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史就是人類文明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凡有文明的地方,就可以寫齣它的科學史來。就此而言,我們可以有“美洲的瑪雅科學史”、“非洲科學史”、“少數民族科學史”,當然也可以有“中國科學史”。但是,這樣定義的科學史也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假定科學作為“人類”的自然知識有一種主導的、本質的形態,世界各民族或多或少、或先或後的靠近這種主導形態——生活在現代的人們很容易認同這個主導形態就是西方的科學,特彆是西方近代的科學——科學史就是記載自然知識的這一主導形態的發展曆程。這個假定也被認為是“現代性”在科學史領域中的體現。著名的英國科學史傢李約瑟的巨著《中國的科學與文明》,想把中國的科技文明納入統一的世界科學史圖景之中,就屬於這種偉大的努力。他以西方近代科學為基本參照係,仔細查檢中國曆史上與之類似的科技成就,從而按現代的分科體係梳理齣中國古代科技的涓涓細流來。
評分《小冰河時代:氣候如何改變曆史(1300—1850)》迴顧瞭歐洲近現代史上的寒鼕景象,分析瞭這段冰河期對曆史走嚮造成的影響,以及它對當前的全球暖化奠定瞭怎樣的氣候基礎。據科學研究證實,人類生存的地球剛剛經曆過一段長達五百年的小冰河時代,知名考占學傢費根在《小冰河時代:氣候如何改變曆史(1300—1850)》中重新闡釋瞭小冰河期對人們耳熱能詳的曆史掌故的巨大影響,如,維京人的海上傳奇,波瀾壯闊的工業革命,拿破侖戰爭的慘敗,西班牙無敵艦隊的意外覆沒,愛爾蘭的土豆大飢荒,等等。他引領大傢以氣候為鑒,重新審視風雲變幻的曆史謎局,全書文筆輕快,論證嚴謹,不僅涉及年代久遠的葡萄收獲記錄、哈德遜灣公司的曆史、14世紀的修道院檔案,甚至還用到瞭最新的冰芯化學分析。對於想要瞭解曆史、氣候或者它們之間如何相互作用的讀者來說,這委實是一本妙趣橫生、觀點獨到的好書。
評分從氣候角度解讀曆史,非常值得一讀!!
評分藏書待看,暫時無法評價
評分不錯,希望能有用。繼續關注。
評分通過讀詩書一般來瞭解大自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開拓瞭視野。
評分質量不錯,內容可以
評分瞭解一下氣候曆史,很有意思
評分不錯,希望能有用。繼續關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