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制造工艺

家具制造工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培义,罗德宇,熊伟 编
图书标签:
  • 家具
  • 制造
  • 工艺
  • 木工
  • 家具设计
  • 材料
  • 技术
  • 装修
  • DIY
  • 家居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61949
版次:1
商品编码:1119524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3-01
页数:356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家具制造工艺》是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国家示范专业建设的系列教材成果之一。
  《家具制造工艺》是结合当前家具生产企业的最新工艺技术及对家具制造人才的能力需求,针对家具专业高级技术人才培养而编写的一门特色教材。本教材知识覆盖面广、工艺技术先进、内容编排合理、重点突出,方便教学组织与阅读理解。具体内容安排上,以木质家具制造工艺为主体,兼顾软体家具的制造技术,以适应现代大部分综合类木家具制造企业的需要。
  全书共分十章,包括家具制造工艺基础、薄木备料技术、板式零部件备料技术、板式零部件边部处理、板式零部件净料加工技术、实木零部件备料技术、实木零部件净料加工技术、家具装配技术、家具涂装技术、软体家具制作技术,涵盖现代家具生产企业的大部分产品类型和典型工艺。本教材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在总结国内外成熟的生产技术、科研成果及专业教材的基础上,对家具制造工艺的相关内容进行重新整理,补充了其他教材中所缺的部分前沿技术,如薄木拼花技术、NC雕刻技术、PU铸模成型技术以及涂装中的HVLP和混气喷涂技术等。
  《家具制造工艺》可供大中专院校木材科学与技术、家具设计与制造以及室内设计等相关专业的教学使用,也可作为家具企业和设计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参考资料或家具企业的培训教材。

目录

0.1 家具分类
0.1.1 按材料种类分
0.1.2 按结构类型分
0.1.3 按基本形式及功能分
0.1.4 按产品的使用场合分
0.2 中国家具工业概况
0.2.1 中国家具工业发展概述
0.2.2 中国家具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0.2.3 家具工业的发展趋势
0.3 家具制造工艺的影响因素及确定原则
0.3.1 家具制造工艺的影响因素
0.3.2 制造工艺设计的原则
思考题

1.1 加工基准
1.1.1 工件的定位与夹紧
1.1.2 加工基准的概念
1.1.3 定位基准确定的原则
1.2 加工精度
1.2.1 加工精度与加工误差
1.2.2 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1.2.3 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
1.2.4 加工精度与互换性
1.3 表面粗糙度
1.3.1 表面粗糙度的表现形式
1.3.2 表面粗糙度对家具生产的影响
1.3.3 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因素
1.3.4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
1.4 加工余量
1.4.1 加工余量的类别
1.4.2 加工余量确定的原则
1.5 生产过程与工艺过程
1.5.1 生产过程构成
1.5.2 工艺过程
1.5.3 工序与工艺流程
1.5.4 工序的分化和集中
1.6 工艺规程
1.6.1 工艺规程简介
1.6.2 表现形式示例
1.6.3 工艺规程的确认程序

思考题
2.1 薄木基础知识
2.1.1 薄木的种类及应用
2.1.2 薄木的品质评定
2.2 薄木拼花形式分析
2.2.1 常见拼花形式
2.2.2 薄木拼花单元拆分
2.2.3 薄木拼花材积计算
2.2.4 薄木材料利用率
2.3 薄木备料工艺流程
2.3.1 薄木备料的一般工艺流程
2.3.2 薄木裁切下料技术
2.3.3 薄木拼合技术
2.3.4 打角和贴角技术
2.3.5 拼花检修技术
2.3.6 拼花薄木入库及保存
2.3.7 薄木拼花品质控制
2.4 典型拼花单元的制作技术
2.4.1 方形单元制作
2.4.2 菱形单元制作
2.4.3 三角形单元制作
2.5 典型项目举例分析
2.5.1 项目任务说明
2.5.2 详细制作流程
思考题

3.1 板式部件备料基础
3.1.1 板式家具及板式部件
3.1.2 板式部件材料简介
3.1.3 常见板式部件的备料工艺
3.2 板式部件裁板工艺
3.2.1 整理裁板明细
3.2.2 绘制裁板图
3.2.3 裁板常用设备
3.2.4 裁板作业要领
3.3 薄木贴面部件的备料工艺
3.3.1 贴面前后的砂光处理
3.3.2 薄木热压贴面技术
3.3.3 鼓肚板薄木贴面技术
3.3.4 典型项目举例分析
3.4 印刷装饰塑料贴面板
3.4.1 印刷装饰塑料简介
3.4.2 基材涂胶
3.4.3 平面板件PVC贴面技术
3.4.4 PVC真空覆面技术
3.4.5 真空覆面质量分析
3.4.6 典型项目举例分析
3.5 装饰纸贴面部件
3.5.1 常用装饰纸简介
3.5.2 辊压法贴面工艺
3.5.3 平压法贴面工艺
3.5.4 典型项目举例分析
3.6 空心板件制备
3.6.1 空心木框制备技术
3.6.2 空心填料制备技术
3.6.3 普通空心板覆面技术
3.6.4 加厚板制作技术
3.6.5 典型项目举例分析
3.7 多层胶合弯曲部件
3.7.1 薄板胶合弯曲技术简介
3.7.2 木材弯曲原理
3.7.3 薄板准备
3.7.4 涂胶
3.7.5 组坯
3.7.6 胶合弯曲形式及模具
3.7.7 胶合弯曲成型工艺
3.7.8 影响胶合弯曲质量的因素
3.7.9 典型项目举例分析
思考题

4.1 边部处理方法概述
4.2 板件成型加工技术
4.2.1 平面直线形板件
4.2.2 平面曲线形部件
4.2.3 曲木板件
4.2.4 典型项目举例分析
4.3 封边作业
4.3.1 手工封边技术
4.3.2 直线封边技术
4.3.3 直线软成型封边技术
4.3.4 曲直线封边技术
4.3.5 典型项目举例分析
4.4 后成型包边作业
4.4.1 间歇式后成型包边技术
4.4.2 连续式后成型包边技术
4.4.3 成型板条包覆技术
4.4.4 后成型包边常见质量问题
4.4.5 典型项目举例分析
4.5 镶边作业
4.5.1 实木镶边技术
4.5.2 塑料镶边技术
4.5.3 铝合金镶边技术
4.5.4 典型项目举例分析
4.6 油漆封边作业
4.6.1 油漆封边技术
4.6.2 典型项目举例分析
思考题

5.1 板式部件钻孔加工
5.1.1 孔位与32mm系统
5.1.2 钻孔的类型及要求
5.1.3 钻孔设备及钻孔加工
5.1.4 典型项目举例分析
5.2 板式部件制榫及拉槽加工
5.2.1 板式部件的榫槽连接
5.2.2 现代燕尾榫制作技术
5.2.3 板面拉槽作业
5.2.4 典型项目举例分析
5.3 板式部件表面铣型
5.3.1 板面雕铣技术
5.3.2 典型项目举例分析
5.4 板式部件表面砂光
思考题

6.1 实木备料基础
6.1.1 合理选料
6.1.2 锯材出材率控制
6.1.3 实木配料方案
6.2 直线零件备料技术
6.2.1 锯材纵剖
6.2.2 板料横截
6.2.3 毛料加工
6.2.4 实木定长加工
6.2.5 典型项目举例分析
6.3 实木胶拼备料技术
6.3.1 实木指接技术(短料接长)
6.3.2 实木拼板技术(窄料拼宽)
6.3.3 锯制弯曲技术
6.3.4 典型项目举例分析
6.4 实木加压弯曲备料技术
6.4.1 加压弯曲原理
6.4.2 实木加压弯曲技术
6.4.3 影响方材弯曲质量的因素
6.4.4 典型任务举例分析
思考题

7.1 实木零件成型加工
7.1.1 直线型面零部件的加工
7.1.2 二维曲线型面零部件的加工
7.1.3 宽幅面零部件型面加工
7.1.4 三维型面部件加工
7.1.5 复杂零件的仿形靠模铣
7.1.6 复杂零部件的数控铣削
7.1.7 典型项目举例分析
7.2 榫头、榫眼及榫槽加工
7.2.1 榫头加工
7.2.2 榫眼加工
7.2.3 榫槽加工
7.2.4 典型项目举例分析
7.3 车木零部件制作
7.3.1 车床加工
7.3.2 圆棒机
7.3.3 车木零部件的再加工
7.3.4 典型项目举例分析
7.4 家具雕刻工艺
7.4.1 手工雕刻技术
7.4.2 数控雕刻技术
7.4.3 PU注模成型技术
7.5 实木零部件砂光
7.5.1 砂光机的选用
7.5.2 砂光工艺说明
思考题

8.1 家具装配基础
8.1.1 家具装配的一般工艺过程
8.1.2 装配质量控制及装配技术规范
8.1.3 家具部件的基本结构
8.2 装配工具及设备
8.2.1 家具装配方法及工具类别
8.2.2 常用装配工具简介
8.2.3 装配机械的原理及结构
8.2.4 常见家具装配机械
8.3 部件装配及修整加工
8.3.1 木框的装配
8.3.2 箱框的装配
8.3.3 部件的修整加工
8.3.4 部件的机械加工
8.4 家具的总装
8.4.1 总装的形式
8.4.2 总装的过程
8.4.3 总装流水线设计
8.4.4 配件装配
8.5 家具的包装
思考题

9.1 家具涂料概述
9.1.1 涂料的组成
9.1.2 常见的家具涂料
9.2 涂饰工艺
9.2.1 基本涂饰工艺过程
9.2.2 涂装工艺设计
9.2.3 涂饰工艺类别
9.3 家具涂装技术
9.3.1 刷涂
9.3.2 刮涂
9.3.3 擦涂
9.3.4 喷涂
9.3.5 辊涂
9.3.6 淋涂
9.3.7 浸涂
9.4 涂装质量及漆膜缺陷
9.4.1 涂装质量评定
9.4.2 涂膜缺陷分析
思考题

10.1 软体家具概念及分类
10.1.1 沙发
10.1.2 软床及床垫
10.1.3 软体椅子
10.2 软体家具材料
10.2.1 框架材料
10.2.2 弹簧
10.2.3 绷带
10.2.4 软垫物
10.2.5 面料
10.2.6 其他辅助材料
10.3 软体家具结构
10.3.1 框架结构
10.3.2 软体结构
10.3.3 床垫的构造
10.4 沙发的制作工艺
10.4.1 木质框架的制作
10.4.2 绷带钉制工艺
10.4.3 弹簧固定
10.4.4 海绵切割及粘贴
10.4.5 沙发蒙面
10.4.6 软垫及靠垫的制作
10.5 弹簧软床垫的制作工艺
10.5.1 床芯制作工艺
10.5.2 绗缝层及围边制作工艺
10.5.3 床垫的总装工艺
思考题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家具是指供人类维持正常生活、从事生产实践和开展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类器具。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世界性木材供应日趋紧张,加之家具标准化的普遍实施,世界家具向高技术型方向发展已成为现实。中国的家具工业经过近30年来的发展,已从传统的手工业发展成为具备相当规模的现代工业化产业,家具的产量和经济效益都有明显的提高,家具市场呈日益扩大之势,中国的家具工业在国际家具生产、技术和贸易中已占有一定地位。
  随着我国家具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家具专业教育的日渐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高等院校培养具有一定家具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其中,家具制造工艺技术和生产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尤为急需。为此,目前我国许多具有家具专业或专业方向的本科院校、高职院校,除了对学生进行家具设计理论教学与实务训练之外,都十分注重加强学生在家具制造工艺、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学习与实训。
  该书正是适合于高职院校家具专业学生学习和参考的一本专业教材。本书内容包括家具制造工艺理论基础、木质家具制造工艺及软体家具制造工艺。它从家具制造工艺技术体系出发,在结合现代家具企业生产实际的基础上,广泛吸收了国内外最新的家具制造技术成果和专业资料,科学系统地阐述了家具生产工艺过程的基本原理、典型工艺及质量保证措施和家具生产中有关的工艺问题。通过本教材学习,学生可以基本了解和熟悉各类家具的生产特点、材料、制造工艺过程的构成,尤其对掌握家具生产中有关配料、切削加工、装饰、装配、涂饰等方面的理论和知识,以及进行家具生产实际操作和实践实训、解决实际生产中一般性技术问题的方法作用较大。
  本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制造工艺与技术设备,具有一定的专业性、知识性、技术性、实用性和系统性,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是一本适合于高职院校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学习《家具制造工艺》的专业教材,同时也可供家具企业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参考。
  本书主编刘培义是南京林业大学家具学科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曾先后在国内几家大型家具生产企业实习和工作过,现就职于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从事家具专业的教学工作,具有扎实的家具专业理论知识,熟悉家具生产工艺流程和制造技术,家具生产制造和企业技术管理的实际经验丰富。本书的编写正是其在多年教学、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过程中所掌握的最新理论知识、专业资料和技术成果的整理和总结。愿作者在这个研究领域内能持之以恒,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绩。
  吴智慧2012年夏
《木器设计与美学探微》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深入探讨木器设计领域的核心理念、发展脉络及其与人类生活、文化、技术变迁的复杂互动关系。不同于侧重于具体“制造工艺”的技术手册,《木器设计与美学探微》将焦点置于“如何思考木器”以及“为何如此设计”的哲学与实践层面。全书结构严谨,逻辑清晰,涵盖了从历史溯源到未来趋势的广阔视野,力求为设计师、历史学者、家具收藏家以及对生活艺术抱有热情的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解读框架。 第一部分:设计哲学与语境的构建 本部分首先确立了木器设计并非孤立的技术活动,而是深深植根于特定社会、经济和文化语境中的一种创造性实践。 第一章:从“器物”到“对象”:设计的本质界定 我们首先剖析了“家具”一词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内涵演变。古代的“器物”强调功能性、实用性与耐用性;而现代设计语境下的“对象”(Object)则加入了强烈的审美表达、情感投射和身份象征的意义。本章将引入现象学观点,探讨使用者如何通过与木制品的互动来构建自身对空间和时间的感知。设计不仅仅是形式的叠加,更是对人类行为的预设与引导。 第二章:美学理论在木器中的投影 本章将系统梳理影响木器美学的核心西方与东方美学思潮。从古希腊的“和谐与比例”原则,经文艺复兴对古典主义的回归,到启蒙运动对理性与清晰的推崇。随后,重点分析了日本“侘寂”(Wabi-Sabi)美学对木材自然纹理、时间痕迹的独特推崇,以及中国传统“师法自然”的设计观。探讨了形式主义、功能主义、装饰艺术运动(Art Deco)等20世纪关键美学运动如何具体地体现在木材的选材、结构表达和表面处理上。特别关注材料的“诚实性”原则——即设计应清晰地揭示木材的自然属性而非刻意伪装。 第三部分:历史的演进与风格的密码 本部分将时间轴拉长,系统梳理了影响现代设计面貌的关键历史时期的木器设计风格,着重于风格背后的驱动力。 第三章:古典主义的结构逻辑 追溯巴洛克、洛可可时期对奢华装饰和精湛细木镶嵌工艺的追求,分析其社会背景(宫廷文化)如何决定了形态的复杂性。重点分析了家具结构中隐藏的工程智慧,例如榫卯结构的演变,以及当时为适应特定功能(如贵族社交需求)而产生的定制化结构创新。 第四章:工业革命的冲击与现代设计的萌芽 详细论述工业革命对木材加工和设计理念带来的颠覆性影响。蒸汽动力和标准化工具的出现,使得“手工艺”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章着重分析英国工艺美术运动(Arts and Crafts Movement)对工业化粗制滥造的反动,以及其倡导的回归手作精神和正直结构。紧接着,探讨维也纳分离派和包豪斯学派如何将木材的应用推向几何抽象和功能至上的极致,强调木材作为一种“可重复构建的材料”的潜力。 第五章:中世纪现代主义的木语 深入研究20世纪中叶,以芬兰的阿尔瓦·阿尔托(Alvar Aalto)、丹麦的汉斯·维格纳(Hans J. Wegner)为代表的设计大师如何重新发现和利用弯曲木材(Bentwood)的技术潜力。分析他们如何通过对木材曲面加工和层压技术(Lamination)的创新,创造出既符合人体工程学又富有温暖质感的经典作品。本章强调了对地域材料和气候条件的深刻理解如何塑造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设计语言。 第三部分:材料的深度对话与可持续性 本部分转向当代设计的前沿议题,关注材料科学的进步以及环境伦理对木器设计提出的新要求。 第六章:木材的“皮肤”与“骨骼”:结构表达与表面处理的辩证 这一章不再是简单的介绍木材种类,而是探讨不同木材(硬木、软木、竹材、胶合板)的内在物理特性如何限制或解放设计师的想象力。重点讨论结构外露(如日本“木骨”结构)和结构隐藏(如现代主义的箱体设计)两种设计策略的优劣。表面处理方面,对比了传统油蜡涂装、清漆处理与现代环保涂料在视觉、触觉以及长期维护上的差异和哲学意涵。 第七章:技术赋能与数字木艺 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三维打印技术(3D Printing)以及五轴数控机床(5-Axis CNC)对传统木工技艺的补充与挑战。分析了参数化设计如何帮助设计师探索传统上难以实现的复杂曲面和结构,并讨论了数字制造技术如何促进小批量、高度个性化定制家具的生产模式。本章强调技术是服务于设计意图的工具,而非主宰者。 第八章:面向未来的伦理设计 本章聚焦于可持续性和循环经济在木器设计中的应用。讨论了森林管理认证(如FSC)的重要性,以及设计师如何通过“可拆卸设计”(Design for Disassembly)来延长家具的生命周期。探讨了利用再生木材、工程木材(Engineered Wood)以及创新生物复合材料作为替代性材料的可能性。强调当代设计必须承担起对地球资源的责任,设计出既美观耐用又对环境友好的作品。 结语:永恒的对话 总结木器设计在技术进步与文化传承之间的持续张力。木器,作为人类最古老、最亲密的伙伴之一,其设计语言将永远是人类文明发展、技术能力与审美追求的生动记录。 本书适合家具设计专业的学生、建筑师、室内设计师、家具史研究人员,以及所有希望理解一件精美木器背后深层文化与技术内涵的读者。它提供的是一种批判性的眼光,引导读者超越家具的实用功能,去欣赏和理解其中蕴含的智慧、历史与美学追求。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厚厚的《家具制造工艺》简直是为我这种对木工充满热情的新手量身定制的指南。从最基础的木材识别开始,它就展现出惊人的深度。我以前只知道红木和松木,但书里详尽地介绍了各种硬木、软木的特性、纹理、收缩率,甚至连不同产地的细微差别都有提及。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对木材的干燥和稳定处理过程进行了非常细致的阐述,这对于避免未来制作的家具开裂变形至关重要。书中不仅仅是理论堆砌,而是通过大量高质量的插图和实物照片,直观地展示了每一道工序——从原木到板材,再到精细的榫卯结构预处理。比如,讲到榫卯时,它没有满足于展示一个简单的燕尾榫图解,而是深入探讨了不同负荷条件下,斜切角对结合强度的影响,这对于我这种追求高品质手工制作的人来说,简直是宝藏。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传统胶合技术的那一章节,它详细对比了动物胶、酪蛋白胶和现代聚氨酯胶的适用场景和操作技巧,那种对工艺的敬畏感扑面而来。这本书的排版清晰,术语解释到位,即便是初次接触这些复杂概念的读者,也能很快跟上节奏,真正体会到“制造”背后的科学与艺术。

评分

说实话,我对这本《家具制造工艺》的期待值是中等的,主要想找点关于榫卯结构的书看看,结果它给我的远不止于此。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设计美学与结构力学交叉点的分析。书中有一部分专门讨论了“结构即装饰”,是如何通过优化支撑腿的斜度、控制侧板的厚度来在视觉上减轻笨重感,同时又不牺牲承重能力的。这部分内容非常具有启发性,它让我意识到,一件好的家具不仅要结实耐用,还要符合人体的感知和视觉的和谐。另一个让我眼前一亮的章节是关于“模具与夹具”的设计。作者详细展示了如何根据特定的弯曲木材或复杂曲面,设计出经济高效的压力夹具,这种DIY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其他只介绍标准操作的书籍所不具备的。书中对工具的维护和安全规范也提到了大量的篇幅,从磨刀石的目数选择到电动工具的接地检查,都一丝不苟。这种全方位的覆盖,让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工作手册,而不是单纯的知识汇编。

评分

我得说,《家具制造工艺》在处理复杂流程的模块化组织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把所有的知识点混在一起,而是清晰地划分了“从设计到下料”、“框架组装与校正”、“面板镶嵌与修边”、“表面精饰”等几个核心板块。我特别欣赏它在“故障排除”一章中展现的深度。比如,当遇到木材边角崩裂时,它提供了好几种不同的修复方案,并分析了每种方案对最终外观和强度的影响。此外,关于定制化生产与规模化生产的工艺差异对比,也写得鞭辟入里。它区分了手工刨光和砂光机打磨的最终手感差异,并提供了调整砂纸目数以适应不同木材的经验公式。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严谨,但并不晦涩,更多的是一种基于实践的论述,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材料特性的深刻理解。对于那些想要从“能做”提升到“做好”的制造者而言,这本书提供了清晰的进阶路径。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场关于时间、材料和耐心的哲学探讨。最让我震撼的是它对“环境因素对制造的影响”的细致描述。书中特别提到,在南方高湿度地区和北方干燥地区进行胶合操作时,需要调整胶水的开放时间和固化时间,甚至要对工作环境进行临时的湿度控制,这让我对家具制造的复杂性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告诉你“如何锯开一块木头”,而是告诉你“在今天这样的天气下,如何确保这块木头能被完美地、持久地固定下来”。关于环保和可持续性制造的部分,也写得非常前沿,例如提到了低VOC涂料的使用指南和边角料的二次利用设计。这本书的图文搭配极为精准,很多复杂的装配示意图,比如倾斜式滑轨的安装角度计算,仅仅依靠文字是很难想象的,但书中的3D透视图让一切变得豁然开朗。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兼具学术严谨性、技术指导性和人文关怀的综合性制造指南,是工具箱里不可或缺的一本。

评分

我本来以为这本《家具制造工艺》会是一本枯燥的教科书,但读完前几章后,我发现我完全错了。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木匠在耳边耳提面命,充满了实战智慧。我最欣赏它对“效率与精度”平衡的探讨。在谈到现代机械加工,比如数控机床和带锯的使用时,作者并未盲目推崇新技术,而是将机械操作与传统手工校准紧密结合起来。例如,书中详细描述了如何使用游标卡尺和千分尺来“复核”机器切割的精度,而不是完全依赖机器的自动读数。这体现了一种对工艺精益求精的态度。另外,关于五金件的安装部分,内容详尽到令人发指——从铰链的选择(比如德式全开铰链和传统合页的安装公差要求),到抽屉滑轨的水平对齐技巧,都配有详尽的步骤图解。我尤其注意到了关于表面处理那几章,它不仅讲了清漆和木蜡油的涂刷方法,还涉及到了不同底漆对最终色泽的化学反应,这极大地拓宽了我对“完成度”的认知。这本书绝不是一本入门速成手册,它是在教你如何建立一个可持续、高质量的家具生产思维体系。

评分

第一次从买外地货,发票没有,书塑封没有,表面明显磨痕,5星给的快递和快递员。

评分

很好 物流很快 书也不错

评分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和人们生活理念的日趋改变,体积偏小的小尺寸家具越来越走俏市场,很多以前一直专注于销售标准尺寸家具的知名家具品牌也开始将业务触角伸向小尺寸家具。

评分

2012年12月份,我国生产家具6381.62万件,同比下降4.90%。据前瞻网调查,1-12月,全国家具的产量达6.54亿件,同比下降2.38%。从各省市的产量来看,2012年1-12月,浙江省家具的产量达1.84亿件,同比增长1.39%,占全国总产量的28.08%。紧随其后的是广东省福建省山东省,分别占总产量的19.75%、15.70% 、10.41%。

评分

内容详实,工艺描述细致

评分

好东西,以前竟然不知道有这种书卖的,早知道早就买了。

评分

很好用的东东哦。。。。

评分

质量好,用着不错,京东可以信赖。

评分

2012年12月份,我国生产家具6381.62万件,同比下降4.90%。据前瞻网调查,1-12月,全国家具的产量达6.54亿件,同比下降2.38%。从各省市的产量来看,2012年1-12月,浙江省家具的产量达1.84亿件,同比增长1.39%,占全国总产量的28.08%。紧随其后的是广东省福建省山东省,分别占总产量的19.75%、15.70% 、10.41%。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