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裱褙织物之重现

古裱褙织物之重现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章以庆 著,梁颖 校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2-22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09848
版次:1
商品编码:1159073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8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古裱褙织物之重现》详载了张大千先生所收藏古书画之古裱褙织物,共40块织片的外观图像、织纹结构与成分分析。书中以一般的相机拍摄记录古裱褙织物表面的图纹,使用可放大60倍与150倍的镜头详细记录古裱褙织物的纹理,并搭配相关精密仪器做必要性的科学物性分析,留下重要的纤维成分据,以及各项与古织物相关的图纹、织纹与结构的研究。盼能以此为基础,逐步建立相关材质的成分数据及细部结构与图像数据,为装裱织物发展的历史提供佐证,为相关文物材质的研究提供参考辅助,同时通过科学与人文的跨领域整合,促使此批古裱褙织物能够以完整且普及的方式分享传承。

作者简介

  章以庆,教授,为台湾实践大学设计学院院长、教授、美国东密歇根州立大学纺织服装专业硕士。致力于古裱褙织物相关知识的研究。

精彩书评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植桑、养蚕、缫丝的国家,丝织品及其衍生出的丝绸文化,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标识,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史上均产生过并一直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无论从文化传承,还是从文化保护的角度,对丝织品的相关材质、结构方式以及可能之年代的研究都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学界亦有不少相关研究论文及著作出现,但已有研究多从织物作为服饰面料、家居陈设等方面论述。章以庆教授《古裱褙织物之重现》一书的出现,确实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觉。
  首先,从研究角度上讲。该书以书画修复、重装过程中所弃之“裱褙织物”为研究对象,可以说是慧眼独具,别出心裁,大大拓展了织物研究的视野与空间,为后来研究者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与可能性,有“筚路蓝缕,以启山林”A之功。从某种意义上填补了织物史研究上的一项空白。
  其次,从研究方法上说。较之以往审美之视角、文化之视角,该书在研究方法上亦有较大创新。书中采用科学定量式研究,用FTIR(傅氏转换红外线光谱仪)光谱有机物分析、纤维鉴别燃烧法、EDS(X射线能量散射光谱仪)无机材质分析以及SEM扫描式电子显微镜观察与测量等相结合的方式,对古裱褙织物的材质、纹理及织染结构等方面均做了细致的研究和分析,用严谨的客观态度、科学的操作规程与坚实的数据,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
  再次,从研究价值上论。本书有两个层面的价值和意义,一是从文化传承的角度
  言,此研究对于完善和补充传统装裱织物史提供了一条重要的历史佐证;二是从文物保护的角度言,此项研究以及其中所运用的科学物性之研究方法,对于相关文物的修复与辨识,亦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维度。
  最后,从研究难度上谈。本书的研究难度可谓颇大,一方面,新颖的选题意味着可供借鉴与参考的成果较少,无形中增加了研究难度;另一方面,本书所涉及的裱褙织物,在古代鲜有系统地保存整理,从实物到文献资料均十分欠缺,也大大增加了研究难度。所幸的是,章教授因其特殊的因缘际会得到了相关的研究资料,使研究得以顺利进行,并且,其研究成果以此书的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能读此大作,可谓幸哉!
  古语有云:“尝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悬羽与炭,知燥湿之气。以小见大,以近喻远。”尽管书画裱褙所弃之绫锦略显残破且不够完整,但它毕竟是织物整体有机的组成部分,对其做细致而客观的研究,对于了解丝织品整体可能之年代、相关之使用脉络与当时之真实状况等方面,确实意义深远。
  希翼学界能以此书为契机,将这些研究成果进一步应用于中国传统服饰的抢救、传承与设计创新中,推进中国服饰史的研究,并为当今的服饰设计提供可资借鉴的资源。
  ——北京服装学院校长刘元风

目录

概述
古裱褙织物之织物结构分类与传统吉祥图纹
古织金锦的工艺
古裱褙织物研究流程与仪器使用
织金锦
褐黄地双莲花纹织金锦
褐黄地缠枝宝相花纹锦
褐地金箔团花纹锦
褐黄地菱纹锦残片
藏青地菱纹牡丹锦
石青地蔓枝小花纹锦
深石青地凤凰蔓枝花纹锦
宝蓝地牡丹菊花纹锦
绿地团花纹锦
绿地缠枝牡丹花纹锦
古裱褙织物的渊源
织锦缎
褐地蔓枝牡丹纹缎
茶地缠枝牡丹纹缎
米黄地蔓枝花纹缎
浅绿地蔓枝花纹缎
鹅黄地宝瓶银锭花纹缎
落花流水纹缎
暗灰绿地缠枝牡丹鸡冠花纹缎
浅褐绿地团龙云纹缎
褐地万字花纹锦
宝相双迭花织锦残片
褐地串枝葫芦花卉纹织金锦
褐黃地织金缠枝莲花纹锦
褐地团龙花纹锦
石青地牡丹花纹锦
蓝地团龙如意纹缎
褐地水仙云纹缎
米地飞龙云纹缎
浅褐地缠枝石榴花绫
褐地牡丹菊花绫
褐地串枝宝相花纹缎
双鱼八宝纹缎
石青地八宝如意云纹缎
褐地缠枝宝相花纹缎
龟甲团花纹锦
蟠龙万寿纹锦
龟甲果叶纹锦
米地包手残片
米地团龙云纹包手
米地蛇皮锦纹
米地蝙蝠卍字纹锦
后记
附录

精彩书摘

  古裱褙织物的渊源——这些古裱褙织物原属于张大千先生个人收藏古画的裱褙织锦,当这些古画经过大千先生在巴西的裱画师父重新以新的裱绫裱制后,就产生了这些古裱褙织锦。
  大千先生当时即认为这些古裱褙织锦具有相当大的研究价值,应当好好地保存研
  究。举一个例子,我刚刚去他家里的时候,他说:“孙兄,我现在有一张明朝画叫《明皇按乐图》,你可不可以把它都变成唐朝末年、宋朝初年时期的形象画”。于是我布局画中的主角唐明皇跟杨贵妃一块坐在床上,等到我画得差不多的时候,大千先生拿了块属于那个年代的织锦作为给我的提示,要我照着这块织锦画以学习那一时代的背景图纹,可见古裱褙织锦的研究意义。
  大千先生对唐宋元明清的花纹变化非常明了,虽然他不是一位纺织的专家,但是他却能够以当代的图饰花纹来学习判断年代;我曾经问他,老师你怎么这么清楚知道不同朝代的织锦。他说我在敦煌学的,敦煌墙边上的唐朝绘画以及佛像边上都呈现了非常清楚的花纹;同时他又有超强的记忆力,所以能够把唐宋元明的图纹了解得非常透彻,因此当他看到了古画再参考旁边的织锦时,即具有非常好的辨识力,所以他能够成功地收藏古画。以他的收藏功力上来讲,为什么很多人说他是“五百年来一大千”,实在是他随时学习所培养的独特眼光所造就的。
  大千先生曾在古玩商那里购得《韩熙载夜宴》——也就是当年给故宫博物院的那张画,就是一个好例子。他说当年在买这幅画的时候,他考虑很多,因为这张画太新了!这么新的东西怎么能看出是古代的画呢?所以不敢买,但是由于画外头的包手、里头的裱工,证明确实为那个朝代的东西。因为很少开过,所以它本身没有损坏,古玩商常说一句俗语叫“纸白板新”。所以一个真正的鉴赏家所拥有的常识,不一定局限在画面本身,其实从附属的布套开始一直至包裹古物外的附属材料,都可以一并作为断定年代的关键旁证。大千先生在判读《韩熙载夜宴》时,就是以这幅画的裱工与外头的包头作为考证的。
  大千先生本身是一个收藏家,当他看见好的作品时必定会想办法收藏它。而大千先生所收藏的古画来源与地点并不固定,它来自不同的时代,一大部分是来自日本,比方说他所收藏的《韩熙载夜宴》就是在古玩商那买到的,但是古玩商的古画又从哪里来的?我认为其实许多是溥仪当年带出宫的,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得太快了,当时溥仪被俄国人请走时宫里头没主了,因此许多的收藏品就被摆在马路上卖,而当时那些被他带出宫的收藏品,都是有记载的。目前除了流落在外的藏品外,现在已有许多藏品回聚在沈阳博物馆。
  这本书所记载的这一批古裱褙织锦是来自大千先生当年所收集的古画,而这些古画收集的地方并不固定,它不但是从各地收集来并且还被带到国外去相当长的时间。大千先生知道此批古裱褙织锦的文化价值,因此当这些裱褙织锦从古画上拆下来时,他认为这些古裱褙织锦糟蹋了可惜,因此托付给我;而我也是将它们从巴西带回来,所以我将它们称为“流落在海外的中国织锦”。但是我对织锦裱褙的结构是外行,于是我一个小片都没丢地将它们带了回来。有人建议将它们剪一剪贴成一本书,但是我觉得如此便糟蹋了它们的研究价值,所以我决定找专业人士。我回国好多年,透过多少关系,拐了多少弯才有了此研究结果,可谓机缘具足,真是神物自己会找人——自有因缘,希望由此批古裱褙织锦得出的研究结果能够提供应有的学术价值,发挥出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
  孙家勤教授口述1999年1月
  章以庆整理撰写1999年3月
  ……

前言/序言

  中国传统书画多以绢和纸为基本素材,由于其质地柔软易皱裂,多需经过“装池”后才能达到便于欣赏收藏的坚挺状态;所谓“装池”现常以“装裱”、“裱褙”称之。
  综观传统书画装潢形式,大致可分为立轴、手卷、册页、成扇四大类。本书所收录之绫、锦为立轴与手卷重新裱褙所拆下来的古裱褙织物。古书画在流传的过程中,常因污损、残破而予以重装裱制,包括解体、清洗、揭除背纸再重新托裱“装池”,并针对画心缺损处进行修复等程序,亦名为“整旧”。取下的装裱绫锦未必能够再次使用,亦鲜少进行有系统的保存整理,因此相对于书画传承脉络,有关传统装裱织物的实物或文献数据十分欠缺,所使用的各类材料与传统制作方式,亦有待深入探讨。
  本书收录的古裱褙织物是已故的张大千先生所收集的古书画,因重新“装池”后所取下的古裱褙织物,大千先生觉得这些古书画所取下的古裱褙织物非常特别,具有珍贵的文化保存价值,因此便将它们交付给了自己的闭门弟子孙家勤教授。
  1992年孙家勤教授通过家父章璇先生交给我此批封存得非常小心的古裱褙织物,希望我能将它好好研究。缺乏考古知识的我,在一博物馆馆藏研讨会的机缘下认识了台湾故宫博物院专门负责织物、古物方面研究的研究员张湘雯小姐。为了此批古物能够得到正确与妥善的保存与呈现,即将它们托付给张湘雯小姐,由她耐心地在工作闲余时间,将此批古织物展平、整理,此批古织物才有了新的面貌。但是如何将如此珍贵的文物转化为能易于传承的知识,则苦思无解!直至2008年在一偶然的机缘下接触到承奕科技公司所研发的高倍数数字相机,得知它能够以较不失真且快速的方式呈现织纹的结构与色泽,才让我重新卯足了劲开始对它进行专门的研究与分析。
  为了让此批文物充分展现其包含的知识面及数据,并发挥文化资产的传承作用,便
  要同时兼顾科学分析与文史研究,因此整个研究过程变得非常繁琐,除了针对此古裱褙织物图纹拍摄、建档与分析外,还要经过耗时的取样与各项需精密仪器的科学物性分析。由于多数相似之古织品皆于博物馆内珍藏,不易取得,因此更不惜采用极小部分的破坏式研究方式将织物的纱线加以拆离,并采用相关精密仪器以便于做必要的科学物性分析,留下重要的数据,以及各项与古织物相关的纹饰、织纹与结构表现的图文研究数据,盼能以此为基础,逐步建立相关材质成分与细部结构的数据及图像数据,为装裱织物发展的历史提供佐证,并为相关文物材质的研究提供参考辅助。研究期间不仅得到台湾故宫博物院张湘雯小姐很多帮忙,同时也获得孙家勤教授与北京服装学院服装博物馆馆长徐雯教授针对此批古织物图纹的辨识与指导,以及多位好友针对此批古织物的物性分析所需的科学仪器研究与分析,提供了许多的协助。本书得以完成,完成了我的一个承诺与心愿!
  本书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古裱褙织物相关知识的研究;第二部分记录了
  16块具有扁平片金纬的古织金锦[其中有4块织片分别收录于国内外期刊,为了避免重复刊登,这四块织物皆未刊登其研究、分析的过程,只以研究结果(加注)与未出现于期刊内之图片介绍此织片,并集结归纳整理于本部分的后段,以完整地呈现此批古裱褙织物的每一片织物];第三部分则记录了24块古织锦缎。由于学术界适合此古裱褙织物相关知识刊载的专业期刊并不多,同时皆有属性与篇幅的限制,为了彰显每一片古裱褙织物的特殊性,即分别以论述分析方式,将科学与人文学科作跨领域的整合,针对每一片古裱褙织物的成分、图纹与组织结构进行剖析,并以放大60倍与150倍镜头详细记录此珍贵的古裱褙织物,使得不须冒着毁坏古物的风险,即可将此批古裱褙织物的织纹结构得以展现,促使此批古裱褙织物能以完整且普及的方式与大家分享并传承。
  此书从数据取得至完成耗时20年,期间包含近三年密集式的投入,还得到孙教授多次的关切与鼓励,在完成此书时感到特别开心,唯一让我觉得遗憾的是,将此重大任务交付于我的孙家勤教授已于1999年10月辞世,未能看到此书的诞生!
  章以庆
  2011年7月
古裱褙织物之重现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古裱褙织物之重现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古裱褙织物之重现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古裱褙织物之重现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古裱褙织物之重现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