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评分奥尔巴赫的书,正是把前人的珠玉串连起来。从各异的个性、无序的变换当中看出整体的规律,看似无原创,却无处不透露出个性的思考。
评分有趣的是,这些由女导演拍摄的、有着“自觉的”女性意识的、以女人为主人公的影片中,不仅大都与经典电影的叙事模式与叙述语言一般无二,而且电影叙事人的性别身份、视点、立场亦含混而混乱。在这些明确地试图凸现女性生存及文化现实的影片中,“女性”却更深地陷入了话语的雾障与谜团之中。她们的影片常以一个不“规范”的、反秩序的女性形象、女性故事始,以一个经典的、规范的秩序/道德/婚姻情境为结局;于是,这些影片与其说表现了一种反叛或异己的立场,不如说同时表达了一种归顺与臣服;如果说它构成了某种稚弱而含混的女性表达,那么它仍处处显现出男权文化的规范力。类似影片的表达常在逃离一种男性话语、男权规范的同时,采用了另一套男性话语,因之而失落于另一规范。叙事的窠臼成就了关于女性表述的窠臼。不是影片成功地展示了某种女性文化的或现实的困境,而是影片自身成了女性文化与现实困境的症候性文本。在这类影片中,王君正的《山林中头一个女人》和鲍芝芳的《金色的指甲》堪为其代表。在《山林中头一个女人》一片里,女性的文化表达的孱弱首先呈现为为叙事视点的混乱。影片中有着一个第一人称叙事人:一个当代的女大学生,为了她的毕业剧作前往大森林收集素材。但故事的第一个大段落是一个男性的老伐木工对她讲述自己对早年的恋人,一个叫“小白鞋”的、美丽早夭的妓女的记忆——一个熟悉的、女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故事。在影片的视觉呈现中,“小白鞋”是由女大学生的扮演者出演,而影片所采取的经典的视觉语言构成却依然以男主人公为视点的发出者及其中心:是老伐木工而非女大学生充当着讲故事的“我”和故事中的“我”。于是,不仅女性的叙事人成为一种形式与意义上的虚设,而且事实上成为一种男性欲望客体式的存在。由同一演员扮演女大学生和妓女这一视觉策略所可能传达的认同与自居的意义,因此而无从传递。而影片的后半部分,则脱离了前面的叙事视点格局,以“客观”的叙事视点在讲述了另一个女人,一个被唤作“大力神”的妓女。这显然是一个为导演所厚爱的人物,一个在体力与意志上可以与男性抗衡的女人。但她的故事却很快转入了一个经典母爱与女性慷慨的自我牺牲的套路之中。她爱上了一个小男人,因之无望地忍受着他的索取和剥夺,并且在影片的结尾处,在仰拍镜头中跪倒在山崖,跪倒在那个她所爱的男人身边,对天盟誓:“我要为他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她,便是“山林中头一个女人”。
评分……………………………
评分东西不错快递服务也非常赞?
评分“刺秦”变奏曲
评分书买了回来 感觉电影说的比较少 其他的事情比较多 主要是国内导演的分析
评分很喜欢写这本书的戴锦华教授,这本书包装完整,崭新非常好。
评分很经典的著作,制作的也很好,值得收藏和评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