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历史学的前提假设

批判历史学的前提假设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英] F.H.布莱德雷 著,何兆武,张丽艳 译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5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120293
版次:1
商品编码:1121008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7-05-01
用纸:胶版纸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1951年,沃尔什(WH Walsh)正式提出“思辨的历史哲学”与“分析的历史哲学”(亦即批判的历史哲学)之分。在对历史哲学的这种分野的意义上,可以说思辨的历史哲学无论中外都是古已有之的,而批判的历史哲学却要从19世纪的下半叶开始算起,更确切地说是从布莱德雷1874年《批判历史学的前提假设》一书的问世算起。
  历史学不仅要研究历史是什么,而且也要研究我们的历史认识是如何成为可能的。百年来我国的新史学似乎偏向于思辨的方向较多,而于批判方面的思路则显得重视不够。如果说历史研究就必须要有形而上学的前提假设,那么是不是也应该同样地重视其知识论方面的自我批判呢?

作者简介

  布莱德雷(Francis HerbertBradIey,1846—1924),又译布拉德雷,是英国唯心论派(或称新黑格尔学派)最著名、最有原创性的代表。1846年1月30日出生于英国伦敦西南克拉彭的一个牧师家庭。1865年进牛津大学,1870年任牛津大学默顿学院研究员,并保持这一身份到逝世。

目录

《历史的观念译丛》总序
译序
序 言
本书提要
批判历史学的前提假设
一 历史的模棱性
二 什么是历史事实
三 历史学中的推论的性质
四 批判历史学的前提假设
五 历史的推论与自然界的一致性
六 非类比验证的问题
七 历史证据的特点和历史学的限度
八 历史与进步
九 结论
附录

精彩书摘

  批判历史学的前提假设:
  在心灵为了展现其自身所造成的世界之中,而且在那里它的生命也就是其自我实现的历程,在那里行动与对它的知识则是其产儿,它们出现的时辰永远都不是同样的,而且他们的诞生乃是分别开来的。人类的生命与个体的发展,同样地都是事迹先行而随后是反思;而正是对于这个问题——“我都做了什么?”——我们才觉醒到已经完成了的、却并未曾有意去做的种种事情以及我们所并未认识到的各种存在,而我们所负之于它们的则是我们自身的存在。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唯有当他们停滞的时期,对于一个人来说,唯有当其个性与地位已经变得永远地固定了下来的时候,并且当一个人是已经造就了的时候,才有可能预知新的成长的真实性;而在进步具有了其充分的意义,演化也只不过是一句空话的时候,目前才是坚实的而未来则是无从分辨的。确实,这时目前情况的实质尚未诞生,而且也还有未来:但是未诞生的事物还处在隐蔽之中,未能大白,胎儿还处在隐蔽之中,而预言又是可疑的,给孩子命名的那个早晨还隔着许多日子才能从分娩的黑暗和辛苦的夜晚之中破晓。
  可能突然之间有一个时刻揭幕了,人们逐渐意识到了时代在前进;并且又有了这样的季节,这时岁月缓慢的流程又带回来了一线甜美的或者严肃的启示之光芒;或者它可能还是长期以来人道所未曾获得过的那类经验的光芒。
  ……

前言/序言







批判历史学的前提假设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批判历史学的前提假设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批判历史学的前提假设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批判历史学的前提假设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多次在京东买书,但凡是做活动的时候,就买一点点。穷人嘛,就要有个穷人的样子,只能买点便宜货了。但这本书还是不错的,一如既往的喜欢。适合专业性的人去读。 不知道为什么,作者的轻松遐想,提不起兴致。可能是本身心情不好的缘故吧平心而论,文章里的一切、有他自己的心思,只是这心思不能被世人所公知。于我,就像那火红的木棉,那金色圆润的木瓜,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却在别人的只言片语中得到了否定。不用说话,只要发光就好,有没有人知道都没关系,会很寂寞呢,可是寂寞怕什么,即使有人在,听不懂自己的话,那还是一样的寂寞啊,安安静静的,看看来来去去的人,想想自己的事情,这样,多好啊。   不算自夸的话,文学性的语言在三十来岁就有了信心,但这十来年,写得最多的论述性的文字,一度以时政评论专栏为主,自己的转折点,应该在2008年,停掉在《南方都市报》、《潇湘晨报》等报刊的时评专栏,以为是微博类的文字更灵活、更直接、更生动地取代平面媒体所致,可是在微博上,我对时事的关心度也直线下降,不再喜欢第一时间点评论事情,等它尘埃落定吧,可尘埃落定后,又有什么值得说的呢?   ——当然,在微博上到达这点,又 迟了一些,直到2012年才意识到。 越来越无所谓,难道就是自由主义者? 我对外部确实是无所谓了,在我心中,有个美好世界的模样,我也会在文章里说,可是现实如何演变,甚至不变好,我并不在乎,毫无原来的愤怒和焦虑;我对自己及自己所爱的人很所谓,能不能让自己和她开心,变成最重要的事。 关注的点越来越具体,回归到自己,才慢慢发现了自由。 若无必要,勿增实体。一个走向自由的人,剥离那些不必要的“实体”,是很漫长的路。 在《城市画报》的专栏,也是论述性的文字,由于媒体的属性,它不像时政类评论那么“强硬”,柔软一些,时间跨度也长,半个月一篇的文章,写每一篇,你都不觉得自己有什么变化,把两百多篇快进看完,演化就出来了,挑文章,最早几年的,基本看不上眼,前四五年的,要做些修改,删除那些攻击性强的、挖苦人的文字,太猛烈的判断、太强烈的抒情,都一一揉软,近一两年的,则基本可以不做修改。 长年专栏的好处是,你发现原来幻想改变外部环境,到后来最需要改变的是自己。你写的东西,都是在与自己对话,是在逐渐放弃一些负担,让自己轻灵一点,不再背着别人跳舞。 祖国、国家、民族、家族这些集体词汇,是最早放下的,稍稍接受自由主义的人,都容易发现它们的主要功效就是用来压迫个人,个人无法逃逸,当然就没自由。但很多问题还要自己去用自己的脑子思考。

评分

  如沃尔什所说,历史哲学在英国学术界一直不是什么热门的话题。布莱德雷《批判历史学的前提假设》在1874年的问世,并没有吸引与他同时代的学者们的注意力。60年后,直到1930年代,柯林武德在他的遗稿《历史的观念》中两次论及布莱德雷及其历史哲学思想(即第四编“科学历史学”的开头,以及第五编“后论”中“历史的想象”一节)。他认为布莱德雷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论反思,在这个研究领域中原则上已经完成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扭转了思考的路向。换句话说,就是开创了沃尔什所谓“批判的历史哲学”的新范式。《批判历史学的前提假设》是布莱德雷发表的第一部著作。从思想特征上看,它是英国唯心论在历史哲学上的应用。英国唯心论,亦称为新黑格尔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潮,它主要活跃在19世纪后期,代表人物起自格林(T.H.Green,1836-1882),主要的后继者有鲍桑葵、布莱德雷等人,柯林武德(Collingwood)、奥克肖特(Oakeshott)承其余绪。布莱德雷是英国唯心论这一学术脉络中在世时即享有盛名的哲学家。如柯林武德在《自传》中对这一“格林学派”的评论,他们的思想影响主要还是在学院之外,在牛津园里,与对立的另一派“实在论”比较而言,并没有显露出更强的声势。此后,整个20世纪的英美哲学界,几乎可以说都是分析哲学和现象学主导的天下。对于英国唯心论的研究兴趣,只是到20世纪晚期才渐成气候,出现了专门的研究团体和刊物、丛书;从相关的研究论著里面可以看出,不少研究者其实是由对柯林武德和奥克肖特的兴趣,开始回溯这一唯心论的学术传统脉络的。

评分

这是学习历史哲学专业的必备,这套书都不错的

评分

很好。。。。。。。。。。。。。。。。

评分

  在心灵为了展现其自身所造成的世界之中,而且在那里它的生命也就是其自我实现的历程,在那里行动与对它的知识则是其产儿,它们出现的时辰永远都不是同样的,而且他们的诞生乃是分别开来的。人类的生命与个体的发展,同样地都是事迹先行而随后是反思;而正是对于这个问题——“我都做了什么?”——我们才觉醒到已经完成了的、却并未曾有意去做的种种事情以及我们所并未认识到的各种存在,而我们所负之于它们的则是我们自身的存在。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唯有当他们停滞的时期,对于一个人来说,唯有当其个性与地位已经变得永远地固定了下来的时候,并且当一个人是已经造就了的时候,才有可能预知新的成长的真实性;而在进步具有了其充分的意义,演化也只不过是一句空话的时候,目前才是坚实的而未来则是无从分辨的。确实,这时目前情况的实质尚未诞生,而且也还有未来:但是未诞生的事物还处在隐蔽之中,未能大白,胎儿还处在隐蔽之中,而预言又是可疑的,给孩子命名的那个早晨还隔着许多日子才能从分娩的黑暗和辛苦的夜晚之中破晓。

评分

  adley,1846-1924)此书的学术价值才得到凸显,——追根溯源,它是英语学术界中第一本“批判的”历史哲学著作。

评分

一 历史的模棱性

评分

一 历史的模棱性

评分

  ……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批判历史学的前提假设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