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翁同龢(1830—1904),江蘇常熟人,鹹豐六年(1856)殿試一甲,狀元及第,曆任戶部、工部尚書、軍機大臣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並先後擔任同治、光緒兩朝帝師三十餘載,深受帝後兩宮寵幸,在朝中威望甚高。由蕭公權所著的《翁同龢與戊戌維新(精)》論述瞭翁同龢與戊戌維新運動的關係,對翁翁同龢與有關人物的關係,特彆是與康有為、李鴻章等重要人物的關係,進行瞭詳細的分析,並對戊戌維新的曆史地位、曆史意義等進行瞭解讀。
作者簡介
蕭公權(1897—1981),20世紀享譽海內外的著名政治學傢、曆史學傢,曾執教於中美各大學。1926年在獲康奈爾大學博士後迴國,先後在南開大學、東北大學、燕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名校任教。1949年底赴美齣任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教授直至退休,講授“中國政治思想”、“中國社會製度”以及“中國政治思想與製度”等課程。
蕭公權畢生從事政治學、曆史學和哲學研究,其學以政治思想為主,兼及文、史、哲、藝術、詩詞等方麵,學貫中西,卓然有成,其學術思想之博厚與精深,行文之細密與篤實,對史料的鈎沉及其鞭闢入裏的分析,在中國近現代學術思想史上是罕見的,因而被譽為“融閤中西兩大學統菁華之學人”。
目錄
導言
第一章 翁同龢的學術與心術
第二章 翁同龢與時人的淵源及關係
第三章 翁同龢與兩宮的關係
第四章 翁同龢與康有為
一、變法觀的異同
二、翁同鑠對康有為的態度
第五章 翁同龢的罷黜及其意義
一、罷黜的原因
二、對翁同鑠的評價
三、翁同鑠對罷黜的反應
四、溫和改革的繼續
精彩書摘
更明顯的例子是,一八九七年與德國公使談判山東事件時,當他獲悉德艦已進入膠州灣,立刻以光緒帝的名義下達兩道電文,命令山東巡撫不得先行挑釁,並訓令駐柏林的中國公使與德國政府交涉。次日,再度電令山東巡撫不得“輕言決戰,貽誤大局”③。翁氏是執行此次妥協政策的主要(雖非唯一)人物,可由下列事實推斷齣來:當時清廷授權翁氏與德國駐北京公使談判,那一天李鴻章也在總理衙門,卻對此事毫無所知。翁氏談到他在張蔭桓的協助下,與德國公使所達成的協議時說:“此等語何忍齣口,特欲弭巨禍,低顔俯就耳!”④
這兒,自然會發生一項問題:在一八八○年對俄交涉,一八九七年對德交涉之時,翁氏何以會改變他的排外態度呢?
一個簡單的解釋是:當翁氏與外人的接觸越密切,知道瞭更多外國事務後,在外交上,便能采取較“現實”的觀點。而且,當他自己負起參知大計的重任時,他纔知道與列強交涉時太過急躁是不智的。不過,這種解釋雖有幾分道理,卻不夠完整。它無法令人滿意地解釋何以一八八○年以後十數年間,翁氏會成為“主戰派”,並促成瞭中日衝突的加速爆發;也不能說明一八九七年翁氏為何處心積慮地要排除李鴻章。李鴻章是當時處理國際交涉最有經驗的人,是個以妥協手段來解決問題的老手,而在當時的局勢下,也可能是最有幫助的人。翁氏承認,他所緻力達成的初步交涉結果後來遭到李鴻章的極力破壞。就此話看來,李鴻章是不知此事的,且因被排除在外而深感不滿。①
我們自然會從當時充斥於北京官場,而為翁氏所介入的黨派鬥爭及私人恩怨中,找尋進一步的解釋。一八八○年他對俄國采取妥協政策或許是為取悅恭親王;同時,也是為擊敗他的政敵徐桐。我們沒有直接的證據來支持這個論斷,但是一般的情勢(詳見下文)卻有助於這個說法。一八九七年翁氏的行為可確切地追溯到他與李鴻章的失和。②中日甲午戰爭使李鴻章成為眾矢之的,飽受士大夫的譏評,若非慈禧太後力加保護,他的官運可能就此斷送。假若翁氏真有雄心取代李鴻章成為北京最有影響力的官僚,一八九五年後的幾年似乎是翁氏實現此一雄心的最佳機會。要排擠李鴻章,最佳途徑便是使他在應付外交事務方麵不再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因此,翁氏亟欲利用山東事件(一八九七年)來打擊李鴻章在外交方麵的聲望。不幸的是,雖有比翁氏更瞭解外交事務的張蔭桓從旁協助,翁同龢還是弄得焦頭爛額,不可收拾,到最後,翁氏一手造成的外交殘局仍是由李鴻章齣麵瞭結,更使翁氏遺憾不已。
因此,雖然翁氏基本上是排外的,但他在外交上並未維持一貫的態度,而視情況改變立場。他依據私人的利害來下判斷,並未一貫地根據清廷的利益來作決策。
……
前言/序言
蕭公權文集:翁同龢與戊戌維新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東西很不錯,值得購買
評分
☆☆☆☆☆
作者簡介
評分
☆☆☆☆☆
書非常滿意
評分
☆☆☆☆☆
滿意,快遞給力 廣州倉的包裝就是好
評分
☆☆☆☆☆
翁同龢(1830—1904),江蘇常熟人,鹹豐六年(1856)殿試一甲第一名,狀元及第,曆任戶部、工部尚書、軍機大臣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並先後擔任同治、光緒兩朝帝師三十餘載,深受帝後兩宮寵幸,在朝中威望甚高。由蕭公權所著的《翁同龢與戊戌維新(精)》論述瞭翁同龢與戊戌維新運動的關係,對翁翁同龢與有關人物的關係,特彆是與康有為、李鴻章等重要人物的關係,進行瞭詳細的分析,並對戊戌維新的曆史地位、曆史意義等進行瞭解讀。
評分
☆☆☆☆☆
翁同龢(1830—1904),江蘇常熟人,鹹豐六年(1856)殿試一甲第一名,狀元及第,曆任戶部、工部尚書、軍機大臣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並先後擔任同治、光緒兩朝帝師三十餘載,深受帝後兩宮寵幸,在朝中威望甚高。由蕭公權所著的《翁同龢與戊戌維新(精)》論述瞭翁同龢與戊戌維新運動的關係,對翁翁同龢與有關人物的關係,特彆是與康有為、李鴻章等重要人物的關係,進行瞭詳細的分析,並對戊戌維新的曆史地位、曆史意義等進行瞭解讀。
評分
☆☆☆☆☆
收集蕭先生全集!!!!
評分
☆☆☆☆☆
蕭公權畢生從事政治學、曆史學和哲學研究,其學以政治思想為主,兼及文、史、哲、藝術、詩詞等方麵,學貫中西,卓然有成,其學術思想之博厚與精深,行文之細密與篤實,對史料的鈎沉及其鞭闢入裏的分析,在中國近現代學術思想史上是罕見的,因而被譽為“融閤中西兩大學統菁華之學人”。
評分
☆☆☆☆☆
收集蕭先生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