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先生的书,宋史方面启发很大
评分燕京学派著作,重考据,讲史实。
评分物流很及时。。。
评分《现代史学家文丛:宋史丛考(套装全2册)》选辑了聂崇岐先生关于中国古代史方面的研究论文和札记共十二篇。其中《校宋史本纪札记》是作者校点《宋史》时所作的札记。《漠代官俸质疑》是一篇未发表过的遗稿,附收于此。这两篇都还未经作者最后写定,只能依照原稿排印。《中国历代官制简述》曾在《光明日报·史学》专刊登裁,当时因版面关系作遇一些删节,现仍据原稿刊印。其他已发表过的论文,辑印时,只作了一些文字上的修改。《现代史学家文丛:宋史丛考(套装全2册)》所收论文,以研究宋代的为多,因此,题名为《宋史丛考》。
评分虽然姗姗来迟,但景军在书中,批判性采用的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涂尔干弟子兼同事莫里斯·哈布瓦赫提出的“集体记忆”概念还是会给初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研究在家庭、宗教群体和社会阶级的环境中,过去是如何被记住的……所有对个人回忆的讨论必须考虑到亲属、社区、宗教、政治组织、社会阶级和民族等社会制度的影响”。作为涂尔干的学术继承人之一,哈布瓦赫承认“集体记忆”作为一种社会整合力量的同时,指出“个体记忆”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属性,正是这种多元叙事的存在,赋予了个体具体的行为实践。因此,在此项研究中,景军借助大川村民口耳相传的口述历史,重建了与主流“历史”不尽相同的“社会记忆”。
评分聂崇岐北平办事处的引得编纂处担任事实上的负责人。史观派主张尽可能地撤除学术与时代、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藩篱,力倡史学向政治靠拢;而史料考订派则坚执“为真理而求真理”的为学理念。2.在理论与材料的关系问题上,史观派强调理论的先决地位,尤其将史观置于治学的初始环节上,甚至认为“没有理论,材料等于废物”,考订派则强调“拿证据来”,“一分材料出一分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3.在宏观与微观的关系问题上,史观派一直致力于研究社会的大变动、历史的大关节和时代的大转折,而这些大变动、大关节和大转折的叠合,则是社会形态的更替,而在考订派那里,一个字的古义的辨识与天文学上发现一颗恒星有同等价值,他们主张小题大做,选题越小越好、越冷偏越好,走向极端者则沉醉于对历史的细枝末节的追逐之中而不能自拔。4.在普及与专精、着史与考史的关系问题上,史观派注重通史的写作与着述,特别关心历史读物对青年知识分子的影响,走的基本上是一种“史纂”的路子;考订派走的则基本上是一种学院派“史考”的路子。在旧中国,特别是在20世纪20—30年代,考订派处在主流地位上,因此其所倡导的学风、路数、旨趣也就成为主流学风、主流路数,而史观派的学风、路数和述作则备受轻蔑。1949年后的中国,不只社会天翻地覆,学术界也同样乾坤倒转:史观派从边缘走向中心,由异端变为正统,考订派连同其路数则被放逐到史学界边缘,近50年的中国历史学、特别是50年代前期的历史学就是在这一大势下展开的。无语.
评分上海古籍之世纪文库收集了19册都不错, 【文献学讲义】王欣夫撰【春秋史】童书业【国史要义】柳诒征【伏羲考】闻一多【中国史纲】张荫麟【内战记】凯撒【经学择原】蒙文通【中国思想小史】常乃悳【中国封建社会】瞿同祖【中国早期文明】李济【汉文学史纲要】鲁迅【许地山学术论著】许地山【宋元明清思想史纲】谭丕谟【傅斯年古典文学论著】傅斯年【中国近代文学之变迁最近三十年中国文学史】陈子展【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郭湛波【中国民族演进史:中国民族史】吕思勉【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梁启超【红楼梦评论•石头记索隐】王国维 蔡元培撰
评分不错的地方是个东西真心不好找啊
评分赶上活动就可以入手的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