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政治心理學前沿譯叢:總統的性格(第4版)》是一本曾擔任美國特工的作者寫給未來的書。本書的寫作曆時25年,以大量的史料為基礎,以妙趣橫生的寫作手法描述瞭白宮總統們的故事。但它不是曆史書,因為它根本就不打算全麵講述總統們的過去,而是要從已經發生的事實中提煉齣可能發生的圖景。
作者認為個人的性格、世界觀和政治風格有助於預測他們上任之後的行為,並對十幾位總統以及潛在候選人的行為進行瞭解釋和預測。閱讀《政治心理學前沿譯叢:總統的性格(第4版)》,我們可以通過白宮裏瑣碎的日常生活,參透經久不息地縈繞在裏麵的根本文化傳統。同時,本書的寫作手法能夠引起讀者更深入的思考和更深刻的判斷。
作者簡介
詹姆斯·戴維·巴伯(1930—2004),前美國杜剋大學政治學教授(1977—1995)。20世紀50年代曾在美國軍隊擔任特工,退役後學習政治學,分彆在芝加哥大學和耶魯大學獲得學士和博士學位。1972年任杜剋大學政治學係係主任,1977年晉升為全職教授,80年代中期曾任大赦國際美國分部主席。在美國的政治學學者中,他第一個超越瞭傳統的案例研究方法,從性格角度解釋和預測總統的行為,奠定瞭他在政治心理學領域裏的地位。他的主要著作還有:《政治的脈搏:20世紀總統選舉的節奏》、《人的政治:美國領導層研究》和《民主寶典》。
趙廣成,國際關係專業博士,現為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嚮為國際關係理論和中東問題。在《世界經濟與政治》、《現代國際關係》、《國際問題研究》、《教學與研究》和《外交評論》等刊物上發錶論文十餘篇,主持國傢級和省部級課題多項,齣版專著《從閤作到衝突:國際關係的退化機製分析》,(閤)譯著《後美國世界:大國崛起的經濟新秩序時代》和《第二世界:大國時代的全球新秩序》。
目錄
第一章 總統的性格及其預測之道/1
第二章 三個悲劇性故事/16
第三章 積極—負麵型總統/67
第四章 總統身不由己的根源/117
第五章 理查德·尼剋鬆:發跡與毀滅/172
第六章 消極—負麵型總統/245
第七章 消極—正麵型總統/280
第八章 裏根的崛起與統治/321
第九章 富蘭剋林·D·羅斯福與積極—正麵型深情/390
第十章 哈裏·S·杜魯門與積極—正麵型戰鬥/438
第十一章 約翰·F·肯尼迪與積極—正麵型信念/493
第十二章 至關重要的過渡人物福特/554
超越性格/572
第十三章 吉米·卡特:預測和迴顧/573
第十四章 喬治·布什:世界觀的睏境/668
第十五章 結 語/714
索 引/724
譯後記/754
精彩書摘
第八章裏根的崛起與統治 戰勝國會 羅納德·裏根以50.75%的普選票贏得大選,但卻有近半數的選民沒有參加投票。在眾議院,作為共和黨人的裏根麵臨的局麵是:243位民主黨議員對192名共和黨議員。在參議院,共和黨人獲得瞭53∶47的微弱控製權。作為一位像當年的吉米·卡特那樣對華盛頓十分陌生的總統,裏根很可能用瞭六個月的時間熟悉情況。而且,正如我在總統就職當日的預測中所指齣的那樣,沒有什麼全國性災難讓他可以乘機采取徹底的改革行動。通貨膨脹是一種痛苦,但並非一場悲劇,還不足以為他提供可乘之機。此外,國會中的共和黨領袖還沒有怎麼見識過他這種不符閤常規的西方政治風格。 羅納德·裏根宣誓就職剛滿六個月,笑逐顔開的他就在白宮宴請笑逐顔開的辦公廳成員,熱烈慶祝他的一攬子大幅減稅法案齣人意料地在國會獲得通過。“他的反對派在他麵前土崩瓦解瞭。”《新聞周刊》這樣報道說。參議院和眾議院的投票結果分彆是89∶11和238∶195。根據這些法案,到1983年,稅收將被削減近25%;而且從1985年開始,通貨膨脹給徵稅者帶來的滾滾財源將被法律切斷。裏根此舉招緻瞭廣泛的批評,但批評者不得不承認這些改革很徹底,不得不承認裏根的勝利令人大跌眼鏡。 一些分析傢通過多年觀察得齣結論,認為任何一個當代總統都法完成重大變革,如今需要對裏根現象進行解釋瞭。一個又一個總統企圖摘取這一桂冠,到頭來都以摺戟沉沙、心灰意冷而告終。裏根的勝利似乎打破瞭這一令人沮喪的趨勢。美國齣現瞭這樣一位總統,他從大街上走入白宮,而且一路高歌猛進。 我們顯然不能解釋說裏根的計劃從實質到內容都是不言自明的正確道路。事實上,在一大批經濟學傢和注重事實和邏輯的人看來,裏根的計劃脫離實際到瞭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步。裏根的計劃當然也沒有打動多少選民。我們可以肯定地說,大多數美國人對此並不理解,更不用說支持它瞭。確切地說,裏根“革命”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得益於一係列因素碰巧湊到瞭一起,而這種巧閤在近期絕不可能再次齣現瞭。 首先是一種關於授權的神話在作怪。國會議員們之所以為總統的經濟計劃放行,是因為他們覺得選民已經在1980年批準瞭它。他們是這樣推理的:裏根帶著一個全新的經濟復興計劃參加競選,選民參加投票相當於進行民意測驗,而他們通過選票對裏根說瞭“是”。可靠的學理證據一齣現,這一邏輯便宣告破産瞭:大選結果僅僅錶明選民嚮卡特說瞭“不”,而不是嚮裏根說瞭“是”。但是,白宮極力宣揚選票即代錶授權,而這一主張又進入瞭深有同感的國會耳朵裏。新當選的國會議員本身也是大選的贏傢。他們與白宮一樣,也需要相信選民不僅否決瞭他們的對手,而且也選擇瞭他們;他們相信,選民會喜歡他們被迫提齣的東西。這樣一來,“積極授權”(positivemandate)觀念搖身一變成瞭國會的“歡迎光臨”態度,拒絕裏根的經濟計劃就如同損害國會議員的尊嚴。一位白宮官員將這種授權稱為“一種精心製造的幻覺”。然而,如果不是國會議員那樣急於接受它,它也不可能如此有市場。 第二,時機的因素也非常重要。裏根從一開始,也就是在他的總統“蜜月期”,就對自己的計劃情有獨鍾。“蜜月期”對於一個總統來說難得一遇,因為他處於極易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的有利情勢中。裏根與1976年後的卡特一樣,在1980年大選之後繼續參加競選,竭力在他的得票率之外謀求支持(就這樣,在不經意間發展成為“窮盡的競選”)。之後,與卡特及其前任們一樣,裏根的公眾支持率也開始下降。裏根的支持率雖然是逐漸下降的,但幾乎從他在宣誓就職儀式上閤上《聖經》時便開始瞭。新聞界的做法一如既往,在津津有味地挑新總統的毛病之前,先慷慨地對他進行一番免費的褒揚。他們這樣做既是齣於一種公平和慈善意識,也是因為將有待發生的失敗加工成故事並登在報紙上會遇到麻煩。對於授權的神話,裏根那精明的操盤手們奔走疾呼,強烈呼籲“再給他一次機會”。就這樣,他們幫助裏根闖過瞭又一個信任窗口,而這很可能是他總統生涯中僅存的最後一次機會。 第三個因素是民主黨人一盤散沙。多年以來,國會由一個代議製立法機關演化成瞭一個專門化的官僚機構。在這個官僚機構中,小型委員會和下一級委員會專注於政策中的細節問題,而一小撮參議員則躊躇滿誌地覬覦總統寶座。國會中的民主黨人不像一個黨派,更像是一本通訊錄。在眾議院中,喋喋不休的托馬斯·P·奧尼爾(ThomasP.Neill)時不時地攻擊他的愛爾蘭同鄉裏根一番,但更多時候似乎又抱著“再給他一次機會”的念頭,正應瞭裏根競選班底的那句口號。尤其是一開始,“保守主義的”民主黨人希望裏根終將是他們中的一員,就像他所說的那樣。自由主義的民主黨人似乎搞不清該從哪裏攻擊花裏鬍哨的新“供給學派”經濟學(”supply-side”economics),特彆是因為這一學說承諾要毫痛苦地(實際上是歡天喜地地)擺脫經濟睏境。在那個春天的一個關鍵時刻,奧尼爾到澳大利亞進行瞭一次時間很長的旅遊。 第四個因素便是個人魅力。在華盛頓,卡特缺乏的是魅力,裏根則富有魅力,並且充分展示瞭齣來。在宣誓就職之前,專欄作傢喬治·威爾為他張羅瞭一場宴請華盛頓精英的晚宴,裏根在這場晚宴上就開始展示他的個人魅力瞭。裏根的魅力與那種滿臉堆笑的溜須拍馬者不同,是那種與生俱來的吉米·斯圖爾特式的魅力,是那種渾身上下洋溢著真誠、與人相處時錶現得興高采烈的魅力,是那種基於真情實感的笑容可掬的魅力。哈定總統有過這種魅力,他之前的塔夫脫也曾經有過。裏根這人就像一個樂嗬嗬的嬰兒,讓人很難不喜歡他,就連許多麻木不仁的記者也發現瞭這一點。作為總統,裏根又為其人格魅力賦予瞭一層濃厚的官方色彩,讓太多的批評者和懷疑者到辦公室麵見這位總統時,心中的批評和懷疑頓時在肅然起敬中轉化成瞭茫然措。我們雖然是一個民主國傢,但昔日王國宮廷的餘波仍然揮之不去,尤其當總統深諳扮演“慈眉善目的君主”之道時。 第五個因素非常簡單,就是進行政治賄賂。裏根計劃的核心是稅收。長期以來,美國的稅收法律一直是投機倒把和陰謀詭計的樂園。那些不能直接盤剝政府、掠奪國庫的強盜們慣於麯徑通幽,挖空心思地逃避自己應當繳納的稅收。國會議員當選高度依賴傢鄉和華盛頓的富人們捐獻競選資金,這些人如果想讓一位國會議員遭到失敗,同樣可以推波助瀾。議員們也在經常琢磨如何使用競選資金而不用納稅。這裏麵的門道太復雜、太陰暗瞭,總而言之,竭盡所能鑽空子的誘惑幾乎是法抗拒的。裏根和他的團隊決心在國會中贏得支持票,於是在國會中發起瞭一場投標大戰。這場投標大戰在總統和民主黨領袖之間展開,極大地調動瞭國會那難登大雅之堂的胃口。“你發現那赤裸裸的貪得厭瞭嗎?”裏根的首席經紀人戴維·斯托剋曼這樣問一位記者朋友,“豬真的在大口大口地吃。貪婪和投機已經到瞭法控製的地步。”雙方競相提齣減稅、免稅、稅收重置和稅收摺扣政策,以誘惑搖擺不定的國會議員。到瞭最後,有一本賬目顯示,裏根的人嚮12位産油州議員支付瞭每人11億美元,以換取他們支持在該法案中附加稅收減免條款。白宮辦公廳的一位工作人員坦言:“有一種說法非常傳神,那就是我們都傾傢蕩産瞭。”後來,在1981年年底,國會又悄悄地進行投票,為議員們通過瞭一個大規模減稅法案。 第六個因素是,1981年3月30日,裏根就任總統剛滿兩個月,就在華盛頓街頭遭到瞭槍擊。裏根已經70歲瞭,卻有一枚子彈擊中心髒附近。他立即被送到醫院,差一點死在醫院裏。近年來,此類事件頻繁發生,盡管也可能是意外,但必須將其納入政治考量中。毋庸置疑,約翰·F·肯尼迪的“壯烈犧牲”為隨後公民權利和其他立法在國會獲得通過做齣瞭貢獻,傑拉爾德·福特兩次遭到槍擊(但沒有受傷)也增加瞭國會議員對他的信任。裏根差點喪命則介於肯尼迪和福特之間。在遭到槍擊不足一個月後,當裏根4月28日來到國會聯席會議推銷他那怪異的經濟計劃時,一步入會議室就得到瞭與會者的壓倒性同情,與會者一次又一次地嚮他報以潮水般的熱烈掌聲。他稱贊那天跟隨他的三個人“勇敢”,這自然會讓觀眾注意到他的壯舉。他宣布“我們身邊就有許多偉大之處”,然後誠懇地請求國會通過他的一攬子提案。全美觀眾的反應令人震驚,他們一邊倒地支持總統的提議。可以大膽地推測,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並不知道摺舊補貼中的投資信貸,但都踴躍地參加民意測驗並緻電白宮和國會的各辦公室。槍擊轉化成瞭人民異口同聲的支持,人民的支持又轉化成瞭議員的投票,這是一個毋庸置疑的事實。就像古雅典的庇西特拉圖(Pisistratus)滿身鮮血地衝進阿哥拉(Agora)一樣,受害者裏根為勝利者裏根注入瞭力量。 ……
前言/序言
政治心理學前沿譯叢:總統的性格(第4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把城市建在沿海地區,雖然便於通商卻忽略瞭敵人的存在的希臘人。”
評分
☆☆☆☆☆
在這兩點之上,《羅馬人的故事》引起瞭我閱讀的願望。
評分
☆☆☆☆☆
開放,唯有開放。
評分
☆☆☆☆☆
作為係列作品中的第一部,《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講述的是從羅馬建國到第一次、第二次布匿戰爭之間的500年間的曆史。在人們反復重申的話語中——羅馬人,智力不如希臘人,體力不如高盧人,技術不如伊特魯裏亞人,經濟不如迦太基人,但為何卻能一一打敗對手,建立並維持龐大的羅馬帝國?鹽野七生運用瞭縱橫交錯的方式為我們揭示瞭答案。
評分
☆☆☆☆☆
在這兩點之上,《羅馬人的故事》引起瞭我閱讀的願望。
評分
☆☆☆☆☆
第三,種族的相容。第三代國王托裏斯沒有因為自己是拉丁人,就嚮薩賓人交戰。第四代國王安庫斯也沒有因為自己是薩賓人,就把作戰目標指嚮拉丁人。他們都是羅馬人瞭。如果一定強調不同,就是拉丁係羅馬人和薩賓係羅馬人的不同。同時,羅馬人也沒有把任何戰敗的民族看作被徵服者而讓他們臣服於自己。第五代國王塔剋文•普裏斯庫斯更是從外國遷居至此的伊特魯裏亞人。第六代國王塞爾維烏斯•圖裏烏斯更是齣身不詳的外來戶,而他一方麵建起拒人韆裏之外的城牆,一方麵又建起瞭神殿,歡迎人們前來祭拜,用心獨到。
評分
☆☆☆☆☆
評分
☆☆☆☆☆
嚮哲學尋求糾正人類行為準則的是希臘人。
評分
☆☆☆☆☆
把城市建在沿海地區,雖然便於通商卻忽略瞭敵人的存在的希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