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最后的蔓珠莎华:梅艳芳的演艺人生》是首本关於梅艷芳的评论集。梅艷芳的形象、音乐与电影标誌了香港一个可一不可再的精彩时代。此书由不同领域的学者及评论人撰稿,从不同角度讨论梅艷芳,从性别政治、流行文化、明星研究、九七政治、身份认同及香港电影发展等不同议题切入讨论。亦包括深度访问,受访者包括关锦鹏、许鞍华、杜琪峰、张学友、郑裕玲等,谈论梅艷芳的演技、角色、专业精神和他们的合作经验。
内容简介
《最后的蔓珠莎华:梅艳芳的演艺人生》
二○一三年是梅艳芳逝世十周年。十年以来,从坊间、传媒到学术界对梅艳芳的讨论,早已超出对一个已故明星的纯粹怀念。不少人指出,梅艳芳的形象、音乐与电影的代表性,标志了香港一个可一不可再的精彩时代,是港式流行文化及香港人身份认同不可或缺的部份。
在音乐方面,梅艳芳歌路纵横,形象百变;她有「东方麦当娜」之称,同时大量改编日本歌曲,又翻唱国语老歌,但在挪用其他地方的元素之同时,梅艳芳却建立个人风格──那是香港溷杂文化的代表。在当过多届歌后、唱片销量及演唱会均破纪录的背后,梅艳芳身上铭刻了香港文化。
电影方面,除了曾是影后、香港片酬极高的女星外,她也是少有游走不同电影类型而都获得肯定的香港女演员:文艺片《胭脂扣》、喜剧《审死官》、动作片《东方三侠》都非常成功。这跟她舞台上的百变形象有关,也跟当时香港的外向型文化特质关係甚大。
这书的目的并不只是让人更了解梅艳芳,而是从她身上了解整个香港文化的独特性。本书旨在对梅艳芳作深入的评论及赏析,尝试深入浅出,并以多元角度讨论。
-深度访问:
访问曾跟梅艳芳合作的音乐製作人、导演及演员,包括黎小田、伦永亮、关锦鹏、许鞍华、许冠文、许志安、郑裕玲等,谈论梅艳芳的歌唱技术、舞台风采、角色演绎、专业精神等,娓娓道来他们与梅艳芳的合作经验,釐清坊间对梅艳芳的不实传闻。
-邀请不同领域的学者及评论人撰稿:
由不同作者从不同角度讨论梅艳芳,例如从性别、流行文化、明星研究、九七政治、身份认同及香港电影发展等不同议题切入。
-随书收录
梅艳芳逝世当年,各届人士纷纷撰文悼念,道出她对整个影坛、歌坛及社会的影响与价值,此书重新收录当中部份文章,当中包括张五常、李碧华、陶杰、张敏仪、吴霭仪、黄霑等人的文章。
(此书作者收益扣除基本开支后作慈善用途)
这本书有很多不同人士的访问,受访者全部都是曾经跟梅姐有交集的,音乐上的拍档、电影上的拍档、人生上的重要人物(母亲、朋友、歌迷等),还有学术性的评论文章和纪念文章。
你会知道很多梅姐的幕后故事和成长点滴,会知道很多她的优点和小小缺点。你会知道她为身边的工作夥伴、亲人和朋友,带来了什麼影响。
你会知道一个有血有肉的梅艳芳
没有什麼?
绯闻、八卦、是非 通通没有
作者简介
李展鹏,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毕业,英国Sussex大学传媒与文化研究博士,为出身澳门的学者与文化评论家,从事文化、媒体、教育等工作。现居于澳门,任教于澳门大学传播系。并曾任《新生代》杂志总编辑、《澳门日报》及《力报》专栏作者、澳门电台节目《澳门讲场》时事评论人等。 着有《在世界边缘遇见澳门》、《电影的一百种表情》及《旅程瞬间》。为内地、香港、台湾的不同刊物撰稿。
卓男,香港浸会大学英国语言文学系毕业,主修比较文学。曾任《电影双週刊》编辑。2002年起担任香港电影评论学会行政经理。期间以自由写作人身份,参与编辑、资料搜集、宣传、统筹及策划等工作。2004年至2008年,为香港电台电视部综合节目组製作的《百年梦工厂》、《香港电影月》及《艺文部落》担任资料搜集,并统筹「香港特区十周年电影选举」颁奖礼。2007年出任《香港电影》杂志助理总编辑。编辑书籍包括《十面埋伏製作全纪录》、《电影通识行》、2005至2007年《香港电影回顾》、《电影工作室创意非凡廿五年》、第24至2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特刊》等。多年来参与编辑、资料搜集、宣传、统筹及策划等与电影有关的工作。编辑书籍包括《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礼特刊》、《童星·同戏──五六十年代香港电影童星》等。着有《李小龙Bruce Lee My Brother──李振辉回忆录》。现职节目策划。
精彩书评
★作为一个未曾有缘接触她的歌迷,认识一个更为立体、亲近的她。
少了那些浮华,远离八卦与绯闻。
更明白因为什么她那么让人念念难忘,“香港的女儿”这个称号是如何渗入大众的骨髓,得到社会的认同。
是什么让她从一个小小歌女成为一个不光是在演艺圈发光发热的艺人,而是作为大众先驱,为香港、为社会奔走四方。
“人生每一个挫折不幸都令人多一次诱惑,去变得刻薄;每一种自卫都令人多一个借口,去变得虚伪;每一次受伤害都令人多一个理由,去变得无情;每一个打击都令人多一个关口,去变得自私,但她没有。”
——毕明《自我无我真我忘我》
目录
Part One 台上艳光四射
黎小田:八十年代造星工程
伦永亮:大娱乐家的台前幕后
许志安:她爱歌迷爱得疯狂
彭敬慈:一吻订下师徒情
郑丹瑞:150%的卖力演出
温应鸿:可一不可再的经典
Part Two 戏里芳华流传
关锦鹏:把百变带进戏中
许鞍华:一出场便有戏
许冠文:上帝怎可带走这天才?
鲍德熹:当摄影大师遇上百变影后
郑裕玲:真心相聚,惺惺相惜
陈友:她是真性情演员
Part Three 路途千回百转
梅覃美金:香港制造的天涯歌女
黎学斌:新秀前的青涩年华
刘天兰:她做到的远不止歌星演员
陈海琪:让她做回平凡女人
吴慧娴:不止是偶像
黄泊涛:她让我找到自己
吴俊雄:大时代的领航人
Part Four 留下传奇梦幻
李照兴:伴我们走过患难
郑政恒:如花歌女,侠女豪情
李政亮:与《胭脂扣》有关的事:梅艳芳与香港身份
李展鹏:寻找女儿的香港──梅艳芳所代表的港式文化
Part Five 心中追忆无限
张敏仪:留给世人最美丽一面
李碧华:花开有时,梦醒有时
黄霑:娱圈奇女子梅艳芳
张五常:可爱的极端与一个不收数尾的女人
吴霭仪:梅艳芳
梁款:一个丧礼,两点体会
刘天赐:Icon之死
陶杰:向香港的品牌霸权时代告别
洛枫:梅艳芳的死亡美学与表演艺术
林沛理:她的生命比戏剧更传奇
毕明:自我 无我 真我 忘我
Part Six 附录
唱片一览
香港演唱会一览
电影及得奖纪录
歌曲得奖纪录
精彩书摘
这个问题可以分几方面说明。首先,她跟以前的女歌星说再见。当年有人觉得她是“小徐小凤”,但后来听得出唱法不同,令整首歌也不同了。唱《风的季节》时,她唱“吹呀吹,让这风吹”那一段是带种挑衅性的高音,把这首歌变得激昂,跟徐小凤版本的温文截然不同。在风格上,以前的女歌星是内敛的,但梅艳芳有技巧地把感情释放出来,有一种对人生作拷问的唱法。她无论低音高音都处理得好,可以把歌变得雄壮。各样的技巧,令她与别不同。更明显向旧世界说再见的,就是她唱了一些麦当娜风格的歌,受八十年代氛围影响。她参考了麦当娜的性感形象,代表了性解放。麦当娜旗帜鲜明,梅艳芳则汲取了部分元素,不只是包装,还有眼神、身段、言论。这种女性形象向旧时代说再见,跟陈宝珠、萧芳芳不同,梅艳芳较主动吸收一些西方的想法,并融入本地。其次,她亦吸收了八十年代日本的舞台风格。当时日本经济强劲,音乐市场很大。香港乘着一九八三年后的发展浪潮,常采用日本的灯光师、舞台设计,又改编很多日本歌,甚至在表演上全盘借用日本那种华丽的表演方法。梅艳芳可以展现这种华丽风格,但当时很多歌手却做不到。所以,她既有西方的性解放,又有日本的华丽式表演,且能把两者通盘本地化.结合香港的情况。梅艳芳被称为“东方麦当娜”,你如何比较两者在性别上的意义?麦当娜的女性世界丰富很多。在美国,经历过六十年代的第二波女性运动,争取自主、独立、性解放,麦当娜出道时已有十多年的女性运动历史,而且是一个全民运动。麦当娜本身不是女性主义者,她没有完整的性别论述,但也有她的性别政治。她接续了七十年代的性革命,背后有社会文化背景。但香港没有这样的女性运动背景,因此,梅艳芳的女性形象背后是没有理论的,是一种港式自由主义的代表。其时,香港人不碰政治,没意识形态论述,但仍有资讯与言论自由。梅艳芳是港式自由主义的尝试,在舞台上非常突出。学者何式凝曾经写过五六十年代电影的“珍姐邦”,是香港的女侠、女飞贼传统。当时,女星的形象很强,呈现女性的不同面貌。某程度上,梅艳芳是“珍姐邦”的延续:如果她在五十年代出道,可能就是在电影中杀石坚的女侠。梅艳芳突出了香港曾经断了的这个传统。不过也必须说明,这种传统针对的并不是男权社会资本主义。梅艳芳本身不是创作人,刘培基为她设计服装,黎小田及伦永亮为她写歌。然而,别人为她选的东西,她都可以演绎出个人风格,这一点十分微妙。对于他们的合作,我很感兴趣。流行文化是个黑盒,当中的合作过程是不为人知的。我猜,因为她本身有多变的潜质,所以唱片公司就不妨尝试。她首两张唱片有很多情歌,可能因为刚出道,所以走的路线比较保守。到了八十年代中期,一来她可以驾驭那些快歌,二来整个潮流不抗拒。那段时间有MV潮流,讲求影像与速度,要令人注目就一定要有个人特色。当时,外国拍MV花很多钱,拍出来又华丽又急速。在这种氛围下,流行音乐是要爆、快、放,追求新颖的、节奏明快的东西。梅艳芳首两张唱片以情歌为主后,要试新事物,又或许刚好有行内朋友觉得她有可塑性,情绪收放自如。既然有好材料在手,整个大环境又可尝试,结果一试就成功。对我来说,最有趣的是《坏女孩》可以家喻户晓,当年人们说梅艳芳衣着暴露,歌词教坏小孩,但这种批评仍然不敌群众的喜好,这对整个社会文化来说是一件好事。起码,虽然她有时很性感,但连我妈妈都觉得她很不错。梅艳芳的声色艺盖过了道德争论,这是我喜爱八十年代香港流行文化的原因,当时没有边界,可以尝试破格的东西。
……
前言/序言
最后的蔓珠莎华:梅艳芳的演艺人生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3、文学,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其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之艺术的范畴。
评分
☆☆☆☆☆
6、文学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代表一个民族的文学按照类型可以划分为纯文学和谎言文学。其中去尽了政治谎言、道德谎言、商业谎言、维护阶级权贵谎言等愚民谎言的文学作品称为纯文学,反之则称为谎言文学。
评分
☆☆☆☆☆
好喜欢mui!!!!!书挺好
评分
☆☆☆☆☆
中国文学分为古典文学、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古典文学以唐宋诗词及四大名著为代表,现代文学以鲁迅小说为代表,当代文学则以具有独立思想的中国自由文学为标志。
评分
☆☆☆☆☆
(三)指辞章修养,元结《大唐中兴颂序》:“非老于文学,其谁宜为?”
评分
☆☆☆☆☆
5、 文学是指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离开了这样两个极具个性特点的独特性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因此,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就是一个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这样的英雄越多,这个民族的文学艺术就越丰富多彩,对世界文学[1] 的影响也就越大。
评分
☆☆☆☆☆
不适合收藏,太软了,封面这张图,实在模糊,一卷成也这样了。其他都好,来的时候像是从尘土里拿出来的一样,可以看,不适合收藏。
评分
☆☆☆☆☆
多重含义
评分
☆☆☆☆☆
(七)文学,意识的产物,生活的反映,文学是客观的东西到了人的头脑中后,人重新组织编出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