解的。还有那些小桌子、小椅子、小盘子和小碗,都是特别提供给儿童的。孩子们能够自己清洗碗碟,自己摆放桌子,自己打扫卫生,自己穿衣服。当时,这种教育改革在人们的眼中简直不可理喻。
  被遗忘的儿童
  能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这对于儿童来说无疑是十分新鲜的。在儿童心里,这些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物相似的各种物品比玩具更有意思。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约翰?杜威教授曾讲到一次经历:
  杜威觉得,在美国的中心城市纽约,应该能找到一些为儿童特别制作的小物件。所以,他在纽约的各个商店进行了一次私人调查,想找一些类似于小扫帚、小凳子、小盘子的东西。遗憾的是,他什么也没找到。人们完全没有想过要制作这样的物品。这位教授为此十分惊异,他说:“孩子们已经被遗忘了!”
  然而,儿童被遗忘的情形不只体现在这里,还体现在他们生活的世界具备了满足其他人需要的事物,却没有满足他们需求的东西。对于儿童来说,这是一个空荡荡的世界,他们只能漫无目的地游走,时而进行一些恶作剧,比如弄坏自己的玩具。他们这样做只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而成人根本没有注意到儿童的真正需要。
  在我们的学校,我们打破了这种局限,揭开了遮蔽事实真相的面纱。我们给予儿童的,是他们真正需要、真正适合他们的东西,我们希望能通过这些东西给孩子们带来快乐。事实上,我们的收获要比原本期望的大得多。我们看到,儿童的整体性格都改变了,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他们具有了独立自主的倾向。他们似乎在说:“我要自己来做事情,我不要你们的帮忙。”
  一时间,儿童变为了不依赖帮助、能够自理自立的人。这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在这里,成人只扮演观察者的角色。可以说,这个小环境让儿童取得了极大的收获,他们将逐渐适应社会的生活,同时一步步地形成自己的人格。
  这样做的结果,不只是给儿童带来了快乐,还为他们推开了成长的大门。快乐不是教育的唯一目标,一个人应该通过教育获得能力和性格上的独立。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这也正是儿童在童年时代的发展所带给我们的启示。
  2
  3岁孩子智力发展过程
  3岁孩子的杂乱思维
  我们不妨想象一下,一个3岁的孩子在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他的真实状态是什么样的?他会因为一下子看到那么多的东西而感到眼花缭乱、疲惫不堪,甚至昏昏欲睡。可问题是,他身边的人却想不到,儿童还有走路这种实际的工作需要去完成;这些人也不会想到,在儿童的器官还没有得到协调发展之前,成人应该经常纠正儿童在感官方面所犯的错误。所以,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这个孩子因为受到过多刺激物的压迫,只好采用哭闹或入睡的方法来应对。
  3岁孩子的思维是极其混乱的。他就像一个收藏了大量书籍的人,横七竖八地把这些书堆在一起,并感到非常困惑:“这么多书,我该怎么办?”他什么时候才能把这些书摆放整齐,然后自豪地说“我拥有一座图书馆”呢?
  一个人的意识中可能包含非常丰富多样的内容,可是,如果一个人的思维是混乱的,他的智力活动就会陷入停滞的状态。智力的闪现就如同点亮一盏明灯:“让世界充满光明吧!”它会让你在这个世界中辨别是非,所以我们能够大胆地说:“促进一个人发展智力就是帮助他将意识中的种种事物进行井然有序的分类。”
  智力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能对不同的事物进行区分”。从工作的角度来讲,区分就是对身边的事情进行安排;从生活的角度来看,区分就是为“创造”做好准备,而创造需要有秩序地进行。《创世记》为此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上帝是不会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开始进行创造的,而他所进行的准备工作就是在混乱之中建立起秩序。“上帝分开了光明和黑暗,然后说,让江水汇聚在一起,让陆地出现。”
  我们通过所谓的“感觉训练”,可以让孩子学会区别和分类。实际上,我们对感官材料的分析和描述表明了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重量、温度、味道等方面的性质。尽管这些相互分离的性质是由物质代表和呈现出来的,但对于我们的区分行为来说,重要的不在于物质本身是什么,而在于物质的性质是什么。我们能找到一系列同等数量的对应“物”,来描述长与短、厚与薄、大与小、热与冷、重与轻、粗糙与光滑以及红、黄、绿等特性。
  分类是智力发展的基础
  分类的工作对于秩序的建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事实上,事物的特性既存在质的不同,又有量的差异。这些事物可能高一些或低一些,厚一些或薄一些,形状可能在不同程度上有近似的地方,粗糙或光滑也不是完全绝对的。
  供儿童进行感觉训练的材料,应足以达到区分事物的目的。
  ●应该让孩子在大量的比较和分析练习中确定两个刺激物的特征。
  ●当儿童的注意力被引向一系列外部事物——光明与黑暗、长和短时,他们就能感知到其中的差异了。
  ●儿童会开始对不同特征的差异程度进行区分,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一系列相关的物质。
  目前,除了根据事物的特征对它们进行区分以外,我们还没有其他切实可行的办法。所以,这种分类工作就必然同每件事的基本安排顺序有一定的关系。于是,世界对孩子来说,不再是一团混乱了。他们的思维会变得有点儿像图书馆或藏品丰富的博物馆里那些井井有条的架子,东西都各归其类、各就各位。他们学到的知识不再只是被简单地“储藏起来”,而是被适当地进行“分类”。其中的基本顺序绝对不会被打乱,只是用不断增加新的材料来对它进行充实和丰富。
  秩序是系统认识世界的抓手
  孩子在获得区分事物的能力之后,就奠定了智力发展的基础。从这时候起,儿童开始“认识”周围的事物。当他们激动地发现天空是蓝色的、手是光滑的、窗户是长方形的时候,他们其实并没有发现天空,也没有发现手,更没有发现窗户,他们只是发现了这些东西在大脑中的顺序和位置而已。这就决定了儿童内心个性的稳定与平衡。
  这种稳定与平衡就像协调身体功能的肌肉,能促使身体保持平衡,获得进行各种运动的稳定状态和安全状态,能够带来镇定和力量,也为新的尝试提供了可能性。
  一个安排得井井有条的博物馆,会为参观者带来很多方便,让他们用更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更多的资料。可见,秩序能帮助我们节约时间和精力。拥有了秩序,孩子就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对来源于周围事物的刺激作出反应,可以完成更多的工作,而且并不感到疲惫。
  根据头脑中已经建立的牢固秩序,对外界环境中的事物进行区分、归类和编排,这是智力的表现,同时也是对精神的一种陶冶。如果一个具有一定教育基础的人,能够通过作品的文风辨别出作者,或者可以辨认出某一时期文学作品的共同特征,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人精通文学。同样的,如果一个人通过某个画家使用颜料的方式判断出作品的创作者,或者根据浮雕的局部判断出雕刻家所处的年代,我们就可以说这个人精通艺术。科学家也属于这种类型,他们能够观察事物,然后详尽、恰当地评定这些事物的价值。这样,事物特征之间的不同就得到了清楚的感知和归类。比如,科学家通过井然有序的思维来区分事物。秧苗、微生物、动物或动物残骸对他们来说都不是什么谜,尽管这些东西本身对他们来说可能也是陌生的。化学家、物理学家、地质学家和考古学家也是这样的。
  文人、科学家和鉴赏家并不是只靠积累相关事物的直接知识而培养出来的。他们之所以成为专家,是因为他们在头脑中建立起一定的知识体系。相反的,没有受过教育而对事物只有直接经验的人,可能只能成为一个秉烛夜读的太太,或是一个一辈子在花园里进行区分植物的实际工作的园丁。因为缺乏一定的教育,这些人的经验不仅混乱无序,而且还局限在他们直接接触的事物之中。而科学家却能够对事物的特性进行分门别类,可以识别所有这些事物,并且能随时随地确定事物的类别、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和各自的起源,所以他们就能发现比事物更加深刻的事实。
  现在,我们的孩子正在像艺术鉴赏家和科学家那样,根据特征对外界事物进行辨别和归类。他们对一切都具有敏感性,所有的东西对他们来说都具有价值。相反的,无知的人即使从艺术品旁边经过,或者听到古典音乐,也不会懂得去欣赏。同样,没有受过训练的孩子对一切都无动于衷。
  ……

前言/序言

  玛丽亚·蒙台梭利博士是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是20世纪享誉全世界的杰出幼儿教育家。1870年8月,玛丽亚·蒙台梭利在意大利安科纳地区的基亚拉瓦莱小镇出生。父亲是军人,母亲贤淑文静,博学多识。
  蒙台梭利从小受到非常好的教育,虽然是独生女,父母对她也从不溺爱。幼年起她便自律自爱和独立,同情弱者。13岁时,蒙台梭利选择米开朗基罗工科学校学习数学,这在当时女孩子中是很少见的。而她从这所学校毕业时,是成绩最优秀的学生。后来她学习了现代语言与自然科学,此后对生物感兴趣,于1890年进入罗马大学学习生物。在学习生物期间,她又对医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学医。由于当时保守的欧洲社会是没有女子学医的,她的决定不仅遭到父亲的反对,而且不被当时的教育体制允许。但蒙台梭利凭着坚强的毅力和不断地奔走做到了,获准进入了医学院。1896年,26岁的蒙台梭利获得罗马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成为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士。也许由于她自己的选择从来都是遵从于兴趣,才有她后来的“教育要根据孩子兴趣捕捉到孩子的‘敏感期’”的理论。
  毕业后的蒙台梭利成为罗马大学附属医院的一名精神病临床医生。由于当时的残疾和智障儿童是关在精神病院里的,蒙台梭利的工作是治疗这些儿童。蒙台梭利对这些孩子发自内心地同情,认为他们不该被关在这里,他们所受到的粗暴对待是使他们智力下降的重要原因。她对智障儿童教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心去帮助他们。在长期的研究与实践中,蒙台梭利总结出:儿童的智力缺陷主要是教育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这一认识使她能够从一位成功的医生最终成为一代伟大的教育家。因为她发现,智障儿童虽然比同龄孩子差,但与更小的孩子在智力和行为能力上有许多共同点,自已为智障儿童设计的教育方法一定也适用于正常儿童。
  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圣罗伦斯区建立了第一个“儿童之家”,她特意选址在罗马最贫困的地区,招收3岁~6岁普通儿童,用自己独创的办法加以教育。结果是惊人的:那些贫寒儿童,经过她几年的教育,全部成为聪明活泼、举止优雅、自信自强的孩子,心智较之以前 蒙台梭利养育3岁孩子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蒙台梭利养育3岁孩子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蒙台梭利养育3岁孩子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蒙台梭利养育3岁孩子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还可以�骰嵊邪镏�

评分

帮朋友的,听说小朋友很喜欢

评分

觉得没啥用,不太喜欢。

评分

hhhhhhhhhhhhh

评分

凑单的书,还不错吧

评分

家有3岁孩子,正在学习中

评分

印刷清晰,纸张好,内容一般

评分

书很不错

评分

凑单的书,还不错吧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蒙台梭利养育3岁孩子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