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史学编年(1950-2000)(套装上下册)》以20世纪后50年中国史学重要事件和重要著作为主,凡与史学变化发展有关之文化、政治、社会等重大事件也酌予收入。《20世纪中国史学编年(1950-2000)(套装上下册)》按年系事,再由事系人,由人及学,力图全面、细致地反映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历程和概貌。《20世纪中国史学编年(1950-2000)(套装上下册)》取材力求广博,基本涵盖百年史学发展的方方面面,以展现其整体学术面目,同时也有所倾斜和侧重,凸显史学演进的趋势和主流。
王学典,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文史研究馆员,中国墨子学会副会长。曾任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院长,现任《文史哲》杂志主编、山东大学新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并兼任中国史学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海洋大学客座教授等职。主要致力于历史哲学和史学理论研究、中国现代学术文化史研究,尤长于中国现当代史学思想及史学思潮研究。已出版《历史主义思潮的历史命运》、《二十世纪后半期中国史学主潮》、《翦伯赞学术思想评传》、《顾颉刚和他的弟子们》、《20世纪中国史学评论》等多部专业学术著作,主编有《述往知来——历史学的过去、现状与前瞻》等。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北京大学学报》、《文史哲》及《史学理论研究》等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
说等级制度是合理的人,大约有以下几种道理:一、根据“各尽所能,各取所
评分给制,待遇自然有等差;三、苏联也有等级制。
评分在漫长的编撰过程中,本书有幸得到多个基金的资助。在这里,首先要感谢国家社科基金提供的后期资助,特别是要感谢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对书稿所提出的十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对于本书的修改、提升和完善,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杰出学者奖励基金”、山东大学“985工程二期”及“山东大学自主创新团队基金”,也先后对本书提供了资助,没有这些资助,本书的编撰将寸步难行。笔者在此代表这个编撰团队,对山东大学社科处历任主政诸公表示诚挚的谢意。
评分商务印书馆的书都非常好,值得购买
评分很不错,值得购买的哦呢!!!
评分最后要特别感谢三联书店副总编辑常绍民先生以及商务文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丁波先生对本编撰团队的厚爱,没有他们无私的帮助,本书是不可能如此顺利出版的。也要感谢本书责任编辑刘翔先生,刘兄虽然是一个年轻的编辑,但却具有出类拔萃的专业素养,他从编辑角度为本书的出版提供了很多非常好的建议,为本书增色不少。
评分但是,由于千百年来的不断捶拓与风化剥蚀,古碑已字迹残缺,即使是善本名拓也难免鲁鱼之失,如《玄秘塔》宋代的拓片已缺损五十余处,令人难以卒读。
评分我看了这本书籍很好,有不错的感想。认真学习了这本书,给我几个感受 ①多向互动,形式多样.互动的课堂,一定的活动的课堂,生活的课堂。互动的条件:平等、自由、宽松、和谐。互动的类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文本互动、习题互动、评价互动。互动的形式:问 题质疑、成果展示、心得交流、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疑难解析、观点验证、问题综述。 ②民主平等是指在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在知识面前人人平等。不因家庭背景、地区差异而歧视,不因成绩落后、学习困难遭冷落。民主的核心是遵照大多数人的意志而行事,教学民主的核心就是发展、提高多数人。可是总有人把眼睛盯在几个尖子学生身上,有意无意地忽视多数学生的存在。“抓两头带中间”就是典型的做法。但结果往往是抓“两头”变成抓“一头”,“带中间”变成“丢中间”。教学民主最好的体现是以能者为师,教学相长。信息时代的特征,能者未必一定是教师,未必一定是“好”学生。在特定领域,特定环节上,有兴趣占有知识高地的学生可以为同学“师”,甚至为教师“师”。在教学中发现不足,补充知识、改善教法、 提高效益,亦可谓“教学相长”。 ③我们的教师为了控制课堂,总担心秩序失控而严格纪律,导致紧张有余而轻松不足。轻松的氛围,使学生没有思想顾忌,没有思想负担,提问可以自由发言,讨论可以畅所欲言,回答不用担心受怕,辩论不用针锋相对。同学们的任何猜想、幻想、设想都受到尊重、都尽可能让他们自己做解释,在聆听中交流想法、 沟通中达成共识。 ④关系和谐,才能有轻松愉快;关系融洽,才能够民主平等。生生和谐、师生和谐、环境和谐、氛围和谐,都需要教师的大度、风度与气度。与同行斤斤计较,对学生寸步不让,艰难有和谐的课堂。和谐的关键在 于善待“差生”,宽容“差生”。 ⑤教学生抓重点.教学难免有意外,课堂难免有突变,应对教学意外、课堂突变的本领,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驾驭课堂、驾驭学生的能力。对教师来说,让意外干扰教学、影响教学是无能,把意外变成生成,促进教学、改进教学是艺术。生成相对于教学预设而言,分有意生成、无意生成两种类型;问题生成、疑问生成、答案生成、灵感生成、思维生成、模式生成六种形式。生成的重点在问题生成、灵感生成。教学机智显亮点.随机应变的才智与机敏,最能赢得学生钦佩和行赞叹的亮点。教学机智的类型分为教师教的机智、学生学的机智,师生互动的机智,学生探究的机智。机智常常表现在应对质疑的解答,面对难题的措施,发现问题的敏锐,解决问题的灵活。 教育智慧求妙点.从知识到能力,从情感到智慧,教育逐步进入它的最佳境界。教育智慧表现为对教育本 质的要求,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对教学艺术的领悟,对教学特色的追求。 2014-06-15 10:00
评分最后要特别感谢三联书店副总编辑常绍民先生以及商务文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丁波先生对 本编撰团队的厚爱,没有他们无私的帮助,本书是不可能如此顺利出版的。也要感谢本书责任编辑刘翔先生,刘兄虽然是一个年轻的编辑,但却具有出类拔萃的专业素养,他从编辑角度为本书的出版提供了很多非常好的建议,为本书增色不少。本书的编撰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最早参加此项工作的是陈峰博士和李扬眉博士,后来李扬眉因另有任务退出,郭震旦博士和姜萌博士陆续参加进来,并成为主力。笔者感谢这批年轻的博士,没有他们的十数年的辛劳,笔者的愿望永远无法成为现实。在这十多年中,他们也逐步成长起来:陈峰目前已是山东大学文科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导”之一,在“民国学术史”领域已享有一定声誉;郭震旦副教授在学术界亦已崭露头角,有先前出版的《〈文史哲〉与中国人文学术编年》和此部编年(1950-2000)为基础,相信他在“共和国学术史”研究上会有一个大的发展,厚积薄发,此之谓也;姜萌作为我们这个学术团队中最年轻的一员,目前执教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他特别勤奋又能吃苦,并有相当的悟性,我们期待着他在“清末民初学术史”研究领域破土而出。除上述三人外,张富祥先生(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李平生先生(山东大学党委宣传部长,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一直怀着极大的热忱关注着本书的编撰,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李扬眉博士(《文史哲》编辑部副教授)、李梅博士(《文史哲》编辑部副教授)、俞艳庭博士(济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蒋海升博士(山东政法学院教授)、杨华博士(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黄广友博士(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孙宜山博士(《山东大学报》主编)、王绍樱硕士(《文史哲》英文版行政助理)等,都程度不等地为本书贡献了自己的力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弟子不必不如师”,正在笔者这里变为事实。我为自己与这批英才结下师生缘份而深感荣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