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文字”第4季《不散的宴席》夏日登场。导演韩寒携“新文学战队”12位超给力成员,共赴一场文艺Party:韩寒、蔡崇达、耀一、张晓晗、陈谌、大冰、张皓宸、方慧、释戒嗔、王云超、荞麦、七堇年悉数登场。12位作者,12份礼物,12篇主题各异“真心话+自然美”的精美好文,愿触动你心灵的每一个角落。
★《不散的宴席》收录:导演韩寒全新作品《励志故事》,讲述从作家到赛车手直至导演的逐梦之旅;在这次聚会上,全书四分之三来自新鲜出炉的专属好文,真诚首发以饷读者。
★新增“一个人问所有人”&“所有人问所有人”版块,囊括各种稀奇古怪问题,快来看看“班主任陈老师”“郭德纲老师”“科学传播工作者”“盲人吴光”“厦门观音寺僧人”都说了什么,仔细数数问答者中有没有你的名字?
由一个工作室发掘的“新文学战队”12位超给力成员,带来了12篇主题各异“真心话+自然美”的精美好文,集结成作品集,讲述了关于亲情、爱情、梦想、童话等精彩的故事,愿美好触动你心灵的每一个角落。同时还有以往与读者互动的问答版块,你问我答,关于情感、生活、事业等方方面面稀奇古怪的问题。
“新文学战队”的首发阵容,共同赶赴一场聚会,各自讲述一个心中的故事与你分享:
【韩寒】在电影《后会无期》拍摄结束之后写下全新文章,分享关于梦想的励志故事。
【七堇年】首度尝试想象未来世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并非相隔千山万水,而是心的距离;
【大冰】带你重回日光城拉萨,讲述和好友妮可赵雷二彬子的温情往事,千言万语,不许哭;
【张晓晗】为你细数都市爱情故事的模样,关于那个“除了爱我一件事都没做好的”男友;
【陈谌】再度带来成人世界的有趣童话;
【张皓宸】依然温暖治愈;
【蔡崇达】因为错位的年代,一位传奇的女人却只能成一曲挽歌;
【荞麦】回忆小时候,那个没有半点爸爸样子的男人却是心中重要的人;
【耀一】打破温情路线,展现另类奇谈;
【王云超】温和愤怒,回忆北漂的那些日子,那些人;
【释戒嗔】谈笑历史,让你相信晦暗的人生都总有一点灯光会照亮你;
【方慧】慢慢走入你的内心让你直视亦正亦邪的自己,人的本性究竟是善是恶?
在这场欢乐的文艺聚会中,让我们一起互动吧,你问我答,关于情感、生活、事业等方方面面稀奇古怪的问题,皆可各种无厘头。有的问题让人捧腹大笑:郭德纲老师爱读什么书;如果不小心被抓进精神病医院,如何证明自己不是神经病?有的问题让人感慨万千:竞争残酷的大城市和安逸舒适的小城市,你怎么选?有没有某一个瞬间,发现自己身上人性的恶突然觉醒?看看一个APP的忠实粉丝“班主任陈老师”,“科学传播工作者”,“盲人吴光”,“厦门观音寺僧人”都问了什么答了什么?你的问和答有没有被挑中?只有你想不到的问,没有我们答不了的题,在这里,新的世界,对你敞开。
韩寒,1982年9月23日,生于上海金山区亭林镇。
1997年在《少年文艺》发表作品;
1999年凭借《杯中窥人》韩寒获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次年蝉联;
2000年出版长篇小说《三重门》,累计销售600万册;
2001年《零下一度》;
2002年《像少年啦飞驰》;
2003年《通稿2003》;
2004年《长安乱》;
2004年《五年文集》,韩寒作品有法国、韩国、香港、新加坡、台湾、日本版本;
2005年《就这么漂来漂去》;
2006年《一座城池》;
2007年《光荣日》;
2008年《杂的文》;
2009年《他的国》《可爱的洪水猛兽》;
2010《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以及韩寒其间的片段集《毒》《草》,均登上各畅销书榜,韩寒作品已被翻译成十余种语言在全球出版;
2010年9台湾出版韩寒博文集《青春》《出发》;
2011年11月《青春》;
2012年7月杂文集《脱节的国度》在香港书展发布;
2013年1月《我所理解的生活》。
杂志及电子杂志主编
2010年韩寒主编杂志《独唱团》;
2012年韩寒主编监制APP《ONE一个》;
2013年韩寒主编文艺杂志《一个》,9月创刊号《很高兴见到你》。
一个工作室,
“一个工作室”是由80后写作者发起的一个围绕文艺主题建立的工作室,不追热点,不关时政,不要喧哗,不惹纷争。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能够给爱好写作的普通人提供更多的机会,挖掘更多有实力却无处发挥的潜力作家。在互联网平台上每天推荐一幅图片,一句金句,一篇文章,一个问题,复杂的世界里,一个就够了。
爸爸
文/荞麦
朋友决定帮我看一下星盘。晚上十一点多,她喝了点酒,说是为了看得更准。没有比这更让人高兴的事情了:我们决定相信某件事,并借由它来设定自己。
我在家里走来走去,将面膜贴在脸上,听她在微信那头分析关于我的种种,好像在听另一个人的八卦--这个人跟我很熟又不是很亲近。我很高兴能借这种目光更深刻地认识自己,同时也知道这帮不上什么忙。
然后她说:你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个人是你的父亲,他对你的影响非常大。
我第一反应是:什么?是吗?爸爸?
他满面笑容的形象无需召唤就出现在脑海里,这种笑容最近正慢慢变得勉强和苦涩--仿佛不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他那哀愁而无奈的中年人的形象:渐渐发胖,头发也油腻了。
我想不出他对我有什么影响。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根本就是他的反面。事实上,前几天我刚刚挂掉他的电话,让他不要再打电话给我讲那一套老调重弹的话。
他试图威胁我:“那就是不要再联系了?”
“那最好。”我赌气说。
我不知道他有没有觉得难过。事实上,我觉得他应该早就习惯了,不对任何事情感到太难过。过几天,他果然又若无其事地打一个电话过来,问我最近好不好。
从小他就不值得信任,我跟他闹过好几次。自行车前面那个儿童座椅有点问题,他都跟我保证说不会有事。但每次,每次,在快到家的路口右拐时,他总是因为座椅卡住车把,而骑着车冲进水渠里。我坐在前杠上,怀着巨大的惊恐冷静地等待那个时刻的到来。
一个大人,还不如五岁的小孩明智。
他从来没有走运过一次。本来有机会去读大学,结果因为一只耳朵不好,没去成;之后当代课教师,一直无法转正;在砖瓦厂拉了很久的砖头,才被调去做技术,跟南京来的一个工程师一起捣鼓了好几年,最终还是失败了;砖瓦厂改制,他充大头表示抗议,自行离开;跟朋友合开一个厂,每天午夜睡,凌晨起,一分钱都没有赚到……但他总是一副无忧无虑的样子,总把手插在裤袋里面,哼着歌。他自认为唱歌像周华健。
更小的时候,他一次次让我觉得新奇,最终又变成失望。
在我很小的时候,他就试图在院子里种草莓。我们那儿从来没长过草莓,他觉得肯定可以卖个好价钱。我每天都去看,爸爸就让我给草莓浇水。盼了很久很久,草莓长了出来,又小又酸。他喜悦地拿给我跟弟弟吃,我们俩皱着眉头吃下了。邻居们好奇地过来尝了尝。当然也不可能拿去卖。
之后他不知道又从哪里搞来几只野鸡。村里面也从来没人见过野鸡。他171
幻想可以凭养野鸡、卖野鸡蛋补贴家用。野鸡整天凄厉地叫着,蛋倒生了不少,但根本没有人买。他攒下来送给伯伯,伯伯很勉强地收下了。
再后来他又把家门口的一块地挖成了水塘,养螃蟹。辛辛苦苦养了两年,光饲料都花掉不少钱,但螃蟹根本长不大。懂行的人说,我们那边靠近海,水是咸的,养不大螃蟹。终于还是把水塘又填上,继续种田。
就是这样,什么都干不成。
年轻的时候爸爸穿一件白衬衫,头发微卷,是村里最帅的男人。他很爱跟村里的女人们调笑。有一度妈妈觉得他跟厂里一个女同事关系过度亲密。插秧的时候,那女同事也来帮忙。妈妈指给我看:“就是她。”我已经很聪明,对妈妈说:“什么嘛,一点都不好看。”妈妈就有点高兴:“我跟你爸说要告诉你,他吓得要死,不让我说。”后来也就不了了之。
爸爸最爱往外走,很喜欢出差。第一次兴高采烈地给我们带了一瓶可乐回来,我跟弟弟面对面坐着,郑重其事地拿出杯子来喝,只觉得味道怪怪的,又不好扫兴。每到一个新地方,他总能迅速辨识出方向,在陌生的地方反而不惧怕。第一次独自坐车到我的新家,我让他下地铁之后打车,结果他拎着一只包,自己坐公交车来了。“有很多公交可以到呢!”他在小区外边转悠了几圈,就把地形弄清楚了。
这本领又有什么用呢?他又没去过什么遥远的地方。他虽然字也写得好,但也没有什么用,只是总在村里办喜事或者丧事的时候,被喊过去记账。
好奇心旺盛,又天真,孩子气。最喜欢买不中用的东西,花两百元买了号称不用煮就可以做豆浆的机器,还能绞肉……他很高兴地向我们炫耀。我跟弟弟说他被骗了,他便很不高兴,把东西扔在桌上,砸坏了一把勺子。172
他就像是仅仅年龄比我们大的小伙伴。我从来没有觉得他是“父亲”,只能是“爸爸”。
他总想着要出去玩玩,要出去玩玩。吃完晚饭,他也要出去玩玩。妈妈让我和弟弟偷偷跟着他,看他到底要去玩什么。月亮好大好亮,我和弟弟偷偷跟在他后面,躲在草垛和麦田的阴影里。过了一会儿,看不到他的背影了,跟丢了。我跟弟弟互相埋怨对方。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爸爸嘹亮的歌声……我和弟弟辨着声音跟上了他。
爸爸什么也没干。他在小路上随意走着走着,自己唱了一首歌,在空旷无人的田野里面。
就是这样一个人。
但是啊……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想着朋友的话,眼泪忽然要掉下来。
“是的,你说得对。爸爸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人。他令我变成今天的自己。”
爸爸啊爸爸。
……
这本书的书名,尤其“不散的宴席”这几个字,带给我一种非常奇妙的联想。它让我想到那些生命中重要的时刻,那些与亲人、朋友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它们如同精心准备的宴席,虽然会谢幕,但回忆却永远鲜活,如同宴席上的余韵,久久萦绕。我倾向于认为,这本书的主题可能围绕着“记忆”和“情感的传承”展开。作者可能通过描绘一系列的人物故事,展现出不同个体生命中的“宴席”——可能是成长的节点,可能是情感的汇聚,也可能是人生中的重大转折。而“不散”则强调了这些经历在人们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记,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着个体的人生走向。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够用细腻的笔触,刻画出那些复杂而真挚的情感,让我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那种剪不断、理不断的情谊,以及那些在时光流转中,依然能够温暖人心的力量。这本书或许能让我反思自己生命中的那些“不散的宴席”,并从中汲取继续前行的勇气和智慧。
评分这个书名,“ONE一个4:不散的宴席”,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标题,它更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隐喻。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各种画面:一张摆满了珍馐佳肴的餐桌,一群围绕着它欢声笑语的人们,以及时间在他们的脸上刻下的痕迹。而“不散”二字,则赋予了这一切一种超越短暂的生命力。我猜想,这本书的内容可能与“传承”和“影响”有关。或许它讲述的是一代人如何将他们的经历、他们的思想,如同宴席上的祝福和经验一样,传递给下一代。也可能是关于那些即使时间流逝,却依然在我们生命中留下深刻烙印的人和事。我期待作者能够以一种宏大而又不失细腻的视角,去展现这种“不散”的力量。它可能是一种精神的延续,一种情感的连接,甚至是一种文化印记。我希望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那种跨越时空的生命联结,并从中领悟到人生中那些真正值得珍惜和永远铭记的价值。
评分“ONE一个4:不散的宴席”,光是这个书名,就足够让人展开无限的想象。我一直对那种能够将零散的元素巧妙串联起来的故事很感兴趣,而“宴席”这个意象,恰恰带给我这种感觉。它象征着聚集,象征着分享,也象征着某种形式的结束,但“不散”却又赋予了它一种永恒的意味。我大胆猜测,这本书可能不是一本线性的叙事作品,而更像是一本集子,收录了若干独立但主题相扣的故事。也许每个故事都像一道独特的菜肴,而它们共同构成了这场“不散的宴席”。我特别好奇的是,作者是如何处理这些故事之间的联系的?是人物的交错,还是某种共通的情感主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让我仿佛真的置身于这场盛大的宴席之中,品尝着不同人生百态,感受着其中隐藏的深刻哲理。那些“不散”的,究竟是永恒的爱,还是无法磨灭的遗憾?我对此充满了好奇。
评分老实说,一开始是被“ONE一个4”这个编号所吸引,一种系列感和未知的叙事张力瞬间扑面而来。我之前并没有读过这个系列的前作,但这个“4”字,总让人觉得里面蕴含着某种递进和升华。而“不散的宴席”这个副标题,更是让我联想到那些曾经热烈过、欢笑过、甚至哭泣过的时光,它们如同宴席上的佳肴,虽已成为过去,但味道却依然留在心头,久久不能散去。我猜想,作者可能在书中描绘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因某种机缘而聚集,共同经历了一段难忘的时光。这场“宴席”或许不局限于物理空间,更可能是心灵的交流,情感的碰撞。那些“不散”的,可能是某种难以忘怀的友情,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抑或是某种关于人生哲理的顿悟。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那些能够触动我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看到那些在时间洪流中依旧闪耀的人性和故事,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能仿佛置身于这场盛宴之中,品味着其中的酸甜苦辣,感受着那些永不褪色的美好。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那种略带复古又充满艺术感的插画风格,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书名“ONE一个4:不散的宴席”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性,尤其是“不散的宴席”这几个字,仿佛预示着一场盛大而绵长的体验。我常常在想,究竟是什么样的宴席,能称得上“不散”?是美食的盛宴,是思想的碰撞,还是情感的交织?作者用如此富有诗意的名字,吊足了我的胃口。我猜测,这本书或许会以一种碎片化、多视角的叙事方式,将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故事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就像一场汇聚了各色宾客的宴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但又在某个点上产生联系,共同谱写出一曲关于人生、关于时光的乐章。我特别期待的是,作者如何在“宴席”这个概念下,展现出人与人之间微妙的关系,以及那些在时间长河中沉淀下来的情感和记忆。那些“不散”的,究竟是美好的瞬间,还是挥之不去的羁绊?这个问题在我脑海中盘旋,也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
评分哈哈哈。。为了凑齐一套,正好有活动就入手了,正品这个价格确实给力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好看好看好看好看挺好挺好挺好挺好
评分还行,书都是正版的。手感很好。
评分在书店看到这本书,先是书皮的颜值吸引我,然后名字让我有了想看的欲望,还没看希望很满意
评分很好哦,漂亮纸张也好?,很好很好很好,包装也好,没有坏
评分嗯嗯,好书,是正版的,很好看,内容很充实,最爱one
评分物美价廉,物有所值;
评分宝贝收到了,一如既往的好,继续支持京东
评分东西不错哦,家里人都很喜欢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