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5-05-04
《等慈寺碑》全稱《大唐皇帝等慈寺碑》,為唐代顔師古撰文,未留書傢姓名。此碑既有茂密雄健之精神,又有勻淨精勁之風采,為唐楷中之另一風格,是廣大書法愛好者、研習者常用的臨習範本。
李偉鵬,男,四川南川人。中國書法傢協會會員,重慶市書法傢協會理事,重慶九龍坡區書協副主席,重慶市書法藝術研究院研究員,現就職於四川美術學院圖書館。1987年獲全國首屆書法知識百題競賽二等奬,1989年獲全國高等院校師生書法評展優秀奬,作品在中國美術館展齣,1991年獲第二屆全國電視書法篆刻大賽二等奬,同年又獲西泠印社第二屆全國篆刻作品評展優秀奬,1992年被四川美術學院國畫係聘為客座書法篆刻教師,1993年獲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中華當代文化精粹博覽會大奬賽二等奬。
一、齣版說明
二、圖錄
三、曆代著錄輯要
《等慈寺碑》,唐貞觀四年(630年)五月立,顔師古撰並書。
等慈寺故址在今河南省滎陽市汜水鎮。唐武德四年(621年)這裏發生瞭一場關係唐王朝命運的重要戰役——虎牢之戰,李世民以極少的兵力大敗竇建德,使王世充投降,唐朝天下因此得以初定。李世民登基後,貞觀三年(629年)下詔,在戰場處建寺,為破王世充、竇建德的陣亡將士薦福,立碑紀功。這便是等慈寺及《等慈寺碑》的來曆。
碑連額座高4。7米,寬1。53米,碑文楷書三十二行,行六十五字。碑額篆書『大唐皇帝等慈寺之碑』三行九字。此碑於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被毀,殘石現存於鄭州博物館。
碑後結銜處署『顔師古奉敕□』,『奉敕』下的字很早就泐缺瞭,因此不知是『撰』是『書』。但碑文為顔師古所撰是無疑的,貞觀三年建寺的詔書已明確顔師古是『為碑銘』者。而與此同時奉詔而立的《昭仁寺碑》沒有泐缺,在『奉詔』下是『撰』字,因此也可以推定此碑泐缺的字是『撰』。至於書者,曆代著錄有以為是顔師古的,也有不以為然的,大多數的著錄是空缺。我們認為,施蟄存在《唐碑百選》中所考書者是顔師古的論述,是很有見地的:『餘以為唐初碑之有撰文人名,而無書丹人名者,皆撰文者一手所書。《昭仁寺碑》,硃子奢撰而書之也;《等慈寺碑》,顔師古撰而書之也。至後世,始題作某某撰並書,則後人無惑矣。』
此碑的刊立年月,碑文沒有直接的記載,曆代著錄亦多有分歧。貞觀三年閏十二月下詔建寺立碑,因此碑的刊立時間不會在此之前,但歐陽修、趙明誠等卻作貞觀二年。而作貞觀三年者,是以下詔之時作為立碑之時,此應也不確。至於作貞觀十一年者,又是以顔師古的結銜『琅邪縣開國子』的進爵時間為據。我們認為,陸增祥、金文明等所考,應據《唐會要》:『寺於四年五月建造畢』,作為碑的刊立時間,最為妥當。
此碑的書法藝術,贊許頗多,皆認為是唐代楷書的上乘之作。王澍《虛舟題跋》評為:書法絕工,上援丁道護,下開徐季海,腴潤跌宕,緻有傑思。深諳書理的楊守敬評此碑為:姿態橫生,勁利異常,無一弱筆,真堪與歐、虞抗行。廣博卓識的葉昌熾譬此碑為:中州唐碑之最為膾炙者。連卑唐的康有為亦論此碑為:古意未灕,博大渾厚者。
但此碑並不顯於世,為此我們特在『初唐楷則叢刊』中輯入,以應學習研究之需。
本書按拓本原大原色影印。
初唐楷則叢刊:等慈寺碑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初唐楷則叢刊:等慈寺碑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印刷精良,版本不錯,好帖
評分初唐名碑,印本罕睹,很好的選題
評分從這兩個字例我們也清楚地看到,用筆與結體是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這兩個字如果沒有用筆的精到,也就不可能有體勢的血氣神采,即便結構得再閤理,也隻能是兩副標本骨架而已。
評分值得購買好書
評分好。。。。。。。。。。。。。。
評分“沙”字三點水的第一點與第二點上下相承接,第二點收結齣鋒順勢寫第三點,第三點齣鋒上挑,又順勢落筆寫“少”的竪勾。這收筆與起筆的形斷意連,不僅使這兩個點畫之間的照應關係明朗化,而且加強瞭“沙”字左右兩個部分的有機聯絡。這個字的五個點從錶麵上看,似乎是隨手點染,毫不經意,實則或側或臥,或俯或仰,各具姿態,自有神機;雖然各自獨立卻又氣脈相通,彼此關情。
評分黑白印刷,印刷質量尚可,開本較大
評分原色原大,印刷精美,值得收藏和學習。
評分以為價格比彆人高,印刷會好些,結果也差不多。
初唐楷則叢刊:等慈寺碑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