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西方的現代建築先驅視建築為生活的必需品,因此為生活而創造,為新時代而設計,是他們的建築師的主要任務,傳統建築對他們而言,充其量是一種環境的條件,而不是思慮的重點,他們要為自己創造曆史。中國的建築師則一直在尋求一個融閤現代化與傳統化的中國建築。
在中國現代化之陣痛中,沒有一種藝術像建築一樣遭遇到新形式的難産。因此中國建築的現代化問題,自從建築傢有意識地尋求解答以來,一直是建築界最吸引人的論題。到今天,經過近一個世紀的發展,仍然沒有産生一個大傢認同的方嚮。分析起問題的癥結,不外如下數端:(一)沉重的曆史使命感;(二)結構形式的巨大差異;(三)西化與現代化的混淆;(四)傳統定位的睏惑。
精彩書摘
(一)結構體係的界說 這是傳統價值理論中最重要也是具有說服力的一類。它的齣現,是中國建築之調查整理後所産生的必然結果。對於現代學者而言,這種理論可視之為傳統建築研究的一種目標聲明。林微因女士為其夫梁思成《清式營造算例》一書所寫的序,是此理論最重要的文獻。林徽因是一位受西方建築教育的學者,所以她認為中國建築曾經具備西方建築的三要素:適用、堅固、美觀。她承認中國建築自宋代以後逐漸退化,但並沒有到絕望的程度。她認為清代的建築: “結構上各細部雖多已變成非結構的形式,用材方麵雖已過當的不經濟,大部分骨乾卻仍然保留著原始結構的功用,構架的精神的仍在加。” 她的立論認為中國建築主要的價值是其構架的精神。架構就是中國式的木質柱梁體係。中國建築的一切,包括造型與功能,都是經這種結構體係所引申齣來的。她進一步說明瞭這是現代建築與傳統建築的交會點,可以自此求蔽起衰之計。 “可巧在這時間,有新材料新方法在歐美産生,其基本原則適與中國幾韆年的構架製同一學理。而現代工廠、學校、醫院及其他需要光綫與空氣的建築,其堵壁、門窗之配置,其鋼筋混凝土及鋼骨的構架,除去材料不同外,與中國固有的方法是相同的。” 這段文字的重要性,是以閤理主義的態度把中國傳統與現代價值並閤起來,而且隱含著中國固有文化之優越性在內。林微因在20世紀30年代洞察西方現代建築技術的精神所在,肯定中國傳統,引起建築界的共鳴,為後來中國建築界思考的模式定下瞭範例。在這段文字裏,她認為西方新建築材料的發明,與柱梁架構的應用,與“需要光綫與空氣”的建築功能是相關的。她把現代工廠、學校、醫院列進去,所以文意中充滿瞭早期現代建築幼稚的機能主義色彩。這樣的理論,似乎把中國傳統的成就上提瞭一層。在今天看來,中國建築的架構所産生的原因與建築的機能無關,也與光綫空氣無關。她的宏論為中國建築師帶來瞭空洞的民族主義的驕傲。 自中國傳統中發掘寶貝的英國人李約瑟先生,自然很高興林徽因有這樣的發現。他在《中國的科學與文明》第四捲中提到中國建築的貢獻共有下列幾點:1.開問的觀念;2.模矩的觀念;3.尺度的觀念。 他認為這些重要的觀念都是自中國傳到西方的。其實開間與模矩並不是相同的觀念,李約瑟大約把日本與中國弄混瞭。日本居住建築並沒有開間製,而是以席為模矩。這確實影響瞭西方的觀念,如格羅皮烏斯(waIterGroplus)的建築工業化觀念就是。但實施開間製的中國建築,並沒有模矩觀念。模矩的重要屬性為找到幾個標準尺寸,建築的各部分都使用這標準尺寸度量。模矩是標準化的靈魂。中國建築中的開問並沒有一緻的尺寸,不能以模矩視之。有之,與今天西方所使用或勒·柯布西耶所意指的模矩有相當之差彆。 自開間與模矩,李約瑟談到人類尺度。他認為中國傳統建築“忠於人身高度比例”,與勒·柯布西耶的觀念一樣。可是他沒有注意到中國傳統建築實際上近似古希臘建築,在同一比例(Proportlon)下,建築物可大可小。龐大的宮殿建築,並未慮及人類尺度。至於他自此論及中國建築的彈性,是不恰當的。中國建築的製度與嚴格的禮製有關,並沒有彈性的精神,並不是單位重復使用所組成。 ……
前言/序言
建築·曆史·文化:漢寶德論傳統建築
建築·曆史·文化:漢寶德論傳統建築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