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04
新政府执政一年,深度反腐、破冰改革,新政、大政已见雏形。本书汇聚国内一流政治、经济学家、精英学者郑永年、秦晖、华生等围绕政治的逻辑、腐败、城市、公民等改革相关专题展开论述,阐述国家改革内涵与变局、危机,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为读者如何在这场博弈中化危为机提供解读:
¤ 人文学者的忧患:秦晖、杜维明、许纪霖、赵汀阳、韩毓海——中国如何收拾人心?
¤ 政治学者的高度:秋风、美国防部长助理小约瑟夫·奈——权力应该向何处去?
¤ 经济学家的前瞻:华生、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新机会如何诞生?
¤ 社会学家的批判:郑永年、孙立平、新左派思想家佩里安德森——“阶层上升”成为不可能吗?
纵向关注中国改革进程,考量改革成败得失;全面厘清中国改革逻辑,解读未来道路。
从经济改革到行政体制改革,从改革的路线图到改革的突破点,从人口红利到利益逻辑,从转型期的社会稳定到政府职能转变,各路学者回顾改革,前瞻国是。
对改革动力来自何方、如何克服当前面临的阻碍、如何有效推进等问题进行深层思考,对未来改革道路进行展望、分析和设计,以期让民众读懂中国改革,成为大众把脉时局、改变命运的引路之作。
孙立平,著名社会学家,当代中国最有影响公共知识分子之一。
郑永年,国际著名中国问题专家。
华生,著名经济学家,价格双轨制、资产经营责任制、股权分置改革的提出者、推动者,中国侨联华商会副会长。
★我们和北方强大的匈奴、突厥进行过殊死搏斗,但其中多是自卫反击战,没有攻城掠地的记录。原因很简单,我们的版图已足够大,一个中央政权要管理这么辽阔的国土和如此众多的国民,要解决的内部问题就已经耗尽了中国政治家的所有精力。
——曹锦清
★很多学者把亚洲价值等同于主义、裙带关系、缺乏透明度、黑箱作业,但仁义礼智信,这些才是亚洲价值观。 ——杜维明
资本主义的本质是什么?它是否需要变革?将短期经济问题归咎于资本主义,是一种过分的谴责。他们认为这些问题是不良的政府管理和不良的个人行为导致的。然而,另外一些人却看到了现行经济安排中的真正严重的缺陷,并想要进行改革。
——阿玛蒂亚·森
★执政党的“执政为民”和儒家接近,也和1949年以后“人民”这个概念一脉相通。儒家概念相对比较温和,包括香港、台湾、大陆都在内,概念的弹性也足够大。
——甘阳
★进入21世纪的中国已经实现了“富强的崛起”,那么,进一步的“文明崛起”呢?打下江南的朱元璋急于称霸,朱升献计曰:“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个粮,便是与世界主流价值接轨的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至于是否成王,天命不可违,让上帝去选择吧。
——许纪霖
★我们把太多的精力放在获取来得容易的钱上,把太多努力投入在增加利润上。在坏情况下,追求自利——公司的贪婪——可能导致今日国家面临的困境。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前30年的体制是一种强动员体系,整个国家是一家超级公司,全国人民拥有一个共同目标,在意识形态动员下,所有人有共同意识。而现在,大不同了。
——秋风
★我曾经提出中国社会结构演变的四个可能趋势:结构定型、精英联盟、寡头统治和赢者通吃。从今天来看,这四个趋势对中国未来走向会有根本性的影响。
——孙立平
★1969年,毛泽东在中国北方向他的人民警告战争的危险,他所用的术语是新造的——霸权,这基于一个非常古老的概念。
——佩里·安德森
第1章 未来中国的新秩序
第2章 中国传统再解释
第3章 现代之恶
第4章 七品政治的逻辑
第5章 改革路上的“硬骨头”
第6章 世界在暗处
第7章 中国社会各阶层扫描
第8章 经济升级的新机会
第9章 大数据风暴
中国社会结构演变的四个可能趋势
孙立平(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几年前的时候,我曾经提出中国社会结构演变的四个可能趋势,即结构定型、精英联盟、寡头统治和赢者通吃。从今天来看,这四个趋势有的要更为明显,有的若隐若现,但这四个趋势对中国未来走向会有根本性的影响。如果我们将中国转型社会中的精英问题放到这样一个基本的背景中去认识,也许可以把握得更为准确一些。
社会结构定型与扭曲改革机制的形成
就目前开始逐步定型下来的中国社会结构而言,这样的几个迹象是需要给予足够注意的。第一,阶层之间的边界开始形成。最显而易见的是不同居住区域的分离。如果说由居住分区形成的阶层边界是可见的,那么,由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成的阶层边界则是无形的。但这种无形的边界,不仅可以作为阶层边界的象征,而且,如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尔迪厄所说,还是阶层结构再生产的机制。第二,内部认同的形成。阶层内部认同的形成是与阶层之间的边界联系在一起的。因为人们正是从这种边界中萌发“我们”与“他们”的概念和意识的。1991年,上海市社会科学院曾经对上海市民的阶层意识进行过调查,得出的结论还是“有阶层化差别但无阶层化意识”。而在1996年的武汉进行的调查则表明,绝大多数市民具有阶层认知,其中3/4的人认为自己是处在一个不平等的社会当中。第三,阶层之间的流动开始减少。在20世纪80年代,包括在90年代初期,阶层之间的流动是相当频繁的。但到了90年代中后期,情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的表现之一是社会中门槛的加高。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的时候,只要很小的资本就可以进入一个经营领域。现在的一些大房地产开发商,有的当初就是借几万元钱进入房地产领域的,而在今天,已经完全没有这种可能。第四,社会阶层的再生产。也就是说,过去人们常说的农之子恒为农,商之子恒为商的现象开始出现了。十几年前,我们社会中有了“第二代富人”的说法,近几年又有了“第二代穷人”的说法,这说明社会地位的继承和世袭的现象开始出现。
从上述几个方面判断,可以确认社会结构的定型化过程已经开始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呈现。
随着社会结构的定型,一种影响、左右社会发展进程的机制,甚至扭曲改革的机制已经在开始形成。我们在现实的生活中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当一种改革措施或一项政策出台前后,社会上特别是知识界往往出现很大的争论,其中的一些争论会带有很强的意识形态色彩,比如改革与保守,左与右等,但在这项措施或政策实施之后,人们会发现,无论这些措施或政策的取向是什么,在利益结果上几乎都没有太大的差别,该对谁有利还是对谁有利,该对谁不利还是对谁不利。即使是那些在价值或意识形态上会有很大差别的措施和政策,其最后的利益结果也还是差不多。在这种现象的背后,实际上是一种扭曲改革的机制已经在开始形成。由于这样一种扭曲改革的机制的形成,一些旨在促进社会公平的改革措施,往往在实践中收到的是不公平的社会效果。在极端的情况下,就是将改革的措施转化为一种腐败的手段。最近几年间对改革的反思和有关争论,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发生的。
精英联盟与“上层寡头化,下层民粹化”
相对稳定的精英群体的形成,是社会结构定型化的组成部分之一。新时期精英的形成是伴随改革开放和由此导致的社会转型而来的,而在社会结构定型化的过程中,精英中不同部分所结成的联盟关系是一个更值得关注的现象。分析一下历史就可以看出,在20世纪80年代,当体制外精英刚刚开始出现的时候,曾经使得体制内精英感到极不适应。怀疑和恐惧构成了双方关系的基本内容。当时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事实上与这种怀疑和恐惧是有直接关系的。怀疑和恐惧减少了对话和沟通的可能。
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双方关系已经开始发生明显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复杂的联盟与冲突的模式。在此背景下,体制内精英和体制外精英的关系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如下的几个因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形成的“稳定话语”,形成了经济精英与政治精英联盟的基础。80年代末的事件使双方共同认识到,“不稳定”既不利于统治和权力,也不利于商业活动。因此,保持稳定是双方共同的利益之所在。第二,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80年代末事件的基本背景之下,中央政府一度采取压制私营、民营和乡镇企业的政策。但在地方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中层政府官员立场鲜明地站在了后者一边,于是有“几不变”政策的出台。由此,在地方和基层的层面上,经济精英与政治精英建立了密切的关系。此后,在“下海”过程中,一些官员或有极强官方背景的人变为商人,促进了体制内与体制外的亲和性。第三,新保守主义的形成,则标志着一部分知识分子对这个联盟的加入。实际上,后来由于政府的政策取向等原因,自由主义(主要是经济学中的自由主义)以更大的规模加入了这个联盟。
值得注意的是,在最近的几年中,在精英联盟不断发育的同时,精英和大众之间的裂痕也在进一步地加深。典型的是对一些改革措施的争论。很难说争论双方谁对谁错,因为这是不同的利益。在最近几年中,在国企改革、医疗教育改革、房地产热以及其他一些有关改革和社会政策的看法和主张上,精英和民众之间的分歧甚至裂痕已经大大地加深。在网络上,人们可以看到对精英的奚落和羞辱越来越多,而精英本身似乎也变得越来越专横和霸道。当房地产商说,我们是给富人盖房子而不是给穷人盖房子的时候;当北京的出租车公司所有者说,换什么样的车型是我们公司的事情与消费者无关的时候;当有知识精英说普通老百姓反对我的观点恰好说明我正确的时候,我们既可以体会到精英的霸道与专横,也可以体会到精英与大众的裂痕在加深。裂痕的加深会导致“上层阶级化、下层碎片化”的结构形成。而在结构的层面上,则会显现出“上层寡头化,下层民粹化”的特征。应当说,这是值得警惕的趋势。
寡头统治的初步凸现
精英寡头化是资源高度集中和精英力量不受约束的必然结果。
最近几年中,有关中国社会中精英寡头化的议论在开始出现。其中所涉及到的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在“做大做强”和“抓大放小”战略思想推动下,国有寡头企业凭借垄断优势发育迅速,同时中小企业和个体户大量消失;在一些行业和领域中,资源积聚迅速,如在房地产领域中,“寡头垄断”这个概念已经是众人耳熟能详的“口头禅”;在一些地方,已经形成的政商联盟掌握着行政经济等多方面的权力,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处于不受控制的地位。但同时也要看到,中国转型时期精英联盟的寡头化,与俄罗斯社会中的寡头统治相比,有着明显的不同。中国寡头化精英并没有俄罗斯寡头那样巨大的财产,寡头发挥作用的制度化空间也没有俄罗斯那样大。其实,中国精英寡头的问题之所以凸现出来,与其说是由于其自身的强大,不如说是由于其他群体社会与政治权利的被剥夺以及由此造成的无力状态,以及寡头所依赖的权力的靠山。
就现实情况而言,精英联盟寡头化的结果之一,是侵占了其他阶层的发展空间。这当中有两个迹象是值得警惕的。一是中小企业和个体户生存环境恶化。国家工商总局前几年发布的一组数据表明,1999年我国实有个体工商户3160万户,到2004年这一数字下降为2350万户,6年间净减少810万户,平均每年减少135万户。另外一项研究表明,1994到2004年10年间,全国有770万家个体户消失。相反,垄断行业占有了全民资源,却只向国家交纳所得税,剩下的利润全都留给企业。二是中产阶层在最近几年中开始成为掠夺对象。在房地产热中,开始出现中产阶层成为掠夺对象的新现象。拆迁中的受损害者不仅包括城市的下层,也包括了一部分中产阶层。某大都市一个项目的拆迁过程被人们称之为“一个中产阶级社区”的噩梦。他们所居住的小区,在没有履行合法程序的情况下,被强行拆毁。而从该小区250户居民的职业构成看,大多数从事的都是公认的“受尊敬”的职业,有法院法官、局处级干部、军官、警官、医生、教师、作家、民营企业家、外资企业高级职员等。但即便如此,也没有避免被强行拆迁的命运。而房价的上涨,也构成对中产阶层的直接影响。在许多大城市,不但普通市民,就是收入不菲的白领阶层,面对不断攀升的房价,也苦不堪言。对于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白领来说,存钱的速度往往赶不上首付上涨的速度。对于相当一些白领阶层成员来说,即使努力买了房子,经济负担的沉重也是可以想见的。有专家指出,随着中国个人消费信贷(特别是住房信贷)规模的急剧扩大,一些大城市的居民已经悄然成为高负债一族。其中,上海和北京的家庭债务最高,分别达155%和122%,已经超过2003年美国的平均家庭债务比例115%。结果,就是生活质量的明显下降。
赢者通吃的现象开始全面形成
稀缺的社会资源,从类型上说可以大体分为三类,一类是物质性的财富,即经济资源,二是政治上的权力,三是社会威望或社会声誉。在任何社会中,这三类资源都是稀缺的,但在不同社会中,分配这些资源的原则是不同的。一种方法是弥散型分配,即分配不同种类资源时实行的是不同的原则。在这样的社会中,拥有某种资源较多的人或群体不一定也拥有较多其他的资源。而在另外一种社会中,则可能实行一体化的原则。也就是说,各种不同的资源往往是集中在同一部分人的手中。按照这两种不同原则进行资源分配所产生的结果和社会影响是完全不同的。
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社会资源的分配主要是一种弥散型分配。原来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比如农民、城市中没有固定职业者、两劳人员,其经济地位首先获得了改善。其中,中国社会中最早的“先富者”或当时的“万元户”,往往是从这些群体中产生的。但这些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声誉,却往往不能与他们拥有的财富成正比。社会中的相当一部分人,一方面嫉妒他们的收入,另一方面又用歧视的眼光看待他们。而干部和国有企业的工人,在收入上往往低于这些“先富者”,但他们不仅享受着“先富者”不能享受的种种福利,而且他们的地位和职业在当时看来是牢不可破的。因此子。在政治上,过去的“臭老九”成了“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在社会和文化上,他们开始受到社会的尊敬,以至于当时社会中有“老九上了天”的说法。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知识分子的经济状况却得不到改善。在这样一种资源配置的格局中,几乎每个群体都有自己可以自豪的,也都有自己感到失落的。
但在20世纪90年代,情况发生了变化。如果说在90年代个体户这个阶层仍然存在的话,作为富人代称的含义已经不存在了。他们当中尽管个别的人可能发展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私营企业主,但大部分人回归到了较低的社会地位。更重要的是,在新富阶层迅速崛起的时候,个体户阶层已经逐步失去了在短时间内可以令他们颇为自豪的经济优势地位。而城市中的工人,在改革的过程中不仅逐步失去了种种过去令人艳羡的福利待遇,而且其中有几千万人失去了过去以为不可能失去的“铁饭碗”。即使是没有失去饭碗的,不仅也面临失去饭碗的压力,而且原来能够令他们自豪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也一去不复返了。在80年代初期收入迅速改善的农民,实际上在80年代中期开始就告别了短暂的黄金时代。上述阶层在今天能够令自己自豪的资本已经很少。但在另一方面,一个以拥有总体性资本为特征的阶层,迅速地吸收社会中的种种资源。
值得警惕的是,赢者通吃开始扩散到社会生活许多方面。在前几年,伴随豪宅热,一些地方的自然资源开始被瓜分和蚕食。在庐山莲花洞这个闻名全国的国家森林公园,这个历史上儒、释、道、天主四大教派的聚集地,园内居然兴建起大约50幢豪华别墅,其房主大多是政府官员和富商。在北京的香山,有开发商说“要把这里变成京城的第二个富人聚居区。”在上海,市郊一处山林名胜周围就被圈走1000多亩地,建造了100多栋超豪华别墅,一栋别墅的最低售价为1800万元,其中最大的一处竟占地20亩,标价1亿多元。此外,泰山、崂山等一些名山大川也已成为开发商猎取的目标。当然,这只是表面性的特征。在这些表面性特征的背后,是赢者通吃的现象已经开始全面形成。
……
未来中国的变与不变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未来中国的变与不变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纵向关注中国改革进程,考量改革成败得失;全面厘清中国改革逻辑,解读未来道路。
评分很不错的一本书,值得一读
评分第三 本书不但告诉你怎么能提高孩子成绩,而且告诉你怎么教孩子做人,教你怎么培养一个自觉、自强、自立的孩子。
评分包装和印刷给人感觉是盗版啊…
评分还没看在自己看目录是否购买的书籍的
评分好书慢慢看。好书慢慢看。好书慢慢看。好书慢慢看。好书慢慢看。好书慢慢看。好书慢慢看。好书慢慢看。好书慢慢看。好书慢慢看。好书慢慢看。好书慢慢看。好书慢慢看。好书慢慢看。好书慢慢看。好书慢慢看。好书慢慢看。好书慢慢看。好书慢慢看。好书慢慢看。好书慢慢看。好书慢慢看。
评分还可以,挺好
评分书没细读,内容为各领域学者短篇文章的合集;华生/郑永年/孙立平的文章每人就1~2篇;
评分感谢京东,感谢配送师傅,赞!赞!赞!感谢配送员 一心一意为顾客着想,赞赞赞
未来中国的变与不变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