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口技术分析和操盘策略

盘口技术分析和操盘策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汉弗莱·尼尔 著,刘奥南 译
承接 住宅 自建房 室内改造 装修设计 免费咨询 QQ:624617358 一级注册建筑师 亲自为您回答、经验丰富,价格亲民。无论项目大小,都全力服务。期待合作,欢迎咨询!QQ:624617358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3076445
版次:1
商品编码:1121951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盘口技术分析和操盘策略》编辑推荐:今天,盘口技术分析的环境非常复杂,但尼尔的简单忠告仍旧有效,机械的预测永远不能作出聪明的判断,尼尔忠告那些和他同时代的人以及所有追随他的人,不要跟随大众,要学习盘口技术分析。

内容简介

  《盘口技术分析和操盘策略内容简介:市场条件发生了改变,新的投资者群体即将诞生。然而,价格的涨涨跌跌这一套旧模式还将继续。这部经典作品仍旧是投机领域中盘口技术、量价分析的扛鼎之作。它是历史上关于盘口分析这个主题方面卖得好的畅销书。盘口技术分析是尼尔这样的天才留给我们的遗产,《盘口技术分析和操盘策略》也很好地刻画了人性。作为一个逆向思维的真正先驱,尼尔坚定地提出他的建议:要和那些无知的,总是失败的大众保持距离。尼尔提出:“当心大众。当大众的想法一样的时候,注意一下我们。大众很可能都是错的。”尼尔的哲学促使读者努力学习并得偿所愿。他坚持认为一个成功的交易员应当接受过良好教育,并能够基于量价的运动关系做出合理的判断。对于尼尔来说,交易员只有经过努力和持续不断的学习才能获得成功。今天,盘口技术分析的环境非常复杂,但尼尔的简单忠告仍旧有效:机械的预测永远不能做出聪明的判断。尼尔忠告那些和他同时代的人以及所有追随他的人:不要跟随大众,要学习盘口技术分析。

目录

第一部分 股票投机
第1章 股票投机

第二部分 盘口分析
第2章 股价显示器
第3章 盘口分析的原则
第4章 价涨量增
第5章 庞大成交量下的拐点
第6章 清淡成交量下的拐点
第7章 不同类型的顶部行为
第8章 洛伊公司的盘口故事
第9章 钢铁板块:市场领头羊
第10章 不要轻信内幕消息
第11章 对成交量的重要观点
第12章 消息对市场的影响
第13章 阻力
第14章 给投机者的建议
第15章 在正常牛市中美国钢铁公司股票的涨跌

第三部分 市场哲学
第16章 第三部分前言——最大的障碍在我们自身
第17章 有关人性和投机的思考
第18章 关于人性和投机的进一步思考
第19章 技术图表分析对预测股价走势有用吗?
第20章 投资笔记摘录

精彩书摘

  第1章股票投机
  在开始正式学习之前,让我们先重温一些基本的常识。
  股票市场是什么?它只是一个简单的市场。在这里人们或者用股票来换取金钱,或者用金钱来换取股票。在这个股票投机的世界里,股票的地位就好像服装行业中的西服和套装一样:它们都属于商品;它们的买卖都是为了利润。然而服装行业的制造商是从买布开始其商业生涯的,而金融业的“制造商”(我们也可以称他们为承销商或者银行家)是寻找一切机会来使得股票上市。金融界制造出了许许多多的再融资计划,他们必须出售股票,否则他们不可能获得利润。
  除了这些“制造商”,还有另外一些人,他们并不做承销发行,但是仅仅是扮演了分销股票的角色。此外还有一些人,他们把自己的业务限制在为了各自的目的来对股票进行买卖。
  当普通股具备了一定的资质之后,它们的上市申请就可以被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审批通过。除此以外,还有数以千计的上市申请发生在其他交易所。在这本书里,我将主要讨论纽约证券交易所。当然,本书当中讨论的原则可以适用于所有的投机市场。
  股票上市以后,是谁来买卖这些股票呢?让我粗略地把他们总结归纳为三类:
  1.投资者,寻求回报。
  a)机构投资者(保险公司、工业公司、基金等)
  b)银行类投资机构。
  c)信托投资机构(这些才是真正想要投资的机构)
  2.投机商、经纪商,还有数以千计的散户投资者,他们希望能够轻松赚钱;还有信托投资基金和投资公司。
  3.专业交易员、股票交易所红马甲、“资金池”、投资银行,还有其他一些聪明的投机者。
  在这里我们主要关注第二类和第三类人。而第一类投资者是不可能仅仅去买那类只在一天内进行交易的股票的。比方说,在一个交易日内,有15万股的美国钢铁公司(UnitedStatesSteelCorporation)的普通股被交易,它们的平均价格是每股200美元,总共加起来是3千万美元。为了给大家做一点提示,看看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市值有多大,我要提醒大家:在1930年11月之前,大约只有4000万美元额度被转手,比前一年略多一点。
  我之所以强调这些是因为,如果要重视投机在我们目前这个金融环境下的重要作用,我们就必须意识到投机所肩负的重大责任。
  美国钢铁公司,在1930年9月30日报告说持有该公司股票的投资者共拥有7056679股普通股,占它们资本总体构成的81.04%。而相比之下,1929年9月30日,投资者共持有该股股票占到总资本的74-75%。这反映出一年来投资者持股比例提升。毫无疑问,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许多边际投资人在经济大萧条中和大萧条之后更多地持有了该股票的原因。
  1930年9月30日,经纪商和投机商手上的该股股票为1612599股。相比之下,1929年该数据为20341512股。换句话说,假设每股的股价是150美元,一共有200万股股票,这是1930前4年的平均数,这样你将发现单单投机者和经纪商就持有了价值3亿美元的美国钢铁公司的普通股。
  1930年,很多公司都自豪地指出他们的股东人数增加了不少。杜邦公司(E.I.DuPontdeNemoursandCompany)是其中最明显的一家公司。其中一个有趣的事实是,杜邦的股东人数在1930年10月31日从原来的24134人增加到了32683人。这些股东平均持有28股。当然,没有任何迹象显示股东人数的增加是基于钢铁以及其他类型公司的业绩上升,而是由于在大跌的时候变得不理智的大量第二类投资者加入而造成的。
  当股价上涨的时候,有多少这类不理智的投资者会再次变成投机者呢?我把这个问题留给读者来最终解决。然而,我很确定今天会有数以千计的人会说:“不要再猜测了,在这以后我还会再买入股票的”。他们很快会忘记在大萧条的岁月里发生的事情,重新回到股市里来,为了利润--或者说是为了惩罚。
  股市就像一口大锅,里面煮着充满希望、欲望和绝望的投机者或者是交易员。要是没有投机者,股票市场就不再活跃了。没有投机者,美国也就不能成为世界上最领先的工业国家。我们也许会哀叹和排斥投机,但要是没有那么多投机的钞票流入股市,你和我就不能享受眼前这些被我们当成必需品的便利品和奢侈品。
  投机者“抱着大球”直到目标达成。也就是说,在投机者转化入投资者的阵营之前,他们会一直让市场保持活跃。
  我们都知道在专业的第三类人和业余的、通常被称作“公众”的第二类人之间,存在着永恒的博弈。
  公众,就是专业的交易者和金融承销商希望推销产品售的目标客户。由于竞争是商业的生命,对于投机来说也是一样。投机心理强的公众希望在股市里用冒险的方式赚钱,而专业人士则努力采取科学理智的方式,而公众则会倾家荡产买入专业人士低价时进场购进的股票。
  除非我们这些组成公众的人们,对专业人士之所以存在,和专业人士的操作方式具有完整全面的了解,否则我们是不可能在和他们的博弈当中战胜他们的。
  首先,让我们再更进一步看一下第三类人,对他们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以便把他们分成不同的类型。投资银行(或者任何负责承销,或者从那些需要资金的人那里购买股票、债券的组织)是金融产品制造商和分销商。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投资银行和服装制造商无异在投资银行获得利润之前,他必须把他所生产的金融产品销售出去。
  股票和债券制造商可能不时地去雇一些分销商、高效率的销售经理(交易池当中的交易员),并任命无数的代理人来为他们在全世界做销售。他们经常会得到股票经纪人的帮助,也会得到大量的销售人员的帮助。交易操盘手根据自己的判断,在股票低位的时候买入,期望在以后股价高的时候卖给我们这些大众。
  除了这些专业人士的投机因素以外,还有许许多多重要的个人交易员,他们为自己的账户进行股票买卖。在买卖过程中,他们只依靠自己的智慧、技能和判断来决定买卖操作以赚钱。还有许多跟我们的研究没有直接关系的交易员就更不用说了。由股票和债券的发行和承销系统衍生出来的产品要比其他任何商业领域的产品都更加复杂得多。
  这些专业人士可能在以下任何一种情况下被当成投资专家:当一个浴室用具制造商想筹集资金建造一家新工厂,为了发行更多的股票,他会提前雇请上述专业人士作为投资顾问。而这些投资专家可能会建议制造商在发行新股票之前,最好把他的股票安排在更加活跃的市场进行发行,这样他就可能以更高的价格来卖出他的新股。因此,发行新股其实就跟制造商要把自己的浴室用具新产品推进市场是一样的道理。
  某家公司的一群大股东将把上述专业人士请过来,提出说他们打算把手中的股票卖掉。他们当然知道不可能把他们所有的股票全部卖掉而不导致股价下跌。于是专业人士将负责为这群大股东把股票卖给大众,专业人士和大股东的协议就是商定一个双方接受的平均价格。
  接着一大群专业人士将聚在一起,形成一个资金池--目的是为了将他们打算卖给公众的一定数量的股票确定一个更高的价格。
  某些公司企图通过公开市场购买股票来控股另一家公司,比如说可能需要5万股才能获得一家公司的控制权。于是上述专业人士又将被请来作为购买股票的代理人。在这个案例当中,专业人士的策略则正好相反。他们的工作是用尽可能便宜的价格去买入,而不是以更高的价格去卖出。他们的策略就是尽量杀低股价以便说服公众销售他们手中持有的该只股票。
  我还能给出很多很多的例子来说明专业人士存在的理由。必须铭记于心的是,在金融领域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股票卖给公众。在专业人士的每个操作背后都会有其目的:它也许只为了个人简单的获利目的,也许包含了为行业筹集资金的计划。只要我们明白专业人士把我们当成客户,而不是伙伴,我们就应该在打算通过交易股票,或者投资股票赚钱之前先感受一下这项工作是怎么做的。
  我们现在回顾一下,看看专业人士是如何达到他们的目的的。
  为了举例说明,我们假设一下我们有许多人相信联合汽车公司(AmalgamatedMotorCarCompany)当前的价格很便宜。我们很熟悉这个公司的管理层,管理层告诉我们:联合汽车公司的业务正处于上升阶段,不久之后肯定会实现更多的利润。他们更进一步充满信心地告诉我们:财务总监还要计划给股东们一个惊喜;将对一个已经实现的巨额资本公积进行股息分红。换句话说,这让我们意识到股息分红将要兑现。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只有三个大股东打算卖出任意数量的股票,另外,我们还通过其它安排了解到:有几个大股东持有股票的期权比现在的价格高了不少。我们已经决定要买入该股票了,因为我们知道由于这些期权的价格很高,此刻股票还很活跃的时候,还不可能出现大单的卖出。
  公司的管理层对我们的计划很感兴趣,因为保持他们公司股票的市场活跃性对于他们的业务和股东都是有利的。因此他们很乐意和我们合作,为此而积极告诉我们公司业务的进展情况,利润的增长以及其它一些相关细节。
  我们请了一个职业生涯很成功的专业人士来做我们的投资经理,并且让他首先做我们的承购代理人,然后再做我们的销售代理人。
  这位专业人士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尽可能便宜地购买我们决定买入的股票。他可以大张旗鼓地宣传这个公司的财务状况,说过去六个月当中该公司盈利表现不好。他还可能沽出一部分该股股票,利用这类方式诱使公众跟风卖出股票,进一步打压股价。自然他选择股票购买的时间应该是市场整体技术性走弱,而公众总体又很悲观的时候。
  当我们大规模买入该股股票之后,这个重要的工程才完成了一半。我们的销售经理必须做好他下一步的广告和宣传计划。他放出消息说这个公司的业绩正在转好。与之同时从公司总裁到财务主管,都相继发布财务声明,这些财务声明事先都已经为媒体、市场报告的分析师、经纪商和客户经理们准备好了。传言不断地传播,一切的一切都事先做好了准备。
  然而最有效的销售手段,则是不断上升的股价。广告传言中所使用的主要武器就是“股价显示器”。为了增强市场活跃性和投资兴趣,我们必须持续不断地买入股票。我们必须要吃掉从小交易员那边卖出的各类卖单,但是卖单量不能太大,并且要让这些卖掉股票的人,当他们以后看到股价渐渐稳定上涨时还能够重新买回来。要是有太多的买单涌入,则我们的投资经理还必须卖掉一部分股票,以防止股价上涨过快。
  在这段时期内,不同的宣传手段轮番上阵。关于这家公司的小道消息引起了更加广泛的兴趣。人们开始咨询他们的朋友,是否注意到了联合汽车公司。经纪商开始接受相关咨询,广告作用开始发酵。
  我们的投资经理还是不能卖出大量的股票。当交易员已经开始获利的时候,投资经理还被迫继续支持股价。有一些投机者看到股价上涨,就会对该股票进行做空。这些卖单需要一直都能够被吃掉。然而,由于那些做空的人现在变成了潜在的买者,不久之后,他们的买单就会成为我们出货的帮手。实际上,我们的投资经理十分乐于把股票借给这些投机者融券卖空,并且还特意准备了几个反应策略以便吸引卖空行为。(投资经理在必要的时候偶尔也会做一些卖空的动作,这是为了控制该股交易的市场节奏)。
  当公众对我们的商品越来越有兴趣的时候,投资经理的工作便变得愈发艰难。虽然他具有处理这些问题的专业技能,但要超越非“公众”的投资者则非同一般。
  传言在继续不断地流传,公众开始贪婪地买入,他们相信额外的分红,或者说是某种“馅饼”肯定会从天而降。投资经理开始专心销售股票。不断增强的市场活跃度导致股价涨得更快。结果产生了严重的反应。然而每当上涨达到了新的高点,公众很快就会相信股票还能涨100个点,一切皆有可能。
  由于我们的投资经理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买卖股票,卖了数以千计的股票,一个精彩的不断翻滚的交易就这么实现了。高潮就要到来,我们有接近四分之三的股票已经卖掉了。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
  第二天早上,全国的媒体都报道了这则广受欢迎的新闻:公司的财务总监公布了股票的分红方案。公众的热情沸腾了,我们的投资经理接着把剩余的股票一售而光,他的任务圆满完成。
  还有一部分传奇故事还没有讲完。公众现在持有这只股票,有些人卖掉了,另外一些人也开始卖了,再也没有买单来支持该股股价。专业人士感觉到“消息快要过时了”,于是提前做空该股。由于需要赶快兑现,股价开始下跌,这导致更多的股票被卖出。当价格跌到足够吸引投资者目光的时候,重要的买单将会再次进入市场,空头将会回补他们之前的卖单,公司管理层或许也会买一些股票。由于公众已逐渐把手中的股票卖完了,这种快速的反应状态将慢慢终止。
  公众输钱了--是的,公众是指那些普通的投资者,他们在价格上涨的时候买入股票,而在价格跌到底部的时候割肉卖出股票。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都会在这个虚构的交易当中遵循经纪商给他们制定的规划。经纪商建议的结果就是“在高点买入,在低点卖出。”
  我已经详细地描绘了整个过程,因为我敢保证,类似的事情每个月都在发生。除非我们能够理解这场股票市场上买进卖出的原理,否则我们怎么能够兑现我们的承诺,让读者学会能够跟随专业人士在他们买入时买入,在他们卖出时卖出呢?
  据说股票很少会自动上涨,但它们都会自动下跌,除非有人在推动股价。我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很难想象要是没有股票背后的买入力量的话,任何股票怎么能够保持活跃呢?交易员们总是一步一步地获得利润,或者卖掉股票以包销另外一些股票。死气沉沉的市场是无法吸引投资者的。只有持续性地买入卖出。这些活动创造了市场的流动性和需求。无疑存在着不同的股票池,以及很多专业的操盘手,他们同时会对那些最活跃的股票发生兴趣。
  为了在投机中获利,我们必须选择活跃的股票进行交易--那些由操盘手操作的股票。我们要在交易的战争中取得胜利就必须去做那些活跃的股票,它们会得到一个或者多个银行的强烈支持,并且众所周知,盈利也会稳定增长。如此一来,我们的问题就变成我们应该怎么安排我们的交易时机--何时买?何时卖?
  让我们暂时先翻转一下这幅场景。我们已经看到了场景背后的东西。站在舞台的前面,如果意识到后台操作的规模,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公众通常都会猜错了。个人交易者面对的最难的问题包括:当他试图去猜测华尔街最聪明的人--这些人是知晓内情者--的行为时,他必须要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真正的“知情者”通常拥有强大的资金作为后盾,当他们出现判断错误时能够承受损失。
  然而,1930年的下半年,在流动的市场当中,大资金、大操盘手全部都受到了重大损失。当然,那些改变策略对市场做空的人除外。精明的专业人士不再试图在一个疲弱的熊市中操纵股票上涨。偶尔也会有人试图“扭转趋势”并获得短暂的利润,但由于操盘手必须要找到别人来买他们的股票,他们几乎总是在市场大众感到技术和基本面都乐观的时候才会操作股票。
  战争时期的将军们会秘密地隐蔽部队的行动,以便迷惑敌人。同样,一个金融领域的将军也会制定战略战术,以便让公众和其他操盘手不断地猜测。关于股票的操作,当我们开始讨论盘口分析的时候,我有很多话要说,不过在这里插入一个声明是必要的。对于我们这些外部人而言,我们买卖的股票相比之下只是占了其中很小的一个比例。我们去猜测“知情者”如何操作股票其实毫无意义。我们不可能知道“知情者”打算做什么,但是我们可以在盘口上看到他们执行的买单和卖单。这就是我为什么恳请大家不要只关注“知情者”一个人的意图,而是要让市场的走势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将在之后更加详细地讨论这个话题。
  要是你在这个市场当中亏钱了,请不要沮丧。在1929-1930年之间,几乎所有人都亏钱了。其中还有很多大的交易员亏光了,必须重新从头开始。资金池被迫清理损失。银行索回贷款,要求清除债务。
  如果你在亏钱的时候心情不痛快的话,就不要在这个市场中做交易!那些很容易沮丧的人是不适合做股票交易的。必须要能承受无数次损失。问题在于你要止损。没有人可以如此地专业以致于从来没有遭受过损失。
  从小资金开始做,对合理的利润要有满意感。如果你决心来实践本书中所讲到的理论和想法。首先零零碎碎地买一些股票。不要买太多。我知道这不是个好主意,但是资金和备用保证金的压力会扭曲你的判断,并阻碍你交易技巧的成长。当你认为你已经熟悉了技术分析,能够解释市场的价格运动,并且能够很快承受损失后再真正动手。在到达这个境界之前绝不要买入太多的股票。做一个小交易者没有什么丢人的。即便在很多年之后,市场随时都保留有给你的机会。
  另外一件事情是--我们所有人的视角都与1929年到1930年的大萧条和当时的市场压力下形成的视角发生了改变。在那些年里很多人形成的投资观念需要在未来几个月甚至几年内加以调整。我相信你会发现我在本书里面所讲的一些主要原则是可靠的,但在市场条件发生改变的时候,你必须要灵活调整你的视角。我们必须根据形势的变化适当调整我们的观点,不能永远把每一个因素都和最近发生的事情做对比。
  市场条件发生了改变,新的公众投资者已经诞生。然而关于价格上涨和反应的古老原则还将继续主导市场。我们会遭遇“过快上涨”的事情,也会遭受突然下跌的灾难性后果。没有接受过指导和系统性学习的公众还是会在股票高位时买入,低位时卖出。在经纪商的办公室里看到的新一代交易员,一般都会在错误的时间里从华尔街那些“老手们”手中买入股票。
  股票的操作和交易可能需要更多的资金来跟新一代和更大规模的公众投资者打交道,但是古老的方法并没有发生改变。
  说完最后一个要求,我们就将翻过这一页开始讨论盘口分析。如果你不情愿学习的话,如果你对自己去调查和分析股市不是很感兴趣的话,那么我希望你成为一个纯粹的多头买入持有者,选择一些好的股票买入,然后一直持有。否则你作为一个交易员的成功机会将会是0。
  ……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发货及物流超快,第二天到货今天我在网上买的几本书送到了。取书的时候,忽然想起一家小书店,就在我们大院对面的街上,以前我常去,书店的名字毫无记忆,但店里的女老板我很熟,每次需要什么书都先给她打电话说好,晚上散步再去取。我们像朋友一样聊天,她还时常替读者找我签名。可是,自从学会从网上购书后,我再也没去过她那里了,今天忽然想起她,晚上散步到她那里,她要我教她在网上买书,这就是帮她在京东上买了这本书。好了,废话不说。一直想买这书,又觉得对它了解太少,买了这本书,非常好,喜欢作者的感慨,不光是看历史或者史诗书,这样的感觉是好,就是书中的字太小了点,不利于保护视力!等了我2个星期,快递送到了传达室也不来个电话,自己打京东客服查到的。书是正版。好了,我现在来说说这本书的观感吧,坐得冷板凳,耐得清寂夜,是为学之根本;独处不寂寞,游走自在乐,是为人之良质。潜心学问,风姿初显。喜爱独处,以窥视内心,反观自我;砥砺思想,磨砺意志。学与诗,文与思;青春之神思飞扬与学问之静寂孤独本是一种应该的、美好的平衡。在中国传统文人那里,诗人性情,学者本分,一脉相承久矣。现在讲究“术业有专攻”,分界逐渐明确,诗与学渐离渐远。此脉悬若一线,惜乎。我青年游历治学,晚年回首成书,记忆清新如初,景物历历如昨。挥发诗人情怀,摹写学者本分,意足矣,足已矣。据了解,京东为顾客提供操作规范的逆向物流以及上门取件、代收货款等专业服务。已经开通全国360个大中城市的配送业务,近1000家配送站,并开通了自提点,社区合作、校园合作、便利店合作等形式,可以满足诸多商家以及消费者个性化的配送需求。为了全面满足客户的配送需求,京东商城打造了万人的专业服务团队,拥有四通八达的运输网络、遍布全国的网点覆盖,以及日趋完善的信息系统平台。所以京东的物流我是比较放心的。好了,现在给大家介绍两本好书:《电影学院037?电影语言的语法:电影剪辑的奥秘》编辑推荐:全球畅销三十余年并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被公认为讨论导演、摄影、剪辑等电影影像画面组织技巧方面最详密、实用的经典之作。|从实践出发阐明摄影机位、场面调度、剪辑等电影语言,为“用画面讲故事”奠定基础;百科全书式的工作手册,囊括拍摄中的所有基本设计方案,如对话场面、人物运动,使初学者能够迅速掌握专业方法;近500幅机位图、故事板贯穿全书,帮助读者一目了然地理解电影语言;对大量经典影片的典型段落进行多角度分析,如《西北偏北》、《放大》、《广岛之恋》、《桂河大桥》,深入揭示其中激动人心的奥秘;《致青年电影人的信:电影圈新人的入行锦囊》是中国老一辈电影教育工作者精心挑选的教材,在翻译、审订中投入了巨大的心力,译笔简明、准确、流畅,惠及无数电影人。二、你是否也有错过的挚爱?有些人,没有在一起,也好。如何遇见不要紧,要紧的是,如何告别。《莫失莫忘》并不简单是一本爱情小说,作者将众多社会事件作为故事的时代背景,俨然一部加长版的《倾城之恋》。“莫失莫忘”是贾宝玉那块通灵宝玉上刻的字,代表着一段看似完美实则无终的金玉良缘。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相爱时不离不弃,分开后莫失莫忘”,这句话是秋微对感情的信仰,也是她对善缘的执念。才女作家秋微近几年最费心力写的一本小说,写作过程中由于太过投入,以至揪心痛楚到无法继续,直至完成最后一个字,大哭一场,才得以抽离出这份情感,也算是对自己前一段写作生涯的完美告别。

评分

内容价值有限,大道理偏多,有点于丹说论语的感觉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快递不仅神速而且态度非常好!!!

评分

帮别人买的,不错

评分

盘口技术分析和操盘策略

评分

京东物流越来越不行,说了好几次,还是不该,坏还多书,就不能多包装一下,书侧面都染黑了,无语

评分

  最后这所有的一切一定要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体会~

评分

这番解释反而有种欲盖弥彰、越抹越黑的味道,让人越发怀疑三人心里有鬼。  “交出来!”苗毅再次大喝一声,手提杀猪刀直接朝三人冲了过去。  他以前只杀过猪,从未杀过人,但是今天,他势必杀这三人。  因为黄成提醒了他,一旦放了三人离开,假如自己这次回不去,弟弟妹妹就危险了,这三个王八蛋现在都敢杀人了,还有什么事情不敢做,今天定要解决这三个后患。  三人慌了,调头就跑,谁知立刻有其他人跑出凑热闹,堵他们的去路。  这下不得了,不但是苗毅提刀追杀,有七八个人一起跟着围追堵截。  无法原路逃跑的三人立刻横冲了出去,一边不断喊‘我们没有仙草’,一边仓惶逃窜。  苗毅冷着一张脸,提刀紧追不放,一群人跟着追。  没多久,一伙人已经冲出了安全路线而不自知。  大家来之前,都在外面古城领到了免费发放的地图,地图上标示了安全路线,是‘万丈红尘’历次开启时拿人命总结出来的经验。  最终,黄成三人还是被七八个青壮男子给拦了下来。  “你们想干什么?”黄成吓得有点语无伦次,提刀乱劈,不让对方靠近。  那虬须大汉明显练过,闪步逼近黄成,侧身避过劈来的大刀,一把抓住了黄成的手腕,当场一拧,疼得黄成直哎哟,手中的刀叮当落地。  赵氏兄弟也紧张的不行,拿着匕首恐吓几人不要靠近,平时欺负像苗毅这样的同龄人或更小的人还可以,碰上这些青壮汉子,有碰上大人的感觉,下意识就有些胆怯。  虬须壮汉不管黄成怎么解释,已经动手在黄成身上到处乱摸搜寻,结果哪有什么仙草。  他看了眼赵氏兄弟,又扭头看向了冲来的苗毅,一把将黄成推了出去,正准备找赵氏兄弟,谁知苗毅冲来挥手就是一记杀猪刀,‘噗’捅进了跌撞而来的黄成胸膛内。  黄成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苗毅,那虬须大汉也吓了一跳,不但是赵氏兄弟,其他人也吓住了。  噗噗!狠下了心来一脸狰狞的苗毅拔刀捅刀,又在黄成身上连捅两刀,最后扬手一刀劈在了黄成的脖子上。  鲜血溅了苗毅一身,黄成双手捂住脖子抽搐着倒下,眼中有难以掩饰的惊恐。  苗毅不管不顾,呲牙咧嘴,心里害怕,却仍提着带血的刀又朝赵氏兄弟冲去。  俩兄弟吓得不轻,顿时豁出去了,挥舞着长刀疯狂突围。  冲上来的苗毅趁其不备,一刀捅进了赵行魁后背腰上,出刀拔刀,又是连捅几刀,把赵行魁放倒在了血泊之中。  如此凶狠模样,把其他人都给惊呆了,没想到这少年郎这么狠。  大家一走神的功夫,竟让疯狂挥舞着长刀拼命的赵行梧给跑了出去。  一伙人眼睁睁看着苗毅再次提刀向赵行梧追去。  “好小子,有够狠,年纪轻轻就杀人不眨眼啊!”虬须大汉嘿嘿两声,一帮人也快速追去。  回头看了眼的赵行梧惊恐不已,发现满身是血的苗毅凶神恶煞似地咬在自己后面不放,吓得哇哇乱叫地狂奔逃命。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发出的惊叫惊动了什么,或的确闯是因为闯入了危险区域,空中呼的一声,似乎有什么东西飞来。  唰!一个巨大的黑影从天而降,落在了前后追赶的几人中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