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泽英雄梦:施耐庵传

草泽英雄梦:施耐庵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浦玉生 著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ISBN:9787506371551
版次:1
商品编码:1138209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12
字数:23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施耐庵是《水浒传》作者,生平事迹记述很少,留下很多“谜”供后人猜想、研究。本书应是研究成果之一。本书作者是研究施耐庵的专家,尽其所能搜集了相关史料和民间传说,将施耐庵这位历史奇人、文学巨匠的生平故事,和他创作《水浒传》的因缘与历程,一一道来,特别剖析了施耐庵及其《水浒传》与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之一张士诚的关系,破解了许多谜团。本书特色之一是大量运用与施耐庵相关的民间传说,辅以实地相关遗存,塑造了一位秉性聪颖、才华横溢、文武双全、足智多谋、扶危救困、隐居草泽民间、为英雄树碑立传的古代知识分子形象。

作者简介

  浦玉生,男,1957年生。现任江苏省盐城市委办公室(研究室)副主任、中国水浒学会副会长。曾在中国大陆及港台地区出版散文集《心花》、长篇历史小说《吴王张士诚》、学术专著《创新经理商战》《创业文化读本》等60余部,获全国青年企业管理征文一等奖、全国首届人才研究新秀奖。

精彩书评

  作为一个敢于挑战传统人生模式的文人,李渔是勇敢的。他试图逃离士子们已走了千年之久的“学而优则仕”的道路,以自己的笔为生。于是,瞄准了观众和读者需求,他写戏,演戏,经营戏;他写书,编书,经营书……本传中他那充满活力的生命形态,使你能够清晰地触摸到来自历史深远处的层层微澜。
  ——文史专家 刘彦君

  作者将平易的语言与严谨的学术性融合起来,朴实中透出典雅。本传强烈突出了传主的具有“不安定”灵魂以及永远着眼于创造和创新的性格魅力。
  ——文学专家 贺绍俊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少年早成
第二章 官场岁月
第三章 书会才人
第四章 军事生涯
第五章 著书劝世
第六章 水浒原型
第七章 牢狱之灾
第八章 大师身后
附录一 施耐庵年表
附录二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少年早成
  一、敏而好学
  苏北里下河水乡港汊纵横,垛田星罗棋布,渔舟帆影婆娑。二十多岁的船老大施元德驾渔船在串场河里捕鱼,船尾站着的妻子卞淑贞,已怀孕九个月,仍然跟着丈夫捕鱼。元代元贞二年(1296)初冬的一个傍晚,落霞满天,渔歌唱晚,劳碌一天的卞淑贞身体忽然歪倒在舵柄上,两手捂着肚子,显得十分痛苦:“我要生了。”施元德又惊又喜地高喊:“快,全速返航!”渔船很快在泰州白驹场茅家园靠岸,众人把卞淑贞抬回家,又急忙去请接生婆。
  不一会儿,接生婆对满头大汗的卞淑贞说:“淑贞,恭喜你,生了个胖儿子。”施元德顿时喜笑颜开,在摇曳的烛光下,小宝宝正睡得香甜,滚圆的大脑袋特别招人喜爱。
  施耐庵快两个月时,还没有个名字。施元德请来隔壁的一位老秀才,给孩子取名。老秀才进了屋门,见这小孩生得方头大耳,眉清目秀,又翻了翻随身携带的旧书,对施元德说:“我看这孩子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好福相啊。起名叫‘彦端’吧!彦者,美士也;端者,正也。这孩子长大了,一定会成为行为端正的才子,有文笔才华,又为人仗义,将来是国家栋梁啊!”听老秀才这一说,施元德夫妇喜悦万分,连忙拿出早准备好的喜钱,十分感谢地把老秀才送出了门。
  这个被起名为“彦端”的婴儿,就是后来写出世界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的施耐庵。至于为何又更名“耐庵”,那是后话。
  施耐庵幼时就聪明异常,三岁背唐诗宋词,四岁画鸡鸭牛羊,五岁认识几百字。爹妈心里喜欢,到了八岁就将他送到白驹场北宝寺私塾读书。
  有一次北宝寺的一个老和尚拦住他,说有一谜语要他猜,若是猜不出来就不让上课,老和尚念道:
  小小诸葛亮,独坐军中帐。
  摆起八阵图,要捉飞来将。
  八岁的施彦端听老和尚念完,并不作答,只是用手指在地上画了一物作谜底。老和尚见了笑笑,点点头,接着又出一谜:
  小小一条龙,须长背又弓。
  生前没有血,死后浑身红。
  施彦端听了二话没说,又在地上画出一物,揭了谜底。然后昂首阔步走进私塾馆。
  原来这两个谜语的谜底分别是“蜘蛛”与“虾子”。
  私塾馆教书的老先生,有戒尺一把,对不认真读书的顽童,常常将戒尺朝桌子上一拍,调皮好玩的学生就大声朗读出来,老先生戴着一副老光眼镜,透过老光眼镜,看到施彦端端坐不动,心想,这乃神童似的,怎么今天这么笨拙,连书也不念。老先生喊来施彦端,厉声地问:“施彦端,你为何不念书!”“启禀老师,我已经将课文读熟了。”
  老先生说:“既然你已经读熟了,背给我听!”
  老先生拿过课本,只见施彦端大声背诵,竟然与课文一字不差,老先生大为吃惊,这学生果然与众不同啊,施彦端此举也令同学们十分羡慕。
  施彦端在私塾读了五年书,过目能诵,品学兼优。一天,老先生教学生写作文,题目是《春》,当有的顽童正在绞尽脑汁、苦思冥想之时,或有的学生正在磨磨蹭蹭、涂涂擦擦之时,施彦端已经完成作文。老先生拿来一看,原来这篇《春》之作文,真是春意盎然,春光明媚,且不说语言隽秀,情真意切,而且立意清新,主旨鲜明,不可多得的人才啊!
  老先生翻看着施彦端的作文,不由自主地感慨:施彦端,可惜你出生在穷乡僻壤的农家,再聪明将来也不过是一个草泽才子,哪能像那些锦衣玉食的官宦人家,成为国家栋梁,日后光宗耀祖、流芳百世啊!
  十二岁那年,有一次,施彦端偶然在邻居家见到王勃的《滕王阁序》,便借回家如饥似渴地读起来。这一读不要紧,连晚饭也忘了吃啦!等他一读完,便去私塾找王老先生请教,一见面就迫不及待地问:“先生,王勃的文章为什么写得这样好?”
  “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王老先生捋着胡子笑呵呵地说,“传说,王勃七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在云南交趾当县令,为了督促儿子更好读书,特地派人到陕西老家把王勃接到住所。王勃走到南昌时,正好碰上他的启蒙老师周先生,周先生爱喝酒,因为贪杯,这工夫已有几分醉意,就糊里糊涂地把王勃带到都督阎伯屿那儿,让王勃为阎都督写了《滕王阁序》的消息就传开了……”说到这,施彦端有点呆了,他无比敬佩少年王勃,于是对王老先生说:“将来,我也要写出《滕王阁序》这样的文章来!”
  王老先生听了,满意地说:“有志者事竟成,孩子,好好努力吧!”
  不久,白驹场内死了一个老人。按当时风俗,要先读祭文,然后才能由和尚念经。可是,事先约好写祭文的季秀才一时来不了,大家很着急。这时,施彦端也在场,他想起了王勃写《滕王阁序》,便鼓起勇气说:“祭文让我来写吧!”
  “哎呀!这个小孩口气可不小哩!”
  “一个娃娃也会写祭文?”
  大家议论纷纷。
  邻里阿大是在说书场里当伙计的,听说书人常说一些少年英雄的故事,有点儿见识,便嚷道:“有志不在年高嘛,别小看了彦端,让他试试,要是不行,等季秀才来了再写也不迟呀!”
  大家觉得阿大的话蛮有道理,主持丧事的人拿出笔墨纸张,让施彦端写起祭文来。只见施彦端卷起袖子,在桌前立定身子,闭目定了定神,毅然拿起狼毫笔,洋洋千言祭文,一挥而就。
  这时,季秀才急急赶到,主家拿着施彦端刚才写的祭文请他过目。祭文对于死者的生卒年月、婚配、所生子女、平生作为以及活着的人对死者的哀悼等等,写得清清楚楚,行文流畅,词句朴实,感情十分真挚,真是一篇中规中矩有颇见才气的祭文,季秀才连连称赞:“好,很好,难得,难得!”又仔细地端详着施彦端,认真地问道:“你曾经写过祭文吗?”
  “没有。”施彦端摇摇头说。
  “那么,你是根据什么来写的呢?”
  “我想这祭文,无非是说死者生前做过什么好事,亲人们对死去的人怎么怀念。不当之处,请先生赐教。”
  季秀才十分佩服小彦端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他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一下子把施彦端拉到了自己的怀里。
  里下河地区是“锅底洼”,水患连年。那年白驹场发了大水,家被淹了。施元德带着妻儿重返苏州施家巷,为了谋生,施元德还是以行船为业,而年仅十二岁的施耐庵,就在家门口挂了一个修补残书的摊牌。苏州城是个人文荟萃之地,书籍极贵,一般人家书籍破损了,总是请人修补,再给孩子们读,做这个行当的多是才华出众的才子。施耐庵家门口“修补残书”的招牌一挂出来,就招来不少好事文人的刁难,故意把一些残破不堪的四书五经送上门来,要他补。施耐庵当着众人的面,说这页缺什么字,那页缺什么词,“立等可取”,不一会儿就修补好了,还一字不错,一时轰动了姑苏城,街头巷尾都在传说城里出了一个小才子。
  一天,施耐庵刚在书写台坐定,忽听得有人一声吆喝:“修书!”施耐庵抬头一看,是一个衙役,一脸横肉,两眼凶光,好像前世就欠他二百斤黄豆种子没还给他似的。施耐庵胸有成竹地说:“拿来我看。”
  那衙役把手向后一指,趾高气扬地吆喝道:“知府老爷吩咐:要是此书你能修补起来,知府老爷明天设宴请你;如若错了一个字,立即将你家的招牌砸烂。”衙役一边冷笑,一边将残破的书掷在书台上。施耐庵接过来一看,是一本陈旧不堪的历书,只剩下上边一半,还有底下一半均被老鼠啃掉了。
  站在一旁看的百姓鸣不平了:“嘿,破历书如何修补?这不是拿人家小孩过不去嘛!存心砸人家饭碗?!”
  施耐庵却像没事儿一般,只见他不慌不忙地用衬纸补好缺处,提笔补写起来,大半天工夫,他真的将那历书修补好了。那修补的知识,还是他过目不忘的本事帮了忙,无非是天干地支的配合演绎,“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再套以“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的十二生肖,将这历书配套成龙,完整无缺。
  那衙役又拿起一本同样的历书,逐字逐句地核对,果然一字不差。旁边的围观者一个个提心吊胆,暗中都为施耐庵捏把汗,等听那个衙役说真的一字不差,有个人伸伸舌头,说了一句施耐庵家乡的江淮方言:“乖乖隆的冬,这个小伙真的是文曲星下凡嘞!”围观的老百姓均惊喜不已,一派欣欣然的样子,只有那个衙役灰溜溜地逃走了。
  施耐庵跟着父亲从白驹场来到浒墅关,住在太湖边上,夏天常与一些伙伴跳入湖里泅水嬉戏。他平时送父亲上船,路过苏州府学,听到学校里琅琅的读书声,总是站着不肯走,缠着父亲说“我要读书”。可是由于家境贫寒,加上母亲又生了彦明、彦才两个弟弟,家里更加困难,无法供他上学。于是他就找有书的孩子借,请识字的邻居教,有时还到苏州府学去旁听。就这样,他背熟了《百家姓》、《千字文》,还反复诵读四书五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诗》、《书》、《礼》、《易》、《春秋》等。
  施元德知道儿子渴望读书,不久就把施耐庵送到苏州西北、大运河边上的水陆要冲、江南名镇——吴县浒墅关〔施耐庵早年求学的浒墅关镇历史悠久。浒墅关曾名为“虎疁”,据《吴郡志》及当地史志记载,相传秦始皇开掘吴王墓时,见白虎蹲丘(今苏州虎丘)上,率部追赶二十余里,虎不见处,即名为虎疁,后因避唐太祖李虎讳,避五代吴越王钱镠讳,遂改名为浒墅、许市。据清道光《浒墅关志》记载,早在元代至正年间(1341—1368)就在浒墅关设置税关。明宣德四年(1429)户部设立钞关署衙于此,故得名浒墅关。当时浒墅关为长洲县六镇之一,全国七大钞关之一,为大运河上的重要关津。数百年来惯称“许市”,约定俗成浒墅关。
  〕一家私塾读书。
  施耐庵在读书期间,除了博览经史子集外,尤爱宋元话本,他不仅记忆力惊人,过目成诵,而且文思敏捷,能写会说,是一个敏而好学、才气过人的学生。
  一次,他看到老师画的牡丹形似神肖,非常羡慕,但由于自己急于求成,总是画不好。于是他就向老师请教,怎样才能把牡丹画好。老师笑笑说:“怎样画好牡丹的答案,现放在花园里呢,你去看一看就知道了。”
  施耐庵到花园里一看,除了东墙下有几株盛开的牡丹外,什么“答案”也没有。他这才明白老师的用意,是要让他照着牡丹写生呢!
  经过一段时间的临摹、写生,施耐庵自以为牡丹画得不比老师差了。一天早晨,他画了幅《蝶戏牡丹》拿去请老师指教。老师借机开导他:“你画的牡丹枝叶上有露珠,时间上该是早晨,而牡丹花瓣萎散无力,已是正午的花姿,在一幅画面上时间这样错乱,可见你写生的功夫还没有到家呢。在我国绘画史上有许多佳话:判定《正午牡丹》画的真伪,就在于牡丹花下那只猫的眼睛,瞳孔是眯成一条线还是睁得圆圆的。判定戴嵩《牧牛图》的真伪,则在于那头牛的眼睛里有没有依稀晃动着牧童的影子。”
  施耐庵心想:我今天这幅画是早晨对着牡丹写生的,难道还会看错吗?他告别了老师,直奔花园去看个究竟。时值正午,他用手捧着花仔细地一看,花瓣果然与清晨看的不一样。这件事令他感触很深,学画便格外虚心了。
  从此,他每当课余时间,总要到花园里练习写生,如此一练就是三年。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施耐庵勤学苦练,他所画的牡丹栩栩如生了。
  施耐庵早年求学的浒墅关镇历史悠久。浒墅关曾名为“虎疁”,据《吴郡志》及当地史志记载,相传秦始皇开掘吴王墓时,见白虎蹲丘(今苏州虎丘)上,率部追赶二十余里,虎不见处,即名为虎疁,后因避唐太祖李虎讳,避五代吴越王钱镠讳,遂改名为浒墅、许市。据清道光《浒墅关志》记载,早在元代至正年间(1341—1368)就在浒墅关设置税关。明宣德四年(1429)户部设立钞关署衙于此,故得名浒墅关。当时浒墅关为长洲县六镇之一,全国七大钞关之一,为大运河上的重要关津。数百年来惯称“许市”,约定俗成浒墅关。
  ……

前言/序言

  引言
  一
  施耐庵其人不见于正史,稗史野闻众说纷纭,因此被称为“千古之谜”。然而,一部旷世巨著《水浒传》的问世,家喻户晓,振聋发聩,影响深广。它是我国第一部用白话文体写就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产生于十四世纪末期,与另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共同开辟了中国小说史的全新面貌,而《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又恰恰是《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门人——学生。《水浒传》已进入世界文学之林,成为世界名著之一,那么,这位伟大作家的身世如何?“谜底”应该揭开。
  但是,《水浒传》的作者究竟是谁?是施耐庵?是罗贯中?还是施、罗合著?施耐庵的身世又是怎样的?在明代的文人笔记中,有许多矛盾的记载。及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胡适《水浒传考证》和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还认为施耐庵是乌有先生,或怀疑是伪托。一百年前日本北村三郎在《世界百杰传》中,于中国取孔丘和施耐庵为传。在我国《新世界小说社报》第八期上,曾有《中国大小说家施耐庵传》,但那篇传记里,关于施耐庵的生平,一点具体材料都没有。《辞海》第六版关于“施耐庵”的辞条也是语焉不详。
  这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有关施耐庵的原始材料太少,又距今六七百年,难于考察。但是正如一千年前的古人不识甲骨文一样,六七百年前的元明间人弄不清施耐庵的身世,但是六七百年后的今人,终于大体弄清施耐庵的身世了。
  元末明初的文学大师施耐庵,本名彦端,字子安、肇瑞,又字耐庵(或别号耐庵)。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生于泰州海陵县白驹场街市,明洪武三年(1370)病逝于淮安,享年七十五岁。
  施耐庵是个贫苦弄船人的儿子,童年时期随父亲到苏州,十三岁入苏州附近的浒墅关读书,十九岁中秀才,二十八岁中举人。到当时的京城大都(今北京)会试,结果落第。因国子监司业刘本善的推荐,到山东郓城县任训导,得以遍搜梁山水泊宋江英雄遗事,为他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基础。元至顺年间(1330—1333),施耐庵赐中进士,后曾官钱塘二载,由于与当事权贵不合,愤然悬印辞官而去,隐居著《水浒》以自遣。
  施耐庵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风云诡谲的时代。元朝统治者荒淫腐败,人民生灵涂炭,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的元帝国开始分崩离析。韩山童首先发难于中原,“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接着,刘福通、朱元璋响应于皖北,方国珍点火于福建,陈友谅起事于江西,真正到了狼烟四起的地步。施耐庵的同乡张士诚也于元至正十三年(1353)在泰州白驹场率盐民举起义旗,次年占据了高邮,建国号周,自称诚王。以后他渡江南下,攻占了常熟、湖州、松江、常州等地,到元至正十六年(1356),张士诚定都平江(今苏州),称吴王。
  为了自己的事业,无论朱元璋还是张士诚,都曾礼贤下士,以笼络地主阶级中的知识分子。张士诚甚至以厚币招徕著名文士杨铁崖。许多各抱不同目的的知识分子,纷纷投入他们的怀抱。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甚至认为,“适张氏据吴,东南之士,咸为之用。”施耐庵的朋友刘伯温投奔了朱元璋,做了朱的谋士;施耐庵的另一些朋友如鲁渊、刘亮则归张士诚麾下。而施耐庵自己及其门人罗贯中,也曾应张士诚之聘,做了幕僚。然而,张士诚却不是一个图有大志的人,偏安一隅,元至正十七年(1357)降元之后,张氏集团的领导成员生活上日渐骄奢淫逸,张士诚的女婿潘元绍就娶了七个小老婆。张士诚不仅降元,而且反过来攻安丰,杀刘福通,本来对张士诚抱有热切希望的知识分子开始感到失望,觉得他成不了大器,于是相继离去。好友鲁渊、刘亮离开吴中时,施耐庵作《秋江送别》套曲相赠。
  不久,施耐庵也离开了张士诚,隐居于今张家港市河阳山永庆寺和江阴市祝塘镇大宅里一带,靠教书为生,并继续《水浒传》的创作。一三六七年,苏州城破,张士诚兵败被俘,后死于金陵。朱元璋在苏州一带大肆搜捕张士诚的余部,为避祸,施耐庵回到江北,定居于白驹。因为写了“倡乱之书”《水浒传》,施耐庵被关进刑部大牢年余,后染病,晚年流徙淮安一带活动。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淮安有人还能确指施耐庵的书斋以及隔壁罗贯中的寓所。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发现,施耐庵书斋在今淮安大香渠巷6号。
  《水浒传》一书的创作,根据传说记载,在张士诚入吴时,施耐庵已经写到第四十五回;根据山东传说,从十四世纪二十年代就已经开始。据《顾丹午笔记》,明洪武初年,刘伯温说施耐庵“著《水浒传》甫竣”,又说他的一生精力都耗尽于一部书上了。看来,《水浒传》的写作,前后经历了四十年之久,终于在施耐庵贫病交加逝世前,基本完成。
  施耐庵生前没有能大规模出版发行这部小说。但在他写作过程中,小说的稿本就陆续以手抄本的形式流行了。《水浒传》的批量印刷本是在他死后一百八十年才出版的。其时,兴化有个进士宗臣,被朝廷派到福建任“提学参议”,负责训练壮丁,抗御倭寇。这时,罗贯中的后人便以“乡谊”之名去见宗臣,请以家藏小说、经罗贯中修改过的《水浒传》付梓,让军民暇时看看,以激励士气。得到宗臣的许可后,才在福建坊间刻印出版。六百年来,《水浒传》不但风行中国,而且流传世界。
  施耐庵陵园在今江苏省兴化市新垛镇施家桥村,仿施耐庵故居(施氏宗祠)改建的施耐庵纪念馆在今大丰市白驹镇花家垛上。这正应验《水浒传》第一百二十回中所说的:“楚人怜其忠义,葬在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内,建立祠堂,四时享祭”。
  正是:“千古蓼洼埋玉地,落花啼鸟总关愁。”
  二
  十四世纪晚期,元末明初之际,中国文坛上一部辉煌的小说巨著悄然横空出世,从此在人类文学艺术的灿烂天宇高悬了一颗光耀千秋的星斗——它最初叫《江湖豪客传》,后来通称《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小说创作中的第一座高峰和里程碑,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封建社会阶级矛盾、反映农民战争的现实主义长篇巨著。《水浒传》是中世纪的文化结晶,也是农耕社会中华智慧的百科全书。《水浒传》从皇帝到乞丐,从朝廷的文武大臣到小偷闲汉,从天文地理、典章制度到社会习尚、风土人情,从小说戏曲、诗词歌赋到琴棋书画、文物古董,从人间尘世、凡夫俗子到神仙圣境、仙子僧道,从龙凤蛇蝎、草木虫鱼到妓院赌场、吃喝玩乐,三教九流,四面八方,无所不写,无奇不有。尤其从内容方面看,《水浒传》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热烈赞扬被压迫阶级英雄人物的反抗斗争,更是世界文学史上所少见的。《水浒传》早已进入世界文学之林,是中国文学值得骄傲的旗帜。
  施耐庵在口头文学、宋元民间艺人话本、元人戏曲的基础上,荟萃取舍,缀合创作,撰为巨帙《水浒传》。根据诸多专家对《水浒传》版本的演变史研究,可以大致推知其形式和内容:一种可能,即七十回,并后五十回《古本水浒传》;另一种可能,他所完成的《水浒传》是一百回本的规模,即梁山大聚义之后,有着招安、征辽、征方腊的故事,最后的宋江、李逵被毒酒毒死,吴用、花荣双双吊死于宋江墓前的悲凄情节作为全书结局;至于一百二十回本,是由罗贯中插增了征田虎、王庆的内容二十回。
  施耐庵的伟大功绩,首先在于他在《水浒传》中塑造了鲁智深、武松、林冲、李逵、阮氏三雄等一系列属于人民的英雄。他们急公好义,助人为乐;他们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他们为了正义,不惜头颅热血。他们在伦理道德上完好,是心灵很美的人,尽管在某种具体行为上也有缺点过失,但他们的主导面永远是值得人们喜爱学习的。他们勇往直前、气势磅礴、视死如归的英雄性格,可以说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形象化身。施耐庵冒天下之大不韪,敢于把一般社会成见中的“强盗”写成英雄,指出人类真正的正义良心的代表、楷模,是他们而不是帝王将相,把被颠倒的历史颠倒了过来,这是思想文化史上的创举与贡献。
  施耐庵的伟大功绩,其次在于《水浒传》中竖起了“替天行道”的旗帜,让它高高地飘扬

用户评价

评分

好东西 价格便宜 正版实惠 包装比较好 下次在光顾

评分

不错 很好的一套书 每一本都值得拥有

评分

这套书不错,值得一读。推荐。

评分

好书不用多评,公道自在人心。

评分

施耐庵的故居的我们这里,江苏省兴化市新垛镇,

评分

物流快,满意。

评分

爸要买的,喜欢看,很好,爸很高兴

评分

水浒一书天下闻名,看看作者的英雄梦

评分

好东西 价格便宜 正版实惠 包装比较好 下次在光顾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