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宮位於隋朝皇宮大興宮(唐稱太極宮)之東,始建於唐貞觀八年(公元634年),原名永安宮,唐太宗建造初衷是為給太上皇李淵居住,以盡孝道。但大明宮未建成,李淵就離開瞭人世,大明宮的修建於是停止。龍朔二年(公元662年),唐高宗擴建,次年遷入大明宮執政。大明宮成為瞭大唐帝國新的政治中心。乾寜三年(公元896年)毀於兵亂。大明宮周長7.6多公裏;麵積約3.2平方公裏,為北京紫禁城的四倍,相當於三個凡爾賽宮,十二個剋裏姆林宮,十三個盧浮宮,十五個白金漢宮,五百個足球場。共11個城門,東、西、北三麵都有夾城;南部有三道宮牆護衛,牆外的丹鳳門大街寬達176米,至今仍然是世界上最寬的街道。唐大明宮是中國古代最為宏偉和最大的宮殿建築群,同時也是世界史上最宏偉和最大的宮殿建築群之一。
評分1961年,大明宮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2010年,建立大明宮國傢遺址公園對遺址進行保護與展示。
評分一、東鬍早期的事跡
評分國內學者對於東鬍係統中的各族,曾經分彆進行過研究,其中以馬長壽的《烏桓與鮮卑》一書,最為史學界所矚目。隨後齣版的周偉洲的《敕勒與秉然》、《吐榖渾史》、《南涼與西秦》;陳述的《契丹社會經濟史稿》、《契丹政治史稿》,孫秀仁、孫進己等的《室韋史研究》,及國傢民委民族問題五種叢書之一的《濛古族簡史》等,也都是探討東鬍各族的重要著作。但貫通東鬍各族曆史為一書的專著則尚未見,僅國外日本學者白鳥庫吉早年(本世紀初)所著的《東鬍民族考》曾被譯成中文。此書雖包羅甚廣,但內容並非敘述東鬍各族的史事,而是用比較語言學的方法以考訂東鬍各族中的族名、地名、人名、稱謂及其它術語等,實際上是一本“東鬍民族語言考”。此書雖在學術上有一定的價值,但我們今天要求的卻是一本運用曆史唯物主義觀點、詳細敘述東鬍各族的經濟基礎、政治上層建築和社會意識形態史實的係統之作。
評分特彆提一下本書的電腦建模渲染圖,不避諱,水平並不高超。這些圖缺乏足夠的學術嚴謹性建築藝術修養,難以匹配楊老多年來的研究成果,楊老自序中也特彆提到“電腦圖……大部分不符閤要求”。
評分大明宮,唐帝國的政治中心和象徵;是中國古代乃至世界上麵積最大的宮殿建築群;位於西安城北的龍首原,始建於公元634年,原名永安宮,是唐長安城的三座主要宮殿中規模最大的一座,稱為“東內”。自唐高宗起,唐朝的帝王們大都在這裏居住和處理朝政,作為國傢的統治中心,曆時達二百餘年。是當時全世界最輝煌壯麗的宮殿群。唐末戰亂,大明宮於公元904年毀於戰火。期間共有17位皇帝在這裏處理朝政。大明宮占地350公頃,是凡爾賽宮的3倍,北京故宮的4倍,剋裏姆林宮的12倍,盧浮宮的13倍,白金漢宮的15倍,擁有50多座殿堂和閣樓,被譽為絲綢之路的東方聖殿。
評分大明宮選址在唐長安城宮城東北側的龍首原上,利用天然地勢修築宮殿,形成一座相對獨立的城堡。宮城的南部呈長方形,北部呈南寬北窄的梯形。城牆東西寬1.5公裏,南北長2.5公裏,周長7.6公裏,麵積約3.2平方公裏。城牆大明宮
評分這本是關於大明宮建築復原的一本書,幾點說明,此偏於對大明宮重點建築的復原研究,遺址的發掘介紹比較簡單,而且不是綜閤敘述大明宮布局的書,而是把作者的相關論文做一個串聯。其次寫本價格比較高,全書使用銅版紙印刷,實際圖片質量一般,頗為浪費。
評分總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