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國學課

北大國學課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經典課程編委會 編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2-23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紅旗齣版社
ISBN:9787505132603
版次:1
商品編碼:11566371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12-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288
字數:175000
正文語種:中文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編輯推薦

  

  一書在手,如身臨百年名校講堂!書中遴選季羨林、蔡元培、顧頡剛、馮友蘭、王力、馬衡、任繼愈、湯用彤、錢玄同、張岱年、錢穆、王國維、葉企孫、硃光潛等北大名師的名言作引開篇,為讀者精選最被今人看重的國學傳承來介紹,以此瞭解中華五韆年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
  追本溯源!承舊啓新!厚積薄發!
  

內容簡介

  《北大國學課》是普及國學知識的讀本,內容包括經學、史學、地理、諸子哲學、詩詞麯賦、小說戲麯、金石學、圖書學、中醫、藝術等中國傳統文化領域的常識知識,力求從五韆年中華文化中擷取精華呈現讀者。立意明確,解讀深入淺齣,用簡練質樸的語言將深奧的國學細細品讀,旨在幫助讀者對國學有一個係統化的認識,並日益精進,學有所成;使其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融會貫通,啓發智慧,指引人生。

作者簡介

  經典課程編委會成員,主要由國內知名高校的教授和講師組成。編委會裏的成員都具有豐厚的知識儲備和嚴謹負責的工作態度,曾多次參與同類書的編輯工作,經驗豐富。

精彩書評

  ★國學,弘揚中華優秀文化,既然是順乎人心,應乎潮流的事業,必然會發展下去的。
  ——季羨林

目錄

代序:國學漫談(節選)
經學
五經、十三經、四書
《詩經》
《書經》
《禮經》
《易經》
《春鞦》
《論語》
《孝經》
《爾雅》
《孟子》
經的傳授
古、今文學派之爭
今文經學與讖緯
漢以後的經學
清代的經學
史學
正史
編年史
紀事本末
彆史
政書
稗官野史
學術史
史評
曆史哲學
新史學
地理
地理與“方輿之學”
《禹貢》與《山海經》
《漢書?地理誌》
《水經注》
《夢溪筆談》
《徐霞客遊記》
域外地理
地圖成就
諸子
諸子的學術派彆
儒傢
道傢
墨傢
彆墨及名傢
法傢
兵傢
雜傢
陰陽傢
縱橫傢
農傢
王充之學
玄學
子學的興起與消沉
文字語言學
小學
六書
字形的演變
字義的演變
漢字的傳播
訓詁學
文法學
方言學
字與音的分離
聲韻學
聲母和韻母
雙聲疊韻
反切
四聲
古音學
金石學
宋代以前的金石研究
宋代的金石學
清代的金石學
近代考古學
甲骨學
古籍
抄本與刻本
校讎學
章句學
版本學
目錄學
考證學
圖書的分類
類書及叢書
佛學
初期的佛教
佛教的中國化
傳入中國的宗派
傳自印度的大乘佛教
中國獨創的大乘宗派
小乘佛教
佛教與儒學
因明學
唯識論中的心理學
理學
宋明理學的産生
濂學:周敦頤
關學:張載
洛學:程顥、程頤
閩學:硃熹
陸學:陸九淵
浙東學派
宋末至明初理學
王陽明之學
清初理學的批判
理學批判的最高峰
新理學的産生
韻文
文學的範圍與類彆
詩歌總集
楚辭

樂府
五言詩
唐詩

散麯
非韻文
散文與駢文
周秦漢的散文
唐宋八大傢
明清古文傢
古文義法
六朝文
四六文
八股文
對聯
文藝評論
小說與戲麯
唐以前的小說
宋元明的小說
清代的小說
戲麯的萌芽
元明清的戲麯
寶捲、彈詞、鼓詞
科學
天文曆法
數學
物理化學
應用技術
中醫
中醫稱謂
中醫的發展
理論體係
發病觀與治病觀
陰陽五行學說
精氣學說
脈學
四診法
八綱辨證
特色療法
四大醫書
溫病學
藝術
建築
繪畫
書法
篆刻
音樂

精彩書摘

  經學
  “經”是什麼?它是古代史料的一部分,有的是思想史料,有的是文學史料,有的是政治史料,有的是其他國故的史料。
  ——錢玄同新文化運動代錶人物之一,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
  五經、十三經、四書
  漢朝人尊崇儒傢古典著作,稱為經書。“經”原意是綫,所謂經書就是綫裝書。在古代,有什麼事情需要記下來,就刻寫在竹簡上。事情多瞭,積纍的竹簡也多瞭,就把這些竹簡用綫編連起來。這些綫就稱為“經”。可見,“經”最初不過是當時記載片數較多而又常翻閱的竹簡書,並無深意。
  人們首先在《莊子》中發現瞭“六經”的說法,即《詩經》、《書經》、《禮經》、《樂經》、《春鞦》、《易經》這六經,班固在《漢書?藝文誌》中將這六類圖書稱為“六藝”。但因《樂經》失傳,隻留存一篇《樂記》,就把它並入《禮經》,成瞭“五經”。
  到瞭唐朝,《春鞦》被分成《左傳》、《公羊傳》、《穀梁傳》,《禮經》也分為《周禮》、《儀禮》、《禮記》三種,便有瞭“三傳”、“三禮”的說法,加上《易經》、《書經》、《詩經》,稱為“九經”。再到宋朝,又加上瞭《爾雅》、《孝經》、《論語》、《孟子》四種,就有瞭“十三經”的說法。
  十三經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原典,它反映瞭中國先民對人類所關心的重大問題如自然、社會、人生的思考,具有多方麵的原創性,後世許多思想都可以從中找到最初的原型,由此而形成中華民族認識世界和把握世界的思維方式。
  宋時的儒學大傢硃熹把《禮記》中的《大學》、《中庸》兩篇拿齣來各刊印成單本書,與《論語》、《孟子》閤稱“四書”,並給這四本書作瞭詳細的注釋,被奉為儒傢古籍的菁華。科舉考試就依據“四書”齣題,同時這四書也就成為讀書人的必讀書目瞭。
  《詩經》
  《詩經》是一部樂歌集,分風、雅、頌三部分。風大部分是民歌,分十五國,共一百六十篇。雅分《大雅》、《小雅》,共一百〇五篇,以敘事詩為主。頌分《周頌》、《魯頌》、《商頌》,共四十篇,多為敘事詩和祀神歌,總計三百〇五篇。相傳,詩原有三韆多篇,經過孔子刪削纔成今天流傳的篇數。
  漢代流傳的《詩經》有四傢:齊國的轅固、魯國的申培、燕國的韓嬰、趙國的毛萇。或取國名、或取姓氏,簡稱為齊、魯、韓、毛四傢。他們傳授、解釋的詩經稱為齊、魯、韓、毛四傢詩。後來,其他三傢都失傳瞭,隻有毛詩流傳下來,我們現在看到的《詩經》就是毛詩一脈,所謂大毛公傳授的。《詩經》附有“詩序”,分“大序”、“小序”。“小序”列在每篇詩的前麵,說明詩的大意,“大序”連在首篇《關雎》的小序之後,總論全書。序的作者沒有定論。
  這些詩的來源一般認為是定期采集而來。在古代,有采詩的官職,每年八月周遊各地,采錄歌謠,上呈天子;天子巡狩各國時,命太師上奏當地歌謠,以瞭解當地民情。采集的區域以黃河為中心,十五國風主要反映的是今天河南、陝西、山東、山西幾省的風情,所以《詩經》可以算是北方文學,有個彆的詩,如《周南》、《召南》,有著江漢一帶的背景。
  詩的修辭方法有賦、比、興三種。賦是直接敘述,比是完全譬喻,興是先說背景而後再敘述。
  詩的風、雅、頌三種題材分類,加上賦、比、興三種修辭方法,被稱為詩的“六義”。
  《詩經》是一部可靠的古書,不但有文學價值,同時也有史料價值,比如《商頌?玄鳥》篇,講述瞭帝嚳的次妃簡狄吞鳥卵而生契的傳說,契是商的始祖;《大雅?生民》篇,講述瞭帝嚳的正妃薑嫄踩到上帝的腳印後,懷孕生下後稷,後稷是周的始祖,反映瞭遠古社會的情形。《豳風?七月》篇以及《小雅》的《楚茨》、《南山》、《莆田》、《大田》諸篇,錶現瞭周代農業的興盛。到平王東遷以後,社會動蕩,矛盾逐漸尖銳,則齣現瞭抒寫抑鬱憤慨情感的詩篇,如《邶風?北門》、《王風?黍稷》、《秦風?黃鳥》,《小雅》的《節南山》、《正月繁霜》,《大雅》的《闆》、《蕩》、《桑柔》、《雲漢》等篇,都是怨天尤人的口氣。《小雅》中的《何草不黃》、《北山》、《齣車》、《采薇》、《黃鳥》,《魏風》的《葛履》、《伐檀》、《碩鼠》等篇,揭露瞭社會的不安。
  《書經》
  《書經》即《尚書》,“尚者,上也”,有人認為是“上古的書”的意思。在作為曆史典籍的同時,嚮來被文學史傢稱為我國最早的散文總集,是和《詩經》並列的一個文體類彆。但這散文之中,用今天的標準來看,絕大部分應屬於當時官府處理國傢大事的公務文書,準確地講,它應是一部體例比較完備的公文總集。
  《尚書》現代通行的版本包括虞書五篇、夏書四篇、商書十七篇、周書三十一篇,共五十八篇。其中有《堯典》、《禹貢》、《盤庚》等三十三篇,稱“今文尚書”,同時也是“古文尚書”。其餘都是“僞古文”。這個“今文”、“古文”有什麼區彆呢?
  漢朝初年,經學傢伏生傳授《尚書》二十九篇,用當時通行的隸書寫成,稱“今文尚書”。到瞭漢武帝末年,從孔子居所的牆壁中發現瞭一部用古體字寫的《尚書》十六篇,稱“古文尚書”,但沒過多久又失傳瞭。
  東晉時,一個叫梅賾的人嚮皇帝獻上瞭一部二十五篇的“古文尚書”,後附一篇《尚書傳》,據說是孔子十一代孫孔安國所作,大傢都認為古書失而復得瞭。後來清代著名的學者閻若璩等人考證,斷定這部書是僞造的。現在通行的尚書是今古文閤編的,篇數也有分有閤。
  《尚書》講瞭很多曆史,上自堯舜,下至秦穆公。其中曆史年代最為久遠的《堯典》、《舜典》、《皋陶謨》、《禹貢》等篇,以前的人認為是夏朝時代的人所寫,近代學者已證實是儒傢學派的人模仿古文所編寫,創作時代大約在周代。雖然是僞作,但時代比較早,依據的傳說真實性更強一些,比東晉人的僞作更有價值。
  《尚書》的篇名,多用典、謨、訓、誥等字,文章類似於現在的宣言、布告、演講集、會議錄等,所以被稱為記言之史,其中有《洪範》一篇,反映瞭原始的哲學思想,以水、火、金、木、土這五行為世界萬有的基本元素。
  水是嚮下滋養萬物,火是嚮上燃燒,木的性能可彎可直,金屬的性質可以通過熔化來改變最初形狀,土的作用是耕種莊稼。水嚮下滋潤代錶鹹味,火嚮上燃燒代錶苦味,木可彎可直代錶酸味,金銷熔變形代錶辣味,土耕種五榖代錶甜味。
  另外文章中又提齣五事、八政、五紀、皇極、三德、稽疑、庶徵、五福、六極等關於政治的原理原則:
  敬用五事:一曰貌,即態度要恭謹就嚴肅;二曰言,說話要和順,說話和順辦事就順利;三曰視,認識要清晰就能辨彆是非;四曰聽,聽事要聰敏謀事就能成功;五曰思,思慮要通達,思慮通達就能聖明。
  農用八政:管理民食、管理財貨,管理祭祀,管理建築,管理教育,管理司法,接待賓客,治理軍務。
  協用五紀:要和歲、月、日、星辰、曆數協調一緻。
  建用皇極:樹立皇極的威信,並建立遴選官員和賞罰的標準。
  義用三德:治理眾民要以“正直”為本,同時在必要時又要剛柔並用,或者以剛製勝,或者以柔製勝。
  明用稽疑:通過龜蔔和誣占以探詢上天的旨意,同時,參照卿士、眾民和自己的意見做齣判斷和決定。
  念用庶徵:通過雨、晴、暖、寒、風等的氣候變化以判斷年景和收成。
  饗用五福:通過壽、富、康寜、好德、善終等“五福”勸導人們嚮善。
  威用六極:通過夭摺、多病、憂愁、貧窮、醜惡、懦弱等“六極”警戒和阻止人們從惡。
  五行與這些原則通稱“九疇”,頗為儒傢所重視。
  《禮經》
  《禮經》在唐朝時被拆分為《周禮》、《儀禮》、《禮記》三部書,現在五經中所說的禮經,指的是《禮記》。在古代,所謂“《禮經》十七篇”指的是《儀禮》,它是孔子門徒附在《禮經》後麵的筆記。
  《儀禮》原來有兩種本子,一種是漢代高堂生所傳的今文儀禮,一種是從孔傢宅壁中得到的古文儀禮。東漢的鄭玄將它們閤二為一,成為現在流傳的《儀禮》。
  《儀禮》簡單說來就是各種各樣儀式的禮儀,內容包括冠、昏、喪、祭、朝、聘、燕享等典禮的詳細儀式,讀瞭之後能瞭解到古代貴族們的繁文縟節,可以想見古代宮室、舟車、服飾、飲食等日常生活的麵貌,以及宗教信仰、親族製度、政治組織、外交方式,等等。
  《周禮》是漢朝初年河間獻王從民間抄來獻給朝廷的。篇目按照天、地、春、夏、鞦、鼕六官劃分,缺鼕官一篇,有人就找瞭一篇《考工記》來補上。後來劉嚮的兒子劉歆校理群書,將這部書編入經籍,稱為“周官經”。從《周禮》的內容看,大約是戰國時的人根據戰國前的行政製度寫成。
  《周禮》是儒傢推崇的理想官員製度,也包含瞭古代事實上的製度。所謂的六官是:
  天官塚宰掌邦治。塚宰即太宰、丞相,統領百官。相當於國務院的總理。
  地方司徒掌邦教,布五典,安兆民。相當於教育部兼財政部。
  春官宗伯掌邦禮,洽神人,和上下。這是一個宗教官。古代行政,祀神占一大部分,所以特設一個大官來辦理。
  夏官司馬掌邦政,統六師,平邦國。相當於陸軍部。
  鞦官司寇掌邦禁,詰奸慝,刑暴亂。相當於司法部。
  鼕官司空掌邦土,居四民,時地利。相當於農工部。
  《禮記》裏的《王製》一篇,也講官製,和《周禮》大緻相同。我國曆代官製,多半以此為依據。比如清朝政府的吏(民政)、戶(財政)、禮(祭祀和科舉)、兵、刑、工六部,就是六官製度。《禮記》大部分內容還是規範風俗禮製方麵,如《內則》篇專門規範婦女的行為,《少儀》篇規範青年人的行為。《禮記》中有一些精彩的文章,如討論教育問題的《學記》,討論音樂的《樂記》,討論個人修養的《儒行》,討論治國的《禮運》。
  現在《禮記》也叫“戴記”、“小戴禮”,原本也是河間獻王抄來獻給朝廷的。後來受命典校古籍的經學傢劉嚮又發現幾種,閤編起來共兩百一十四篇,信都王劉囂的太傅戴德做瞭刪節工作,整理成八十五篇,這就是《大戴記》。現存的《大戴記》隻有殘本,沒有列入十三經。他的侄子戴聖又刪為四十篇,這就是《小戴記》,在此基礎上,東漢儒學傢馬融又增編瞭幾篇進去,閤成四十九篇,就成瞭現在我們看到的《禮記》。四書中的《大學》、《中庸》都是《禮記》中的文章。
  相傳《大學》是孔子的學生曾子所作,文辭簡約,內涵深刻,主要概括總結瞭先秦儒傢道德修養理論,以及關於道德修養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對儒傢政治哲學也有係統的論述,對今人如何做人、做事、立業等均有啓迪意義。所謂“大學”,就是治國安邦的學問,後人將《大學》的主要內容概括為“三綱領”和“八條目”。
  “三綱領”是“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這是“大學之道”的總綱,意思就是,做治國安邦這種大學問的方法在於,提倡和發揚正大光明的德行和德政,廣泛地親近民眾和尊重民意,以至善至美為奮鬥目標。
  “八條目”即格物、緻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這是有關道德修養的具體方法,是一步步實現“三綱領”的具體步驟: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於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國傢;要治理好國傢的人,要先整頓好自己的傢;要整頓好傢的人,要先進行自我修養;要進行自我修養的人,要先端正思想……思想端正瞭,纔能完善自我修養;自我修養完善瞭,纔能讓傢庭整頓有序;傢庭有序瞭,纔能國傢安定繁榮;推而廣之,達到天下平定。
  如果說《大學》是指導人實現政治理想的啓濛書,那麼《中庸》便是指導人實現完美修養的啓濛書。其主旨在於通過自我教育,達到“至誠”的境界。《中庸》的思想,主要集中錶現在“中庸”和“誠”這兩個範疇上。
  何謂“中庸”?“中庸”並不是“中立、平庸”,而是“執中、中和”的意思,所謂“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在一個人還沒有錶現齣喜怒哀樂時的平靜情緒為“中”,錶現齣情緒之後經過調整而符閤常理為“和”。
  “誠”是充分錶達個人的本性,所以《中庸》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人的天性本來是誠的,若能依著這天性去做,若能充分發展天性的誠,便是“教”,便是“誠之”的工夫。
  宋朝以後,《中庸》逐漸成為儒傢學者的研讀重點,很多儒學、理學的概念和命題都齣自《中庸》。許多思想傢也都堅持“中庸”的信條,開始用“中庸”的方法論思考問題。
  在儒傢思想體係裏,政治和倫理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但是,從論述的角度齣發,兩者卻有不同的著重點。《大學》比較通俗平易,強調各種倫理規範對於治國平天下的政治意義,實踐性很強;《中庸》比較高深微妙,把這些倫理規範提升到瞭天人關係的高度加以考察,思辨性很強。
  ……

前言/序言

  代序:國學漫談(節選)
  季羨林
  我們中華民族擁有五韆年的光輝燦爛的文化,對人類做齣瞭卓越的貢獻。很難想象,世界上如果缺少瞭中華文化會是一個什麼樣子。前幾年,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的號召一經提齣,立即受到瞭國內外炎黃子孫的熱烈擁護。原因何在呢?這個號召說到瞭人們的心坎上。弘揚什麼呢?怎樣來弘揚呢?這就需要認真地研究。
  我們的文化五色雜陳,頭緒萬端。我們要像韓愈說的那樣:“沉浸醲鬱,含英咀華”,經過這樣細細品味、認真分析的工作,把其中的精華尋找齣來,然後結閤具體情況,從而發揚光大之,期有利於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前進與發展。“國學”就是專門做這件工作的一門學問。舊版《辭源》上說:國學,一國所固有之學術也。話雖簡短樸實,然而卻說到瞭點子上。七八十年以來,這個名詞已為大傢所接受。
  國學決不是“發思古之幽情”。錶麵上它是研究過去的文化的,因此過去有一些學者使用“國故”這樣一個詞兒。但是,實際上,它既與過去有密切聯係,又與現在甚至將來有密切聯係。現在我們不是都談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嗎?什麼叫“特色”?特色錶現在什麼地方?我曾反復思考過這個問題。我覺得,科技對我們國傢建設來說,對發展生産力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萬萬不能缺少的。但是,科技卻很難錶現齣什麼特色。你就是在原子能、電腦、宇宙飛船等等尖端科技方麵,有突齣的成就,超過瞭世界先進國傢,同其他國傢比較起來,也隻能是程度的差彆,是水平的差彆,談不到什麼特色。我姑且稱這些東西為“硬件”。硬件的本質都是一樣的,沒有什麼特色可言。
  特色最容易錶現在精神文化方麵,我姑且稱之為“軟件”,哲學、宗教、文學、藝術、倫理、道德、經營、管理等等都屬於這個範疇。這些東西也是能夠交流的,所謂“固有”並不排除交流,這個道理屬於常識範圍。以上這些學問基本上都保留在我們所說的“國學”中。其中有不少的東西可以說是中華文化、中華智慧的結晶,直至今日,不但對中國人發揮影響,它的光輝也照到瞭國外去。最近聽一位國傢教委的領導說,他在新德裏時親耳聽到印度總統引用中國《管子》關於“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話。在巴基斯坦他也聽到巴基斯坦總理引用中國古書中的話。足徵中華智慧已深入世界人民之心。這是我們中國人應該感到驕傲的。所有這一些中國智慧都明白無誤地錶露瞭中國的特色。它産生於中國的過去,卻影響瞭中國和世界的今天,連將來也會受到影響。事實已經證明,連外國人都會承認這一點的。
  國學,弘揚中華優秀文化,既然是順乎人心,應乎潮流的事業,必然會發展下去的。


北大國學課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北大國學課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北大國學課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北大國學課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非常不錯,快遞到位,完好無損

評分

單位采購的,速度快,質量也比較好!

評分

正版,好評。

評分

內容豐富。這本書是有人推薦纔買的

評分

孩子喜歡看的書,已經看瞭好多瞭,京東物流就是快,下次買書還來京東

評分

好書值得一讀!送貨快,正版,便宜,質量好

評分

物美價廉,送貨速度快,不錯,挺好的

評分

送給閨蜜的,京東就是快啊!!!

評分

按呢的吧裏瞭圖示蒿俊閔裏瞭莫衷一是瞭寂寞根據我旅途如我瞭路瞭兩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北大國學課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