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的图书,早都想买了,这次活动都买了,很喜欢。
评分教皇陛下信函的译文和我们对拔都所说的话已经转奏他了。等候了五六天以后,他令人带我们去拜见其皇太后,庄严隆重的集会就在那里举行。当我们到达那里时,人们已经搭好了一个很大的紫色帆布帐篷,据我们认为,这个帐篷大得足可以容纳两千多人。四周围有木板栅栏,木板上绘有各种各样的图案。第二天或第三天,我们和负责照料的鞑靼人一起来到了这里,全体首领都被召集到一起,每个首领和他的部下都骑马行走在周围山坡及平原上。30.第一天,大家都穿着紫红缎子服装;第二天,换成了红色绸缎,贵由就在这个时候来到了帐篷;第三天,他们都穿绣紫缎的蓝衣服;第四天,大家都穿着特别漂亮的华盖布服装。栅栏里边靠近大门的地方,有两座大门;一座专供皇帝銮驾出进,那里虽然门敞开着,但没有禁卫军,因为任何人都不敢从那里进去;另一座门则供所有那些应召对的人出进,那里有佩带着宝剑和弓箭的禁卫。如果某人特别靠近规定界线以内的帐幕时,人们就要打他;如果他要逃跑时,人们就向他射箭,但箭支都没有铁头。马匹拴在两箭射程左右远的地方。佩带武器的首领们和他们的一些部下来自四面八方,但任何人都不能靠近马匹,除非十人一组;对于那些企图另外择路前往那里的人,就要对他狠狠地打。我们发现许多马匹都佩带嚼子、胸甲、马鞍和后鞘,据我们看来其价值共约二十马克的黄金。所以,首领们在幕帐里就这样议事,我们觉得他们可能在谈论着选举。全民族的其余所有人都站在栅栏另一侧,与会场保持一定距离。首领们就这样几乎一直恭候到中午,于是他们便开始喝马奶,喝的是那样多,一直到晚上为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纸真得不错, 厚而有韧性,值得推荐。
评分《利玛窦中国札记》 利玛窦 金尼阁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是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在中国传教的最著名的人物,本书即是他在中国传教经历的亲笔札记,对于研究明代中西文化交流史及耶稣教入华传教史,乃至明史,均有十分珍贵的价值。原文最早由金尼阁译成拉丁文,并增加了有关传教史与利玛窦本人的一些内容。
评分13-15世纪的大部分游记故事都是用拉丁文写的。正是基于这一原因,对它们的翻译必须同时兼有两种才能,而这两种才能却又很少能汇聚于同一人之身:既要精通当时的拉丁文,又要熟悉行纪中所描述地区的历史和语言。实际上,各位游记作者都以不同的确切程度记载了他所听到的那些名词,无论是人名、地名,还是专用名词术语或者是动植物的通称。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只是在我们共同商榷之后,D.贝凯才翻译出了其中的某些段落。因为对于那些语义不太清楚的拉丁文句子,必需译出一种与我们所了解的蒙古人的历史和习惯相吻合的意思来。至于笔者本人,我试图解释文中出现的名词术语,范登温加尔神父有时根据不同段落而采取了不同形式的译法。因此,我尽力使各种转写形式一致起来,同时也根据可能的原文名词选择最佳的转写形式,对伯希和(Paul Pelliot)曾讨论过的柏朗嘉宾游记中的某些词汇或术语,在我了解的范围内,我也使用了他所得出的成果;对于译注文中的其余内容,本人也试图采取同样的办法。
评分鞑靼地区的居民、服装、住宅、产业和婚姻 第五章 第七章 怎样同鞑靼人作战,他们的意图是什么?他们的武器和部队组织,如何对付他们的韬略,堡塞和城市的防御工事,如何处置战v俘 《蒙古史》(LYystoriaA Wyngaert)D神父D版本中所出现E的情况。G G 我们希望这种初次尝J试能引起对其M它一些具有同类内容和类似背O景文献的译注Q问世。为了能够使读者们得到一些难以接触到的文献,这是唯一
评分《阿拉伯波斯突厥人东方文献辑注》 上下册 (法)费琅译注 耿升等译 本书系研究8~18世纪东西交通史及西域南海历史、地理、社会、经济的一部名著。书中搜集了8~18世纪阿拉伯人、波斯人与突厥人大量的原始史料,并有许多重要的考订,对我们今天研究东方文化及东西方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评分开卷有益,多读好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