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虽为“交游录”,实则内中考据亦甚详。不仅讲宋朝年间士人风俗人情一一剖解得细,对如王禹偁、范仲淹、王安石这般名流的交际圈子也一一提略介绍,内容丰富,实在不可错过。
评分业余水平
评分难得 时不时翻一页 慢慢看吧
评分纸质印刷一般
评分钱惟演(977~1034),字希圣,钱塘(治今浙江杭州)人。钱俶次子,从其父归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擢司封郎中、知制诰;八年,拜翰林学士。天禧四年(1020)迁枢密副使;乾兴元年(1022)二月,仁宗即位,进枢密使;同年十一月,因党附丁谓,以保大军节度使罢知河阳。天圣三年(1026)十二月,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许州;八年,改判陈州。徙判河南府,被劾,落平章事,为崇信军节度使,归本镇。卒赠侍中,谥文僖。惟演博学能文辞,曾采钱镠及元瓘、佐、倧、俶等父祖诗汇为一编,名《传芳集》;又预修《册府元龟》,撰有《拥旌集》、《伊川集》各5卷,《典懿集》30卷(以上已佚)及《金坡遗事》(今存)等。7
评分很好的书,值得收藏和细细品读!
评分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时代。正如理学大师朱熹所指出的那样:“国朝文明之盛,前世莫及。”1究其原因,各种人才的脱颖而出,无疑是极为重要的因素。由于重视教育、广开科举入仕之路和馆阁储备、培养人才制度的形成,大量出身寒素,起家孤贫的优秀人才,不断涌现。在北宋中期的庆历、嘉佑之际,出现了人才辈出、灿若群星,如云蒸霞蔚般极为可喜的盛况。这种状况,延续至英、神、哲三朝。作为宋学开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范仲淹,无疑为促进这种社会现象的出现,作出了无与伦比的历史贡献。他主持的“庆历新政”,开创了州县普遍立学的新局面,是中国教育史上有里程碑意义的创举;他力倡以杀任子之恩、严馆阁之选和实行磨勘新制为中心的官制改革,主张以策论为主改革贡举制度,不仅促进了社会风尚的改变,也为赵宋王朝的长治久安培养了大批各类人才。
评分有趣的话题,揭示文人细节。
评分范仲淹“行求无愧于圣贤,学术有济于天下”。2其先忧后乐的崇高精神和风范,自强不息的可贵情操和意志,爱国忧民的坚定信念和立场,从政治军的丰富经验和智慧,淡泊廉素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博闻广识的精湛学问和志趣,赢得了当时社会精英的一致钦佩和高度赞赏,他也成为宋代士人效仿的榜样。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说,范仲淹不愧为开一代士风的领袖人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