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1-19
★《移動通信原理(原書第3版)》是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著名移動通信專傢斯圖伯爾(Gordon L.Stüber)教授的一部力作,數十年來,本書一直是作者在喬治亞理工學院教授的移動通信係統的教材,是作者多年教學經驗的積纍和結晶。
★《移動通信原理(原書第3版)》將使讀者對移動通信係統有一個深刻的、全新的理解。與同類教材相比,本書不僅強調數學建模和分析,而且提供瞭豐富的背景資料。
移動通信原理第三版是在第二版的基礎上編寫的。與之前版本宗旨相同,本書主要提供關於無綫通信物理層嚴密的數學論述。其齣發點是完整、詳細地闡述基本原理,既為初學者提供對基本原理的瞭解,同時也滿足研究生在本領域進行深入研究的需求。本書重點強調適用於大部分無綫標準的無綫通信原理。她不僅可以作為研究生的教材和參考書,而且可以為有經驗的工程師提供參考。
裴昌幸,1965-1970軍事電信工程學院學習。畢業留校後師資班進修2年,主要從事通信與信息係統方麵的教學與科研工作。現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通信學會高級會員,陝西省電子學會副理事長兼學術工作委員會主任,廣播電視專業委員會主任,陝西國傢信息安全産業園專傢委員會成員。主要研究方嚮:無綫通信及抗乾擾、量子通信、網絡測量等。
譯者序
前言
第1章概述
1.1無綫係統及其標準
1.1.1第一代蜂窩係統
1.1.2第二代蜂窩係統
1.1.3第三代蜂窩係統
1.1.4第四代蜂窩係統
1.1.5無繩電話係統
1.1.6無綫局域網和個域網(PAN)
1.2頻率復用和蜂窩的概念
1.3移動無綫電波的傳播環境
1.4共道乾擾和噪聲
1.5接收靈敏度和鏈路預算
1.5.1乾擾加載
1.5.2陰影和切換增益
1.6覆蓋
1.7頻譜效率和容量
1.7.1帶寬效率
1.7.2空間效率
1.7.3中繼效率
1.7.4容量
習題
第2章電波傳播模型
2.1固定到移動信道
2.1.1包絡相關性
2.1.2多普勒頻譜
2.1.3接收包絡和相位的分布
2.1.4包絡相關性和頻譜
2.1.5電平通過率和衰落持續期
2.1.6空時相關
2.2移動到移動信道
2.3多入多齣(MIMO)信道
2.3.1MIMO信道分析模型
2.3.2剋羅內剋(kronecker)模型
2.3.3Weichselberger模型
2.4多徑衰落信道的統計特性
2.4.1統計信道的相關函數
2.4.2信道的分類
2.4.3功率延遲分布和相乾帶寬
2.5多徑衰落信道的仿真
2.5.1高斯白噪聲濾波模型
2.5.2正弦函數纍加法
2.5.3多徑非相關衰落包絡
2.5.4寬帶仿真模型
2.5.5移動到移動仿真模型
2.5.6符號間隔模型
2.6陰影
2.6.1陰影仿真
2.6.2復閤陰影衰落的分布
2.7路徑損耗模型
2.7.1自由空間路徑損耗
2.7.2平坦地麵路徑損耗
2.7.3實驗路徑損耗模型
附錄1COST207信道模型
附錄2COST259信道模型
附錄3式(2-297)的推導
附錄4式(2-314)的推導
習題
第3章共道乾擾
3.1多個對數正態乾擾
3.1.1Fenton-Wilkinson方法
3.1.2Schwartz和Yeh方法
3.1.3Farley方法
3.1.4數值比較
3.2對數正態/多個對數正態乾擾
3.3萊斯/多重瑞利乾擾
3.4對數正態Nakagami/多重對數正態Nakagami乾擾
3.4.1相同統計特性的乾擾
3.4.2不同統計特性的共道乾擾
習題
第4章數字調製及其功率譜
4.1帶通調製信號的錶示
4.1.1嚮量空間錶示
4.1.2格萊姆-施密特正交化流程
4.1.3信號能量和相關性
4.2奈奎斯特脈衝成形
4.3正交幅度調製(QAM)
4.3.1QAM信號星座圖
4.3.2PAM信號星座圖
4.4相移鍵控調製(PSK)
4.4.1交錯四相相移鍵控(OQPSK)
4.4.2π/4-差分四相相移鍵控(π/4-DQPSK)
4.5正交調製及其變形
4.5.1正交FSK調製
4.5.2二進製正交碼
4.5.3雙正交信號
4.5.4正交多脈衝調製
4.6正交頻分復用(OFDM)
4.6.1自適應比特分配和離散多音調製
4.6.2多分辨率調製
4.6.3基於DFT的OFDM基帶調製
4.7連續相位調製(CPM)
4.7.1全響應CPM
4.7.2最小頻移鍵控
4.8部分響應CPM
4.8.1相位狀態
4.8.2高斯最小頻移鍵控(GMSK)
4.8.3綫性化高斯最小頻移鍵控(GMSK)
4.8.4平滑調頻(TFM)
4.9功率譜
4.9.1復包絡的功率譜密度
4.9.2QAM的功率譜密度
4.9.3PSK的功率譜密度
4.9.4OQPSK的功率譜密度
4.9.5π/4-DQPSK的功率譜密度
4.9.6OFDM的功率譜密度
4.9.7全響應CPM的功率譜密度
4.9.8GMSK與TFM的功率譜密度
習題
第5章平坦衰落信道中的數字信號
5.1接收信號的嚮量空間錶示
5.2加性高斯白噪聲下確知信號的檢測
5.3差錯概率
5.3.1成對差錯概率
5.3.2差錯概率上限
5.3.3差錯概率下限
5.3.4比特與符號差錯概率
5.3.5鏇轉與轉換
5.4PSK的差錯概率
5.4.1BPSK的差錯概率
5.4.2QPSK和OQPSK的差錯概率
5.4.3M-PSK的差錯概率
5.4.4存在瑞利衰落的差錯概率
5.4.5差分PSK
5.5PAM和QAM的差錯概率
5.5.1M-PAM的差錯概率
5.5.2M-QAM的差錯概率
5.6正交信號的差錯概率
5.6.1正交信號
5.6.2雙正交信號
5.7OFDM的差錯概率
5.8MSK的差錯概率
5.9差分檢測
5.9.1二進製DPSK
5.9.2π/4-DQPSK的差分檢測
5.10非相乾檢測
5.11CPM信號檢測
5.11.1相乾CPM解調器
5.11.2非相乾CPM解調器
習題
第6章天綫分集技術
6.1分集閤並
6.2選擇式閤並
6.3最大比閤並(MRC)
6.4等增益閤並(EGC)
6.5切換式閤並
6.6使用等增益閤並的差分檢測
6.7非相乾平方律閤並
6.8最優閤並
6.8.1最優閤並的性能
6.8.2僅目標信號衰落
6.8.3目標信號和乾擾信號均衰落
6.9經典的波束成形
6.10發射分集
6.10.1Alamouti發射分集方案
6.10.22×L分集
6.10.3實施話題
習題
第7章均衡和乾擾抵消
7.1ISI信道模型
7.2具有AWGN的ISI信道最大似然接收機
7.2.1離散時間白噪聲信道模型
7.2.2具有分集的慢衰落ISI信道
7.2.3T/2間隔的接收機
7.3符號與符號均衡器
7.3.1綫性均衡器
7.3.2判決反饋均衡器(DFE)
7.4序列估計
7.4.1最大似然序列估計(MLSE)
7.4.2延遲判決反饋序列估計
7.4.3簡化狀態序列估計
7.5ISI信道上的MLSE差錯概率
7.5.1靜態ISI信道
7.5.2衰落ISI信道
7.6T/2間隔MLSE接收機的差錯概率
7.6.1T間隔MLSE接收機
7.6.2T/2間隔MLSE接收機
7.6.3定時相位靈敏度
7.6.4實際的T/2間隔MLSE接收機
7.7共信道解調
7.7.1係統和信道模型
7.7.2聯閤最大似然序列估計
7.7.3離散時間MIMO信道模型
7.7.4維特比算法
7.7.5成對差錯概率
7.7.6T/2間隔的MIMO J-MLSE接收機
7.7.7乾擾抑製閤並MLSE接收機
7.7.8實例
附錄1式(7-202)的推導
習題
第8章差錯控製編碼
8.1分組碼
8.1.1二進製分組碼
8.1.2空時分組碼
8.2捲積碼
8.2.1編碼器
8.2.2狀態圖、網格圖和重量分布
8.2.3遞歸係統捲積碼(RSC)
8.2.4維特比算法
8.2.5BCJR算法
8.3網格編碼調製
8.3.1編碼器
8.3.2分割映射
8.4AWGN信道上的編碼性能
8.4.1捲積碼的聯閤界
8.4.2捲積碼的聯閤Chernoff界
8.5交織
8.5.1分組交織
8.5.2捲積交織
8.6交織型平坦衰落信道上的編碼性能
8.6.1帶有符號交織的TCM
8.6.2比特交織編碼調製
8.7空時編碼性能
8.7.1空時網格碼
8.7.2STTC網格圖和維特比算法
8.8Turbo碼
8.8.1PCCC編碼器
8.8.2PCCC譯碼器
8.8.3SCCC編碼器和譯碼器
8.8.4重量分布
習題
第9章擴頻技術
9.1擴頻基本原理
9.1.1直接序列(DS)擴頻
9.1.2跳頻(FH)擴譜
9.2擴頻序列
9.2.1擴頻波形
9.2.2m序列
9.2.3Gold序列
9.2.4Kasami序列
9.2.5Barker序列
9.2.6Walsh-Hadmard序列
9.2.7可變長正交碼
9.2.8補碼鍵控(CCK)
9.3直擴信號的功率譜密度
9.4單頻乾擾下DS/QPSK的性能
9.4.1短碼
9.4.2短碼設計
9.4.3長碼
9.5頻率選擇性衰落信道上的直接序列(DS)擴頻
9.5.1RAKE接收機
9.5.2RAKE接收機處理DS/BPSK信號的差錯概率
9.6CDMA多用戶檢測
9.6.1最佳CDMA多用戶檢測
9.6.2解相關檢測器
9.6.3最小均方誤差檢測器
習題
第10章多載波技術
10.1正交頻分復用
10.1.1OFDM在ISI信道中的性能
10.1.2殘留ISI消除(RISIC)
10.1.3RISIC算法的性能
10.2單載波頻域均衡
10.3正交頻分多址(OFDMA)
10.3.1OFDMA前嚮鏈路
10.3.2OFDMA反嚮鏈路
10.3.3峰均功率比
10.4單載波頻分多址
10.4.1交織FDMA(I-FDMA)
10.4.2集中式FDMA(L-FDMA)
10.4.3循環保護間隔和SC-FDE
10.4.4峰均比
習題
第11章頻率規劃技術
11.1小區扇形化
11.2傳統小區分裂
11.2.1復用分割
11.2.2在小區分裂中使用復用分割
11.3OFDMA無綫規劃
11.4區群規劃的分層架構
11.4.1係統架構
11.4.2覆蓋的微小區規劃算法
11.4.3區群規劃架構的性能分析
11.5宏分集架構
11.5.1共道乾擾中斷
11.5.2陰影相關性
11.5.3數值計算實例
習題
第12章CDMA蜂窩係統
12.1CDMA功率控製
12.2CDMA蜂窩係統的容量
12.2.1反嚮鏈路容量
12.2.2前嚮鏈路容量
12.2.3非理想的功率控製
12.3CDMA蜂窩係統的宏分集分層架構
12.3.1係統模型
12.3.2反嚮鏈路分析
12.3.3前嚮鏈路分析
附錄1式(12-75)的推導
附錄2式(12-76)的推導
習題
第13章無綫信道資源管理
13.1基於信號強度的硬切換算法
13.2基於導頻乾擾比的軟切換算法
13.3平均信號強度
13.3.1選擇閤適的窗口長度
13.3.2選擇閤適的平均采樣數
13.4速度估計
13.4.1電平通過率估計器
13.4.2協方差近似法
13.4.3速度估計器的靈敏度
13.5速度自適應硬切換算法
13.5.1Nλ的影響
13.5.2a和Wl的拐角效應與靈敏度
13.5.3速度自適應切換的性能
13.6硬切換分析
13.7CDMA軟切換分析
13.7.1係統模型和分析
13.7.2數值結果
13.8基於CINR的鏈路質量測量
13.8.1信號質量估計的離散時間模型
13.8.2基於訓練序列的C/(I+N)估計
附錄1式(13-43)和式(13-58)的推導
習題
附錄概率和隨機過程
A.1條件概率與貝葉斯定理
A.1.1全概率
A.1.2貝葉斯定理
A.2期望、矩和矩生成函數
A.3一些有用的概率分布
A.3.1離散分布
A.3.2連續分布
A.4cdfc的上限
A.4.1切比雪夫(Chebyshev)上限
A.4.2丘諾夫(Chernoff)上限
A.5隨機過程
A.5.1矩和相關函數
A.5.2互相關和互協方差
A.5.3復隨機過程
A.5.4功率譜密度
A.5.5隨機過程的綫性係統的過濾
A.5.6循環平穩隨機過程
A.5.7離散隨機過程
參考文獻
移動通信原理(原書第3版) [Principles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移動通信原理(原書第3版) [Principles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不錯
評分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非常不錯的非常不錯的
評分都是還當初沒好好學習的債啊
評分領導要買的書,翻看瞭一下感覺挺好的
評分挺好的,,,送貨很快。。。。
評分書挺新的,希望買來幾年以後不要還是這麼新
評分很長知識,多看書多學習。
評分東西不錯,物流很快,很喜歡京東的售後
移動通信原理(原書第3版) [Principles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