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26
作者在史實基礎上進行藝術構思,以豐富感人的故事、生動傳神的筆觸,述說瞭傳主坎坷而又嶔崎不凡的人生。他的苦悶、思慮,以及叛逆精神的成長、思想火花的閃爍,特彆是名著《儒林外史》的誕生,深刻反映瞭一個清醒而孤獨並且執著的偉大靈魂,同時也是十八世紀中國社會風俗畫捲的充分展示。
——文史專傢 鄭欣淼
封建科舉製度對於人性的摧殘,對於社會曆史的阻滯,深重悠久。史上少有文學對此作辛辣的諷刺,吳敬梓開瞭曆史先河。作者廣泛搜尋與辨析,注重人物性格刻畫,筆力峻切且不乏生動,描繪瞭一代諷刺大傢的坎坷命運,展現瞭他不畏強權的個性,也從深廣的社會背景中揭示瞭人生的晦暗與溫暖。
——文學專傢 王必勝
在《儒林怪傑——吳敬梓傳》中,作者以飽含深情的筆觸,流暢的文字格調,展現瞭吳敬梓坎坷不平的人生經曆、嶔崎不凡的思想火花以及韆古不朽的《儒林外史》的寫作過程,生動傳神,有很強的可讀性。作品在史實基礎上進行瞭藝術構思,以吳敬梓一生年譜為脈絡,著力於人物性格刻畫,完整展現瞭曆史風貌。
劉兆林,男,1949年,黑龍江巴彥人,現任中國作協主席團委員、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遼寜作協名譽(原)主席。有《不悔錄》《啊,索倫河榖的槍聲》《雪國熱鬧鎮》《父親祭》《在西藏想你》等小說、散文作品集四百多萬字。曾獲全國優秀中、短篇小說奬,冰心散文奬、曹雪芹長篇小說奬。係國傢特殊貢獻專傢奬獲得者。
引言 偉大也要有人懂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附錄一 吳敬梓年錶
附錄二 參考文獻
吳敬梓將四十歲之前的詩文編為《文木山房集》,刊刻成書之後,他便有準備地開始瞭“不惑”的人生階段。說他是有準備地開始“不惑”,是他而立之年過後又十多年的掙紮與思考,已下定決心,不再打科考的主意,做自己“想做的事”瞭。這時,他最想做的事,就是甘為粒民,將前半生坎坷舉業場上耳聞目睹及親曆的人和事,寫一部儒林稗史。作為那個時代的讀書人,這可以稱得上是偉大壯舉。所以如此說,在於科舉時代的知識分子,讀書從來都是為瞭做官,為瞭“黃金屋”和“顔如玉”。而吳敬梓都四十多瞭,竟把誌嚮由讀書做官改為當粒民,寫掙不瞭錢發不瞭財的稗史書。光是如此,還夠不上偉大,也談不上壯舉。吳敬梓這個想法的目的,是為瞭揭示科舉製度下讀書人“有厄”瞭的病態,錶達自己的人生理想,因而屬於魯迅先生所說的“齣以公心”,所以纔與偉大相乾瞭。至於壯舉,在於此前的中國,尚沒有一部以讀書人為主要人物的長篇稗史書,所以寫這樣一部書的“寫什麼”和“怎麼寫”,都需有逢山開路、遇水建橋的勇氣與毅力。吳敬梓能在身患糖尿病和肺病多年的情況下敢於下定如此決心,確該屬於壯舉。當然,他不是一下想清楚的,也不是偶然心血來潮下定決心的。比如說當粒民,年輕氣壯時的讀書人,哪個不想為官啊,但吳敬梓的性格和經曆,使他落魄為粒民瞭,而生活所迫,又使他與粒民結下不解之情,他也隻有甘當粒民,纔能實現自己著就稗史書的願望。
那時他的經濟狀況已使他負債度日,一天比一天窘迫,竟到瞭一邊寫稗史故事,一邊找機會“賣文”度日的地步,甚至有時忍痛拿瞭從探花府賜書樓收留下的藏書去換米,但卻從沒想拿存放著寫稗史用的兩刀紙去賣。鼕夜苦寒,他常邀上幾個朋友,繞著城牆急行,邊走邊悲歌長嘯,你呼我應,直走到天亮纔大笑著散去。他把這種活動叫“暖足”。這既是禦寒,又是運動,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並不是為瞭錶現自己清貧中的豁達與豪爽。他隻能如此應對生活,耽於山川友朋之樂,流連六朝遺跡,仰慕魏晉風度,以支撐自己完成寫作計劃。
他無錢再大手大腳地請朋友來傢飲酒論詩。為搜集稗史故事,也為能省些朋友相聚的花銷,除南京外,他要算計著常到揚州等外地朋友處去住一住。當時的南京、揚州一帶,經濟、文化都非常發達。他以南京和揚州為中心,往來於大江南北,包括真州、淮安、溧水、高淳、蕪湖、安慶、寜國等地,也到過浙江的杭州。他廣所交遊聞見,對諸凡原始儒傢、道傢和魏晉風度、宋明理學、晚明士風、明末清初的實學思潮、經學考據等傳統文化領域,都有所涉探,並把廣泛的人生思索都往業已開始創作的稗史中融化。
他的創作態度極為嚴肅。眼光極其苛刻的後世大文豪魯迅先生,特彆贊賞他的文風與思想,說他秉持公心,針砭時弊,開瞭中國諷刺小說的先河。對於中國古代作傢,這是極高評價瞭。魯迅自己就具有以小說參與曆史發展的自覺性,提倡為人生的現實主義文學,反對瞞和騙的文藝。清乾隆時期的吳敬梓就能有如此進步的創作思想,得益於傢道敗落後不得已的底層生活親身體驗,所寫人物多以耳聞目睹的古今故事和自己親朋、好友、熟人,以至祖上的人為原型,甚至連自己也寫瞭進去。
盡管單獨的故事已寫齣瞭一些,但全書主題和時代背景究竟怎樣寫,自己寫的究竟是什麼,他還是沒想透徹。所以,他不能不一邊搜集材料,一邊寫,一邊往透徹裏想。每寫瞭新的章迴,又總想說給誰聽聽,當然是說給知音最好。
乾隆五年(1740),已經四十歲齣頭的吳敬梓,專程去淮安說給跟他兒子年紀差不多的忘年小友程晉芳聽。他是通過兒子吳烺和舅兄金兆燕等人初識程晉芳的。程晉芳,字魚門,是鹽商的後代,天資聰穎,勤奮好學,博覽群書,廣交文朋學友。乾隆五年(1740)時,他傢正在淮安。吳敬梓那一年已經寫齣稗史的一些章節,一直在傢中放著。妻子葉惠兒不知丈夫是寫纍瞭,寫不動瞭,還是迴心轉意不想寫瞭,反正他要去淮安找程晉芳喝酒聊天,所以也沒阻攔。她盼丈夫能有好日子過,興許這一次淮安之行,丈夫會被那個年輕的程魚門給說轉瞭,迴心轉意務他的舉業呢。鴻博薦考那次他不就勸過吳敬梓應試的嗎?葉惠兒堅信,一旦丈夫重務舉業,不再寫那些怪文章,中舉進士那是早晚的事。
吳敬梓是害怕葉惠兒阻攔,而悄悄離開秦淮水亭的。吳敬梓前腳一走,腳後的南京城就暴雨傾盆,一下數日。讓葉惠兒無法應付的是,秦淮水亭的屋頂還有幾處是漏的,這本該是他做丈夫的找人修的事,這個書癡卻不想這些就走瞭。葉惠兒沒有在意吳敬梓已經寫齣的書稿,連綿的陰雨在漏屋內慢慢積起一個不起眼的小水汪,把書稿洇濕厚厚一層。
吳敬梓在淮安那邊,開初並沒有見到他要見的程晉芳。程府見他的人是程晉芳的祖父程文階,那是府上經營鹽業幾輩子的老商人,見吳敬梓一個破落秀纔,又與程晉芳年歲相差懸殊,料想不會有啥重要事情,便很不熱情告說程晉芳去瞭真州,並沒有熱情接待他。
吳敬梓無奈隻好用身上僅有的幾兩銀子,住到熟悉的一傢客店,邊寫他的稗史,邊等待忘年好友歸來。待程晉芳攜幾位文友從真州趕迴傢時,聽說吳敬梓來訪,料定他還在淮安城裏哪傢客店等著,便一通尋找,終於在金湖客棧找到瞭。可是這時的金湖客棧,早沒瞭當年的歌女苕苕,也沒瞭仗義的甘鳳池老爹,已幾經轉手變成普通客棧。吳敬梓雖隻是小住幾天,身上已分文皆無,竟然無錢買酒飯瞭。
程晉芳鏇即把老友接到傢裏。程府在淮安是大戶人傢,有住有吃,還有朋友聚會,這是吳敬梓最為盼望的。
吳敬梓把新寫齣來打算做長篇稗史的開篇故事,即本傳引言一節所引《說楔子敷陳大意??藉名流隱括全文》的初稿,一頁頁誦讀給程晉芳邀來的一群朋友聽。故事的主要情節和細節,引言中已有引錄,此處不再重復。不過,這個作為開篇故事的初稿,主人公隻是王姓,吳敬梓是受與他十分相熟的畫傢好友王溯山、王蓍,及少年時認識的牧童畫傢影響塑造而成的。王溯山是一位隱逸畫傢,居於南京清涼山中,與吳敬梓相距最近,兩人交誼十分純潔。王溯山又是個善於勸慰朋友的人,所以當吳敬梓因鴻博薦試最終沒被提名而忽生萬分懊惱之時,王溯山趕到傢中,與他一同欣賞明代隱逸畫傢倪雲林淡遠幽深的山水畫作,幫他把一時湧起的功名情緒冷淡下來;而且在吳敬梓徹底拋卻功名一心寫稗史後,每遇生計窘睏之時,他都主動從錢物上給予支持。有時無米下鍋瞭,吳敬梓好意思上門求助的也多是王溯山。另一位與之交誼深厚的隱逸畫傢王蓍,則被吳敬梓贊譽為“幽居三山下”、“高隱五十載”、“一筆能寫生”、“毫端臻神妙”的藝術精英。每當自己心力交瘁、情緒波動時,吳敬梓都會拿這二位做榜樣安慰自己。所以當他寫下數個諷刺舉業人物的故事之後,想到應該寫一個最為理想的人物隱括全書。於是,幾次逃官的王姓畫傢這個吳敬梓的理想人物,引起酒桌一群朋友熱議。
……
引言 偉大也要有人懂
一嚮行色匆匆的長江,與總是悠然漫步的曆史長河相互牽扯著,流淌到瞭大清帝國的乾隆五年(1740)。世界最古老的華夏中國,數不勝數的讀書人,正在挖空心思為中舉進士謀官而嘔心瀝血之時,長江邊的金陵(今南京)清涼山下一座簡陋民宅裏,年屆四十,被祖父與嗣父命名敬梓,卻自號粒民的吳姓秀纔,正為自己悟齣的不惑目標而奮筆書寫一部時人所不齒的稗史開篇——《說楔子敷陳大義??藉名流隱括全文》。
這位“頭纏長辮,身著青布破長衫,麵皮微黃,兩眉劍竪,如畫上關夫子眉毛”的癡狂秀纔吳敬梓,構思醞釀多年,自詡要寫的一部大書,終於開篇瞭。他正飢腸轆轆,不吸煙,也不喝茶,極其簡陋的案頭卻放瞭一大杯白酒。他當時已掏不齣買半斤酒的銀錢,而且嚴重的消渴病(即糖尿病)已不容許他飲酒,他卻全然不顧酒的害處,靠賒來的烈酒將靈感驅動得如山野奔鹿,一時難以收攏。因已醞釀許久,成竹在胸,所以開篇寫得彆開生麵,也十分得意:
人生南北多歧路,將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百代興亡朝復暮,江風吹倒前朝樹。??功名富貴無憑據,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濁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謝知何處。
這一首詞,也是個老生常談。不過說人生富貴功名,是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見瞭功名,便捨著性命去求他,及至到手之後,味同嚼蠟。自古及今,那一個是看得破的!
以上這段開篇話,能在三百多年前說齣,作者雖自謙是老生常談,其實是石破天驚,振聾發聵的。請深思一下,“將相神仙,也要凡人做”,“功名富貴無憑據,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這話可是說在封建大清帝國的盛世之年,天下是皇傢的,將相神仙除瞭皇親國戚之外,都是由皇帝親自命題,並僅憑四書、五經、八股文來欽定的極少數順儒,哪裏有凡人做的份?一個小小粒民秀纔,他竟敢既指責朝廷“功名富貴無憑據”,又敢諷刺成群結隊的讀書人“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並號召人們要將富貴功名“看得破”!這怎能不是石破天驚,使人振聾發聵的偉大之語?不過這偉大之語當時沒人懂,或有人懂瞭也裝聾作啞而已!
接著,這位已年屆不惑的大秀纔繼續用筆娓娓道來:
雖然如此說,元朝末年,也曾齣瞭一個嶔崎磊落的人。這人姓王名冕,在諸暨縣鄉村裏住。七歲上死瞭父親,他母親做些針指,供給他到村學堂裏去讀書。
……王冕看書,心下也著實明白瞭。那日,正是黃梅時候,天氣煩躁。王冕放牛倦瞭,在綠草地上坐著。須臾,濃雲密布,一陣大雨過瞭。那黑雲邊上鑲著白雲,漸漸散去,透齣一派日光來,照耀得滿湖通紅。湖邊上山,青一塊,紫一塊,綠一塊。樹枝上都像水洗過一番的,尤其綠得可愛。湖裏有十來枝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葉上水珠滾來滾去。王冕看瞭一迴,心裏想道:“古人說,‘人在畫圖中’,其實不錯。可惜我這裏沒有一個畫工,把這荷花畫他幾枝,也覺有趣。”又心裏想道:“天下那有個學不會的事,我何不自畫他幾枝。”
……
王冕見天色晚瞭,牽瞭牛迴去。自此,聚的錢不買書瞭,托人嚮城裏買些胭脂鉛粉之類,學畫荷花。初時畫得不好,畫到三個月之後,那荷花,精神、顔色無一不像,隻多著一張紙,就像是湖裏長的;又像纔從湖裏摘下來,貼在紙上的。鄉間人見畫得好,也有拿錢來買的。王冕得瞭錢,買些好東好西,孝敬母親。一傳兩,兩傳三,諸暨一縣都曉得是一個畫沒骨花卉的名筆,爭著來買。到瞭十七八歲,不在秦傢瞭,每日畫幾筆畫,讀古人的詩文,漸漸不愁衣食,母親心裏歡喜。
這王冕天性聰明,年紀不滿二十歲,就把那天文、地理、經史上的大學問,無一不貫通。但他性情不同:既不求官爵,又不交納朋友,終日閉戶讀書。又在《楚辭圖》上看見畫的屈原衣冠,他便自造一頂極高的帽子,一件極闊的衣服。遇著花明柳媚的時節,把一乘牛車載瞭母親,他便戴瞭高帽,穿瞭闊衣,執著鞭子,口裏唱著歌麯,在鄉村鎮上,以及湖邊,到處頑耍,惹的鄉下孩子們三五成群跟著他笑,他也不放在意下。隻有隔壁秦老,雖然務農,卻是個有意思的人;因自小看見他長大,如此不俗,所以敬他,愛他,時時和他親熱,邀在草堂裏坐著說話兒。
……
彈指間,過瞭半年光景。濟南府裏有幾個俗財主,也愛王冕的畫,時常要買;又自己不來,遣幾個粗夯小廝,動不動大呼小叫,鬧得王冕不得安穩。王冕心不耐煩,就畫瞭一條大牛貼在那裏;又題幾句詩在上,含著諷刺。也怕從此有口舌,正思量搬移一個地方。
……
又過瞭六年,母親老病臥床。王冕百方延醫調治,總不見效。一日,母親吩咐王冕道:“我眼見得不濟事瞭。但這幾年來,人都在我耳根前說你的學問有瞭,該勸你齣去做官。做官怕不是榮宗耀祖的事!我看見這些做官的都不見得有甚好收場!況你的性情高傲,倘若弄齣禍來,反為不美。我兒可聽我的遺言,將來娶妻生子,守著我的墳墓,不要齣去做官,我死瞭,口眼也閉!”王冕哭著應諾。他母親奄奄一息,歸天去瞭。
……
不數年間……到瞭洪武四年,秦老又進城裏,迴來嚮王冕道:“……我帶瞭一本邸抄來與你看。”王冕接過來看……便是禮部議定取士之法:三年一科,用五經、四書、八股文。王冕指與秦老看,道:“這個法卻定得不好!將來讀書人既有此一條榮身之路,把那文行齣處都看得輕瞭。”說著,天色晚瞭下來。此時正是初夏,天時乍熱。秦老在打麥場上放下一張桌子,兩人小飲。須臾,東方月上,照耀得如同萬頃玻璃一般。那些眠鷗宿鷺,闃然無聲。王冕左手持杯,右手指著天上的星,嚮秦老道:“你看貫索犯文昌,一代文人有厄!”話猶未瞭,忽然起一陣怪風,颳得樹木都颼颼地響。水麵上的禽鳥,格格驚起瞭許多。王冕同秦老嚇得將衣袖濛瞭臉。少頃,風聲略定,睜眼看時,隻見天上紛紛有百十個小星,都墜嚮東南角上去瞭。王冕道:“天可憐見,降下這一夥星君去維持文運,我們是不及見瞭!”當夜收拾傢夥,各自歇息。
自此以後,時常有人傳說,朝廷行文到浙江布政司,要徵聘王冕齣來做官。初時不在意裏,後來漸漸說得多瞭,王冕並不通知秦老,私自收拾,連夜逃往會稽山中……
王冕隱居在會稽山中,並不自言姓名;後來得病去世,山鄰斂些錢財,葬於會稽山下……可笑近來文人學士,說著王冕,都稱他做王參軍!究竟王冕何曾做過一日官?所以錶白一番。這不過是個楔子,下麵還有正文。
這篇楔子為開篇提綱挈領第一要章,卻寫得平白如老叟敘傢常故事,通篇沒有一句華麗辭藻,沒用一個典故,也不用半句文言,現在讀來也如今人寫的一般親切,文字通暢易懂,意境卻美妙如畫,尤其思想境界的超凡脫俗,前無古人。對於中國古典文學,這無疑是一次重大革新。在此之前,無人將畫畫的白描筆法用於小說描寫景、物、人。此前的中國小說,幾乎都不描寫景物,寫人也是身高八尺,怒目圓睜,或花容月貌、閉月羞花之類。吳敬梓僅這開篇第一迴的景物描寫,已堪稱開曆史先河。還有對王冕這個人物的描寫,也如畫功一般逼真生動,這也是中國小說創作的一個曆史性進步。而這前無古人的進步,又引齣眾多後之來者,因而堪稱文學史上一塊重大裏程碑瞭。總括全篇這第一迴,藉名流“敷陳大義”,即今天所說的主題思想,不僅當時振聾發聵,至今也閃爍著不朽的光芒:作者藉所描寫的前朝人物之口,直指當朝“取士之法定得不好”——“將來讀書人既有此一條榮身之路,把那文行齣處都看得輕瞭。”而作者著此書所處時代,正屬史學界已有定評的“康乾盛世”,是乾隆皇帝執政的太平盛世之年,吳敬梓卻獨具慧眼指齣“一代文人有厄”,這不正是讓時人譏笑他癡狂癲怪的所在嗎?那麼他於太平盛世中指破的“厄”在哪裏呢?看完他用十年心血寫成的《儒林外史》全篇,便可理會,厄在用無用的八股時文取士,而文士們的心靈已被僵死的八股時文腐蝕壞瞭,不重視“文行齣處”,一心隻把朝廷規定的“取士時文”,即“八股文”,當博得皇帝說好而乞求官做的敲門磚。但是,對作者“一代文人有厄”的先見之思,同時代的一些得意文人竟認為,那一代文人哪裏有厄,欣逢太平盛世,如果仍然說有厄的文人,一定厄在他自己無能。這等說法所指的能,隻是為自己的榮華富貴謀官發財光宗耀祖方麵有用而於國計民生無用的私能,而不是齣以國傢與民族發展的公心,於人的心靈健康著想的公能。
其實,那個太平盛世,不過盛在風調雨順,沒有戰亂,經濟有所發展罷瞭。靠文字獄實行對人的思想禁錮,靠僵死的八股時文挑選庸纔為官,對文化與人的精神都是巨大的戕害!所以“五四”新文化運動時代的鬍適先生說:“不給你官做,便是專製君主睏死人纔的唯一妙法。要想抵製這種惡毒的牢籠,隻有一個法子:就是提倡一種新社會心理,叫人知道舉業的醜態,知道當官的醜態,叫人覺得‘人’比‘官’格外可貴,學問比八股格外可貴,人格比富貴格外可貴。社會養成瞭這種心理,就不怕皇帝‘不給你官做’的毒手段瞭。……一部《儒林外史》的用意隻是要養成這種社會心理。……這種見識,在二百年前,真是可驚可敬的瞭!”所以偉大的魯迅先生纔稱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是一部“齣以公心”的“偉大諷刺小說”,開瞭中國諷刺小說的曆史先河。魯迅先生還深懷哀國人之不幸、怒國人之不爭的沉重心情發齣呼喚:偉大也要有人懂!
儒林怪傑:吳敬梓傳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儒林怪傑:吳敬梓傳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好東西 價格便宜 正版實惠 包裝比較好 下次在光顧
評分剛剛收到,還沒有看呢,包裝和送貨都很好
評分儒林怪傑:吳敬梓傳 買著看看
評分好書
評分好
評分好書
評分滿意,好評
評分好
評分一個值得看的人物!挺好的,書也好
儒林怪傑:吳敬梓傳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