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俄罗斯文学史(俄文版)(第2版)》自十年前首版后已经历近十次重印,在我国高校俄语专业中使用范围较广,具有较大影响力。本次重版是对首版的较为重大的修订,根据时代需要和研究视角的变化增加了若干重要章节,使得内容更加完善。
内容简介
《俄罗斯文学史(俄文版)(第2版)》全面介绍近千年的俄罗斯文学发展史,介绍从基辅罗斯起至21世纪初俄罗斯文学的产生及发展历史的全过程。作者系统地论述俄罗斯文学发展的各个断代特征、重要的文学现象、文学流派和文学思潮、俄罗斯作家的创作道路并重点分析其代表作品,是我国俄国文学教学领域的经典教材,也是长期以来中国学者用俄文撰写的俄罗斯文学史中的代表性作品。
作者简介
任光宣,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建华,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余一中,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目录
Содержание
Предисловие 1
1. Древнерусск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 1
1.1 Русск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 Ⅹ-ⅩⅥ веков 1
1.2 Русск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 ⅩⅦ века 19
2. Русск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 ⅩⅧ века 28
2.1 Русский классицизм и его представители 31
2.2 Д. И.Фонвизин 39
2.3 А. H. Радищев 42
2.4 Н. M. Карамзин 45
3. Русск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 ⅩⅨ века (от начала ⅩⅨ века до начала 1890-ых годов) 49
3.1 Литература первой половины ⅩⅨ века (от началa ⅩⅨ века до середины 1850-ых годов) 49
3.1.1 А. C. Пушкин 57
3.1.2 M. Ю. Лермонтов 76
3.1.3 Н. B. Гоголь 86
3.1.4 Ф. И. Тютчев 99
3.2 Литература второй половины ⅩⅨ века (от середины
1850-ых годов до начала 1890-ых годов) 107
3.2.1 И. C. Тургенев 112
3.2.2 А. A. Фет 127
3.2.3 Н. A. Некрасов 131
3.2.4 Белинский, Чернышевский и Добролюбов 138
3.2.5 А. H. Островский 156
3.2.6 Ф. M. Достоевский 164
3.2.7 Л. H. Толстой 177
3.2.8 А. П. Чехов 191
4. Русск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 ⅩⅩ века (начало 1890-ых годов - конец 1990-ых годов) 208
4.1 Литература на рубеже ⅩⅨ и ⅩⅩ веков 208
4.11 Символизм и А.Блок 210
4.12 Акмеизм и А.Ахматова 218
4.13 Футуризм и В.Хлебников 226
4.2 Литература от Октябрьской революции до середины
1950-ых годов 232
4.2.1 М. Горький 245
4.2.2 В. B. Маяковский 260
4.2.3 С. A. Есенин 271
4.2.4 М. A. Шолохов 280
4.2.5 А. H. Толстой 293
4.2.6 М. A. Булгаков 299
4.2.7 А. П. Платонов 308
4.3 Литература от середины 1950-ых годов по
1990-ые годы 315
4.3.1 А. T. Твардовский 324
4.3.2 Б. Л. Пастернак 331
4.3.3 Ю.Трифонов..................................................................
4.3.4 В. M. Шукшин................................................................
4.3.5 В. Г. Распутин
4.3.6 В. П. Астафьев
4.4 Литература русского Зарубежья ⅩⅩ века
4.4.1 И. A. Бунин
4.4.2 И.Шмелев......................................................................
4.4.3 Б.Зайцев........................................................................
4.4.4 М. И. Цветаева
4.4.5 А. И. Солженицын
5. Обзор развития русск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 90-х годов XX века и первого десятилетия XXI века
前言/序言
俄国文学史(俄文版,第2版):一部探索精神深度与文化脉络的史诗 这部《俄国文学史》(俄文版,第2版)并非仅仅是一部堆砌年代、作者和作品名称的学术工具书,它更是一次深入俄国民族灵魂、追溯其精神基因、解读其文化脉络的宏大旅程。透过这本厚重的著作,读者将有机会窥见一个民族如何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用文字雕刻出自己独特的精神图谱,在文学的殿堂里诉说着永恒的悲喜、探索着生命的奥秘,并与整个世界进行着深刻的对话。 本書的結構之精巧,宛如一座層層遞進的知識宮殿。它并非割裂地呈现文学现象,而是力图展现文学发展过程中内在的逻辑联系与演变轨迹。从古老的东斯拉夫民间传说和教会文学的萌芽,到18世纪启蒙思想的激荡,再到19世纪黄金时代的璀璨夺目,直至20世纪的动荡与革新,每一个时代都被赋予了其独特的文学色彩和精神气质。作者并非简单罗列,而是深入剖析了每个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哲学思潮对文学创作产生的深远影响,揭示了文学作品如何在时代的土壤中生根发芽,又如何反哺和塑造着时代的精神面貌。 在探索俄罗斯文学的广袤星空中,普希金无疑是那颗最耀眼的启明星。本书对这位“俄罗斯文学之父”的解读,远不止于对他诗歌和散文的赞美。作者细致地梳理了普希金的创作生涯,分析了他如何将民间语言提炼升华为艺术的瑰宝,如何融合东西方文学的精髓,创造出既有民族特色又具世界意义的文学范式。从《叶甫盖尼·奥涅金》的优雅讽刺,到《上尉的女儿》的历史回响,普希金的作品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俄罗斯社会变迁的种种光影,也预示着未来文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紧随普希金的步伐,莱蒙托夫的出现为俄罗斯文学增添了一抹忧郁而浪漫的色彩。本书深入分析了莱蒙托夫作品中强烈的个人主义、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对现实的批判精神。《当代英雄》中的佩乔林,早已成为俄罗斯文学中最具争议也最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之一。作者通过对这些角色的解析,引导读者理解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个体精神的挣扎与彷徨,以及文学如何成为这种内心冲突的有力载体。 而19世纪下半叶,俄国文学迎来了其最辉煌的“白银时代”的序曲,现实主义大师们犹如巨擘般崛起,为世界文学贡献了不朽的篇章。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深邃与痛苦,在本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作者不仅细致分析了他对人性阴暗面、宗教信仰、道德困境的深刻洞察,更着力于解读他那些关于罪与罚、救赎与沉沦的宏大哲学命题。《罪与罚》中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内心撕扯,《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父子情仇与信仰危机,无不引发读者对生命本质的无限追问。 托尔斯泰的出现,则为俄罗斯文学注入了更宏大的历史叙事和更朴素的生命关怀。本书将托尔斯泰视为一位精神探索者和历史的记录者。他笔下的《战争与和平》,不仅仅是一部战争史诗,更是一幅宏伟的社会全景图,展现了个人命运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伟大。而《安娜·卡列尼娜》中对婚姻、爱情、家庭伦理的深刻反思,则将文学的触角延伸到了最细腻也最普遍的人类情感之中。作者着重分析了托尔斯泰的“道德哲学”如何渗透在他的创作中,以及他如何力图在文学中寻求生活的真谛和精神的慰藉。 契诃夫的出现,标志着俄罗斯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他的短篇小说和戏剧,以其精炼的笔触、含蓄的讽刺和对日常生活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现了俄国社会转型期的众生相。《樱桃园》、《三姐妹》等剧作,虽无激烈的冲突,却在淡淡的哀愁中透露出人物内心的失落与时代的无奈。本书对契诃夫的解读,侧重于他作品中蕴含的“无英雄”主义精神,以及他对普通人命运的深切同情,揭示了他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蕴藏的深刻社会批判力量。 本书并未止步于19世纪的辉煌,而是继续引领读者走向20世纪风云变幻的文学图景。从象征主义的艺术探索,到未来主义的激进宣言,再到马克思主义文学的勃兴,文学在时代的大潮中经历了剧烈的碰撞与蜕变。高尔基的“人民的歌者”形象,他的作品如何反映工农阶级的崛起和对新社会的憧憬,在本书中得到了细致的阐述。 苏联时期文学的复杂性,更是本书着力探讨的重点。从早期革命文学的激情澎湃,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规范与限制,再到“解冻”时期文学的回归与反思,每一个时期都留下了深刻的文学印记。本书对这一时期的解读,力求客观公正,既肯定了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取得的成就,也审视了其创作所面临的挑战与局限。阿赫玛托娃、茨维塔耶娃、曼德尔施塔姆等诗人的坚韧与抗争,他们的诗歌如何在压迫中闪耀出独立的光芒,更是本书中动人心魄的篇章。 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对文学作品的梳理与分析,更在于它所展现出的俄罗斯文学与民族精神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俄罗斯文学,与其说是文字的排列组合,不如说是整个民族在漫长历史中,对自身命运、对人生意义、对社会正义的持续追问与不懈探索。它承载着民族的记忆,寄托着民族的希望,也映射着民族的忧伤。 《俄国文学史》(俄文版,第2版)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著作。它不是一个静态的陈列室,而是一个动态的生命体,每一次阅读,都能从中发现新的视角,获得新的启迪。它邀请我们走进俄罗斯文学的殿堂,聆听那些跨越时空的心灵之声,感受那些不朽的文学灵魂,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俄罗斯这个民族,也更深刻地理解我们自己。无论你是文学爱好者,还是对俄罗斯文化充满好奇的探索者,这本书都将是你的最佳向导,为你开启一扇通往俄罗斯精神深处的智慧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