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初中生和高中生 1.全国重点名校教师推荐,实用的学习方法使用手册,让你也能考一的学习方法。
2.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本书让你轻松提高成绩!
3.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状元,但每一个状元的成功经验,都一定能让你受益其中。
4.100个高效合理的听课习惯、100个简单实用的记忆方法、100个轻松巧妙的学习细节,帮助你快速提高各科成绩。
内容简介
“高分一定有方法,学习一定有技巧!”这是毋庸置疑的。在学习的道路上,实用、便捷的窍门就是借鉴那些状元们的学习方法和技巧。那么,状元们的这些成功经验中究竟哪些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呢?
为了帮助广大中学生和家长们认识到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并使大家通过学习状元们的成功经验,快速地掌握实用、高效的学习技巧,我们特编写了这套《状元学习法系列:北大清华状元(100个听课习惯+100个学习细节+100个记忆方法)(套装全3册)》。全书共三册,从听课习惯、记忆方法、学习细节三个方面,针对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习惯,分别精选了100个北大清华状元的学习秘诀和窍门,希望通过高考状元们的现身说法,为大家提供实用的指导和有效的帮助,快速、全面地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稳步提高学习成绩。
《状元学习法系列:北大清华状元都养成的100个听课习惯》为其中的一本:围绕听课和笔记这两大基础环节,精选了100条中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听课锦囊,内容既包括平时课堂学习的一般规律,也有针对不同科目的听课窍门,能帮助广大中学生们在课堂学习上游刃有余,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消化,为学习成绩的稳步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相信,有了本书的指导,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能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为学习成绩的稳步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本书也一定能在大家走向大学的征途中贡献巨大的力量。
作者简介
陈年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常年担任高三毕业班班主任。他的学生中有多人考入北大、清华等名校。教育教学成果多次获市区级奖励。在《中国教育报》《现代教育报》《班主任杂志》《北京教育教学研究》等报刊发表文章若干。参与编写《中华名句词典》《学生作文描写词典》等工具书及《中国学生成长读本》《初中生新课标读写能力升级读本》等多部学生优秀读物。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状元谈听课】
吃透每一节课的内容
谈到自己的学习经验时,王伟觉得主要是要重视课堂,吃透课本。“在上课的时候要认真听讲,理解吃透每一节课的内容,下课的时候要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2013年宁夏高考理科状元 王伟
每天看课堂笔记
平时上课一定要勤记各科笔记,上课听讲时遇到理解有障碍的地方要记下来,但要尽量简洁明了,这些问题要争取在当晚解决。每晚睡前我都要再看一遍笔记。
——2011年黑龙江高考理科状元 马强
做一个“笔记整理控”
“我是一个‘整理控’。”龚恬有一个学习小秘诀,从来不上辅导班的她,有一套“龚氏笔记”。从高一起,她就十分细心地整理、归纳习题,每门课都有笔记,几十本厚厚的笔记凝聚了几年的复习精华。“每次考试时,我发现不少题目早已烂熟心中。”
——2013年江苏高考文科状元 龚恬
目录
第一章 掌握听课方法——学会做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中学阶段,课堂学习的时间占了全天学习时间的三分之二以上。无论你的学习成绩如何,课堂听讲永远是最重要、最关键的。
001 45分钟里的加减法
002 你的听课目标:当堂掌握知识点
003 课堂注意力的提升方法
004 掌握课堂注意力的调换
005 紧紧跟上老师的讲课思路
006 请多问几个“为什么”
007 听课的关键是加深理解
008 珍惜课堂讨论这一宝贵机会
009 以我为主,只听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010 避免光听不看和不做课堂小结
011 听讲题课要抓住的6个方面
012 听“教科书派”老师的课要事先抓重点
013 听“教师用书派”老师的课要选好参考书
014 听“脱轨派”老师的课要先详读课本
015 听“念佛派”老师的课要多发问
016 听“射手派”老师的课要改变笔记方式
017 听课要“眼观三路,耳听一方”
018 怎样让你的大脑活跃起来
019 听课就是与老师做好配合
020 上新课时要学会联系旧课
021 积极发言,将被动听课变为主动听课
022 课堂回答问题有技巧
023 听课要抓住关键内容
024 课堂是听与思的结合
025 听课流程也需要安排
第二章 做好课堂笔记——用最少的时间消化课堂知识
课堂笔记是我们提高听课效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一本优秀笔记记录的往往是一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
026 笔记是听课的一个关键部分
027 听课与记笔记的关系一定要处理好
028 课堂笔记到底要记什么
029 课堂笔记应该怎么记
030 既要突出重点,也要及时补充
031 记课堂笔记要因“科”制宜
032 编提纲、写提要的记笔记方法
033 利用符号和缩写记笔记
034 找到最理想的笔记形式
035 课本上也可以做笔记
036 短小精练的摘录式笔记
037 方便灵活的图表式笔记
038 整理过的笔记才是好笔记
039 加工、整理笔记的四项原则
040 整理笔记的具体方法与要求
041 整理课堂笔记六步法
042 好笔记要有好的编辑技巧
043 沙里淘金筛选笔记内容
044 坚持做难题笔记与错题笔记
045 增强笔记的“视觉效果”
046 避免两种记笔记的误区
047 课堂笔记要因科而异
第三章 分科听课技巧——熟悉不同科目的听课模式
不同学科的独特学习特点,在课堂上体现得最明显。学习材料不同,老师的讲课方式不同,我们听课的方法也应该因“科”制宜。
048 上好语文课要抓住三大前提
049 课前要先熟读课文
050 把思考作为语文课的中心环节
051 用游戏的方式上语文课
052 听语文课要学会疑问与联想
053 好的阅读技巧让你的语文课更高效
054 听好语文课的几个小诀窍
055 课下要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056 预习是上好数学课的关键
057 数学课本也要认真阅读
058 听好数学课的四个要求
059 争取在课堂上真正理解数学概念
060 重视老师运用的数学思维方法
061 听数学课时要注意掌握“活知识”
062 掌握数学语言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063 英语课该怎么预习
064 如何在课堂上进行英语听说训练
065 英语课堂上的单词记忆方法
066 掌握语法是上好英语课的关键之一
067 跟随老师一起分析英语课文
068 物理课上要牢牢掌握概念、定律与公式
069 如何上好物理实验课
070 听课时要抓住化学概念中的关键词
071 化学课也要记好笔记
072 化学实验课的学习方法
073 上政治课要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074 一定要重视的生物实验课
第四章 课前预习+课后总结——强化听课效果的杀手锏
听课是中学阶段学习的关键环节,但再好的听课方法,如果没有预习、复习的配合和补充,也无法达到长远、稳定的学习效果。
075 预习和听课有什么关系
076 明确预习的各项任务
077 好的预习有什么具体要求
078 如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079 掌握不同科目的预习方法
080 课前预习的内容与方法
081 掌握课前预读的技巧
082 预习时如何进行圈点批注
083 你会记预习笔记吗
084 寻找最适合自己的预习方法
085 课前预习五步走
086 适用于文科的提纲预习法
087 利用好课本的目录
088 制订一个科学的复习计划
089 熟悉复习的形式与要求
090 复习时要紧紧抓住教科书
091 高效的做表(图)解复习法
092 复习过程中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093 最有用的“过电影”复习法
094 复习的效率如何提高
095 系统复习要抓基础知识和题型
096 实用的“四化”复习法
097 先复习,后做题
098 每节课后都要及时复习总结
099 高效使用参考书
100 “旧路新探”复习法
前言/序言
作为一名班主任,每当迎接一级新的学生时,我都会首先问他们这个问题:“同学们,你们会听课吗?”
乍一听这个问题,你可能会哑然失笑:“听课,这么简单的事情,谁不会呀!”有的同学也许还会对此嗤之以鼻:“瞧您问的,我上学这么多年了,听课还是问题啊?”
所以,每次我问同学们这个问题时,大家都会异口同声地回答:
“会!”
但是,我马上打开投影,接着问:“请大家认真想想,你在平时的课堂上,有没有出现过以下这些状况?”
a.上课发呆、走神,注意力不集中。
b.不敢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
c.有的新课很难听懂。
d.课上好像听懂了,一到考试就忘。
e.平时总是感觉学习时间不够用。
f.课是认真听了,但笔记本上空无一字。
g.光顾着记笔记,下课发现什么都没听进去。
……
“如果这些状况你一个都没有,请举手。”
大家一下子都安静了下来,没有一位同学举手……
后来,我经常告诫我的学生们,为学习成绩不理想而苦恼的大有人在,而他们最常见的应对办法,无非是大量的补课、做题以及请家教……事实上,这些做法本末倒置,往往收不到好的效果。其实,作为中学生,每节课有45分钟,而每年要上1000多节课,课堂占据了大家全部学习时间的2/3以上。而且,最基础、最重要的学习内容也都是在课堂上获得的。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成绩,首先就要保证听课的高质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课堂就是中学生提高成绩的生命线。
不重视课堂,是大部分成绩不佳的学生最容易陷入的学习误区。要想改善学习状况,首先就要提高听课质量,争取使课堂的每一分钟都能产生效益。当然,除了听课,课上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做笔记。通过对历年各地中高考状元的采访,人们发现,一本优秀的课堂笔记,几乎是所有尖子生必不可少的秘密武器!
这本《北大清华状元都养成的100个听课习惯》,正是围绕听课和记笔记这两大基础环节,为大家整理了大量具体、实用的学习案例,比如如何轻松提高听课的注意力,针对不同科目怎样选择不同的听课方法,有哪些高效的记笔记方法,数学课应该怎么听才更有收获,等等。这些方法大家一看就懂、一学就会,能马上运用到学习中去。
我希望有了本书的指导,大家在今后的课堂学习中能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消化,为学习成绩的稳步提高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在此,祝愿同学们心想事成,考入理想的学校!
告别低效,拥抱深度学习:一场唤醒大脑潜能的革命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如同潮水般涌来,如何才能在这片浩瀚的海洋中精准地捕捉到最有价值的珍珠?学习,早已不是简单的信息堆砌,而是一场关于理解、消化、内化和创造的深度探索。我们常常发现,即使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课堂上老师滔滔不绝,我们却常常走神,笔记记了一堆,却难以真正掌握知识的精髓;课后复习,感觉似曾相识,却又无法熟练运用。这一切的困惑,都指向一个核心问题:我们的学习方法是否真正高效? 《状元学习法系列:北大清华状元都养成的100个听课习惯》并非一本简单的“速成秘籍”,而是一次关于学习本质的深刻剖析,一次关于大脑学习机制的科学探索。它聚焦于一个最基础却也最关键的学习环节——“听课”。我们都经历过无数次的听课,从小学到大学,甚至步入职场,听课几乎贯穿了我们整个求学生涯。然而,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了“听课”的真正含义?它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一个主动的、多维度的认知过程。 本书将带领读者踏上一段重新认识“听课”的旅程。它并非罗列一些模棱两可的“听课技巧”,而是深入挖掘那些顶尖学府学子们在课堂上所展现出的、令人惊叹的学习能力背后的“听课习惯”。这些习惯,并非天生,而是通过刻意练习、科学训练而形成的,它们是思维模式的体现,是学习策略的固化,更是大脑高效运转的密码。 一、 听课,一场大脑的“交响乐” 我们习惯于将听课视为“用耳朵听”,但真实的听课,远不止于此。它是一场调动了视觉、听觉、触觉,甚至情感和联想的全方位大脑活动。 听觉的觉醒: 并非所有声音都能被有效接收。本书将揭示如何训练我们的大脑,使其能够过滤掉不必要的干扰,将注意力精准地锁定在关键信息上。这包括对语速、语调、重音的敏感度,对逻辑线索的捕捉,对隐喻和类比的理解,以及对提问和讨论中信息的快速识别。我们将会学习如何识别老师讲解中的“信号词”,如何通过声音的细微变化来判断知识点的重要程度,以及如何在高强度的信息输入中保持大脑的清醒和专注。 视觉的洞察: 课堂上的视觉信息同样重要,包括老师的板书、PPT、肢体语言,甚至同学的表情。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将视觉信息与听觉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形成更立体的知识印象。如何快速捕捉板书的结构和要点?如何理解老师的肢体语言所传递的额外信息?如何通过观察来判断课堂的节奏和同学们的理解程度?这些看似细微之处,却能极大地提升学习的效率和深度。 思维的跃动: 听课绝非被动地“灌输”,而是一个主动思考、积极参与的过程。本书将引导读者建立起一套主动提问、主动联想、主动批判的思维模式。我们不再是知识的“接收器”,而是知识的“加工厂”。如何在上课时,一边听一边思考,将其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如何产生疑问,并在心中形成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对老师的观点进行初步的评估和思考,而非全盘接受?这些主动的思维活动,能将听课转化为一次次的大脑“健身”。 情感的连接: 学习并非冰冷的数据输入,情感的投入能够极大地提升记忆和理解的效率。本书将探讨如何通过激发兴趣、建立关联,让听课变得有趣味,让知识充满生命力。如何让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形象?如何找到知识与生活的连接点,从而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如何通过课堂上的互动和讨论,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二、 状元们的“隐形翅膀”:100个习惯的深度解读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并非空谈理论,而是提炼出100个可执行、可模仿的“听课习惯”,并对其进行深入的解析。这些习惯,可以被归纳为以下几个关键维度: 课前准备的“预备式”: 许多人忽视了课前的重要性,认为听课是听课本身的事情。然而,顶尖学子深知,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高效听课的基础。本书将详细阐述如何预习,如何带着问题去听课,如何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以及如何调整好心态,为进入课堂做好准备。这包括对教材的初步浏览,对新知识的初步猜测,以及对课堂目标的确立。 课堂中的“专注力矩阵”: 专注力是学习的基石,而课堂环境充满各种干扰。本书将提供一系列科学的方法来训练和提升课堂专注力。这包括建立“注意力地图”,识别并排除干扰源,利用“积极倾听”技巧,以及在必要时进行“主动休息”来恢复精力。我们将会学习如何“看见”老师的每一个眼神,如何“听见”每一个关键的词语,如何在复杂的课堂信息流中保持清醒的头脑。 笔记法的“艺术化”: 笔记并非简单的抄录,而是思维的浓缩和知识的再组织。本书将摒弃传统呆板的笔记方式,介绍多种创新、高效的笔记方法,如康奈尔笔记法、思维导图笔记法、图示化笔记法等。这些方法不仅能帮助学生记录关键信息,更能引导学生在记录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分类和连接。如何通过笔记来梳理知识结构?如何通过符号和图示来表达抽象概念?如何让笔记成为复习的“捷径”? 互动与反馈的“参与式”: 学习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能够极大提升学习效果。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克服胆怯,主动提问,如何参与讨论,如何从他人的观点中学习,以及如何通过观察和反馈来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这包括如何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如何在讨论中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如何从老师的反馈中汲取养分。 课后反思的“深化器”: 听课的价值在课后才能真正显现。本书将强调课后反思的重要性,指导读者如何巩固课堂所学,如何解决遗留问题,如何将新知识融入已有的知识体系。这包括对笔记的整理和补充,对疑问的深入研究,以及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三、 告别“低效勤奋”,迎接“智慧学习” 《状元学习法系列:北大清华状元都养成的100个听课习惯》不是教你如何“更努力”,而是教你如何“更聪明”。它将颠覆你对听课的传统认知,让你认识到,高效的学习并非依赖于无休止的重复,而是建立在科学的方法和精巧的策略之上。 这本书将为你揭示: 为什么有些学生即使坐在前排,也学不好? 为什么同样的课堂内容,不同学生掌握程度天差地别? 为什么做了大量的笔记,复习时却依然感到茫然? 如何让枯燥的课程变得有趣,让疲惫的学习充满动力? 本书的目标是帮助每一位渴望提升学习成绩、渴望掌握深度学习能力的读者,培养出那些顶尖学子所共有的、能够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游刃有余的“听课习惯”。这些习惯,如同隐藏在学习背后的“隐形翅膀”,能够帮助你飞得更高,看得更远。 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听课”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学习”的书。它将带你审视自己的学习方式,找出症结所在,并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通过掌握这100个状元级别的听课习惯,你将不仅仅是提高课堂效率,更是重塑你的学习思维,点燃你的学习潜能,让你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上,披荆斩棘,最终抵达成功的彼岸。 告别低效的勤奋,拥抱智慧的学习。这本书,将是你实现这一转变的强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