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石丛书·当代科普名著系列·物质神话:挑战人类宇宙观的大发现

哲人石丛书·当代科普名著系列·物质神话:挑战人类宇宙观的大发现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英] 保罗·戴维斯,约翰·格里宾 著,李泳 译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2-25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2857927
版次:1
商品编码:1140625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哲人石丛书·当代科普名著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8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的题目可以干脆地解读为:“别信物质,物质就是个神话。”为说明那神话是怎么破灭的,作者畅叙了相对论、量子理论、宇宙学和复杂性的基本概念,从薛定谔猫说到多重宇宙,从真空涨落说到时空泡沫,从时间旅行说到外星生命……不过,就本书的特色来说,读者不必沉陷在具体的技术性概念中,而应该从概念的演化把握近百年科学向求索的范式转变过程。

内容简介

  传统的、机械的“物质主义”的神话破灭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的范式、新的物质观:世界不是一台由前定的连续统物理定律决定的大机器,而更像是一个巨大的信息处理系统,天地万象——每个粒子、每个力场、甚至时空本身,最终都通过信息呈现在我们面前。

  《物质神话:挑战人类宇宙观的大发现》从相对论、量子理论和混沌,说到宇宙起源、物质基元、信息网络和生命起源,写意式地叙述了“后牛顿时代”的物理学进程,特别是物质概念的演化,向时间、空间和物质的众多“常识”提出了新的挑战。

  《物质神话:挑战人类宇宙观的大发现》的两位作者都是科普大家,他们将复杂的科学问题以妙趣横生、简明易懂的方式展现给读者,即使没什么科学背景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

作者简介

  保罗·戴维斯(Paul Davies,1946—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研究兴趣涉及宇宙学、量子场论、天体生物学以及生命起源和意识起源等。他是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科学基本概念Beyond中心主任,在SETI(地外智慧生物搜寻)计划中负责探测后工作,并帮助建立了澳大利亚天体生物学中心。他曾两次获得尤里卡奖,并于1995年获坦普尔顿奖,2001年获开尔文奖,2002年获皇家学会法拉第奖。小行星6870号即以他的名字命名。他还做了大量科学普及32作,近40年来出版了20余部科普图书,包括《无穷的边缘——黑洞之外》、《上帝与新物理学》、《超弦——包罗万象的理论》、《信息与实在的本质——从物理学到形而上学》等。

  
  约翰·格里宾(John Gribbin,1946— ),英国著名科学读物专业作家,萨塞克斯大学天文学访问学者,毕业于剑桥大学,获天体物理学博士学位,曾先后任职于《自然》(Nature)杂志和《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周刊。他著有百余部科普和科幻作品,内容涉及物理学、宇宙起源、人类起源、气候变化、科学家传记,并获得诸多奖项。《旁观者》(Spectator)杂志称他为“优秀、最多产的科普作家之一”。他的科学三部曲《薛定谔猫探秘——量子物理学与实在》、《双螺旋探秘——量子物理学与生命》和《大爆炸探秘——量子物理学与宇宙学》尤为脍炙人口,其余作品如《大众科学指南——宇宙、生命与万物》、《独在宇宙——为什么我们的星球如此特殊》等也都颇受好评。此外,他还与其他人合著了一系列著名科学家的传记,如《迷人的科学风采——费恩曼传》、《霍金传》等。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物质主义死了
第二章 混沌与物质解放
第三章 神秘的现在
插曲 一个相对论学者的自白
第四章 宇宙概观
第五章 第一秒……
第六章 ……最后
第七章 怪异的量子
第八章 宇宙网络
第九章 无限未来以外
第十章 生命的宇宙

精彩书摘

  什么是实在
  一般地说,科学离常识越远,就越难确定什么是模型、什么是现实世界的忠实描述。粒子物理学的一个疑团是,为什么亚原子有着各自的质量。例如,质子的质量是电子的1836倍。为什么是1836呢?没人知道。把所有已知粒子的质量列出来,会出现几百个那样的数字。尽管我们能确定系统的趋势,但精确数字仍然是一个谜。
  也许有一天会有人发明一件乐器,它弹奏出的音符的频率恰好是那些特别数字的比例。那样的乐器将是粒子质量的完美模型,但我们能说粒子就是某个抽象的音乐系统的音符吗?这个想法未免太荒唐了。但我们要小心,正如前面说过的,物理学家如今对超弦理论感到欣喜,超弦理论就声称我们过去以为是亚原子粒子的东西其实是一些微小的弦圈的激发态——或振动!所以,乐器的想法也许并不那么疯狂。另外,我们也不能真的看到那些弦——它们太小了。那么,我们应该认为它们是真实存在的呢,还是仅仅作为一个理论构造呢?
  如果说历史是过往的一切,那么大自然的一个癖好就是用真实的东西和人类发明的东西来欺骗我们。例如,恒星的视运动反映了地球的真实运动。在众多类似的例子中,科学家都被自然的表象引入了歧途。
  还有些例子来自生物学。生物体的性质是那么显著,很容易设想它们充满了某种特殊物质,如生命力。这个理论叫活力论,在20世纪初期很流行。例如,德里施(HansDreisch)看到胚胎从一个卵发育成一个组织精妙的小胎儿,对它的演化方式非常惊讶。他感到最神秘的是有些受损的胚胎能还原。在德里施看来,如此有序的发展过程一定受某种看不见的力量的指引,他称这种力量为“生机”(entelechyr)。
  今天没人信奉活力论了。分子生物学的进步,如DNA结构的阐明和遗传密码的破译,证明生命是基于化学反应的,与发生在非生命系统中的那些反应没有任何本质的区别。现在看来,德里施等人被误导了——可以理解,他们没能认识到大量分子能以协同的方式作用在一起,而不是受任何外在计划的支配。
  进化论也遭遇过类似的陷阱。例如,拉马克(Jean。BaptistedeLamarck)的获得性遗传理论一度被视为颇有道理。生命不停地向着目标奋进:狮子要跑得更快,是为了抓捕猎物;长颈鹿要伸长脖子,是为了吃更高处的树叶,等等。拉马克指出,这些经验影响了它们的后代,于是下一代的狮子会跑得更快,下一代的长颈鹿会有更长的脖子。根据拉马克的理论,铁匠的儿子生来就有一身强健的肌肉,因为他父亲靠那一身肌肉劳作和生活。物种就这样越来越成功地适应它们的生存环境。
  拉马克的理论主要是从常识得来的。只须观察那些我们认为在奋进中的生命,我们就可以从化石记录看到物种一代比一代更适应它们各自的生境。然而,这个理论是错误的。实验和观测表明,生物在一生中获得的性状(如铁匠的强健肌肉)并不会遗传给它的后代。相反,正如达尔文(CharlesDarwin)正确总结的,各世代的变化是完全随机的,是靠了自然选择,生物才保住了优势突变,从而呈现进化的进步特征。
  哲学家库恩(ThomasKuhn)相信,科学家总是采纳特定的范式,它们坚韧地延续下来,只有在荒谬透顶时,才会被抛弃。这些范式促成了科学理论,极大地影响了科学方法和实验结果。实验科学家以客观自诩,但不时也会在无意问拿他们的数据去迎合预设的观点。有时,不同的实验家会精心观测同样的物理量,然后一致地得出错误的答案,就因为那个答案正是他们期待的。
  火星的运河就是那样的例子。1877年,斯基亚帕雷利(G.V.Schiaparelli)报告他看见了火星表面的线状网络,接着其他天文学家也证实了那些网络的存在,甚至还绘出了详细的地图。然而,当1965年“水手4号”飞船飞过火星,发回第一批近距离火星照片时,人们没有从卜面看到“运河”的痕迹。
……

前言/序言


哲人石丛书·当代科普名著系列·物质神话:挑战人类宇宙观的大发现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哲人石丛书·当代科普名著系列·物质神话:挑战人类宇宙观的大发现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哲人石丛书·当代科普名著系列·物质神话:挑战人类宇宙观的大发现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哲人石丛书·当代科普名著系列·物质神话:挑战人类宇宙观的大发现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棒

评分

好。。。。。。。。。。

评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弥尔顿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评分

很专业的书,业务上很有用。

评分

不错

评分

评分

速度快,就是有点贵!

评分

很好,有关物质概念的演化,向时空的众多常识提出了新的挑战

评分

挑战人类发现的物质申花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哲人石丛书·当代科普名著系列·物质神话:挑战人类宇宙观的大发现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