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命运:中国未来经济转型与改革发展

国家命运:中国未来经济转型与改革发展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吴敬琏,厉以宁,林毅夫 等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7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ISBN:9787511723840
版次:1
商品编码:1162095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1-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322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中国向何处去?  中国32位经济学界的极有影响力的人物建言经济转型与全面深化改革  他们是讨论当前经济转型与改革发展形势极有影响力的人物  论辩经济转型与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路径  建言国家治理的战略方向  关注国家治理的大事小情  事关国家前途命运执政者和大众必读  给国家一个美好的未来  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

内容简介

    《国家命运:中国未来经济转型与改革发展》以探讨、宣讲中国未来经济转型与改革发展为主题,对中国未来改革与发展进行预测和展望。作者都是经济学界的大师和泰斗,是讨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形势极有影响力的声音。  《国家命运:中国未来经济转型与改革发展》选编厉以宁、吴敬琏、林毅夫、高尚全、陈锡文、张卓元、樊纲、汪玉凯、郑新立等30位专家、学者新学术文章结集而成。主题契合当前中国时局,聚焦全面深化改革的热点和前沿。本书对党政干部、经济领域、社会各界了解和洞悉我国未来经济转型与改革发展会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吴敬琏,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改革》、《比较》、《洪范评论》杂志主编;1984~1992年,连续五次获得中国“孙冶方经济科学奖”。2003年获得国际管理学会(IAM)“杰出成就奖”;2005年荣获首届“中国经济学奖杰出贡献奖”。
  厉以宁,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学界泰斗。现为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七,八,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七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八,九届财经委员会副主任;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林毅夫,原世界银行副行长,曾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八、九、十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并于2005年获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有特殊贡献专家津贴。

精彩书评

    ★谈改革:必须有一个超脱于局部利益的高层机构,在下层创新的支持下进行自上而下地设计规划和监督规划的执行。  谈城镇化:政府主导的用大量土地投入和土地抵押支撑的城市化,就是摊大饼。这样建立起来的城市营运效率很低。北京就是一个例子,从政治到经济各种各样的机关、企业,很不专业化地堆在一个城市里面,使得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半径都非常长。堵车、污染都变成很难解决的问题,而这个城市的运营效率变得很低。  谈土地改革:要让农民得到承包土地使用权和权证,宅基地使用权和权证,宅基地上自建房屋的产权和房产证。农民有了三权三证,就有了财产、有了财产收入。如果农村和小城镇金融得到发展,农民经济就活了。  谈楼市虚高:超发货币稀释全民财富,是一种隐性抢劫。放松贷款,增加几万亿的贷款额度,就是在超发货币。前几年四万亿投资,多是贷款,通货膨胀那么厉害。钱多了,粮食价格不敢涨,只有房价是泄洪口。小心国家再来这招。  ——吴敬琏
  ★目前不要担心经济下行,不要认为这是了不起的事情,这是从超高速转到中高速增长的过程,7%的增长有什么关系呢?在全世界仍然是领先的,就是过几年6%点几全世界也是走在前列的,关键是结构调整好了比什么都重要,高新技术的发展比什么都重要,人才的培养比什么都重要。要保持一个常态的经济增长,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7%、6%点几都是常态。  -——厉以宁
  ★中国维持8%增长的潜力,还需要发挥两方面的条件:一,政策应该是真正挖掘潜力的政策,而不是赶超的政策。二,作为发展中国家,确实有各种社会经济问题和矛盾,应该不断深化改革来解决。  中国需要制度变革,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水平增高,上层建筑也必须跟着变动。但是,需要什么样的制度是值得研究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所需要的制度是不一样的,是有差异的。  ——林毅夫
  ★中国的贫富差距大吗?中国的贫富差距还不够大,只有拉大差距,社会才能进步,和谐社会才能有希望。中国穷人为什么穷,因为他们都有仇富心理。我要为富人说话,不是为了讨好富人。今天有些人骂富人,好像是给穷人出气,其实他们是害了穷人。杀富济不了贫,穷人应该将富人看成自己的大哥,大哥穿新衣小弟穿旧衣,天经地义。将基尼系数农村城市分开计算,这样中国贫富分化就不严重了。农民有望进入社会中产者阶层。中国农民不要害怕当中产阶级。  ——厉以宁
  ★要从工业主导型的经济转向服务为主导的经济;要由要素主导的经济转向创新主导的经济;要由投资主导的经济转向消费主导的经济。这三个转型非常重要,特别是从投资为主导转向创新为主导,这要迈出重大的一步,因为过去我们靠投资、外贸拉动经济,这“两驾马车”的潜力已经不大,现在的潜力在科技创新。这应当是“十三五”的步伐。  ——高尚全
  ★上一轮改革面对的是旧体制,这一轮改革要面对旧体制、新弊端两个方面,是一场新改革。旧体制突出的特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权力。新的弊端是在权力和市场相结合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利益格局、利益集团,说得更明确点,叫它权贵既得利益集团。  ——孙立平
  ★要落实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关键要推进政府改革,划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政府要从多年来介入过深的经济活动中逐步退出,大幅度减少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规范管理,提高效率。  ——-张卓元

目录

前言 /VII
第一篇 未来改革与发展
吴敬琏:中国向何处去/ 001
林毅夫: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018
李义平:中国经济升级版到底升什么/035
孙立平:理解新一轮改革的四条基本线索/041
汪玉凯:本轮改革的核心是政府改革/112
蔡 昉:中国经济要发展需深挖改革红利/102
黄志凌:中国经济增长变轨与经济政策指向/86
何茂春、张冀兵: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战略分析/134

第二篇 转型期经济走向分析
厉以宁:中国经济的双重转型/023
张卓元:中国经济必须迈过转型“坎” /028
李佐军:中国正处于迈向新常态过程中/061
李稻葵:三方向将成中国经济的新增长点/068
樊 纲:“十三五”GDP年增速可望不低于7% /077
姚景源:改革转型期的中国经济走向分析/049

第三篇 国有企业与混合所有制
高尚全:经济体制改革潮下企业的机遇和挑战/147
张维迎:国企的出路是民营化/152
张文魁:国企改革必须依靠产权改革这把总钥匙/158
盛 洪:维护垄断,国企会烂得更快/163
黄群慧:非公企业参与国企改革仍需清障/181

第四篇 土地所有制与房地产趋势
陈锡文: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与路径/193
华 生:中国土地制度改革何处去? /200
余永定:中国房价还有相当下跌空间/215
贾 康:推进房产税可避免房价“蹦极” /220

第五篇 户籍制度改革与城镇化
党国英:我国户籍制度改革还可拓展思路/251
迟福林:以转型改革破题新型城镇化/231
李佐军: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239
王 建:只有城市化能够救中国/224

第六篇 财税体制与金融改革方向
辜胜阻:新预算法将引领国家治理现代化/267
高培勇:将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大局/274
郑新立: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258
刘尚希:地方税改革关乎国家治理/280
王国刚:金融改革大方向:回归实体/284
李 扬:投资仍是稳增长的主要动力/123






精彩书摘

  中国经济的双重转型  厉以宁  厉以宁,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学界泰斗。现为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第七、八、九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七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 第八、 九届财经委员会副主任,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中国经济正在逐步实现双重转型。  在传统的发展经济学中, 经济转型是指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而计划经济体制的推行则被认为是另一条通往工业社会的道路,“十月革命”以后的前苏联正是这样走的。  中国从 20 世纪 50 年代到 70 年代末的实践表明,依靠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工业社会是一条不成功的道路。这是因为,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虽然可以建立一批大型工业企业,但效率不高,代价过大。而传统农业社会中的种种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以新的形式凝固化了,所以农业发展是失败的,农村是落后的,农民的生活依旧终年辛苦,难以温饱,而且农民的人身自由受到很大的限制。  从 1979 年起,中国进入了双重转型阶段。双重转型是指体制转型和发展转型的结合或重叠。  什么是体制转型 ? 就是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  什么是发展转型 ? 就是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  两种转型的结合或重叠是没有前例的,也是传统的发展经济学中没有讨论过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 一些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由于那里过去不曾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所以只出现发展转型,即从传统的农业社会逐步转向工业社会。而 1979 年以后的中国则不同,一方面,要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以市场经济体制代替计划经济体制,这就是体制转型;另一方面,要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使中国成长为一个现代化的国家,这就是发展转型。  总结 1979 年至今 30 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实践,中国在推行双重转型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可以把这些经验归纳为以下八项。  (一)体制转型是双重转型的重点  在双重转型中,重点是体制转型,即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并要以体制转型带动发展转型。这是因为,计划经济体制对中国经济的束缚和限制是全面的:既包括城市,又包括农村;既包括工业,又包括农业;既包括城市居民,又包括农民。如果不打破计划  经济体制的束缚和限制,中国不仅不可能实现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而且中国转型的目标(使中国成为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也是无法实现的。  (二)思想先行  在双重转型准备阶段,必须解放思想,清除计划经济理论的影响,否则改革与发展都寸步难行。1978 年中国所进行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进而启动了改革和对外开放。 1992年初, 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又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中国走上了改革和发展的快车道。因此可以说,中国双重转型在短短的30多年内之所以能取得这样大的成果, 同 “思想先行” 是分不开的。  (三)产权改革是最重要的改革  在双重转型中,必须把产权问题放在改革的首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产权模糊、投资主体不确定、投资方的权利和责任不清晰是改革的主要障碍,也是发展的巨大阻力。因此在体制转型中,产权改革是突破口,是主线;在发展转型中,产权界定和产权清晰是动力源泉。  对广大农民来说,土地权益需要确定,住房产权也需要确定,而且确权工作应当落实到户,这既有利于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也能使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用于改善生活、扩大再生产和创业。  (四)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改善民生  在双重转型中,一定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改善民生。改善民生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缩小地方收入差别的重要途径。在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中,就业是重中之重。考虑到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双重转型中需要认真解决的迫切问题,所以在转型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  就业问题。同时,由于新的工作岗位是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所以经济需要保持一定的增速。经济增长率过高当然不行,但如果经济增长率偏低,则会产生更大的就业压力。再说,扩大内需同改善民生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唯有扩大内需才能使中国经济增长逐渐转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五)必须不断自主创新、产业升级  在双重转型中,要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鼓励自主创新。如果自主创新不足,产业迟迟未能升级,企业的竞争力不足,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中国必将丧失自己的市场份额, 或者又会回到过去依靠资源出口、 初级产品出口以获取外汇、进口必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境地, 这就难以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而自主创新的成效既取决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取决于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激励。人力资源政策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得到更有效的贯彻。  (六)必须不断提高经济质量  相对于较早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国家而言,环境压力在中国显得更为突出。中国在双重转型中,必须重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1979 年以来的经验告诉我们,经济增长固然重要,但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更加重要。经济增长的质量高低,除了结构的优化是标志  之一而外,还有另一个标志,这就是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资源合理利用和清洁生产。环境是我们和子孙后代共有的,资源是我们和子孙国家命运 后代共享的。只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才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七)城镇化是今后若干年内最有潜力的投资机会  城镇化率的提高是双重转型的成果,同时也是继续实现双重转型的助推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城镇化的进度是异常缓慢的,甚至在某些年份还出现了“反城镇化”的趋势,即不但不允许农民进城,而且还把一部分城市居民强制迁入农村。直到双重转型过程开始后,情  况才有所好转。提高城镇化率已是大势所趋。城镇化将是今后若干年内最有潜力的投资机会和扩大内需的机会,能保证中国经济增长继续以较高的速度推进。  (八)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双重转型中,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不仅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更主要的是为了调动民间的积极性,包括调动民间资本的潜力。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关系,无论是“国退民进”还是“国进民退”,都不应是国家的方针。国家的  方针是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共同发展, 它们之间既有合作, 又有竞争,进而形成双赢的格局。这既是对经济增长最有利的,也是对社会安定和谐最有利的。  以上八项经验说明了中国双重转型之路是怎样一步步走过来的。总的说来,这些经验表明了这样一点:中国有中国的国情,不根据国情进行转型,什么经验都不会产生,也不会有“中国道路”。  ……

前言/序言


国家命运:中国未来经济转型与改革发展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国家命运:中国未来经济转型与改革发展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国家命运:中国未来经济转型与改革发展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国家命运:中国未来经济转型与改革发展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东西很不错,一分价钱一分货嘛。加油吧,有问题跟售后好好协商。

评分

不错不错,父亲节的礼物?

评分

好书,能看好长一段时间了!

评分

一直在京东买东西,品质好,放心购

评分

很难受,书后面被压坏了,坑坑洼洼。但是里面的内容真的很不错,对我很有用,要是书更新就好了

评分

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的有机连接。

评分

都在这里打折的时候买的,便宜啊!比当当好,当当好慢,京东快啊!

评分

非常值得一读的一本书!

评分

书是正版,不用担心,发货很快,快递也给力,有发票,不错,会经常来购买的。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国家命运:中国未来经济转型与改革发展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