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环境公民诉讼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美国环境公民诉讼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冬 著
图书标签:
  • 环境法
  • 公民诉讼
  • 环境公益诉讼
  • 美国环境法
  • 环境政策
  • 法律研究
  • 社科基金
  • 环境治理
  • 诉讼制度
  • 环境权益保护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88263
版次:1
商品编码:1149308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开本:异16开
出版时间:2014-06-01
页数:276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美国环境公民诉讼制度的实质为公益诉讼制度,是公益诉讼制度在美国环境法中的集中体现。本书立足于全面、翔实及新颖的外文原始材料,时间跨度从美国环境公民诉讼诞生的上个世纪70年代至今,在力求穷尽美国环境公民诉讼的相关外文文献基础上,追求研究的客观、原创或曰追踪学术前沿,尽量系统、全面地厘清、还原、解读美国环境公民诉讼的制度原貌。

作者简介

陈冬,女,1976年生,河南平舆人,博士,郑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4—2001年就读于山东大学法学院,获得本科、硕士学位,2001—2004年就读于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比较环境法、美国环境法等。近年来,先后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目录

引言:为何选择美国的环境公民诉讼制度? ……………………………1
第一章 美国环境公民诉讼的相关基本问题 ……………………………5
第一节 立法背景及目的 ……………………………………………5
第二节 理论渊源———普通法的精髓 ………………………………9
第二章 美国联邦环境公民诉讼的制度保障:公民诉讼条款 …………20
第一节 美国联邦环境公民诉讼的法律依据———公民诉讼条款 …………………………………………………………21
第二节 美国联邦环境公民诉讼条款的主要内容 …………………24
第三章 保障抑或限制?———原告起诉资格规则考察 …………………37
第一节 原告起诉资格法理———联邦司法层面(1930— ) ……38
第二节 原告起诉资格法理———联邦环境公民诉讼层面 (1970— ) ………………………………………………41
第四章 激励机制———以诉讼费用分配和救济形式为中心 ……………62
第一节 诉讼费用分配考察 …………………………………………62
第二节 救济形式考察 ………………………………………………84
第五章 限制性机制———以立法限制为主线 ……………………………94
第一节 环境公民诉讼的立法限制———以《清洁水法》为例 ……94
第二节 环境公民诉讼立法限制的主要内容 ………………………96
第三节 为何要立法限制?———从环境公民诉讼的目的、本质及功用谈起 ………………………………………………107
第六章 美国州环境公民诉讼的制度考察 ……………………………110
第一节 美国州环境公民诉讼的法律依据 ………………………111
第二节 美国州环境公民诉讼的制度总览 ………………………121
第七章 美国州环境公民诉讼的典范———《密歇根州环境保护法》 …134
第一节 《密歇根州环境保护法》的立法史 ……………………135
第二节 《密歇根州环境保护法》的主要内容 …………………137
第三节 美国环境公益诉讼典范的陨落?———以克利夫兰案为中心 ………………………………………………………154
第八章 美国环境公民诉讼的最新趋势———气候变化诉讼 …………163
第一节 气候变化诉讼概述 ………………………………………163
第二节 气候变化诉讼的典范:马萨诸塞州诉美国联邦环保局案 ………………………………………………………169
第九章 反思与启示 ……………………………………………………181
第一节 美国环境公民诉讼何以运行?———制度背景考察 ……181
第二节 总体评价 …………………………………………………191
第十章 环境公益诉讼在中国———兼与美国、我国台湾地区相比较 …………………………………………………………195
第一节 有关环境公益诉讼的法律依据 …………………………196
第二节 谁可以成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 ………………208
结 语 ……………………………………………………………………222
附 录 ……………………………………………………………………224
附录一 联邦环境法律中的公民诉讼条款 ………………………224
附录二 联邦环境法律中公民诉讼条款有关起诉前通知的行政规章 …………………………………………………240
附录三 有关环境公民诉讼的各州成文法及普通法等法律依据 ………………………………………………………244
参考文献 …………………………………………………………………248
后记 ………………………………………………………………………268

精彩书摘

那么,作为美国环境法的一项基本制度,甚至可谓核心制度,环境公民诉讼的制度表达如何?规则设计如何?其如何运作?法律实践如何? 实效如何?其生成、发展、变迁的制度性根基或条件为何?我国可否建立这样的制度?正是对这些问题的好奇与追问,促使笔者十余年来长期追踪、关注美国环境公民诉讼。而当下,公益诉讼(涵盖环境公益诉讼)无疑已成为学界与实务界关注之焦点,虽然可从某种程度上证明之前将其视为主要学术关注与旨趣
的前瞻性,但面对如今丰富多彩的研究现状,断章取义地套用苏力先生的那句名言“什么是你的贡献?” 怕是笔者回避不过的一个话题。从逻辑学角度来看,如果把公益诉讼看成“属”概念,那么,环境公益诉讼、美国环境公民诉讼就是“种”概念。使“属”概念向“种”概念过渡的方法就是予以限制。选择对美国环境法上的公民诉讼制度进行研究,就是对公益诉讼研究的限制性研究。这种属种概念限制的结果,可保证研究更具体、细致、
客观、专业。应该说,在现代科学分工日益精密化、深入细致化与交叉或跨学科化的前提下,这种逻辑学意义上的限制性研究是学术研究的必然要求,也更具学术价值。从研究资料来看,本书在力求穷尽美国环境公民诉讼相关原始文献的基础上(时间跨度从美国环境公民诉讼诞生的20世纪70年代至今),尽量系统、全面、客观地厘清、还原及解读美国环境公民诉讼的制度原貌与实践脉络,这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

前言/序言


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治理与法律创新:全球视野下的环境治理实践研究 本书导读: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背景下,人类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诉求从未如此迫切。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环境管理模式在应对复杂、跨界的环境问题时,已显现出其局限性。本书聚焦于“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治理与法律创新”,旨在从全球视野出发,深入剖析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挑战,并系统梳理和评估各国在制度设计、法律工具创新以及公众参与机制构建方面的前沿实践与经验教训。全书以跨学科的研究视角,融合了环境法学、城市规划学、公共政策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成果,力求提供一套系统、前瞻性的城市生态治理理论框架和可操作的政策建议。 第一部分:城市化浪潮下的环境压力与治理困境 本部分首先对全球范围内城市化的宏观趋势及其对自然环境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行了界定。我们探讨了特大城市群的扩张如何重塑区域生态系统,包括土地利用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水资源短缺以及空气污染的区域性累积效应。 1. 城市扩张与生态足迹的量化分析: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与生命周期评估(LCA)方法,对全球典型特大城市群的生态足迹进行量化分析,揭示其对周边及远端自然资本的依赖程度。重点关注快速城市化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能源管网)过程中对关键生态廊道的切割与破坏。 2. 城市环境风险的复合性与非线性特征: 研究指出,城市环境问题不再是单一污染源导致的线性后果,而是气候变化、社会经济不平等与环境退化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风险。本章详细分析了城市热岛效应、极端天气事件(如城市内涝)的频率增加与社会脆弱性的耦合关系。 3. 现有环境治理体系的结构性挑战: 剖析了传统环境管理体制在应对城市化带来的跨行政区划环境问题时的“碎片化”困境。探讨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激励机制与生态保护目标之间的结构性冲突,以及垂直管理体系在执行精细化、属地化环境治理任务时的响应滞后性。 第二部分:全球视野下的城市生态治理模式创新 本部分转向实践层面,系统考察了不同法域和治理体系下,为应对城市环境挑战所进行的制度和工具创新。研究对象涵盖了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中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群。 1. 基于韧性理论的城市规划法制革新: 重点分析了“韧性城市”(Resilient Cities)理念如何被纳入城市空间规划的法律框架中。考察了荷兰、新加坡等国在制定“适应性规划”法规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强制性的环境风险评估(ERA)在项目审批中的地位提升,以及如何通过法律手段保障关键基础设施的冗余度和冗余设计。 2. 绿色基础设施与空间产权的制度设计: 探讨了如何通过法律创新,将自然系统(如湿地、城市森林、透水铺装)视为“绿色基础设施”,并将其纳入城市法定规划体系。详细研究了欧美国家在“生态补偿机制”和“环境服务付费”(PES)领域的实践,以及如何通过特定产权制度(如共建共享的公共空间管理权)来激励私人资本参与生态修复。 3. 污染者责任的拓展与新型环境税收工具: 超越传统的“末端治理”思维,分析了如何运用法律工具前置化环境治理。研究了针对城市运行中高排放行业的“碳边境调节机制”在地方层面的类比应用,以及针对城市建成环境的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实施的差别化税收政策,旨在引导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和低碳设计。 第三部分:社会共治:公众参与的法律保障与效能提升 有效的城市生态治理离不开社会主体的广泛参与。本部分深入探讨了在城市复杂决策环境中,如何构建保障公众有效参与的法律基础和运行机制。 1. 信息公开与环境叙事权的构建: 考察了城市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演进,特别是对实时环境监测数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的获取权保障。重点分析了如何通过法律程序确保公民能够理解并有效利用这些复杂信息,从而构建基于事实的“环境叙事”,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治理失灵。 2. 非政府组织(NGO)的法律地位与诉讼权能的界定: 比较研究了不同法域中,环境NGO在城市治理中的法律角色定位。分析了其在环境信息获取、行政复议以及司法审查中的权利范围和门槛设置。特别是针对涉及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环境争议,探讨了集体诉讼机制在保护不特定多数人环境权益方面的适用性与局限性。 3. 利益相关者协商机制的法制化路径: 关注城市更新、重大工程审批等高风险决策过程中,如何建立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多方利益相关者协商(Stakeholder Negotiation)平台。研究了将协商结果转化为行政决定的法律效力,确保协商过程的公正性、代表性和可问责性。 结语:迈向“人本主义”与“生态理性”融合的城市环境治理 本书总结认为,未来城市生态治理的创新方向在于实现“生态理性”与“人本主义”的深度融合。法律和制度创新必须超越单纯的工程技术干预,转向对城市社会结构、经济激励以及价值观念的系统性重塑。成功的城市治理实践,无一例外地建立在清晰的产权界定、公平的决策过程和强健的社会信任基础之上。本书的研究成果为决策者、规划师和法律专业人士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工具和前沿案例参考,以期共同构建更具可持续性、更富包容性的未来城市形态。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环境问题怀有浓厚的兴趣,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它不像一些通俗读物那样,仅仅罗列触目惊心的数据或耸人听闻的事件,而是从法律的维度,对美国环境公民诉讼这一复杂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深入的探讨。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并没有将公民诉讼描绘成万能的“灵丹妙药”,而是以一种非常审慎的态度,分析了其优势与局限。例如,在讨论诉讼成本和时效性时,我深刻体会到,法律的公平公正并非唾手可得,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生动地展现了普通公民在环境诉讼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他们所面临的各种挑战。这种对现实困境的细致描绘,让我对环境法律的实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不仅仅是给法律专业人士看的,更适合所有关心环境问题、关注公民权利的读者。它让我明白,法律并非高高在上,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在某些情况下,能够成为我们维护自身权益、守护家园的重要武器。

评分

这是一部让人眼前一亮的研究著作,它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美国环境公民诉讼的深层逻辑与实践困境。 作为一本聚焦于“后期资助项目”的研究,本书的学术严谨性毋庸置疑,但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并没有将自己仅仅局限于象牙塔内的理论探讨。相反,作者以一种“接地气”的方式,将枯燥的法律条文与鲜活的社会现实紧密相连。书中对诉讼主体资格、证据规则、救济措施等核心问题的剖析,都充满了对现实操作层面的细致考量。我们能从中看到,并非所有的环境问题都能通过诉讼得到解决,也并非所有的公民诉讼都能达到预期效果。作者并没有回避这些挑战和局限性,而是以一种客观公正的态度,深入分析了制约公民诉讼效能的各种因素,例如高昂的诉讼成本、信息不对称、司法审查的界限等等。这种对复杂性的坦诚面对,反而使得本书更具可信度和价值。它不仅仅是关于“是什么”,更是关于“为什么”和“如何进一步”。对于希望深入理解环境公民诉讼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视角,让我们能够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这一制度的运作机制及其面临的挑战。

评分

我一直认为,法律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最有力武器之一,而这本书则生动地诠释了这一观点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具体体现。 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美国环境公民诉讼”的学术著作,更是一部关于“公民如何通过法律力量改变环境”的生动教材。作者在书中对公民诉讼的每一个关键环节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从提起诉讼的门槛,到证据的收集与呈现,再到最终的判决与执行,都力求为读者呈现一个完整而清晰的图景。更重要的是,书中大量引用的案例,让抽象的法律条文变得鲜活起来。我们能够从中看到,在具体的环境污染事件中,普通民众是如何凭借坚韧的毅力和法律的武器,为自己和家园争取应有的权益。这种对实践层面的关注,使得本书在学术的严谨性之外,又增添了一份人文关怀。它让我看到了法律的温度,感受到了公民力量的伟大。对于那些对环境问题感到无力,或者对法律的社会功能抱有疑问的读者,这本书无疑能够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深刻的启示。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场精心策划的学术辩论,引领我们深入思考美国环境公民诉讼的未来走向。 作者在书中展现了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对美国环境法律体系的梳理条理清晰,逻辑严谨。然而,它并非一篇堆砌理论的学术专著,而是充满了对现实问题的洞察和对未来发展的思考。书中对于公民诉讼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与局限性的探讨,非常具有启发性。它并没有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而是通过细致的分析,揭示了公民诉讼在促进信息公开、推动环境执法、弥补监管不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毫不回避地指出了其在成本、效率、程序公正等方面可能存在的挑战。作者在对这些挑战进行分析时,并没有停留在问题的层面,而是积极地提出了改进和完善的建议。这种前瞻性的视野,让这本书不仅仅具有学术研究的价值,更具备现实的参考意义。对于那些希望了解美国环境公民诉讼的精髓,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有所把握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位严谨的向导,带领读者穿越美国环境法律的复杂迷宫。 初次接触环境法的人,可能会被其繁复的程序和晦涩的术语吓倒,但这本书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将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概念一一剖析。它并非仅仅罗列法律条文,而是深入探讨了这些法律条文背后所承载的社会关切和历史演变。例如,书中对“公民诉讼”这一概念的阐释,不仅仅是定义,更通过一系列经典案例,生动地展现了普通公民如何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以及这种参与对环境治理模式产生的深远影响。作者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在指引我们认识美国环境保护的法律框架时,还不忘描绘出沿途的风景——那些推动环境正义斗争的社会运动、那些在司法实践中不断被完善的法律原则。它并非一篇浅尝辄止的介绍,而是对一个关键法律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挖掘,足以让任何对环境治理、公民参与以及法律的社会功能感兴趣的读者,都能从中获益匪浅。它所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理解问题的视角和思考方式,启发我们思考在自己的国家,如何能够更有效地运用法律来守护环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