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内容简介
为紧密结合国家医疗卫生改革和发展,适应教育部卓越人才培养工程实施,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和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启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第8版教材修订工作。《全国高等学校教材:药理学(第8版)》教材在修订过程中,一直秉承追踪临床和科研前沿的宗旨,使用中不断受到全国各高等院校的好评,曾荣获卫生部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
作者简介
杨宝峰,男,中国工程院院士,1957年生于吉林省松源市。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美国密苏里堪萨斯城大学、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日本医科大学、日本滋贺医科大学及俄罗斯彼尔姆药学科学院等国际著名院校客座教授和荣誉博士;中华医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科协副主席、中国心血管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重大心脏疾病研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药理学国家重点学科、药理学国家教学团队及国家科技创新群体带头人。现任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
杨宝峰教授执教三十余载,培养大批人才。主张“名师上讲台”,积极倡导双语教学及PBL教学等授课方式。主编卫生部规划教材《药理学》(第6-8版),并获全国高等学校医药优秀教材一等奖。2011年被评为国家教学名师。指导学生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等。发表SCI收录论文120余篇,被引用3000余次。从事人类重大心脏疾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Medicine》、《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Circulation》等杂志。曾获200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8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等重大攻关课题16项。
苏定冯,男,法国药学科学院外籍院士。1953年出生于浙江省三门县。现任第二军医大学药理学教研室教授、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学科(药理学)带头人、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第二军医大学医学科学委员会伦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国际期刊CNSNT(IF=4.443)主编。
从事药理学教学32年,培养研究生逾百名,其中一名学生的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发表SCI收录文章160篇。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项(其中授权11项),获一类新药证书一件。2010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药理学总论——绪言
一、药理学的性质与任务
二、药物与药理学的发展史
三、新药开发与研究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第一节 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
一、药物通过细胞膜的方式
二、影响药物通透细胞膜的因素
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一、吸收
二、分布
三、代谢
四、排泄
第三节 房室模型
第四节 药物消除动力学
一、一级消除动力学
二、零级消除动力学
三、混合消除动力学
第五节 体内药物的时量关系
一、一次给药的药一时曲线下面积
二、多次给药的稳态血浆浓度
第六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重要参数
一、消除半衰期
二、清除率
三、表观分布容积
四、生物利用度
第七节 药物剂量的设计和优化
一、靶浓度
二、维持量
三、负荷量
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掣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一、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二、治疗效果
三、不良反应
第二节 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
第三节 药物与受体
一、受体研究的由来
二、受体的概念和特性
三、受体与药物的相互作用
四、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
五、受体类型
六、细胞内信号转导
七、受体的调节
第四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第一节 药物因素
一、药物制剂和给药途径
二、药物相互作用
第二节 机体因素
一、年龄
二、性别
三、遗传因素
四、疾病状态
五、心理因素.安慰剂效应
六、长期用药引起的机体反应性变化
第五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和受体
一、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
二、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
第三节 传出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
……
第六章 胆碱受体激动药
第七章 抗胆碱酯酶药和腮碱酯酶复活药
第八章 胆碱受体阻断药(Ⅰ)——M胆碱受体阻断药
第九章 胆碱受体阻断药(II)——N胆碱受体阻新药
第十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第十一章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第十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第十三章 全身麻醉药
第十四章 局部麻醉药
第十五章 镇静催眠药
第十六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第十七章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
第十八章 抗精神失常药
精彩书摘
第二节药物的体内过程 一、吸 收 药物自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absorption)。血管外给药途径均存在吸收过程。不同给药途径具有不同的吸收过程和特点。 (一)口服 口服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给药方便,大多数药物能充分吸收。胃肠道的吸收面积大、内容物的拌和作用以及小肠内适中的酸碱性(pH 5.0~8.0)对药物解离影响小等因素均有利于药物的吸收。 大多数药物在胃肠道内以简单扩散方式被吸收。影响胃肠道对药物吸收的因素包括:服药时饮水量、是否空腹、胃肠蠕动度、胃肠道pH、药物颗粒大小、药物与胃肠道内容物的理化性相互作用(如钙与四环素形成不可溶的络合物引起吸收障碍)等。此外,胃肠道分泌的酸和酶以及肠道内菌群的生化作用均可影响药物的口服吸收,如一些青霉素类抗生素因被胃酸迅速灭活而口服无效,多肽类激素如胰岛素在肠内被水解而必须采用非胃肠道途径给药。 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系统的药物在到达全身血液循环前必先通过肝脏,如果肝脏对其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的量大,则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关消除(first Pass elimination)。首关消除也称首关代谢(first pass metabolism)或首关效应(first Pass effect)。有的药物可被吸收进入肠壁细胞内而被代谢一部分也属首过消除。胃肠道外途径给药时,在到达作用部位或靶器官前,可在肺内排泄或代谢一部分药物,这也是一种首过消除,肺也因而成为一首过消除器官。首过消除高时,机体可利用的有效药物量少,要达到治疗浓度,必须加大用药剂量。但因剂量加大,代谢产物也会明显增多,可能出现代谢产物的毒性反应。因此,在应用首过消除高的药物而决定采用大剂量口服时,应先了解其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和消除过程。 (二)吸入 除了气态麻醉药和其他一些治疗性气体经吸人给药外,容易气化的药物,也可采用吸入途径给药,如沙丁胺醇。有的药物难溶于一般溶剂,水溶液又不稳定,如色甘酸钠,可制成直径约5μm的极微细粉末以特制的吸人剂气雾吸入。由于肺泡表面积很大,肺血流量丰富,因此只要具有一定溶解度的气态药物即能经肺迅速吸收。气道本身是抗哮喘药的靶器官,以气雾剂解除支气管痉挛是一种局部用药。 (三)局部用药 局部用药的目的是在皮肤、眼、鼻、咽喉和阴道等部位产生局部作用。有时也在直肠给药以产生局部抗炎作用,但大部分直肠给药是为了产生吸收作用。直肠给药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首过消除。直肠中、下段的毛细血管血液流入下痔静脉和中痔静脉,然后进入下腔静脉,其间不经过肝脏。若以栓剂塞人上段直肠,则吸收后经上痔静脉进入门静脉系统,而且上痔静脉和中痔静脉间有广泛的侧支循环,因此,直肠给药的剂量仅约50%可以绕过肝脏。为了使某些药物血浆浓度维持较长时间,也可采用经皮肤途径给药,如硝酸甘油软膏,但这是一种全身给药方式。 (四)舌下给药 舌下给药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首过消除。如口服硝酸甘油首过消除可达90%以上,舌下给药时由血流丰富的颊黏膜吸收,直接讲入全身循环。
前言/序言
药理学(第8版) 杨宝峰/本科临床/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Pharmacology]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药理学(第8版) 杨宝峰/本科临床/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Pharmacology]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药理学(第8版) 杨宝峰/本科临床/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Pharmacology]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