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寜宮
評分文華殿初為皇帝便殿,明天順、成化兩朝,太子踐祚之前,先攝事於文華殿,嘉靖十五年(1536年)改為皇帝便殿,清康熙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始重建,為明清皇帝經筵之所。
評分位於太和門廣場,共5座,單孔拱券式。廣場南部自西嚮東蜿蜒流淌著一條如弓形的金水河,這就是所謂的“內金水橋”。這是紫禁城內最大,也是最壯觀,最華美的一組石橋。正中的是禦路橋,供皇帝專用。東西兩側為王公橋,供皇室成員、親王大臣通行。再兩側為品級橋,供三品以上官員行走。功能和天安門前的外金水橋相同。
評分內金水橋
評分東西不錯,送貨及時,愉快的購物體驗。
評分紫禁城外朝除三大殿外,還有文華殿和武英殿,左文右武,東西對稱。文華殿的作用在明清主要是充當皇帝經筵的殿堂。在文華殿後乾隆時專為儲藏《四庫全書》而在文華殿後按照天一閣式樣興建的文淵閣。北京現存文淵閣的功能主要是藏書。武英殿和文華殿規製基本相同,相互仿建。明末清初,硃由檢崇禎八年搬到武英殿居住。李自成兵敗迴京在武英殿登極稱帝,結束後焚燒皇宮,但武英殿未被殃及。清攝政王多爾袞率清軍入城,登臨武英殿開始七年的攝政王生活。明清兩代的武英殿,大部分時間發揮著文化功能,如明曾在這裏召集畫師作畫,而清康熙十九年設立武英殿修書處,武英殿成為宮廷修書印數之所,也就是皇傢齣版社和印刷廠。武英殿和文淵閣在明清兩代,特彆是在清代,既是中華各族傳統文化之收集、整理、校勘、編輯、齣版、珍藏的曆史見證,也是專製君主扼殺大批知識精英之學術批判精神和思想創新精神的曆史見證。明清內閣在皇宮外朝,非常重要。
評分坤寜宮建於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明代屬皇後的寢宮,清順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仿盛京清寜宮的式樣重修。西端四間闢為薩滿教祭神的場所,東端二間是皇帝大婚的洞房,年幼登基的康熙、同治、光緒三位皇帝均在此成婚。
評分 評分收藏工具書參考書,良心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