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共同的底线
定价:48.00元
作者:秦晖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539956824
字数:350000
页码:37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90kg
编辑推荐
【秦晖倾情推荐】大馆奴:樊建川的记忆与梦想。江湖义士,殚精竭虑,敲钟不已,只为守护一个健忘民族的集体记忆! 在我们这里,共同的底线不是左、右派各自坚持的“公平”与“效率”的折中调和,也不是在“自由太多”与“福利太多”之间,寻找“既非自由放任,也非福利国家”的第三条道路。而是,争取**限度的自由权利与社会保障。 主义的底线 如果权力不产生于社会契约,不来自民主授予也不对公民负责,那就会造成:国家权力极大而责任极小,从而限制国家权力的自由主义要求与扩大国家责任的社会民主要求,根本就不可能构成对立。为了实现**限度的自由权利与社会保障,就需要有权责对应的民主体制——而这,就是现代左右派都必须持守的共同底线。 文化的底线 每个文化每种宗教都应当反对异端审判、异端镇压,反对原教旨主义神权(不是反对“原教旨”)。这就是作为文化多元共存基础的共同底线。 部门的底线 摆脱“以强制求私益”的“第四象限”,使权力只能用于公益、而私益只能通过自愿交易取得,这正是民族国家—政府组织、市场—营利企业和自治的公民—志愿者公益组织三个“部门”所共同需要以之为前提的东西,也是市场经济、民主政治与自治公益三者的共同底线。
内容提要
本书的宗旨是从“主 义”、“文化”与“部门”的分析中,结合我们特定的“问题”来论证持守底线的意义。
“共同的底线”并不是调和折中。虽然我并不反对调和折中,正如我既不反对自 由主 义也不反对社会民主主 义一样。也许将来在自 由主 义与社会民 主主义之争成为真问题时,我会持某种有原则合逻辑的折中态度,但是现在,我们需要持守底线。
目录
自序:持守底线
论现代思想的共同底线
——《田园诗与狂想曲》韩文版序
当代中国的“问题”与“主义”
——再论共同底线
“第三条道路”,还是共同的底线?
——读吉登斯著《第三条道路》
“群己权界”三原则与特定情境下的公域/私域之分
——关于公民权、共同底线与“低调社会民主”的讨论
“左右”的商榷
自由、乌托邦与强制
——写在《共产党宣言》150周年
不要民粹主义,也不要精英主义
自由优先于“主义”
——纪念托马斯·莫尔
不讲逻辑的“经济学”
——关于公正问题的经济学论争
“制度创新”还是制度复旧?
——再问崔之元先生
经济与政治
中国能否走出“尺蠖效应”的怪圈?
——从“郎旋风”看国企改革的困境与经济学的窘境
“郎旋风”中看东欧
——《十年沧桑:东欧诸国的经济社会转轨
与思想变迁》自荐
权力、责任与宪政
——兼论转型期政府的“大小”问题
帝制时代的政府权力与责任
——关于“大小政府”的中西传统比较问题
“文化”的底线
自由优先于“文化”
——关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网上讨论
“差异权”,还是文化选择权?
——评塔吉耶夫《种族主义源流》
流水前波唤后波
——论王小波与当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之命运?
共同的底线“主义”的底线?
“主义”的底线
作者介绍
秦晖,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我们时代少有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民史与经济史。主持了一系列乡村调查,主编了《农民学丛书》首批六本。主要著作有:
《市场的昨天与今天:商品经济、市场理性、社会公正》
《田园诗与狂想曲:关中模式与前近代社会的再认识》
《农村公社、改革与革命》(合著)
《天平集》
《耕耘者言:农民学文集》
《江浙乡镇企业转制案例研究》
《学问中国》(合著)
文摘
序言
书名“共同的底线”引起了我的强烈兴趣,我把它想象成一本能够触及人类情感核心的作品。它不像那些过于学术化或者过于煽情的书,而是带着一种沉静的力量,邀请读者去思考那些我们习以为常却又极其重要的东西。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作者可能会通过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展现个体之间,甚至是群体之间,在经历冲突、挑战或重大事件后,所展现出的那种最基本的、能够维系人际关系和伦理道德的共识。我期待它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人性的复杂与统一,认识到尽管我们有各自的立场和观点,但在最根本的层面,我们都遵循着某些相似的准则。这或许能让我更加包容和理解他人,也能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边界和责任。我希望这本书的行文流畅,叙事引人入胜,能够以一种不落俗套的方式,将深刻的道理融入到每一个字里行间,让我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获得启发和共鸣,最终,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共同的底线”所蕴含的智慧和力量。
评分我一直认为,好的作品能够引发思考,能够让我们跳出固有的框架,去看到更广阔的世界,甚至重新审视自己。这本书的书名——“共同的底线”,就带有这样一种引人深思的意味。它不像那些直白宣扬某种观点或者观点对立的书籍,而是更像一种邀请,邀请读者一同去探索和发现。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许多可能的解读:这“底线”是指道德的底线吗?是指人性的最基本需求吗?还是指在冲突和分歧面前,能够让我们达成一致的那个最核心的价值?我喜欢这种留白,这种开放式的表达,它允许读者根据自己的经历和认知,去填补其中的空白,赋予它更个性化的意义。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视角,让我们看到,即使在最激烈的争论中,在最深的分歧里,也存在着可以沟通和理解的桥梁。它或许会讲述一些关于妥协、关于理解、关于求同存异的故事,让我们明白,有时候,坚守“底线”并非意味着固执己见,而是要找到那个能够维系关系、促进和谐的共同基石。这种探讨,对于当下社会弥漫的焦虑和对立情绪来说,无疑是一剂良药,能够帮助我们寻回那份失落的温情和包容。
评分当我看到“共同的底线”这个书名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说的是什么?”它足够简洁,却又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我脑海中立刻跳出了各种各样的场景:可能是家庭中的责任与爱,可能是工作中的合作与信任,也可能是社会层面的公平与正义。我对那些能够探讨人与人之间最根本联系的书籍情有独钟,因为它们总能触动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我猜想,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一位非常敏锐的观察者,能够捕捉到那些隐藏在日常琐碎之下的普世情感。也许书中会通过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故事,展现不同背景、不同立场的人们,在面对某些关键时刻时,所展现出的共通之处。我期待它能够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去理解那些看似截然不同的个体,是如何被一种无形的力量联系在一起的。这股力量,或许就是作者所说的“共同的底线”。我希望它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而是能够通过鲜活的案例,让我们感受到这种“底线”的真实存在和强大力量。这会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与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对照,从而获得更深刻的体悟。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非常吸引人,“共同的底线”,光听名字就让人充满好奇,似乎预示着一种超越个体差异、触及普遍人性的深刻探讨。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触及人类共同情感和价值观的书籍非常感兴趣,总觉得它们能带来一种心灵上的共鸣和慰藉。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各种信息洪流裹挟,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似乎也越来越深。在这种背景下,一本能够提醒我们关注“共同的底线”,唤醒我们内心深处那份共通的情感纽带的书,显得尤为珍贵。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重新审视人际关系,思考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究竟是什么将我们维系在一起。或许是爱,或许是责任,又或许是那些不言而喻的默契和理解。我希望作者能够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通过生动的故事、深刻的洞察,让我们体会到,尽管我们有着各自的独特性和不同,但我们同样拥有着最基本、最核心的情感和需求。这本书的编号也让我觉得它一定经过了精心的编辑和推广,这让我对它的品质更加充满信心。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它,去探寻那些隐藏在“共同的底线”背后的丰富内涵,相信它一定会给我带来一次难忘的阅读体验,也许还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
评分“共同的底线”,这个书名就像一个引子,立刻勾起了我对它内容的好奇和期待。我一直认为,在人与人之间,总有一种超越表象的连接,一种最基本的、不容挑战的价值共识,而这大概就是“底线”的含义吧。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这个主题,也许会通过一些生动的故事,一些深刻的案例,来展现这种“底线”是如何在各种复杂的关系中存在的。它可能是关于尊重,关于同情,关于责任,也可能是关于某种我们共同珍视的普世价值。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观点多元的时代,我们常常会因为各种差异而产生隔阂,甚至对立。如果有一本书能够提醒我们,在我们看似千差万别之下,存在着某种深刻的共通之处,能够让我们在冲突中找到理解,在分歧中寻找连接,那将是非常有意义的。我希望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能够是平和而富有力量的,不带教训,但能引发思考。它不是要强加给读者任何观点,而是邀请读者一同去探索,去发现,去确认我们之间那份珍贵的、不容忽视的“共同的底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