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部原創章迴體女性健康科普
一位男婦産科醫生對女性生殖健康的新穎解讀
一本男人瞭解女人、女人認識自己的輕鬆讀物
著名婦産科學傢郎景和院士及作傢馮唐鼎力推薦
白領麗人,普通主婦;職場領袖,業界翹楚……
迴到傢中,一樣的女人!
收拾妥當,沐浴更衣;藉著書香,欣賞自己。
獨自閱讀,或與伴侶一起。
關注健康,瞭解身體;避開疾病,嗬護美麗!
讓我們從一個女性器官談起。
它是每人都曾住過的黃金居室,溫馨私密;
又是女性每月生理現象的源頭,忠實無比。
它給萬韆傢庭帶來瞭天倫之樂,讓人驚喜;
它又是某些女人心中的傷痛,難以平息……
如果說紅顔如花、女人似水,
那它就是花之蕊心、水之靈魂—子宮!
於是,讓我用20年的醫學沉澱,將這場《子宮情事》,
一迴一迴,說來給您!
譚先傑,醫學博士,北京協和醫院婦産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他曾是三峽庫區的土傢族放牛娃,因12歲那年母親病逝於婦科腫瘤而立誌從醫,曆經艱辛,最終成為北京協和醫院的婦科腫瘤醫生。
他的經曆被北京電視颱拍攝成微紀錄片《中國夢365個故事》之《緻母親》,播齣後感動瞭無數網友。
他從事婦産科工作二十餘年,師從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婦産科學傢郎景和教授,積纍瞭豐富的臨床經驗。2005年赴法國巴黎大學做博士後研究,2012年赴美國哈佛大學及斯坦福大學做訪問學者。
緣於對母親的懷念和對西方健康教育的感動,迴國後在繁忙的臨床工作之餘,他潛心於女性健康知識的普及,目的是讓更多女性認識自身、關注健康、遠離疾病。母親節前夕他在@一席YiXi做瞭題為《婦産科醫生》的演講,解釋瞭他近年熱心醫學科普的原因。
2013年,他與嚮陽教授一起主編醫學科普《協和名醫談婦科腫瘤》,成為該領域的暢銷書。之後,他用一種全新的章迴體寫作手法完成女性健康科普《子宮情事》,目前他計劃利用業餘時間,將其麯摺而有趣的從醫故事整理成書,用正能量激勵在逆境中奮鬥的人們。
第一迴 含而不露鎮中堂:子宮的解剖和生理白描
子宮是本書的當然主角、絕對一號。顧名思義,子宮是女性體內一座供子嗣後代暫時居住的宮殿,深藏於女性下腹部盆腔中央,被一圈骨頭(骨盆)保護著。那麼,這位含而不露的主角身材怎樣?相貌如何?本事多大?讓我們一起,輕撥香簾見真容!
在中國遠古神話中,盤古開天劈地之前的那片混沌世界,或許就是人類在母體生活的模糊記憶。人在來到這個韆奇百怪的花花世界之前,生活在母體內什麼樣的地方呢?我告訴您,那就是子宮。
子宮是女性的內生殖器官,在女性的生命長河和人類繁衍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是人類胎兒發育的場所,是女性每月一次生理周期(月經)的發源地。有此兩點本事,足以使其地位顯赫,當仁不讓成為最具特點的女性身體標誌!於是,我們恭敬地稱它為“子宮娘娘”。
子宮娘娘仙居何方?文雅點說,它位於女性美麗的肚臍下方,微微隆起的小腹深部(盆腔),四周被一圈銅牆鐵壁般堅固的骨頭(骨盆)貼身保護。骨盆堅固無比,形成一個類似水果籃樣的結構,天衣無縫地保護著子宮。而且,胎兒發育成熟以後要離開母體,也要適應於骨盆的形狀,幾經周摺纔能降生人世。
子宮的前方是膀胱,也就是儲存尿液的地方;子宮的後方是直腸,是大便通過的地方。盡管膀胱、子宮和直腸從前嚮後依次排列、關係緊密,但它們隸屬於不同的“部門”,分彆屬於泌尿係統、生殖係統和消化係統。人是高等動物,這3個係統是分開的,而稍微低等的一些動物(如雞和鴨),3個係統的齣口是閤在一起的,稱為“泄殖腔”。
其實娘娘的外貌並非閉月羞花,子宮像一個倒置的鴨梨(請注意是北方鴨梨,不是雪花梨)。上麵大的部分稱為“子宮體”,下麵小的部分稱為“子宮頸”。子宮頸的一部分暴露在陰道中,直徑差不多2~3個手指並排的寬度(3厘米~5厘米),醫生藉助於特殊器械的幫助可以看到。關於子宮頸,我們暫且不多做介紹,後文將有重頭戲講述發生在這塊方寸之地上的大事小情(子宮頸病變和子宮頸癌)。而子宮體則完全位於盆腔內,肉眼無法看到,正常情況下女性自己也摸不到,但醫生通過婦科檢查可以摸到。
……
推薦序:著名婦産科學傢郎景和院士
這是譚先傑大夫用章迴體寫的醫學科普書,應該說是一種創造。
通常的科普文章,體裁上多屬於科學小品,筆法比較隨意,把科學道理說清楚也就可以瞭。也有講故事的,輕鬆自然,或者更可以吸引讀者。此外,還有科幻小說、科學詩等。
但寫得好,都不容易。
章迴形式的科普較少見。使我想起少兒時代讀的小說,小學四年級我讀《說嶽全傳》,後來又喜歡《三國演義》《水滸傳》,並不太喜歡《西遊記》(覺得看看皮影戲就可以瞭)。初中讀《紅夢樓》,是到書店斷斷續續讀的,不敢把書買迴傢,怕父母不高興。其實,也是懵懵懂懂,不甚瞭瞭。
譚大夫用章迴體寫醫學科普倒是蠻有意思。首先是章迴,一迴一迴,獨立成章;一迴一迴,又能連貫;既輕鬆又自然,饒有情趣。顯然藉鑒瞭古典章迴小說的套路,題頭第一句宛如刀槍劍戟殺齣,後一句則是科技武器收兵。既引人入勝,又內涵深藏。
全書信息豐富,有解剖生理、有診治預防,講妊娠、說疾病,語言樸實無華、流暢無礙。有時擬人說事,有時嚴肅論理。可見作者的科學功底和文字工夫,均堪上乘,方可駕輕就熟。
最值得稱道的是,譚先傑大夫熱愛醫學、熱愛學科、熱愛病人的仁慈之心。如此繁忙的臨床工作,捨得花時間、精力撰寫科普,就是捨得花時間、精力感恩公眾,就是捨得花時間、精力奉獻社會。這種捨得非常值得!
有位醫學哲人說:你僅僅是個好醫生,就不是一個好醫生。太深刻瞭!每每讓我們沉思良久。就是說,你僅僅滿足於做個好的臨床醫生還是不夠的,還應該想得更多,做得更多,像譚先傑大夫一樣。
權作為序!
坦白說,一開始我並沒有對這本書抱有多大的期待,隻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但沒想到,它卻給瞭我一個巨大的驚喜!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的深刻和獨特。作者的思考角度非常新穎,能夠挖掘齣生活中那些容易被忽視的細節,並賦予它們彆樣的生命。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於人物內心的描繪,那種細膩入微的心理活動,仿佛能看穿角色的靈魂。我被書中某些情節所觸動,甚至流下瞭眼淚,那是一種復雜的情感湧動,既有悲傷,也有釋然。這本書讓我對某些事情有瞭全新的認識,也引發瞭我對自己內心深處的思考。它不是那種讀過就忘的書,而是一種能在腦海中留下深刻烙印的體驗。
评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感覺,簡直就像是打開瞭一扇通往未知領域的大門。作者在敘事上非常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不會平鋪直敘,而是采用瞭非常巧妙的結構,層層遞進,讓人忍不住想要一口氣讀完。我最欣賞的是作者處理某些復雜關係的方式,那種遊刃有餘,又恰到好處的分寸感,真的非常考驗功力。讀到一些精彩的篇章時,我甚至會不自覺地停下來,仔細迴味作者的遣詞造句,那種文字的力量,真的能直擊心靈。而且,書中對於環境的描寫也十分生動,仿佛能聞到空氣中的味道,感受到微風拂過臉頰。這不僅僅是一本故事書,更是一場視覺和心靈的雙重盛宴。我被深深地吸引住瞭,完全沉浸在作者構建的那個世界裏,無法自拔。這種強烈的代入感,是很多書都無法比擬的。
评分這本書,我隻能用“驚艷”來形容。作者的文字功底毋庸置疑,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都像是經過精心打磨的寶石,閃爍著智慧和情感的光芒。敘事節奏把握得非常好,既有緊張刺激的衝突,也有舒緩細膩的情感交流,張弛有度,引人入勝。我特彆贊賞作者在塑造人物方麵的能力,每一個角色都有著鮮明的個性和豐富的內心世界,他們的命運糾葛,讓我時而扼腕嘆息,時而又為他們感到欣慰。書中一些充滿哲理的段落,更是讓我反復咀嚼,受益匪淺。它讓我看到瞭人性的復雜與矛盾,也讓我對生活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這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每次都能從中獲得新感悟的好書。
评分這本書真的讓我眼前一亮,完全顛覆瞭我對某些既有認知的看法。作者的想象力極其豐富,構建瞭一個充滿魅力的世界,讓我沉醉其中,久久不能忘懷。故事的推進方式非常具有吸引力,總能在一個意想不到的地方設置懸念,勾起讀者的好奇心。我被書中角色的命運深深吸引,他們的選擇,他們的掙紮,都讓我感同身受。作者在情感的錶達上也非常到位,那種細緻入微的描繪,能夠精準地觸動讀者的內心最柔軟的地方。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經曆一場精彩的冒險,充滿瞭未知和驚喜。它讓我看到瞭生活的多樣性和復雜性,也讓我對人性有瞭更深的探索。這是一本能夠拓展視野,激發思考的優秀作品。
评分這本書真是讓我大開眼界,之前從未接觸過這樣的題材,讀起來感覺既新奇又有些震撼。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字裏行間流淌著一種難以言喻的情感,仿佛能將讀者帶入書中那個充滿神秘色彩的世界。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某些情節的描繪,那種細膩到極緻的刻畫,讓我感覺自己就身臨其境,跟隨主角一起經曆那些跌宕起伏的命運。而且,書中一些角色的塑造也極其成功,他們不是臉譜化的符號,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個體,他們的喜怒哀樂都深深地牽動著我的心。每一次翻開這本書,我都能從中發現新的東西,感受到作者想要傳達的更深層次的含義。那種閱讀的沉浸感,是我很久沒有體驗過的瞭。我可以說,這本書完全超越瞭我的預期,它帶來的不僅僅是故事,更是一種對生活、對情感的深刻反思。看完之後,我久久不能平靜,腦海中還在迴蕩著書中的畫麵和人物。
評分做活動時候買的,據說不錯,以後看看
評分不咋樣不咋樣不咋樣。
評分2013年,他與嚮陽教授一起主編醫學科普《協和名醫談婦科腫瘤》,成為該領域的暢銷書。之後,他用一種全新的章迴體寫作手法完成女性健康科普《子宮情事》,目前他計劃利用業餘時間,將其麯摺而有趣的從醫故事整理成書,用正能量激勵在逆境中奮鬥的人們。
評分好看。
評分好
評分譚先傑,醫學博士,北京協和醫院婦産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評分不錯,很喜歡這本書
評分非常喜歡,非常好的經典,贊一個!
評分《管子·任法》:“利身體,便形軀,養壽命,垂拱而天下治。”《墨子·公孟》:“有遊於 子墨子 之門者,身體強良,思慮徇通。” 唐韓愈《重雲李觀疾贈之》詩:“飲食為減少,身體豈寜康?”《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迴:“展開看時,不過說銀子已經收到,在外要小心保重身體的話。” 方之 《在閣樓上》三:“好久不見瞭,老書記,你--,你身體還好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