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儀式”與“象徵”等乍見之下如咒術般的要素,毫無疑問地在近代國傢更具重大意義。《日本京都大學中國研究係列4·國旗·國歌·國慶:近代中國的國族主義與國傢象徵》從中國近代史上國旗、國歌、國慶的誕生和演變過程著手,探討近代中國各時期的政府、政黨、知識分子等,如何將儀式或象徵利用於喚醒國族主義,具體而言,是以何種政策或運動來實施,而當時的人們對此又是如何認識和對待的。
作者簡介
小野寺史郎,1977年齣生於日本岩手縣,1999年畢業於東北大學文學部,2005年東京大學大學院綜閤文化研究科博士課程單位取得滿期退學。現任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附屬現代中國研究中心助教。
內頁插圖
目錄
凡例
序章 國族主義研究與象徵的曆史學
第一節 研究目的
第二節 研究迴顧
第三節 全書結構
第一部 清未、北京政府時期的象徵與儀式
第一章 中國的首麵國旗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黃龍旗的製定
第三節 外交與官府中的使用
第四節 使用和認識的偏差
第五節 結論
第二章 國旗的論爭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興中會與青天白日旗
第三節 同盟會國旗論戰
第四節 辛亥革命與國旗問題
第五節 結論
第三章 紀念革命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紀念什麼?何時紀念?
第三節 由誰紀念?如何紀念?
第四節 結論
第四章 從國樂到國歌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清季的“國樂”
第三節 民初製定“國歌”的嘗試
第四節 五四時期國歌論戰與《卿雲歌》的完成
第五節 1920年代對《卿雲歌》的評價
第六節 結論
第五章 共和國體與五色旗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政治與國旗
第三節 國慶與國旗
第四節 結論
第二部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象徵與儀式
第六章 國民革命與青天白日旗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孫中山與五色旗
第三節 1925年的兩麵國旗
第四節 北伐與易幟
第五節 東北易幟
第六節 結論
第七章 黨旗與國旗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國旗的法令規定
第三節 國旗意識形態的規定
第四節 蔣介石與新生活運動
第五節 結論
第八章 黨歌與國歌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國歌、黨歌及國民革命歌
第三節 國民黨黨歌的確立過程
第四節 圍繞國民黨黨歌的討論
第五節 製定國歌
第六節 結論
第九章 曆書上的“革命”
第一節 導論
第二節 北伐以前的紀念日
第三節 黨國的紀念日體係:1927~1928年度
第四節 紀念日體係的確立
第五節 結論
終章 從國傢象徵所見的中國近代史
第一節 通史性的概觀
第二節 戰時與戰後
第三節 結論
徵引文獻
索引
精彩書摘
第二點是模仿美國獨立紀念日及法國革命紀念日這個麵嚮。廢除瞭君主製的中華民國,在當時世界仍屬少有的共和國。因此,美國及法國在種種層麵中皆成效法對象,在某種意義上是自然而然的結果。這與辛亥革命專被定位為“共和”相對於“專製”之勝利,而非“排滿”之成功這點,應該也有關係。此外,清末梁啓超所介紹的關於“祝典”的觀點——慶祝事業功績成功而非君主誕辰——既已普及,加上最大的效法對象不外乎美國獨立紀念日、法國革命紀念日這樣一種認知,使得效法美、法的國慶日製定及實施更加順利。
不過,自起義以來戰鬥激烈的武昌,值此第一屆國慶日之際,在追悼烈士的同時,大規模地進行傷殘軍人的遊行和勛章、恩賞的授予,追悼的麵嚮特彆受到強調⑦。因此,這樣一個仿照美國獨立紀念日、法國革命紀念日的共和“祝典”之麵嚮,可說是在民國成立之際沒有發生實際戰鬥的地區特彆受到重視的要素。
第三點是國民參與的麵嚮。國慶日儀式中演劇、運動會,以及遊行或展示革命紀念品等籌劃,皆具有與近代國民形成相係的教化意圖,具備通過令國民廣泛參加,使“愛國”“文明”“共和”“尚武”等價值內化的啓濛性“娛樂”的麵嚮。
第四點是紀念日與曆法的關係,這是與全國同時舉行紀念活動相關的問題。從臨時參議院中的討論可知,中華民國紀念日必須是陽曆這個認知在政府方麵已無疑是共識。但在當時的社會中,陰曆的使用是當然之事,對陽曆則尚不習慣。例如當時以民國初年國慶日為主題的《逛天壇》這首民俗歌謠,就有“九月初一舉辦紀念會追祭死亡烈士前”的歌詞(1912年10月10日為陰曆九月一日)①。隻是,日後吳稚暉所創造的詞匯“雙十節”作為國慶日的通稱受到廣泛使用,這對“國慶日即十月十日”之印象的深植應有相當程度貢獻。
關於日後北京政府時期如何舉行國慶日,薑瑞學及李學智的論文所述甚詳②。兩人指齣,由於1915年國慶日活動遭袁世凱中止,使得帝製失敗後翌年即1916年國慶日作為“共和”復活的紀念呈現空前的熱烈盛況,而且在張勛復闢事件後的1917年國慶日活動,也同樣在標榜、稱揚“共和”之名下舉行,這正與本章的第二項結論相關。此外,他們的研究也指齣國慶日是社會各界休息和娛樂的時間。
不過,李學智指齣民國初年的國慶日活動的特徵是“在官方的主持、組織下進行的,各界民眾積極參與”的“官民同慶”,而後來官方活動逐漸局限於閱兵或敘勛、宴會,民眾則獨自進行集會、演說、行進等活動,形成一種分離現象。特彆就1920年代而言,國慶日的活動成為民眾對政府錶達批判之空間的這項指摘甚為重要。然而,如本章所見,北京政府關於國慶日民眾活動除瞭懸掛國旗以外並無法令的規定,而且在民國初年的時間點上,政府的紀念活動已限於形式上派遣代錶齣席追悼儀式、閱兵、敘勛、宴會等,共和紀念會從經費和人員兩方麵而言皆屬政府外部組織。如此,不如說政府外部的知識分子和社會團體主導的活動自始即與政府活動分離這點,纔應視作北京政府時期紀念日活動的特徵。
……
前言/序言
日本京都大學中國研究係列4·國旗·國歌·國慶:近代中國的國族主義與國傢象徵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評分
☆☆☆☆☆
很有啓發性的作品,對於自己的研究有幫助
評分
☆☆☆☆☆
“儀式”和象徵“在前現代社會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這從禮部一直作為六部之一便可見一斑,而隨著現代化的推進,”儀式“和”象徵“並沒有消失,而是以另一種形式繼續存在。本書正是通過分析國旗、國歌、國慶等現代意義上的”儀式“和”象徵“元素,展現中國近現代史上,不同政黨和政權,是如何藉助這些元素發起民眾整閤,喚起民眾心中的國傢情感和民族凝聚力的。對於這本書而言,最遺憾的是分析時段到民國後期就戛然而止,如果能加入中共的國傢象徵與國族主義的分析內容,就更加完整和全麵瞭。
評分
☆☆☆☆☆
好,值得購買,比其他地方實惠
評分
☆☆☆☆☆
書的質量很好,有塑封。
評分
☆☆☆☆☆
“儀式”與“象徵”等乍見之下如咒術般的要素,毫無疑問地在近代國傢更具重大意義。《日本京都大學中國研究係列4·國旗·國歌·國慶:近代中國的國族主義與國傢象徵》從中國近代史上國旗、國歌、國慶的誕生和演變過程著手,探討近代中國各時期的政府、政黨、知識分子等,如何將儀式或象徵利用於喚醒國族主義,具體而言,是以何種政策或運動來實施,而當時的人們對此又是如何認識和對待的。
評分
☆☆☆☆☆
很好的書,獲益匪淺,值得細細閱讀
評分
☆☆☆☆☆
很好的書,獲益匪淺,值得細細閱讀
評分
☆☆☆☆☆
姐姐弟弟日日有辱斯文瞭類似的弧度咕咚咕咚個月爺爺魚兒夜夜夜夜呃夜夜夜夜夜夜社會
評分
☆☆☆☆☆
書的質量很好,有塑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