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北京大学藏秦简牍大都用秦隶书写,有很小的一部分近于篆书。竹简中有两组表格形式的日历,即秦汉简牍中常见的「质日」,分别属于秦始皇三十一年和三十三年。参考简牍内容,可判定抄写年代约在秦始皇时期或稍早。这批简牍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资助(「北京大学藏秦简牍整理与研究」,批准号:IO & ZD090),目前正由本所负责进行整理,预计近年可整体出版。关于它的学术价值和其中的主要内容,我们已在众文物移二○二一年第六期以及《简帛》第八辑(上海古籍出版社,二○二二年)中发表系列文章加以介绍,可供读者参阅,此处就不再详述了。
这批简牍抄写的时代,正处于汉字发展的关键阶段。此时,隶书在日常使用中逐步取代篆书,并不断走向成熟。随着秦对东方六国的征服,晋、楚等东方文字的字形和笔法经过不同的书手,渐渐融入到秦隶中来。秦统一以后的「书同文」政策,又在很大程度上规范和改变着秦隶的字形和书写习惯。这些时代特征,在北京大学藏秦简牍中都有所反映。
内页插图
目录
《从政之经》(一)
《从政之经》(二)
《从政之经》(三)
《从政之经》(四)
《公子从军》(一)
《公子从军》(二)
《公子从军》(三)
《泰原有死者》
《隐书》(一)
《隐书》(二)
《隐书》(三)
《隐书》(四)
《算书》丙篇(一)
《算书》丙篇(二)
《算书》丙篇(三)
《算书》丙篇(四)
《算书》丙篇(五)
《田书》甲种(一)
《田书》乙种(一)
《算书》甲篇(一)
《算书》甲篇(二)
《算书》甲篇(三)
《算书》甲篇(四)
《算书》甲篇(五)
《算书》甲篇(六)
《算书》甲篇(七)
《道里书》(一)
《道里书》(二)
《道里书》(三)
《道里书》(四)
《医方》(一)
《医方》(二)
《医方》(三)
《禹九策》(一)
《禹九策》(二)
《祓除》(一)
《祓除》(二)
《祓除》(三)
《祓除》(四)
《祓除》(五)
《日书》乙组(一)
《日书》丙组(一)
《日书》丙组(二)
《秦始皇三十三年质日》(一)
《秦始皇三十三年质日》(二)
《白囊》(一)
《白囊》(二)
《白囊》(三)
前言/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