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分析:理论与争议(第2版)

制度分析:理论与争议(第2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韩] 河连燮 著,李秀峰,柴宝勇 译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2-23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02181
版次:2
商品编码:1159509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经典译丛·学术前沿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2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20世纪90年代以来,“制度”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焦点,以“制度”为核心概念来解释政治、经济、社会现象的学术流派被统称为新制度主义。本书在阐述制度理论的发展过程及新、旧制度主义差异的基础上,全面梳理新制度主义的三个流派,即历史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的内容、特征、共性和未来走向,以及如何运用到经验研究的问题,并分析其在制度变迁、路径依赖、理念和研究方法方面存在的争议;旨在通过详细梳理有关制度变迁机制的争议和发展趋势,探索出能够有效分析公共管理现象的理论分析框架。内容的全面性、分析的深入性、研究的应用性和资料的前沿性是本书的特征。

作者简介

  河连燮,政策学博士,曾就读于韩国延世大学和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现为韩国延世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行政学系教授。曾任教育副总理政策辅助官、延世大学国际处处长和韩国行政学会编辑理事。主要研究方向是财务行政、制度分析、比较政策和教育政策,已出版《政府预算和财务行政》、《财政学的理解》等著作,并在Public Budgeting & Finance,Journal of Public Budgeting,Accounting & Financial Management,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s,Policy Studies Review,International Re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韩国行政学报》等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曾获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公共与环境事务学院学术奖、美国公共事务与管理学院联合会优秀论文奖、延世学术奖、延世大学优秀研究业绩奖和优秀教学奖。《制度分析:理论与争议》一书曾获韩国行政学会学术奖和韩国文化观光部优秀学术著作奖。

目录

第1篇 绪论

第1章 社会科学和新制度主义
1.1新制度主义理论
1.2新制度主义的争议
1.3本书的构成

第2章 制度理论的发展
2.1马奇和奥尔森的制度理论
2.2政治学和政策研究中的新、旧制度主义比较
2.3社会学及组织研究中的新、旧制度主义比较
2.4经济学新、旧制度主义的比较

第2篇 新制度主义理论

第3章 历史制度主义
3.1历史制度主义的理论发展
3.2制度的含义
3.3历史制度主义的主要观点
3.4对历史制度主义的批判
3.5历史制度主义的最新走向

第4章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
4.1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理论基础
4.2新制度经济学
4.3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主要观点
4.4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缺陷
4.5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最新取向
4.6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发展趋势

第5章 社会学制度主义
5.1社会学制度主义的理论基础
5.2作为认知-文化研究途径的社会学制度主义
5.3趋同化现象
5.4对社会学制度主义的批判
5.5社会学制度主义的最新取向

第3篇 制度分析的争议

第6章 制度变迁
6.1新制度主义与制度变迁
6.2近期的制度变迁理论:内部的、渐进的制度变迁
6.3制度设计:有意图的、理性的制度设计的可能性

第7章 路径依赖、时间、制度分析
7.1经济学的报酬递增和路径依赖
7.2政治社会现象的路径依赖
7.3路径依赖和制度分析
7.4路径依赖和时间
7.5路径依赖和制度变迁

第8章 理念和制度
8.1理念的含义和类型
8.2新制度主义与理念
8.3理念和制度变迁
8.4理念和框架化
8.5理念的扩散与诠释
8.6话语和制度
8.7结论

第9章 制度分析和研究方法
9.1社会科学的三种方法论
9.2案例导向研究和因果机制的分析
9.3因果关系的复杂性、时间和系统的过程分析

第4篇 制度理论的应用

第10章 政策理念和制度变迁——韩国对新自由主义的诠释和适用
10.1新自由主义和选择性诠释:理论探讨
10.2迈向新自由主义
10.3政治经济脉络和韩国的新自由主义
10.4概括和结论

第11章 教育和职业培训政策的比较分析——以资本主义多样性理论为中心
11.1资本主义多样性理论
11.2生产体制和教育及职业培训政策
11.3德国、日本和美国的比较
11.4概括和结论

精彩书摘

  如果说20世纪70年代社会科学研究的核心概念是“集团”,80年代的核心概念是“国家”的话,那么90年代以后的关注点则集中在“制度”。近期在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和社会福利等领域,以“制度”为焦点解释国家政策和社会现象的学术流派被统称为“新制度主义”。本书的目的是全面梳理有关新制度主义的理论及存在的争议。
  新制度主义与其说是理论,不如说是一种分析视角或分析框架。社会科学,尤其是政治学和行政学的终极目的是解决社会问题。然而,社会问题并不是一开始就贴着“问题”的标签出现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能够看到的一般都是表面现象或所谓的 “事实”,要想透过事实发现存在的深层次社会问题,就应对社会现象进行解释,而这种解释则需要依赖分析视角或分析框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分析框架类似于眼镜的镜片,通过它人们才能见到这个世界,而且随着镜片的不同,人们所能看到的世界存在一定的差别。因此在解释现象为主要目的的社会科学研究中,分析视角或分析框架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人们已经掌握的社会现象或事实。
  新制度主义的特征是,在解释政治、经济、社会现象时强调 “脉络”的重要性,而这里的脉络指的就是制度。新制度主义既批判以“原子化个体”解释社会现象的行为主义理论,也反对运用宏观变量解释社会现象的功能主义视角。新制度主义中的“制度”,指的是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的结构性制约因素。所谓的“制度分析”,就是主要研究结构性制约因素通过互动如何对个体行为和国家政策产生影响,以及这种结构性制约因素本身如何形成并发生变化的问题。
  在方法论上,新制度主义坚持其独特的立场。新制度主义对主流社会科学发展一般化理论的学术取向,以及诠释主义主张社会现象的研究应停留在解释特定现象所具有的具体意义的立场,都持批判的态度。新制度主义者承认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一般化理论的开发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同时还认为社会科学也不能因此就视因果关系的重要性,停留在特定现象的解释层面。换言之,新制度主义者认为可以开发规则性因果理论,但这一理论的适用要受到时空脉络的制约。由此可以认为,新制度主义在方法论方面是以寻求中层理论为其特征的。
  本书与西方学术界有关制度研究的学术著作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同时阐述新制度主义的三个流派。新制度主义可以分为历史制度主义、理性选择制度主义和社会学制度主义,这三个理论流派在理论渊源、分析视角和分析途径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已有的著作大多只介绍或分析其中的某一流派,这就使读者很难全面了解和掌握新制度主义所包含的内容。本书通过对这三个流派的比较和综合,使读者可以更清晰、全面地把握新制度主义。
  第二,本书是笔者以一以贯之的视角阐述新制度主义的理论及其应用的科研成果。虽然也有著作在内容上包含新制度主义的各个流派,但由于是对多位学者论文的汇编,存在观点模糊、内容重复和缺乏深度的局限性。本书克服的就是这一缺陷。然而需要解释的是,本书的经验分析部分(第4篇)只有运用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政策的研究论文,这实际上与作者的研究旨趣倾向于历史制度主义有关。
  第三,有些学者在其著作里主张将新制度主义细分为更多的流派,但笔者认为,由于其他流派基本上都是从这三个流派派生出来的,因此进一步的细分可能会导致很难全面了解新制度主义的问题。因此,如果读者想要准确把握新制度主义的基本主张,应对本书所阐述的三个流派进行深入的学习。

前言/序言


制度分析:理论与争议(第2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制度分析:理论与争议(第2版)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制度分析:理论与争议(第2版)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制度分析:理论与争议(第2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据说挺好的

评分

评分

非常有用,对制度理论近年来发展做了很好的梳理

评分

质量不错,物有所值,挺好的

评分

可以的

评分

值得看的书

评分

值得看的书

评分

此书基本上是对美国行政学的讨论总结,但是很扎实

评分

。。。。。。。。。。。。。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制度分析:理论与争议(第2版)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