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詩傳

毛澤東詩傳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鬍為雄 著
圖書標籤:
  • 毛澤東
  • 詩歌
  • 傳記
  • 曆史
  • 文學
  • 中國現代文學
  • 紅色文化
  • 政治
  • 文化
  • 人物傳記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共中央黨校齣版社
ISBN:9787503554421
版次:1
商品編碼:11556919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9-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488
字數:307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本書作者鬍為雄是美國特裏爾《毛澤東傳》的譯者,是國內著名的毛澤東研究專傢,中國毛澤東詩詞研究會會員。詩詞無疑是毛澤東抒發情感的一個重要方式。毛澤東作為一代偉人,以天下為己任,他的情感不是一般文人的那種“小我”之情,而是為民族、為人類不懈奮鬥的“大我”之情。《毛澤東詩傳》將詩詞作為解讀毛澤東人生的鑰匙,著重把握毛澤東詩詞與毛澤東情感的內在關係,深度挖掘瞭這些激揚文字背後的一代偉人的心靈軌跡。

內容簡介

眾所周知,毛澤東不僅是位偉大的政治傢、理論傢、軍事傢,還是一位偉大的詩人。毛澤東一生不會打槍,卻能帶兵打仗創建新中國。事實上,某種程度上講,他手中的筆便是一杆鋼槍,而他心中的詩又何嘗不是他放馬馳騁、雄渾自信的戰場。一切對毛澤東感興趣的人必將繞不過毛澤東的詩。本書從毛澤東和詩談起,分創作與人生、詩品與詩趣兩大部分,前者分彆以點評、注讀、意會的形式介紹瞭毛澤東一生創作的主要90首詩詞,力求較準確地理解和解釋它、讀懂它,既給人以欣賞詩文的享受,又呈現齣詩文背後的寫作背景、曆史真相、趣聞軼事;後者則從毛澤東詩詞異解與點評、毛澤東詩詞生活探微、毛澤東的對聯、題詞、書信以及詩詞版本尋蹤等獨特視角,嚮讀者展示瞭作為詩人的毛澤東與他的詩友們是如何創作詩歌、研究詩歌和發揮詩歌作用的。
毛澤東是中國現代文學詩詞創作的傑齣代錶,但因其政治成就,使得人們沒有更多總結和評價他的文學成就。謹以本書迴眸偉人的詩賦人生,謹以本書探索毛詩的恒金美玉。

目錄

目?錄
毛澤東和詩 1


創作與人生

五?古?挽易昌陶 37
歸國謠?今宵月 42
七?古?送縱宇一郎東行 46
祭母文 51
虞美人?枕?上 57
賀新郎?彆?友 62
沁園春?長?沙 67
菩薩蠻?黃鶴樓 71
西江月?鞦收起義 74
西江月?井岡山 77
四?言?布告四方 80
清平樂?蔣桂戰爭 83
采桑子?重?陽 86
如夢令?元?旦 89
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 91
蝶戀花?從汀州嚮長沙 93
漁傢傲?反第一次大“圍剿” 97
漁傢傲?反第二次大“圍剿” 103
菩薩蠻?大柏地 107
清平樂?會?昌 109
十六字令(三首)?山 112
憶秦娥?婁山關 115
念奴嬌?昆?侖 118
七?律?長?徵 122
清平樂?六盤山 126
六?言?給彭德懷同誌 130
沁園春?雪 135
臨江仙?給丁玲同誌 139
四?言?祭黃陵 141
四?言?題《中國婦女》之齣版 147
五?律?挽戴安瀾將軍 150
五?律?張冠道中 153
五?律?喜聞捷報 156
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159
七?律?和柳亞子先生 163
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 168
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 171
浪淘沙?北戴河 174
七?律?和周世釗同誌 177
五?律?看?山 180
七?絕?莫乾山 183
七?絕?五雲山 185
水調歌頭?遊?泳 187
蝶戀花?答李淑一 192
七?絕?觀?潮 195
七?律?送瘟神(二首) 197
七?絕?劉? 204
七?絕?告馬翁 207
七?律?到韶山 212
七?律?登廬山 218
七?律?西海如今齣聖人 222
七?律?讀?報 225
七?律?讀?報 228
七?律?改魯迅詩 231
七?律?讀?報 234
七?絕?為女民兵題照 236
七?律?答友人 239
七?絕?為李進同誌題所攝廬山仙人洞照 245
七?絕?屈?原 248
七?絕?賈?誼 250
七?律?詠賈誼 252
七?絕?紀念魯迅八十壽辰(二首) 254
七?律?和郭沫若同誌 257
蔔算子?詠?梅 262
七?律?鼕?雲 265
滿江紅?和郭沫若同誌 267
雜?言?八連頌 271
七?律?吊羅榮桓同誌 274
賀新郎?讀?史 277
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281
念奴嬌?井岡山 285
念奴嬌?鳥兒問答 287
七?律?洪?都 290
七?律?有所思 292
七?律?讀《封建論》呈郭老 296

附?編 301
雜?言?耕田樂 301
五?律?與蕭瑜聯句 302
五?律?與羅章龍聯句 303
七?絕?與蕭瑜聯句 303
七?律?殘?篇 304
七?絕?與羅章龍聯句 305
六?言?蘇維埃政府布告(摘錄) 306
七?律?憶重慶談判 307
五?言 308
四?言 308
四?言 309
四?言 310
四?言 311
四?言 311
四?言 312


詩品與詩趣

毛澤東詩詞異解與點評 315

毛澤東詩詞生活探微 363
(一)毛澤東改詩 364
(二)毛澤東釋詩 376
(三)毛澤東讀詩論詩 388

毛澤東對聯、題辭欣賞 405
(一)毛澤東對聯 405
(二)毛澤東題辭 422

毛澤東論詩書信 426

毛澤東詩詞版本尋蹤 460
(一)毛澤東詩詞的漢文等版本 460
(二)毛澤東詩詞的外文譯本 471

精彩書摘

  五古挽易昌陶

  一九一五年五月

  去去思君深,思君君不來;愁殺芳年友,悲嘆有馀哀。

  衡陽雁聲徹,湘濱春溜迴;感物念所歡,躑躅南城隈。

  城隈草萋萋,涔淚侵雙題;采采馀孤景,日落衡雲西。

  方期沆瀁遊,零落匪所思;永訣從今始,午夜驚鳴雞。

  鳴雞一聲唱,汗漫東皋上;冉冉望君來,握手珠眶漲。

  關山蹇驥足,飛飚拂靈帳;我懷鬱如焚,放歌倚列嶂。

  列嶂菁且茜,願言試長劍;東海有島夷,北山盡仇怨。

  蕩滌誰氏子,安得辭浮賤;子期竟早亡,牙琴從此絕。

  琴絕最傷情,硃華春不榮;後來有韆日,誰與共平生。

  望靈薦杯酒,慘淡看銘旌;惆悵中何寄,江天水一泓。

  詩賦人生

  毛澤東的同窗、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第八班學生易昌陶因身患疾病,不得不休學在傢養病。1915年3月,易昌陶病重不治,病逝在衡山傢中。易昌陶病逝的消息傳到學校,一師校長張乾、學監王季範、教員楊昌濟等發起為他開追悼會。5月23日,易昌陶追悼會在第一師範學校舉行之時,師生或送挽詩,或送挽聯,以錶悼念思惜之情。作為交誼甚厚的同學,毛澤東對易昌陶的病逝甚為悲痛。他不僅送有挽聯,還送瞭一首五言悼詩。毛澤東所送的挽聯是:“鬍虜多反復,韆裏度龍山,腥穢待湔,獨令我來何濟世;生死安足論,百年會有役,奇花初茁,特因君去尚非時。”這次追悼會,師生共送有挽詩挽聯256首(副)。會後,這些挽詩挽聯都收錄在《易君詠畦追悼錄》中。1919年6月25日,毛澤東在給同學湘生寫信時,曾將自己的挽詩抄錄信中,並雲:“同學易昌陶君病死,君工書善文,與弟甚厚,死殊可惜。校中追悼,吾挽以詩,乞為斧正。”①18不過,《易君詠畦追悼

  錄》中收入的毛澤東的這首挽詩,與毛澤東在緻湘生信中抄寄的有四字不同:“方期沆瀁遊”的沆字為沅字,“子期竟早亡”的期字為淵字,“後來有韆日”的日字為裏字,“飛飚拂靈帳”的靈字為雲字。這種不同,多有可能是收錄到《易君詠畦追悼錄》中時抄寫有誤。

  這首詩,《中央檔案館叢刊》1987年第2期曾以《毛澤東學生時代詩文三篇》為題發錶。1990年,湖南齣版社齣版的《毛澤東早期文稿》將之收入,列為一篇。

  注釋

  易昌陶(?—1915),即易詠畦,湖南省衡山縣人。時為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第八班學生,於1915年3月在傢中病逝。

  去去急速離去。此謂死者猝然永離。蘇武《詩四首》中有句:“參辰皆已沒,去去從此辭。”

  衡陽雁聲徹衡陽市南不遠處有山名迴雁峰,為南嶽七十二峰之首,傳鞦天大雁至此不再南飛。故宋代範仲淹《漁傢傲》詞中有句:“衡陽雁去無留意。”衡陽雁聲徹,意謂雁叫聲傳遍衡陽,這將是春雁北飛的信息。衡陽鳴雁將北飛自然春天將至,“湘濱春溜迴”。衡陽,湖南省南部城市。1943年由衡陽縣析置市,嚮為湘南水陸交通和物質集散中心。

  湘濱湘江之濱。湘江,見本書《沁園春·長沙》湘江注釋。

  躑躅南城隈躑躅(zhizhú職竹),徘徊不進。隈(wēi威),彎麯處或角落。

  涔淚侵雙題涔(cén岑),淚落不止貌。題,頭額。《楚辭·招魂》:“雕題黑齒。”

  采采馀孤景采采:茂盛,眾多。景:影的本字。

  沆

  猶汪洋,水深廣貌。左思《吳都賦》:“鴻溶沆瀁,莫測其深,莫究其廣。”

  ①《毛澤東早期文稿》,湖南齣版社1990年,第7-9頁。

  匪通非。

  鳴雞雄雞。

  汗漫東皋汗漫,漫無邊際。《淮南子·淑真訓》:“徒倚於汗漫之宇。”東皋,泛指高地或田野。陶潛《歸去來辭》:“登東皋以舒嘯。”

  冉冉(rǎn染)漸進貌。

  蹇驥足蹇(jiǎn簡),跛足。此作動詞。驥(ji計),韆裏馬,常用以喻傑齣人纔。

  飚飚悠,此指銘旌受風飄動貌。

  嶂(zhàng障)高險的山。

  菁且

  菁(jīng精),華,茂。[蒨](qiàn倩),草盛貌。

  長劍宋玉《大言賦》句:“方地為輿,圓天為蓋,長劍耿介,倚天之外。”

  東海有島夷,北山盡仇怨東海,海東。島夷,指日本,日本國土由三韆多個島嶼組成。島夷原為中國古族名(見《尚書·禹貢》),先秦時分布在中國東部沿海及海域中的島嶼上。南北朝時,島夷為北朝對南朝人的輕侮稱呼。北山,山北。北山作實解,即河西走廊北側山地的總稱,在甘肅西北部邊境。又指天山,以在塔裏木盆地北邊得名。但這裏北山係虛指或泛指,用以藉稱北方的俄國。詩中之所以提到日本和俄國,是因為這兩個國傢在曆史上和在當時都是侵略中國最瘋狂的國傢。1894年日本發動侵略中國的戰爭,中國戰敗後,日本政府迫使清政府簽訂瞭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其內容主要是:中國割讓遼東半島、颱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和澎湖列島;賠償日本軍費2萬萬兩白銀;日本在中國增開通商口岸及設立工廠等等。1915年1月,日本政府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機,通過其駐中國公使嚮袁世凱政府提齣旨在獨占中國的秘密條款,共有5號,21條,其主要內容是:承認日本繼承德國在山東享有的一切權利,並加以擴大;延長旅順、大連的租藉期限及南滿、安奉兩鐵路的期限為99年,並承認日本在“南滿”及東部內濛古的特權;中國沿海港灣、島嶼不得租藉或割讓給他國;中國政府須聘用日人為政治、財政、軍事顧問等等。5月7日,日本提齣最後通牒,限48小時內答復。5月9日,袁世凱除聲明第5號一部“容日後協商”外,承認瞭該條款。日本帝國主義強盜般的行徑和袁世凱的賣國,引起全中國人民的極大憤慨,也引起作者的極大憤慨。作者曾謂“五月七日,民國奇恥”。在1916年7月25日緻同學蕭子升的信中,他這樣寫道:“思之思之,日人誠我國勁敵!感以縱橫萬裏而屈於三島,民數號四萬萬而對此三韆萬者為之奴,滿濛去而北邊動,鬍馬駸駸入中原,況山東已失,開濟之路已為攫去,則入河南矣。二十年內,非一戰不足以圖存,而國人猶沉酣未覺,注意東事少。愚意吾儕無他事可做,欲完自身以保子孫,止有磨勵以待日本。”1858年5月28日,在武力要挾和外交訛詐下,沙皇政府迫使清政府簽訂瞭不平等的中俄《璦琿條約》,黑龍江北岸中國60多萬平方公裏的領土割歸俄國,烏蘇裏江至海所有地方為中、俄“共管之地”。1860年11月14日,俄國稱調停英法聯軍侵略中國有功,迫使清政府新訂立中俄《北京條約》。《北京條約》除確認《璦琿條約》外,還規定烏蘇裏江以東地區40餘萬平方公裏中國領土割讓給俄國。1861年至1864年,俄國通過幾個勘界條約,又侵占瞭中國土地麵積44萬多平方公裏。總計起來,俄國通過《璦琿條約》、《北京條約》和一係列勘界條約,侵占中國領土144萬多平方公裏。1912年7月,俄、日簽訂第三次《日俄密約》,把中國內濛古分為東西兩部分,俄國以“承認”日本在東部內濛古的“特殊利益”為條件,換取日本對它侵略西部內濛古和外濛古的支持。1915年6月,《中俄濛協約》簽訂,俄國“承認”中國對外濛古的“宗主權”,北京政府承認俄國在外濛古的各種特權。俄國在策動中國的外濛古“獨立”的同時,還強占瞭其西北部的唐努力烏梁海地區,和中國東北部呼倫貝爾地區大片領土。故作者謂“北山盡仇怨”。

  子期竟早亡,牙琴從此絕子期,鍾子期。牙,俞伯牙,傳為春鞦時代人,善彈琴,又傳琴麯《水仙操》為他所作,《高山流水》亦是他的作品。據《列子·湯問》: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後子期早亡,知音已失,伯牙遂絕弦不鼓。詩人用此典描寫失去知己的苦痛心情。

  華(huā)同“花”。

  銘旌即明旌,亦作旌銘,竪在柩前以錶識死者姓名的旗幡。

  ……


前言/序言

毛澤東和詩
當代偉人毛澤東有兩件至寶:一是馬,一是詩。馬得之於外,詩言之於
心。他騎馬長驅遠徵瞭二萬五韆裏,從羅霄山脈轉戰到長城腳下,在馬背上度過瞭成年後三分之一的生命。多年的戎馬生涯給瞭他世之罕見的考驗,也給瞭他與天、與地、與人奮鬥的無窮樂趣。撇開22年的戎馬生涯來談論毛澤東,就會使毛澤東黯然失色,就會使他用曆史巨筆繪成的整個中國革命畫麵頓失輝煌、無斑無斕。馬背上的生活不僅豐富瞭毛澤東的人生,更能使他的思緒駿馬般的飛騰馳騁。這飛揚的思緒在升華中便凝結成詩。毛澤東常常在馬背上吟詩。這些馬背上吟成的詩大多美妙絕倫。
假如說,時代沒有將毛澤東塑就成一位世之空前的大革命傢,也許,他僅會成為中國不可多得的(古體)詩詞大傢?然而假設不是現實。孰重孰輕的議論在這裏似乎並無多大實質性意義。且不妨這樣說,毛澤東既是大政治傢,又是大詩人。他的政治傑作,即他締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本身就是一首傳奇般史詩的物態化;而他的詩,則很少不滲透社會政治意識。怪不得有人說,毛澤東是詩人政治傢,是政治傢詩人。如若要細細地考察,毛澤東從事詩詞活動的時間要比從事政治活動的時間更長久。也許,他在詩壇上如果不比在政壇上更得心應手的話,至少在技藝上有異麯同工之妙。正如政治塑造瞭一個革命傢的毛澤東一樣,詩塑造瞭另一個風騷獨著的毛澤東。
毛澤東離不開詩。
隻要一踏入詩的領域,就像魚兒來到水中,毛澤東便又臨駕於自己另一塊美妙奇幻的天地。這位生就詩人氣質、秉具詩人天賦的政治奇纔在這天地中一切是那麼瀟灑自如。莫非,他首先是通過詩國之路踏進人生的?還是在故鄉韶山南岸私塾讀書時,年少的毛澤東因有違塾規被塾師罰以吟詩“贊井”。這位頑童氣滿身的小詩人圍著天井轉瞭兩圈,便如此這般贊瞭開來:“天井四四方,周圍是高牆。清清見卵石,小魚囿中央,隻喝井裏水,永遠養不長。”①1這首樸實無華的贊井詩蘊含特彆的內容。它既是對束縛學子全麵發展的舊學的一種鞭笞,更展示瞭這位少年詩人意欲遠遊水深浪闊的江湖河海的鯤誌。此詩的即席賦齣,使這位抱負宏遠的少年詩人初露纔華。及後,少年毛澤東在外婆傢唐傢圫附近的保安寺遊玩、賞花、采花時,又吟得詠指甲花(學名鳳仙花)詩一首:“百花皆競春,指甲獨靜眠。春季葉始生,炎夏花正鮮。葉小枝又弱,種類多且妍。萬草被日齣,惟婢傲火天。淵明愛逸菊,敦頤好青蓮。我獨愛指甲,取其誌更堅。”②2這首詩盡管稚嫩,但它詠花言誌,同樣顯露齣這位少年詩人堅韌非凡的誌趣和精神境界,亦錶明他軀體內隱藏的詩思開始不停地湧動和溢齣。③3
自幼喜賦、善賦,以緻後來發展到,賦詩成瞭毛澤東的生活方式中一個不可割裂的重要組成部分,甚或成為毛澤東的生存方式之一,恰如山呼海嘯、鶴鳴虎吼是自然類和動物類的存在錶現方式一樣。詩本能的衝動,戰鬥激情的激發,興之所會,神之所到,毛澤東便要賦詩而不能自已。悲不賦詩,不足以錶現悲;怒不賦詩,不足以錶現怒;喜不賦詩,不足以錶現喜;功不賦詩,不足以錶現功。詩之如氣,蒸鬱在胸,不吐不快。不賦詩,
① 董誌英:《毛澤東軼事》,昆侖齣版社1989年版,第67頁。
② 高菊村等:《毛澤東故土傢族探秘》,西苑齣版社1993年版,第125頁。
③ 順便指齣,1910年鞦,16歲的毛澤東在離開韶山到湘鄉縣立東山高等小學堂讀書時,曾抄錄一首七言絕詩贈給父親。其詩曰:“孩兒立誌齣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但此詩並非毛澤東所作。國內學界大多認為它是日本明治維新時代的名人西鄉隆盛所作,亦純係誤傳。我對此作過查證。在陳獨秀等創辦的《青年雜誌》第一捲第5期正月號上,確實載有這樣一首詩,詩後署名作者是西鄉隆盛。但查閱《西鄉隆盛全集》和《西鄉南洲先生詩集》,惜乎不見此詩。這首詩實際上為日本名僧月性(1817-1859年)所作。日本株式會社講談社1979年齣版的《誌士詩》在介紹這首詩時曾這樣說:“長州的勤王僧月性有一首有名的詩。‘男兒立誌齣鄉關,學若無成不復還;埋骨何期墳墓地,人間到處有青山。’在世間廣為流傳。”盡管月性的這首詩與毛澤東抄錄的詩及《青年雜誌》上刊載的詩,其所用字詞有較多的不同,但詩的韻律,總體風格和內容基本相同,故此詩為月性所作應是確鑿無疑。毛澤東的生活便會顯得平淡無味;不賦詩,他便難以誌念那在烽火連天的戰場上的九死一生的戰鬥;不賦詩,一大計的定奪、一戰略的部署、一決策的作齣都似乎不那麼信然自得。凡悲憤交加之時,毛澤東便有齣色的詩章。《四言·祭母》、《四言·祭黃陵》等這些蕩氣迴腸的詩作,便從悲憤中齣。凡與敵格鬥、奮不顧身之時,毛澤東便有齣色的詩章。《蝶戀花·從汀州嚮長沙》、《漁傢傲·反第一次大“圍剿”》、《漁傢傲·反第二次大“圍剿”》、《憶秦娥·婁山關》等這些紀錄徵戰的詩作,便從鏖戰正酣中齣。凡情緒壓抑、意誌難伸之時,毛澤東便有齣色的詩章。《清平樂·會昌》、《蔔算子·詠梅》、《七律·鼕雲》、《滿江紅·和郭沫若同誌》等這些托物言誌、或直抒意氣的詩作,便是高壓環境中不舒之心氣的泄漏。凡在生死攸關的重大戰略決策關頭,心潮翻捲之時,毛澤東便有齣色的詩章。《菩薩蠻·黃鶴樓》、《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念奴嬌·井岡山》、《念奴嬌·鳥兒問答》等這些大氣磅礴的詩作,便是決策前夕心態的袒露。凡置身山水、忘情天地、興物寫心之時,毛澤東便有齣色的詩章。《沁園春·長沙》、《念奴嬌·昆侖》、《清平樂·六盤山》、《沁園春·雪》、《水調歌頭·遊泳》、《七律·登廬山》等這些心雄萬夫、氣勢汪洋的詩作,其奪人意氣便來自那鍾毓齣偉大中國文化及蓋世英纔的天地山水間。凡情深意綿、傷感痛楚、或與友縱情遣興之時,毛澤東便有齣色的詩章。《七言·送縱宇一郎東行》、《賀新郎·彆友》、《七律·和周世釗同誌》、《蝶戀花·答李淑一》、《七律·答友人》、《臨江仙·給丁玲同誌》、《七律·和柳亞子先生》等傳情之作,便在離愁彆恨、久彆重逢或其樂陶陶中齣。凡在享受勝利喜悅、躊躇滿誌之時,毛澤東便有齣色的詩章。《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七律·送瘟神》等這些凱歌勝麯,便發自由衷喜悅的心境。總之,詩人的或喜或怒或悲或悵或樂或歡或慶,全係於心與情,心奮情激便有詩。毛澤東作為偉人,不僅胸膈如岸,更有激情似海。他那如海之翻捲的奔騰思緒,超齣世外的奇特想象,閤之以吞吐天地日月的恢宏意象,所賦齣的許多詩章,莫不神工鬼斧。再配之以龍飛鳳舞的手書,這些詩作更具誘人的魅力。它把閱讀欣賞者帶進一個不勝其美的審美境界,使之會形成這樣一種朦朧的感覺:每讀一首佳作,似乎是在醉迷於一首驚世名麯,在悅目於一幅絕世名畫,或在省悟一個深雋的人生哲理。
毛澤東留下的絕世之作使他在同代詩人中獨領風騷。也許,毛澤東在詩詞領域的成功,如果不比在軍事及政治領域的成功更加令人觀止的話,那也至少可以等量齊觀。詩詞大傢柳亞子曾以詩贊毛澤東“推翻曆史三韆載,自鑄雄奇瑰麗詞”。著名作傢徐遲則稱“詩從毛主席,文崇馬剋思。”一代詩豪郭沫若,雖“有點目空一切”,但對毛澤東的詩詞卻“五體投地”,佩服之至。性情豪爽、猶喜賦詩的陳毅元帥,更是以“詩詞大國推盟主”的句章來認定毛澤東作為詩空巨星的地位。
毛澤東之成為詩詞大傢,除其天賦之外,最主要的,他首先是一個大政治傢、大軍事傢和大思想傢。他生活在一個東方大國,而這個大國又正處在蒼黃翻覆的變革時代。如火如荼的社會革命鬥爭實踐給瞭毛澤東詩詞創作的第一推動力。經共産黨廣泛組織和直接領導的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艱苦卓絕的戰爭環境,中國革命傳奇般的經曆,革命勝利後大規模的社會改造和建設活動的各個氣勢非凡的場麵,通過這位偉人的奇妙構思,便化成為一首首壯麗豪邁、氣魄宏大的詩篇,並染上詩人愛憎分明的真摯的感情色調,烙上堅如磐石般的意誌的深深印痕。毛澤東詩詞風格的豪邁和氣魄的宏大與中國山河的壯麗、中國國土的遼闊有著某種一緻性。如果中國地不過百裏,沒有960萬平方公裏的遼闊國土,中國沒有地球上最高的山脈,沒有地球上少有的大河或浩瀚的海洋,或者毛澤東的生活足跡沒有踏遍北國南疆的豐富的廣泛性,那麼他的詩的氣魄或許要小得多,其內容或許將會遠為遜色。如果毛澤東不是作為中國革命的領袖身份齣現,不處之於中國社會政治鏇流的中心,他的詩就不會如此令人驚心動魄,激人意氣,而充其量隻像那閑吟風花雪月、山川雲樹、胭脂黛眉、卿卿我我之類的古代言情詩,婉約纏綿、愁山泣水。正是置身在震撼世界的現代中國革命巨變中,在為著奪取這個革命勝利的瀕年苦鬥中,毛澤東用詩傢的慧眼細緻入微地去觀察沸騰如蒸的生活,並用詩的色彩去塗寫自己豐富的閱曆和體驗之路。是偉大的中國革命運動造就瞭大詩人毛澤東。


《風雲際會:中國近現代史上的群星閃耀》 內容提要: 本書並非聚焦於某一位曆史人物的個人傳記,而是一幅波瀾壯闊的中國近現代史群像圖。它以時間為軸,以重大曆史事件為經緯,勾勒齣從晚清的衰微掙紮到新中國的建立與初期的艱辛探索之間,那些推動曆史車輪的關鍵人物群體的復雜互動、思想碰撞與命運沉浮。全書旨在探究在那個劇烈變革的時代,形形色色的政治傢、思想傢、軍事傢、文化精英如何應對內憂外患,他們的選擇如何塑造瞭今日之中國,以及他們個體命運與宏大曆史敘事之間的張力。 第一部分:舊製度的黃昏與新思想的萌芽(1840s - 1911) 本部分深入剖析瞭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在內外部壓力下麵臨的空前危機。重點刻畫瞭以林則徐、曾國藩、李鴻章為代錶的“中興”派人物,他們試圖在維護舊有儒傢倫理框架內進行有限的自救——洋務運動。書中詳細梳理瞭洋務派在引進西方技術、創辦近代工業和建立新式軍隊過程中的局限性與內在矛盾。 同時,本書將筆墨投嚮瞭思想界的先驅者。康有為、梁啓超等維新派知識分子的激進與理想主義,如何從書齋走嚮政治舞颱,以及百日維新的曇花一現,揭示瞭根深蒂固的保守勢力對自上而下改革的強大阻力。隨後,關注焦點轉嚮瞭早期革命思潮的醞釀,特彆是孫中山先生的早期革命活動,他如何將救國理想係統化,並逐步凝聚起推翻帝製的政治力量。這部分強調瞭晚清時代,不同派係在“何去何從”這一根本問題上的路綫分歧與人纔凋零的悲劇色彩。 第二部分:共和的幻滅與軍閥的混戰(1912 - 1927) 辛亥革命的爆發與清王朝的覆滅,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但隨之而來的卻是更深層次的動蕩。本書細緻描繪瞭民國初年政治生態的破碎化。我們看到瞭袁世凱從立憲派轉嚮獨裁的軌跡,以及他試圖重建中央集權失敗的深層原因——新生的資産階級力量的軟弱與地方軍閥勢力的崛起。 本章聚焦於不同政治集團的博弈:從宋教仁所代錶的議會民主嘗試到其遇刺所暴露的暴力政治的陰影。隨後,筆鋒轉嚮瞭“五四”運動,這不是一次單純的學潮,而是知識分子群體對國傢命運的集體呐喊。陳獨秀、李大釗等思想巨擘如何引入並闡釋馬剋思主義,以及知識界內部關於“德先生”與“賽先生”的爭論,為中國未來選擇哪條道路埋下瞭伏筆。我們審視瞭早期國民黨與共産黨在麵對民族危機時,如何從閤作走嚮對立,以及北伐戰爭如何暫時地重塑瞭中國的政治版圖。 第三部分:革命的洪流與民族的抗爭(1927 - 1949) 這部分是全書最富戲劇性的篇章,涉及瞭國共兩黨的長期對峙與全麵抗戰的洗禮。書中對國民政府內部的派係鬥爭進行瞭客觀描述,分析瞭蔣介石如何通過一係列手段實現權力整閤,以及在“攘外必先安內”戰略指導下所犯的戰略性錯誤。 重點著墨於中國共産黨從土地革命時期的遊擊戰爭,到長徵過程中的軍事與思想的淬煉。長徵不再僅僅是軍事上的撤退,而是對信仰的極限考驗。書中描繪瞭紅軍領導層在遵義會議前後所經曆的路綫修正與領導核心的形成過程。 隨後,抗日戰爭的爆發成為檢驗所有政治力量的熔爐。本書詳細考察瞭國共兩黨在正麵戰場和敵後戰場的貢獻與犧牲,同時也毫不避諱地分析瞭國民政府在後期因通貨膨脹和政治腐敗導緻的民心流失。通過對多方史料的交叉比對,本書試圖呈現齣這場衛國戰爭中,中國社會各階層所錶現齣的堅韌與復雜人性。解放戰爭的結局,則是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軍事戰略的演變、政治宣傳的效力,以及民眾對和平與變革的深切渴望。 第四部分:新生政權的奠基與探索(1949 - 1978) 新中國的建立,是本書描繪的這群曆史人物努力的階段性成果,但也標誌著另一場宏大社會實驗的開端。本部分關注新政權初期的主要領導集體及其麵臨的內外挑戰。 書中分析瞭知識分子在改造舊社會結構中的作用,以及國傢領導人如何平衡鞏固政權、恢復經濟與推進社會主義改造之間的關係。重點探討瞭“一五計劃”的實施、對蘇聯模式的學習與藉鑒,以及隨之而來的思想領域的統一運動。 隨後,本書進入瞭探索時期,分析瞭領導層在尋求獨立發展道路時所進行的重大決策。從反右運動的擴大化對知識界的衝擊,到大躍進時期地方乾部的激情與決策失誤對國民經濟造成的巨大影響,書中力求還原事件發生的復雜背景與決策者的認知局限。最後,分析瞭“文化大革命”的爆發及其對社會結構、意識形態和人纔培養帶來的深遠創傷,這一階段的描述旨在探究最高決策層如何處理繼承性矛盾與突發性危機。 結語:曆史的迴響 全書的結尾部分,將目光從具體人物轉嚮曆史留下的遺産。探討瞭這一百多年間湧現的政治精英和思想先驅,他們留下的政治遺産、組織經驗和理論構建,如何共同構築瞭當代中國的基本框架。本書旨在讓讀者理解,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是無數個不同立場、不同命運的曆史人物集體選擇與抗爭的産物。它強調瞭曆史的偶然性與必然性的交織,以及對曆史經驗進行審慎反思的重要性。 本書特色: 群體研究視角: 避免將曆史簡化為少數英雄的個人功過,而是側重於不同政治派彆、思想流派之間的互動關係網。 史料紮實嚴謹: 綜閤運用官方檔案、迴憶錄、海外學者研究成果及同期報刊資料,力求描繪一個多維、去臉譜化的曆史場景。 聚焦決策點: 深度剖析關鍵曆史轉摺點上,主要人物麵臨的睏境、權衡與最終決策背後的復雜動機。

用戶評價

评分

當捧起《毛澤東詩傳》,我內心湧起的,並非是預設的某種宏大敘事或是單一的政治解讀,而是被一種深邃而復雜的情感所牽引。書頁間的字句,仿佛化作潺潺流水,蜿蜒流淌,時而激越澎湃,時而低吟淺唱,勾勒齣一位革命者、一位領導者,更是一位性情中人的多維畫捲。我曾在深夜讀到《沁園春·雪》,那份“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豪情,穿越時空,至今仍能讓胸中塊壘湧動。然而,本書並非僅僅羅列詩作,它更像是為這些詩篇注入瞭靈魂,將那些鏗鏘有力的詞句,與那個風雲激蕩的年代,與那些跌宕起伏的人生,巧妙地融為一體。我看到,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歲月裏,這些詩篇是如何成為鼓舞人心的號角,如何在艱難時刻給予力量;又看到,在建設新中國的徵途中,這些詩篇如何承載著對未來的憧憬與擔當。讀罷,我意識到,詩歌不僅僅是文學的錶達,更是曆史的迴響,是心靈的寫照。這本書,讓我對那段曆史有瞭更深刻的觸感,對那個人有瞭更立體、更人性的理解。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詩歌的書,更是一次跨越時空的對話,一次對復雜人性的探索。

评分

《毛澤東詩傳》帶給我的,是一種全新的閱讀視角和深刻的認知體驗。我並非帶著任何預設的目的去閱讀,而是以一種開放的心態,去領略文字的力量和曆史的厚重。書中所描繪的,絕非是枯燥的史實堆砌,而是生動鮮活的生命軌跡。我被書中詩歌所展現齣的磅礴氣勢和深沉情感所深深震撼,那些描繪祖國山河的壯麗,描繪革命鬥爭的艱辛,描繪對未來的憧憬的文字,都讓我心潮澎湃。但更讓我動容的,是作者如何將這些詩篇,與人物在特定曆史時期的心路曆程、與當時的社會現實緊密地聯係起來。每一次對詩句的品讀,都仿佛是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讓我能夠更近距離地感受那位曆史人物的心跳和呼吸。我看到瞭,在那些激昂的詩篇背後,隱藏著怎樣的思考與擔當,怎樣的堅韌與豪情。這本書,讓我對“詩”與“人”的關係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證明瞭,最偉大的文學作品,往往源於最真實、最深刻的人生感悟。

评分

捧讀《毛澤東詩傳》,我感受到的是一種超越瞭時代、超越瞭政治的純粹力量。這本書沒有給我灌輸任何既定的觀念,而是讓我自己去感受,去體會。我被那些詩篇的藝術魅力深深吸引,每一首詩都像是一幅精美的畫捲,又像是一首動人的鏇律,在我的腦海中迴蕩。作者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將這些詩歌與人物的生平經曆、與那個時代的變遷巧妙地融閤在一起,形成瞭一種獨特的敘事風格。我從中看到瞭,詩歌是如何成為這位曆史巨人內心世界的窗口,如何摺射齣他對國傢、對人民、對未來的深切情感。讀到書中對某些詩篇的解讀,我纔恍然大悟,原來那些看似樸素的詞句,背後竟然蘊含著如此深邃的哲思和遠大的抱負。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偉人的魅力,不僅僅在於他們的政治智慧和軍事纔能,更在於他們能夠將深刻的思想和強烈的情感,通過藝術的形式,轉化為永恒的錶達。它是一種對精神世界的緻敬,也是一次對曆史真實的迴溯。

评分

《毛澤東詩傳》的閱讀體驗,如同踏上一場蕩氣迴腸的文學與曆史交織的旅程。我並非抱著某種先入為主的觀念去閱讀,而是以一個好奇的探索者姿態,試圖理解那些字句背後所承載的溫度與厚度。書中所展現的,並非是一個臉譜化的偉人形象,而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人物。我被那些詩篇的意境所打動,那些描繪山河壯麗、描繪革命鬥爭的文字,如同潑墨山水,又如同戰鼓擂響,在我腦海中激起層層漣漪。但更讓我著迷的是,作者如何將這些詩篇與人物的內心世界、與那個時代的命運緊密相連。每一次對詩句的解讀,都仿佛是對那個年代的一次重新審視,是對曆史人物內心世界的深度挖掘。我看到瞭在宏大的曆史敘事之外,那個獨特的個體所經曆的種種情感波動,那些在孤獨中迸發的靈感,那些在抉擇時的深沉思考。這本書,讓我對“詩”與“人”的關係有瞭更深的體悟,它證明瞭,最深刻的文學作品,往往源於最真實的人生體驗。

评分

翻閱《毛澤東詩傳》,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巨大的曆史迴廊,耳邊迴蕩著那個時代最宏大的聲音,眼前閃爍著那些足以改變世界的身影。書中所描繪的,遠不止是那些被廣為傳頌的詩句,更是隱藏在字裏行間,那些不為人知的思考、掙紮與抉擇。我驚嘆於作者如何能夠抽絲剝繭,將那些看似尋常的文字,剖析得如此深刻,仿佛能夠觸碰到那個年代的脈搏。每一次翻閱,都像是開啓瞭一扇新的大門,讓我窺見更深層次的含義。我尤其對書中關於詩歌創作背景的探討印象深刻,那些在特定曆史條件下孕育而生的詞句,充滿瞭力量與智慧,同時也摺射齣詩人內心的波瀾。它讓我意識到,曆史人物的偉大,並非隻在於他們的豐功偉績,更在於他們如何在巨大的時代洪流中,保持一份清醒的自我認知,並用文字留下永恒的印記。這本書,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審視一位偉人的精神世界,去感受那些文字背後蘊含的磅礴力量。它讓我明白,真正偉大的成就,往往源於內心深處的思考與堅守。

評分

以後再也不用擔心老爸老媽和我搶電視瞭

評分

正版,紙質好,內容好,值得收藏

評分

毛主席的書第一次買,雖然名義上是給孩子的。我也想好好看看!

評分

以後再也不用擔心老爸老媽和我搶電視瞭

評分

價格實惠,物美價廉,贊一個!

評分

正版,紙質好,內容好,值得收藏

評分

紙張和印刷都很不錯,可以品味毛主席的詩詞瞭

評分

十個字纔有京豆拿嗎?好!

評分

包裝很好,物流給力!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