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药文化的100个故事

关于中药文化的100个故事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陈贤正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22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5131493
版次:1
商品编码:1148947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人文社会科学通识文丛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1-01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共收集了100味中药的故事和传说,根据养命、养性、治病三类将其分为上中下三篇,介绍每味中药的额产地以及关于他们的故事和传说,图文并茂,这些小故事和传说,融合药学、史学、文学于一炉。

目录

上篇

补虚第一数人参

苦口良药话黄连

止血补血话阿胶

调和诸药唯甘草

宫廷食补话茯苓

丹炉仙药话朱砂

清肝明目决明子

丑宝不丑话牛黄

补肾养肝女贞实

利尿通淋车前子

补血养颜话红枣

退热升阳话柴胡

调经补血话丹参

植物黄金数杜仲

活血通经话牛膝

四时皆宜话枸杞

敛肺滋肾五味子

安神益智话远志

利胆退黄话茵陈

祛风强筋桑寄生

善攻能补蛇床子

续伤接骨话续断

寓治于食薏苡仁

涩肠止泻禹余粮

补肾要药菟丝子-

头痛必用为川芎

温肾补阳话肉桂

方中妙药话灵芝

气血双补话党参

消痈散结蒲公英

化积消食话山楂

药食兼宜话山药

安神养颜话珍珠

服食益寿话黄精

金疮要药话三七

眩晕肢麻觅天麻

祛瘀调经益母草

清热祛湿马齿苋

药食同源鱼腥草

降压降脂莱菔子

止血清热话马勃

固精养肝沙苑子

理气健脾话陈皮

清热散风金银花

抗衰乌发何首乌

解暑祛热话藿香

中篇

药食两用话百合

清热生津话知母

回阳通脉话干姜

亦药亦食话葛根

发汗解表话麻黄

止咳良药话贝母

妇科圣药话当归

明目止痢话秦皮

解肌退热话石膏

祛寒解气吴茱萸

利尿通淋话瞿麦

清心除烦话栀子

养血调经话白芍

疏肝解郁话香附

健胃化食话神曲

驱虫良药使君子

保定肺气话白前

散寒止痛话荜拨

调味止痢话大蒜

解表散寒话紫苏

止血利尿话萱草

解毒消痈箭头草

舒筋活络话木瓜

清热泻火话芦根

镇咳化痰话瓜萎

利尿排石金钱草

固精缩尿金樱子

散风透疹话荆芥

收敛止血鹿衔草

止血补虚仙鹤草

温肾散寒话乌药

下篇

通关泻积话巴豆

将军盛名唯大黄

咳喘痰多寻半夏

止血妙品有白芨

毒痢克星白头翁

宣肺祛痰话桔梗

驱风温经话乌头

回阳救逆数附子

疮家圣药数连翘

虎守杏林话杏仁

破血逐瘀话水蛭

清肝散郁夏枯草

以毒攻毒话白矾

攻毒拔毒话蟾酥

消肿利咽山豆根

消滞驱虫话槟榔

攻毒杀虫话砒霜

以龙补龙话地龙

止痉镇痛洋金花

涩肠止泻罂粟壳

泻热通便玄明粉

消肿定痛马钱子

软坚消骨威灵仙

前言/序言


关于中药文化的100个故事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关于中药文化的100个故事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关于中药文化的100个故事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关于中药文化的100个故事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不错

评分

不错

评分

中医药文化吸取了儒、道、释、法、阴阳、兵、农等丰富的思想营养,交织着天、地、人之间的和谐,与传统哲学、历法、天文、礼仪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特别是提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与四时相附、天地万物为一”的“天人合一”理念,以及整体思维模式,无不闪耀着东方文化的璀璨光芒。根在齐鲁,长于新疆,大学攻读园艺,出校门无意中进入广告门。蜗居陋室,却为房地产集团、一汽奥迪、东风日产创作广告文案。同时在新疆职大给学生讲授《广告文案》与《广告策划》。后报考北京大学,读文化产业系在职研究生。之后,开始“北漂”:为出版公司当创意总监,为电视连续剧当宣传策划,为大型纪录片《中华国医国药》《中国地名故事》当采访、撰稿,为开创“音乐疗法”的美籍华人教授编撰三卷本《乐先药后》等。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距今约100万年前的“原始群”时代,人类为了同疾病作斗争,在采集野果、种子和植物根茎的过程中,经过无数次的尝试,逐渐认识到哪些植物可以治病,初步积累了一些关于植物药的知识。进入氏族公社以后,狩猎和捕鱼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来源,又发现一些动物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这样,又使人类认识了一些动物药。到了氏族公社后期,原始农业有了较大发展。人类定居下来后,在栽培植物的过程中,有条件对农作物和周围植物进行长期细致的观察和尝试,认识了更多的植物药。古人所说:“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药食同源”就是中医药早期产生的概括。夏代有了酒,商代发明了汤液,开始了中药的应用。周代,出现了食医、疾医、疡医、兽医的分工,又把中药的应用推进了一步。春秋战国时期,已有记载药物研究的早期文献,中医药理论体系开始形成。秦汉时期,产生了药物学专著,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初步建立。东汉末年的著名医药学家华佗,创制了全身麻醉剂。麻沸散,开创了麻醉药用于外科手术的先河。

评分

中医药文化吸取了儒、道、释、法、阴阳、兵、农等丰富的思想营养,交织着天、地、人之间的和谐,与传统哲学、历法、天文、礼仪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特别是提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与四时相附、天地万物为一”的“天人合一”理念,以及整体思维模式,无不闪耀着东方文化的璀璨光芒。根在齐鲁,长于新疆,大学攻读园艺,出校门无意中进入广告门。蜗居陋室,却为房地产集团、一汽奥迪、东风日产创作广告文案。同时在新疆职大给学生讲授《广告文案》与《广告策划》。后报考北京大学,读文化产业系在职研究生。之后,开始“北漂”:为出版公司当创意总监,为电视连续剧当宣传策划,为大型纪录片《中华国医国药》《中国地名故事》当采访、撰稿,为开创“音乐疗法”的美籍华人教授编撰三卷本《乐先药后》等。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距今约100万年前的“原始群”时代,人类为了同疾病作斗争,在采集野果、种子和植物根茎的过程中,经过无数次的尝试,逐渐认识到哪些植物可以治病,初步积累了一些关于植物药的知识。进入氏族公社以后,狩猎和捕鱼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来源,又发现一些动物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这样,又使人类认识了一些动物药。到了氏族公社后期,原始农业有了较大发展。人类定居下来后,在栽培植物的过程中,有条件对农作物和周围植物进行长期细致的观察和尝试,认识了更多的植物药。古人所说:“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药食同源”就是中医药早期产生的概括。夏代有了酒,商代发明了汤液,开始了中药的应用。周代,出现了食医、疾医、疡医、兽医的分工,又把中药的应用推进了一步。春秋战国时期,已有记载药物研究的早期文献,中医药理论体系开始形成。秦汉时期,产生了药物学专著,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初步建立。东汉末年的著名医药学家华佗,创制了全身麻醉剂。麻沸散,开创了麻醉药用于外科手术的先河。

评分

不错

评分

中医药文化吸取了儒、道、释、法、阴阳、兵、农等丰富的思想营养,交织着天、地、人之间的和谐,与传统哲学、历法、天文、礼仪等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特别是提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与四时相附、天地万物为一”的“天人合一”理念,以及整体思维模式,无不闪耀着东方文化的璀璨光芒。根在齐鲁,长于新疆,大学攻读园艺,出校门无意中进入广告门。蜗居陋室,却为房地产集团、一汽奥迪、东风日产创作广告文案。同时在新疆职大给学生讲授《广告文案》与《广告策划》。后报考北京大学,读文化产业系在职研究生。之后,开始“北漂”:为出版公司当创意总监,为电视连续剧当宣传策划,为大型纪录片《中华国医国药》《中国地名故事》当采访、撰稿,为开创“音乐疗法”的美籍华人教授编撰三卷本《乐先药后》等。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距今约100万年前的“原始群”时代,人类为了同疾病作斗争,在采集野果、种子和植物根茎的过程中,经过无数次的尝试,逐渐认识到哪些植物可以治病,初步积累了一些关于植物药的知识。进入氏族公社以后,狩猎和捕鱼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来源,又发现一些动物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这样,又使人类认识了一些动物药。到了氏族公社后期,原始农业有了较大发展。人类定居下来后,在栽培植物的过程中,有条件对农作物和周围植物进行长期细致的观察和尝试,认识了更多的植物药。古人所说:“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药食同源”就是中医药早期产生的概括。夏代有了酒,商代发明了汤液,开始了中药的应用。周代,出现了食医、疾医、疡医、兽医的分工,又把中药的应用推进了一步。春秋战国时期,已有记载药物研究的早期文献,中医药理论体系开始形成。秦汉时期,产生了药物学专著,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初步建立。东汉末年的著名医药学家华佗,创制了全身麻醉剂。麻沸散,开创了麻醉药用于外科手术的先河。

评分

替小孩学校主题活动买的

评分

替小孩学校主题活动买的

评分

不错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关于中药文化的100个故事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