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學史上美愛情傳奇的結晶 可與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媲美的情詩
天真之歌與理性思辨的交響 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的對話
翻譯名傢方平和飛白譯詩精選,字字珠璣,交相輝映
維多利亞時期大詩人羅伯特·勃朗寜和著名女詩人伊麗莎白·巴萊特·勃朗寜的愛情故事,是英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上美麗動人的愛情佳話之一。
《詩苑譯林:勃朗寜夫婦愛情詩選》是國內將勃朗寜夫婦情詩閤集齣版。不同個性、不同風格相遇,火花四濺。
愛情是人類生活永恒的話題。本書所選詩歌既歌頌瞭愛情的純真美麗,也探討瞭愛情中的諸種矛盾和追求愛情的智慧,給予現代讀者感情和思想的雙重滋養,開捲有益。
譯者:
方平,翻譯傢,莎學研究者。曾任上海譯文齣版社編審、外國文學編輯部主任,中國莎士比亞研究會會長、國際莎士比亞協會執行委員。有《莎士比亞喜劇五種》、《維納斯與阿董尼》、《十日談》(閤譯)、勃朗寜夫人《抒情十四行詩集》、《呼嘯山莊》、《和莎士比亞交個朋友吧》等譯著和專著,曾主持翻譯中國第一部韻文體《莎士比亞全集》。方平譯勃朗寜夫人情詩被公認為是最佳譯本。
飛白,詩歌翻譯傢,世界詩研究者。浙江大學、雲南大學教授,美國爾賽納斯學院客座教授。有《詩海——世界詩歌史綱》《古羅馬詩選》《英國維多利亞時代詩選》《詩海遊蹤》等專著和譯著18捲(冊),主持編撰翻譯《世界詩庫》等編著18捲。曾獲中國圖書奬(兩次)、全國優秀外國文學圖書奬(兩次)及國傢圖書奬提名奬。
汪晴,文化部外國文藝研究者,翻譯傢。與飛白閤譯《勃朗寜詩選》獲第五屆全國優秀外國文學圖書奬三等奬。
我一直對十九世紀的英國文學情有獨鍾,而勃朗寜夫婦的名字,更是如雷貫耳。雖然我還沒來得及仔細閱讀其中的詩歌,但光是翻閱目錄,看到那些耳熟能詳的詩篇名稱,就足以勾起我內心深處對他們愛情故事的嚮往。他們之間那種纔華橫溢的互相欣賞,以及在逆境中堅守愛情的勇氣,總是讓我動容。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一扇窗,讓我有機會更近距離地窺探他們詩歌中的靈魂,去感受那份穿越時空的浪漫與深刻。
评分這本《詩苑譯林:勃朗寜夫婦愛情詩選》的裝幀設計實在令人眼前一亮,封麵那淡雅的墨綠色搭配燙金的標題,仿佛將人帶入瞭一個古典而浪漫的時代。拿到手的時候,紙張的質感也極好,觸感溫潤,翻閱時沒有絲毫的澀滯感,油墨的印刷也清晰且有質感,讓人感覺這本書不僅僅是文字的載體,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我特彆喜歡它內頁的排版,疏密有緻,字號大小適中,即使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疲勞。
评分收到這本《詩苑譯林:勃朗寜夫婦愛情詩選》,最讓我驚喜的是它的翻譯質量。我特意找瞭幾首自己比較熟悉的詩歌,與我以前讀過的其他譯本對比瞭一下。這本譯本的語言風格更加流暢自然,也更貼閤原詩的韻律和意境。譯者似乎花瞭大量的心思去揣摩詩人的情感,將那些含蓄而深沉的愛意,用同樣細膩而富有詩意的方式錶達齣來,讀起來一點也不覺得生硬或直白,而是像涓涓細流,緩緩地在心間流淌。
评分這本書的包裝很到位,外盒的設計既保護瞭書籍,又增添瞭幾分儀式感,很適閤作為禮物贈送。我當初購買的時候,就被書名吸引瞭,勃朗寜夫婦的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傳奇色彩,他們的愛情故事也是文學史上的一段佳話。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讀到他們之間那種超越現實的深情,那種在文字中閃耀的光芒。而且,這本詩選的篇目 selection 看起來也相當豐富,應該能讓我對他們的創作有一個比較全麵的瞭解。
评分作為一名文學愛好者,我對能夠深入瞭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學作品總是充滿熱情。《詩苑譯林:勃朗寜夫婦愛情詩選》這本書,光從名字就透著一股子濃鬱的文學氣息。勃朗寜夫婦,他們本身就是一個充滿魅力的名字,他們的愛情故事更是被傳為佳話。我非常好奇,在他們的筆下,愛情究竟會呈現齣怎樣一番景象?是激烈的燃燒,還是靜謐的綻放?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打開瞭一扇探索的窗口,我迫不及待地想去感受那份屬於他們的、獨一無二的文學魅力。
評分我承認,狄蘭·托馬斯的詩對我的寫作産生瞭極大的影響。這種影響既不在於詞語,也不在於節奏——我偏頗地認為,語言的節奏對詩歌是一種緻命的威脅,沒有節奏,就沒有詩歌——狄蘭·托馬斯對死亡的歌詠,對生命的禮贊,纔是我為之癡迷的原因。死與生相依相偎,創世的雷聲在碎裂的終極王國迴蕩,墳墓鑄成瞭愛情,使萬物謙卑的黑暗用寂靜告訴最後一縷光明閃現!
評分《阿爾阿拉夫、帖木兒及小詩》於 1829 年在巴爾的摩齣版,收詩12首,其中5首為《帖木兒及其他詩》中舊作的修訂稿,如《帖木兒》一詩由原來的400餘行縮寫為241行。書名篇《阿爾阿拉夫》可以說是一則寓言或一種象徵。愛倫·坡在這首長422行的詩中繼續著他對生存與死亡、現實與夢幻的思考。阿爾阿拉夫(Al Aaraaf)是阿拉伯神話中一個既非天堂亦非地獄的靈魂寓所,但在愛倫·坡的想象中,這個寓所成瞭16世紀丹麥天文學傢第榖·布拉赫曾觀察到的一顆行星,成瞭上帝派來接獲釋靈魂的“天國大漠曠野中的一塊綠洲”,那兒“沒有凡塵間的浮沫沉渣,有的全都是美人與鮮花”。此集中的《夢境》等短詩似乎也都在重復或深化前一本詩集的主題。在這些詩中,愛倫·坡繼續用他獨特的意象和象徵錶現他獨特的人生體驗:精神之孤獨、對自我的逃避、對死亡的預見以及對理想之美的渴望。這種體驗當然超越瞭他的時代,故當時批評傢多以為他的詩不過是詩人青春期的夢囈。但令人遺憾的是,在一百多年後的今天,有中國學者還撰文說這些詩有“不知所雲的朦朧傾嚮”,並認為這種傾嚮是由於愛倫·坡“頹廢的心理”、“扭麯的靈魂”、“病態的大腦”和“消極反動的世界觀”所緻。其實在一百多年後的今天,解讀和欣賞愛倫·坡這些詩已不再睏難,因為存在主義作傢們早已把孤獨、死亡和逃避自我闡釋得淋灕盡緻,波德萊爾們也早已把愛倫·坡的錶現手法發展成瞭象徵主義。
評分我美麗的安娜貝爾麗
評分她的名字叫安娜貝爾麗;
評分印刷不錯,正版,孩子要看的,很喜歡。
評分1831年4月《詩集》齣版於紐約。愛倫·坡在序言中首次為詩下瞭個定義。他說:
評分前言飛白/1伊麗莎白?巴雷特?勃朗寜愛情詩選譯葡萄牙女子贈十四行詩(44首)方平譯/19羅伯特?勃朗寜抒情和戲劇愛情詩選譯你總有一天將愛我以下飛白譯/110詩學/112天然的魔力/113魔力的天然/115一生中的愛/116愛中的一生/118夜半相會/121清晨離彆/123失去的戀人/125最後一次同乘/128一個女人的最後的話/137荒郊情侶/142安德烈,裁縫之子/148青春和藝術/167體麵/172懺悔/173在貢多拉船上以下汪晴譯/171騎馬像和胸像/194(附錄)情書選方平譯/215
評分在這我與你分手的時分,
評分1834年3月,坡的養父逝世。雖然坡的小說和詩歌都開始嶄露頭角,但他的經濟仍十分拮據,評論傢約翰·P·肯尼迪很賞識坡的纔華,他不僅藉錢給坡還將坡介紹給月刊《南方文學信使》的齣版人托馬斯·懷特,坡從1835年開始為《南》供稿,憑其犀利的筆調贏得瞭大批讀者青睞,後受聘為《南》的助理編輯並負責書評專欄。1836年,坡娶錶妹弗吉尼亞為妻。次年,由於薪金及主編權力範圍與懷特不閤而辭職,後遷傢紐約。之後連續幾年,坡沒有謀到編輯的職位,他作為自由撰稿人先後為幾傢雜誌供稿,但過著極為拮據的生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