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文集叢刊:述學校箋(套裝上下冊)》為盡可能恢復原貌計,以道光三年所刊《述學》六捲本為底本,以容甫自刻之三捲本(以下稱初刻本)、文選樓本(即阮元序刻本)、問禮堂本(汪喜孫所刻四捲本),江寜本(汪喜孫整理之六捲本)、揚州書局刊刻本(稱揚州本,此本雖有校勘,但校勘不精,漏校頗多。於其所校,擇其精者)為參校本。大凡文字有齣入,多依初刻本(《修禊跋尾》除外,因此篇道光本與初刻本文字齣入太大,增補文字頗多)。異體字、俗體字,改迴本字,不齣校記;古體字,乃作者有意為之,則予以保留。其他文字異同,則齣校記。《中國曆史文集叢刊:述學校箋(套裝上下冊)》為盡可能恢復原貌計,以道光三年所刊《述學》六捲本為底本,以容甫自刻之三捲本(以下稱初刻本)、文選樓本(即阮元序刻本)、問禮堂本(汪喜孫所刻四捲本),江寜本(汪喜孫整理之六捲本)、揚州書局刊刻本(稱揚州本,此本雖有校勘,但校勘不精,漏校頗多。於其所校,擇其精者)為參校
評分校點一般,排版也不是那麼舒服。但畢竟是汪中的書,還是值得買的
評分本稿以汪中子喜孫編輯的道光三年刊本為底本標點,增補文章,去取從嚴,凡有存疑者,一律不錄入本編,以力存原貌。箋注部分,設解題、係年、注釋三項,或釋題義,或詳本事,或明典製語詞。
評分還好還好,不錯不錯,下次再來!
評分汪中(1744—1794),字容甫,清代著名學者、文學傢。汪中一生懷纔不遇,隻能以做幕僚和賣文為生。在學術研究上,他對於經學、小學、史學、金石學、諸子學諸領域均有突齣成就,其中關於周禮的研究代錶瞭當時的水平。汪中的文章“土苴韓、歐,以漢、魏、六朝為則”,尤擅駢文,被後人推為清代第一。“其文淵雅醇茂,屬對精切,多寓以身世之感,馳名當時與後世”,如《哀鹽船文》、《吊黃祖文》、《漢上琴颱之銘》等為各種中國文學史稱引節錄。
評分謝瞭收藏,好書,非常精美
評分《中國曆史文集叢刊:述學校箋(套裝上下冊)》為盡可能恢復原貌計,以道光三年所刊《述學》六捲本為底本,以容甫自刻之三捲本(以下稱初刻本)、文選樓本(即阮元序刻本)、問禮堂本(汪喜孫所刻四捲本),江寜本(汪喜孫整理之六捲本)、揚州書局刊刻本(稱揚州本,此本雖有校勘,但校勘不精,漏校頗多。於其所校,擇其精者)為參校本。大凡文字有齣入,多依初刻本(《修禊跋尾》除外,因此篇道光本與初刻本文字齣入太大,增補文字頗多)。異體字、俗體字,改迴本字,不齣校記;古體字,乃作者有意為之,則予以保留。其他文字異同,則齣校記。
評分幫不錯的書
評分汪中駢文,在清代樸學傢中允稱第一。王引之說:“陶冶漢魏,不沿歐、曾、王、蘇之派,而取則於古,故卓然成一傢言。”章太炎說:“今人為儷語者,以汪容甫為善。彼其修辭安雅,則異於唐;持論精審,則異於漢;起止自在,無首尾呼應之式,則異於宋以後之製科策論。“《述學》內外篇,極富文采,考證發明又多精義,為其代錶作。此書每篇先解題,後箋釋,體例謹嚴,校注精審,附錄序跋、著錄、傳記等,為較佳之整理本。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