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2
·十八届三中全会前夕15位中国当代有影响力战略思想家为鼎盛中国集体发声
·前沿、有启示性的“中国道路”资深阐释
·三个自信依据所在,登顶思维与大国方略
·国家优秀图书、百万畅销书《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主题延伸
海报:
《道路自信:中国为什么能》是一部中国趋势形势正能量分析的书稿,是一部客观、提气的作品。
“中国走到今天,已经下了世界上精彩的一盘棋。但是我们很多人还是不自信,这是非常遗憾的。中国有世界上较大的人口规模,什么事情只要我们做好了,都将是世界级的规模效应。现在我们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过15、20年,也许就不用‘中国特色’这个词了,也许社会主义主流版本就是中国这个版本。我们需要话语自信,中国到了建立一种话语体系的时候了。”15位中国当代有影响力的战略思想家,他们从各自的视角、专业对“中国道路”进行了分析解读,总结了共和国60多年的发展道路和发展经验,分析中国在今天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地位以及面对的机遇和挑战,展望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中国将为世界所作贡献。从事实和理论层面阐述中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依据所在。
《道路自信:中国为什么能》是一部汇集中国思想、表达中国立场之作,是一部激发和增强追求中国梦的正能量之作。中国模式能否经受住历史的考验?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能否实现?如何完善中国模式,建立“后西方话语时代”的中国话语体系?这成为中国严肃思想者们的理想与追求。书中思想具有国家战略意义和政策参考价值,也有助于启迪心智,培养家国情怀。
玛雅,生于南京,长于北京,籍贯湖南。当过兵,当过国家公务员。1990年赴澳大利亚学习英文,1992年转赴美国留学,获政治学博士学位。2002年10月加盟香港凤凰集团,任《凤凰周刊》副主编、执行主编,现为凤凰出版中心主笔。著有《战略高度——中国思想界访谈录》、《当代中国思想界国是访谈录》(海外版)、《亲历美利坚》,主编《聚焦当代中国价值观》、《人民共和国六十年与中国模式》、《美国的逻辑——意识形态与内政外交》、《美国的逻辑,中国可否复制?》(海外版),在美国出版英文论著《中国民主进程中的国家与社会》(State and Society in China’s Democratic Transition, Routledge, New York)。
★ 中国在向世界全面开放的过程中,在深深融入世界的过程中,在大规模影响世界的过程中,需要中国自觉、中国自信和中国标准。
——胡鞍钢
★ 中国的知识分子必须摆脱一味去“西天取经”的思维定式。只有中国的知识分子才能引导社会思潮,掌握发展机会,克服改革问题,真正实现民族复兴大业。
——林毅夫
★ 国家利益是什么?没有国就没有家。没有一个统一的主权独立国家,没有一个在国家内部能够形成的统一市场,就没有经济发展,就没有工业发展,中国今天的所有成果、老百姓的好日子,就可能付之一炬。
——高梁
★ 我认为中美关系会转好。只要美国还能从中国借钱,中国还是美国较大的债主,奥巴马就不能以一种傲慢、强势的姿态和中国打交道。你不能当“黄世仁”的时候是恶霸,当“杨白劳”的时候还是恶霸,扮演哪个角色你都强势,那是不可能的。
——乔良
★ 中华民族下一步怎么发展,怎么崛起?我认为,我们应该更多向大洋、向海外,特别要保护我们的海外利益和海上能源通道的安全。中国要成为一个大国,必须成为一个海洋大国。
——罗援
★ 有时候我真的觉得,中国走到今天,已经下了世界上精彩的一盘棋。但是我们很多人还是不自信,这是非常遗憾的。我们需要话语自信,中国到了建立一种话语体系的时候了。
——张维为
★ 中国的问题根本上是国内问题,只要共产党能坚持以民为本,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统一思想,制止腐败,保持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就战无不胜,百年复兴之梦就一定能实现。
——潘维
★ 民主要谈,更重要的是谈社会主义。谈民主也不能只谈一种方式,要探索各种方式。我提的四个方式都应该谈,四个方面都要加强。现在一谈民主好像只有选举一件事,这种思维方式太简单化了。
——王绍光
★ 我们曾经与那些伟人同时代,我们今天站在他们的肩膀上,我们必须让后人也能站上我们的肩膀。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努力,不息奋斗,实现多少代人百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金一南
唱响中国VS唱衰中国
玛 雅:你的《中国震撼》一书出版后,引起广泛强烈反响,也受到一些批评。有评论认为,中国还需要另一种震撼,就是对存在问题的震撼,这种震撼似乎比前一种震撼更需要。这些问题正在严重侵蚀着我们的发展成果,如果任其发展,不在思想上予以足够的重视,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可能毁于一旦。对于这个评论,你有何回应?
张维为:中国的崛起带来了震撼,因为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和我们的成绩是不能等量齐观的。我们的成绩远远大于我们的问题,也为我们解决这些问题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我们可以透过国际视野,对所有的问题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从中得到比较客观理性的认识。纵向看,历史上其他大国崛起付出的代价远比我们高:它们当时的腐败比我们今天严重得多,它们当时的贫富差距比我们今天大得多,它们当时的环境污染也比我们今天更严重,更不要说它们在崛起过程中发生了多少战争、掠夺和杀戮。横向看,今天与我们可比的国家,比如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发展的成绩远不如我们,各种问题往往比我们更严重。所以,我的基本看法是:首先充分肯定我们的成绩,再来自信地解决我们的问题。中国所有的问题都说得清,中国所有的问题都有解,中国模式还可以继续改进和完善,未来它将会越来越好。
我不否认中国模式有它的问题,但是在我看来,中国模式一个关键的好处就是经得起国际比较,而且能在这种比较中明显胜出。我们可以把世界上的国家分成三大类来进行比较:
第一类是发展中国家,农业人口一般占总人口的40%以上。可以说,中国过去30年取得的成绩比所有发展中国家加在一起还要大。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发展中国家最大的问题是消除贫困,根据联合国的统计,中国过去20年消除贫困的总量占世界贫困人口的70%。这是巨大的成绩。举个例子,我们可以开车从北京或上海出发,往不同的方向开,20个小时可以开到深圳、黑河或重庆等地。我们把一路上看到的贫困现象记录下来,全部加在一起也不会多于一个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埃及、巴基斯坦两个小时车程中看到的贫困,差距就是这么大。
第二类是前社会主义国家,或者叫过渡经济国家,即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中国在过去30多年,经济规模增加了18倍,而同一时期东欧只增加了一倍,当然他们原来的起点比我们高。如果分板块来看,我们的发达板块,即沿海发达地区,已经基本赶上甚至超过了东欧,比如上海,明显超过了东欧的发展水平。
第三类是发达国家。这也应该分板块来比较,不应该用人均的方法。中国的发达板块是一个“准发达国家”板块,这个板块今天是可以和西方叫板的。我在书中引述了不少西方人到上海的观感,比如前面提到的《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弗里德曼的文章。虽然我们在有些方面还不如美国,但是总体上,关键硬件方面,如机场、码头、公路、高铁,甚至主要商业设施等,我们的发达板块在许多方面其实已经赶上甚至超过美国了。关键软件方面,一些基本指数,比如人均寿命,我们在不断提高,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上海和北京的人均寿命都比纽约高,而美国有些年龄段的人口生存率正在下降。根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2012年10月一份研究报告,美国的人均寿命在发达国家中是垫底的,主要原因“可能要归咎于美国医疗体系的缺陷”。再比如,上海的街道比纽约安全得多,女孩子晚上12点可以在街上散步,北京等大多数中国城市的治安情况也都比美国城市好很多。当然,有些地方我们可以向纽约这样的城市学习,比如文化产业。我们的发达板块人口至少三亿,与美国的人口相当,这个板块与另外一个更大的“新兴经济体”板块已经形成了高度良性的互动,这是中国迅速崛起的一个主要原因。
玛 雅:对于中国存在的问题你怎么看?中国是不是也需要对存在问题的震撼?
张维为:我从不否认中国存在问题,有些问题还相当严重,需要认真加以解决。我在书中谈了几个主要方面的问题,比如贫富差距、环境污染、贪污腐败、城乡不协调,等等,这里不具体讨论了。我想指出一点,我们在谈论“文明型国家”内部的问题时,也要有一种“板块概念”,这样才能对问题准确定位。有些人试图用以偏概全的方法来否定中国所取得的成就,把局部的问题无限夸大进而否定中国的发展模式,这是不明智的。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如果你认为美国是个正常国家的话,那么中国的问题即使比美国多4倍恐怕也是正常的。事实上,美国的问题并不比中国少,美国监狱里的人数比中国还多。看中国的事情,一定要有一个宏观的把握,抓住一些问题来否定整体的巨大进步是不可取的。比如政府绩效,据我观察,意大利和希腊的腐败远比上海严重。上海的城市治理水平高于罗马,和纽约也是可以比的,上海、江苏、浙江的治理水平明显超过希腊,尽管希腊和意大利都是发达国家俱乐部的成员,纽约是发达国家的顶尖城市。所以说,中国这些成就很了不起,我们整个发达板块相当于20多个中等欧洲国家之和,人口和美国差不多,这么大范围内所取得的任何成绩,都足以对国内其他地区产生示范效应,对整个世界产生震撼效应。
2010年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引起全世界关注。西方媒体几乎都在第一时间刊登了这个消息并发表评论。英国《泰晤士报》指出,中国跃居世界第二位,意味着全球经济和政治权力的转移。《纽约时报》将这一超越称为中国国力增强的“里程碑”。西方主流经济学家现在也大都认为,少则10年多则20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将超过美国。
相比之下,中国媒体的相关报道和评论则显得低调,大都强调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目前的人均GDP只有日本的十分之一,所以这个世界第二大国的含金量不高。持这种观点的人,一部分是秉承谦虚谨慎、韬光养晦精神,他们更多地看到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也担心 GDP被拔高了会导致国家承担过重的国际责任。而另一部分则属于看不到或者不愿意看到中国迅速发展的人,他们不仅认为中国GDP超过日本没有什么了不起,而且还认为1840年的时候中国GDP也是世界第一,还不是照样挨打。
其实,谦虚谨慎也好,韬光养晦也好,关键是要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对中国今天的经济规模心中有数。如果韬光养晦意味着轻易贬低自己,使得人民对自己的国家失去信心,对中国的发展模式失去信心,那也是危险的。那些不愿意看到中国模式成功的人就经常利用这一点来误导民众,唱衰中国,造成在一部分国人中大国小民心态的蔓延。为了纠正这种偏向,我们应该把中国崛起的事实如实地告诉我们的人民。从我走访一百多个国家的实地观察来看,过去30多年,中国无疑是世界上整体进步最快、人民生活改善最多的国家。中国今天遇到的各种问题,其他大国在崛起过程中也都遇到过,最终也都可以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得到解决。我们完全可以在这样一种新的认知基础上,重新凝聚全社会对中国发展道路的共识,确立一种自信自尊自强的韬光养晦,而非精神不振信心不足的韬光养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国内外各种挑战,为中国走向更大的辉煌开辟新的前景。
……
序 我们为什么唱响中国
玛 雅
一
一百年后,当后人打开今天的历史画卷,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这样一个人类社会剧变的壮观场面——苏联东欧在20世纪末的轰然坍塌和中国在21世纪初的震撼崛起。不久,始于美国的金融海啸又席卷全球,裹挟着整个世界经济一泻千里……风雨飘摇中,有一个身影趔趄了一下,却依然站立。这就是曾经被西方打倒在地,却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中国。
一百年后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们会发现,苏东的坍塌和中国的崛起,是二战结束半个世纪后世界上影响极为深远的两大事件。两个事件共同改写了历史,改变了世界——前者宣告了一条道路的失败,令“历史终结论”者们欢呼不已;后者证明了另一条道路的成功,打碎了“历史终结论”者的梦幻。两条道路之间,存在着无法割裂的血脉联系。二者的区别在于,能不能与时俱进,能不能从具体约束条件出发,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通向理想境界之路。
正如中国领导人一再强调的,自1949年以来的中国发展历史不可割裂。中国之成为今天的中国,既与邓小平等领导人开创的改革开放道路有关,也与毛泽东那代领导人建构的国家制度框架有关。毋庸讳言,60多年来,在意识形态的浅层、在国家工作重心和目标上、在与世界主要大国的关系等方面,中国上演过数次左右“变脸”。然而,中国意识形态和国家制度的“底色”始终没有变,那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探索实现社会主义的“人间正道”。直到今天,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走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
在这条路上,60多年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也经历过一次次挫折、震荡和损失。但不论怎样跌宕起伏,都未构成对方向本身的否定,而只是告诉世人:一种理想和理念,要从经典作家的书本走到现实,绝不可能是一条直线,其间必然经历曲折和反复,需要在不断试错
道路自信:中国为什么能 入选2014中国好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道路自信:中国为什么能 入选2014中国好书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道路自信:中国为什么能 入选2014中国好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帮朋友买的,他总是喜欢看这种书,,也不知道他看的怎么样。。
评分有深度,好书,好评好评好评
评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很好!
评分给单位买的
评分书的质量不错,很好
评分这种具有中国正能量的书,实在是少有。
评分发货速度快
道路自信:中国为什么能 入选2014中国好书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