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共同的底綫
定價:48.00元
作者:秦暉
齣版社:江蘇文藝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539956824
字數:350000
頁碼:377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590kg
編輯推薦
【秦暉傾情推薦】大館奴:樊建川的記憶與夢想。江湖義士,殫精竭慮,敲鍾不已,隻為守護一個健忘民族的集體記憶! 在我們這裏,共同的底綫不是左、右派各自堅持的“公平”與“效率”的摺中調和,也不是在“自由太多”與“福利太多”之間,尋找“既非自由放任,也非福利國傢”的第三條道路。而是,爭取**限度的自由權利與社會保障。 主義的底綫 如果權力不産生於社會契約,不來自民主授予也不對公民負責,那就會造成:國傢權力極大而責任極小,從而限製國傢權力的自由主義要求與擴大國傢責任的社會民主要求,根本就不可能構成對立。為瞭實現**限度的自由權利與社會保障,就需要有權責對應的民主體製——而這,就是現代左右派都必須持守的共同底綫。 文化的底綫 每個文化每種宗教都應當反對異端審判、異端鎮壓,反對原教旨主義神權(不是反對“原教旨”)。這就是作為文化多元共存基礎的共同底綫。 部門的底綫 擺脫“以強製求私益”的“第四象限”,使權力隻能用於公益、而私益隻能通過自願交易取得,這正是民族國傢—政府組織、市場—營利企業和自治的公民—誌願者公益組織三個“部門”所共同需要以之為前提的東西,也是市場經濟、民主政治與自治公益三者的共同底綫。
內容提要
本書的宗旨是從“主 義”、“文化”與“部門”的分析中,結閤我們特定的“問題”來論證持守底綫的意義。
“共同的底綫”並不是調和摺中。雖然我並不反對調和摺中,正如我既不反對自 由主 義也不反對社會民主主 義一樣。也許將來在自 由主 義與社會民 主主義之爭成為真問題時,我會持某種有原則閤邏輯的摺中態度,但是現在,我們需要持守底綫。
目錄
自序:持守底綫
論現代思想的共同底綫
——《田園詩與狂想麯》韓文版序
當代中國的“問題”與“主義”
——再論共同底綫
“第三條道路”,還是共同的底綫?
——讀吉登斯著《第三條道路》
“群己權界”三原則與特定情境下的公域/私域之分
——關於公民權、共同底綫與“低調社會民主”的討論
“左右”的商榷
自由、烏托邦與強製
——寫在《共産黨宣言》150周年
不要民粹主義,也不要精英主義
自由優先於“主義”
——紀念托馬斯·莫爾
不講邏輯的“經濟學”
——關於公正問題的經濟學論爭
“製度創新”還是製度復舊?
——再問崔之元先生
經濟與政治
中國能否走齣“尺蠖效應”的怪圈?
——從“郎鏇風”看國企改革的睏境與經濟學的窘境
“郎鏇風”中看東歐
——《十年滄桑:東歐諸國的經濟社會轉軌
與思想變遷》自薦
權力、責任與憲政
——兼論轉型期政府的“大小”問題
帝製時代的政府權力與責任
——關於“大小政府”的中西傳統比較問題
“文化”的底綫
自由優先於“文化”
——關於“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網上討論
“差異權”,還是文化選擇權?
——評塔吉耶夫《種族主義源流》
流水前波喚後波
——論王小波與當代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之命運?
共同的底綫“主義”的底綫?
“主義”的底綫
作者介紹
秦暉,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曆史係教授、博士生導師。我們時代少有的百科全書式的學者。主要研究方嚮為農民史與經濟史。主持瞭一係列鄉村調查,主編瞭《農民學叢書》首批六本。主要著作有:
《市場的昨天與今天:商品經濟、市場理性、社會公正》
《田園詩與狂想麯:關中模式與前近代社會的再認識》
《農村公社、改革與革命》(閤著)
《天平集》
《耕耘者言:農民學文集》
《江浙鄉鎮企業轉製案例研究》
《學問中國》(閤著)
文摘
序言
當我看到“共同的底綫”這個書名時,我的第一反應是:“這說的是什麼?”它足夠簡潔,卻又留下瞭巨大的想象空間。我腦海中立刻跳齣瞭各種各樣的場景:可能是傢庭中的責任與愛,可能是工作中的閤作與信任,也可能是社會層麵的公平與正義。我對那些能夠探討人與人之間最根本聯係的書籍情有獨鍾,因為它們總能觸動內心最柔軟的地方。我猜想,這本書的作者一定是一位非常敏銳的觀察者,能夠捕捉到那些隱藏在日常瑣碎之下的普世情感。也許書中會通過一係列引人入勝的故事,展現不同背景、不同立場的人們,在麵對某些關鍵時刻時,所展現齣的共通之處。我期待它能夠提供一種新的視角,去理解那些看似截然不同的個體,是如何被一種無形的力量聯係在一起的。這股力量,或許就是作者所說的“共同的底綫”。我希望它不僅僅是停留在理論的層麵,而是能夠通過鮮活的案例,讓我們感受到這種“底綫”的真實存在和強大力量。這會讓我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地與自己的生活經驗産生對照,從而獲得更深刻的體悟。
评分我一直認為,好的作品能夠引發思考,能夠讓我們跳齣固有的框架,去看到更廣闊的世界,甚至重新審視自己。這本書的書名——“共同的底綫”,就帶有這樣一種引人深思的意味。它不像那些直白宣揚某種觀點或者觀點對立的書籍,而是更像一種邀請,邀請讀者一同去探索和發現。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許多可能的解讀:這“底綫”是指道德的底綫嗎?是指人性的最基本需求嗎?還是指在衝突和分歧麵前,能夠讓我們達成一緻的那個最核心的價值?我喜歡這種留白,這種開放式的錶達,它允許讀者根據自己的經曆和認知,去填補其中的空白,賦予它更個性化的意義。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視角,讓我們看到,即使在最激烈的爭論中,在最深的分歧裏,也存在著可以溝通和理解的橋梁。它或許會講述一些關於妥協、關於理解、關於求同存異的故事,讓我們明白,有時候,堅守“底綫”並非意味著固執己見,而是要找到那個能夠維係關係、促進和諧的共同基石。這種探討,對於當下社會彌漫的焦慮和對立情緒來說,無疑是一劑良藥,能夠幫助我們尋迴那份失落的溫情和包容。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非常吸引人,“共同的底綫”,光聽名字就讓人充滿好奇,似乎預示著一種超越個體差異、觸及普遍人性的深刻探討。我一直對那些能夠觸及人類共同情感和價值觀的書籍非常感興趣,總覺得它們能帶來一種心靈上的共鳴和慰藉。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常常被各種信息洪流裹挾,人與人之間的隔閡似乎也越來越深。在這種背景下,一本能夠提醒我們關注“共同的底綫”,喚醒我們內心深處那份共通的情感紐帶的書,顯得尤為珍貴。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領我重新審視人際關係,思考在紛繁復雜的世界裏,究竟是什麼將我們維係在一起。或許是愛,或許是責任,又或許是那些不言而喻的默契和理解。我希望作者能夠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通過生動的故事、深刻的洞察,讓我們體會到,盡管我們有著各自的獨特性和不同,但我們同樣擁有著最基本、最核心的情感和需求。這本書的編號也讓我覺得它一定經過瞭精心的編輯和推廣,這讓我對它的品質更加充滿信心。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開它,去探尋那些隱藏在“共同的底綫”背後的豐富內涵,相信它一定會給我帶來一次難忘的閱讀體驗,也許還能幫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评分書名“共同的底綫”引起瞭我的強烈興趣,我把它想象成一本能夠觸及人類情感核心的作品。它不像那些過於學術化或者過於煽情的書,而是帶著一種沉靜的力量,邀請讀者去思考那些我們習以為常卻又極其重要的東西。我腦海中浮現的是,作者可能會通過一些引人入勝的故事,展現個體之間,甚至是群體之間,在經曆衝突、挑戰或重大事件後,所展現齣的那種最基本的、能夠維係人際關係和倫理道德的共識。我期待它能夠幫助我更好地理解人性的復雜與統一,認識到盡管我們有各自的立場和觀點,但在最根本的層麵,我們都遵循著某些相似的準則。這或許能讓我更加包容和理解他人,也能更清晰地認識到自己在人際交往中的邊界和責任。我希望這本書的行文流暢,敘事引人入勝,能夠以一種不落俗套的方式,將深刻的道理融入到每一個字裏行間,讓我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獲得啓發和共鳴,最終,能夠更深刻地體會到“共同的底綫”所蘊含的智慧和力量。
评分“共同的底綫”,這個書名就像一個引子,立刻勾起瞭我對它內容的好奇和期待。我一直認為,在人與人之間,總有一種超越錶象的連接,一種最基本的、不容挑戰的價值共識,而這大概就是“底綫”的含義吧。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這個主題,也許會通過一些生動的故事,一些深刻的案例,來展現這種“底綫”是如何在各種復雜的關係中存在的。它可能是關於尊重,關於同情,關於責任,也可能是關於某種我們共同珍視的普世價值。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觀點多元的時代,我們常常會因為各種差異而産生隔閡,甚至對立。如果有一本書能夠提醒我們,在我們看似韆差萬彆之下,存在著某種深刻的共通之處,能夠讓我們在衝突中找到理解,在分歧中尋找連接,那將是非常有意義的。我希望這本書的語言風格能夠是平和而富有力量的,不帶教訓,但能引發思考。它不是要強加給讀者任何觀點,而是邀請讀者一同去探索,去發現,去確認我們之間那份珍貴的、不容忽視的“共同的底綫”。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