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中菁华

枕中菁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眭伟民 著
图书标签:
  • 清代小说
  • 文言小说
  • 章回小说
  • 情爱小说
  • 风月小说
  • 古典文学
  • 中国古典文学
  • 文学名著
  • 古典名著
  • 枕中菁华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书画出版社
ISBN:9787547905012
版次:1
商品编码:11193511
包装:盒装
出版时间:2013-01-01
页数:192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枕中菁华》刊出年代可靠、产地明确的唐宋瓷枕六十余方。书中有宋官窑方形枕,证实瓷枕不仅风行于宋代民间,而且也为皇室使用;唐三彩兔形枕、五代越窑秘色枕和北宋耀州窑青瓷刻花枕均属首次发表之物,极为罕见。宋定窑白釉雕塑枕、白釉剔花枕等,均为难得一见的精品。本书刊出之物校色精准,并有正侧俯仰照片,有的还附有线图,便于读者从不同角度观察遗物之特征。

作者简介

  眭伟民,沪港著名收藏家,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始收藏中国古代瓷器,尤以古代瓷枕收藏为丰。

目录

紧贴梦境的唐宋瓷枕——读《枕中菁华》刘新园
图版
1.白釉雕塑狮子如意形枕
2.翡翠绿釉剔划牡丹纹腰圆形枕
3.白釉剔划缠枝莲纹腰圆形枕
4.白釉褐彩剔缠枝纹腰圆形枕
5.白釉剔划牡丹纹腰圆形枕
6.白釉剔划婴戏纹腰网形枕
7.珍珠地戳花鹿纹如意形枕
8.秘色釉镂空殿宇形枕
9.天青釉长方形枕
10.橄榄青釉剔划缠枝牡丹纹腰圆形枕
11.黑釉孩童莲蓬形枕
12.三彩玉兔椭圆形枕
13.黑釉模塑瑞兽如意形枕
14.青白釉壁虎纹立柱如意形枕
15.青白釉点褐彩太少狮如意形枕
16.青白釉点梅花纹银锭枕
17.青白釉镂空缠枝莲纹内塑卧女形象腰圆形枕
18.青白釉少女荷叶形枕
19.青白釉雕塑孩童荷叶形枕
20.青白釉双狮子如意形座枕
21.青白釉镂空牡丹纹如意形枕
22.青白釉卧狮如意形枕
23.青白釉犀牛望月如意形枕
24.青白釉模印卷草牡丹纹立柱式如意形枕
25.青白釉点褐彩龟形长圆弧枕
26.绿釉卧虎海棠花形枕
27.黑地白花词牌长形枕
28.柿釉漏花长方形枕
29.黄釉椭圆形枕
30.黄白釉彩绘鹭鸶纹哈巴狗如意形枕
31.黄白釉褐彩狮子座如意形枕
32.白地剔填黑彩花生童子纹八角形长枕
33.白釉褐彩绘喜鹊纹八角形枕
34.白地剔填黑彩牡丹纹八角形长枕
35.褐彩牡丹纹八角形长枕
36.珍珠地刻划缠枝牡丹纹立柱式海棠花形枕
37.绿釉黑彩孩童形枕
38.珍珠地刻划牡丹叶纹网形枕
39.白地黑花芦苇鹭鸶纹椭圆形枕
40.白地黑花芦雁花草纹长方形枕
41.黄釉绞胎长方形枕
42.褐釉绞胎长方形枕
43.褐釉全体绞胎纹长方形枕
44.三彩刻印梅花纹长方形枕
45.三彩刻印梅花纹长方形枕
46.三彩伏牛海棠花形枕
47.白地黑褐彩模塑伏卧虎形枕
48.三彩“卧冰求鲤”纹长形枕
49.绿釉“忍”字椭圆形枕
50.三彩鱼纹腰圆形枕
51.三彩划绘牡丹缠枝纹腰圆形枕
52.白釉诗词腰圆形枕
53.白地黑花剔划牡丹纹立柱式如意形枕
54.黑地白花牡丹纹八角形枕
55.白釉黑彩山水人物长方形枕
56.白釉黑彩人物故事长方形枕
57.红珍珠地剔刻缠枝牡丹纹长方形枕
58.珍珠地刻划牡丹纹银锭形枕
59.珍珠地“德”“福”长形枕
60.珍珠地刻划牡丹纹腰圆形枕
61.珍珠地刻划牡丹纹腰圆形枕
62.青釉八卦纹方形枕
后记

前言/序言


烟雨江湖录:风云变幻间的江湖百态 引言 江湖,一个充满了刀光剑影、恩怨情仇的神秘领域。它既是武林高手们一展身手、争夺天下至尊地位的舞台,也是无数普通人为生存、为理想而挣扎、抗争的缩影。本书《烟雨江湖录》并非一部单纯的武侠小说,它更像是一幅用笔墨精心绘制的、立体而真实的江湖画卷,描摹了那个特定时代背景下,形形色色的江湖人物群像及其命运的跌宕起伏。 第一卷:初入江湖——山雨欲来风满楼 故事的开篇,我们将目光聚焦于一个名叫李青云的年轻人。他并非出身名门望族,只是一个偏远小镇上出身的孤儿,却拥有一身不俗的内功底子,那是他师父——一位行踪诡秘的江湖隐士留下的唯一遗产。李青云怀揣着对“侠义”二字的朴素理解,以及对逝去师父的承诺,踏入了波谲云诡的江湖。 初入江湖的李青云,如同惊涛骇浪中的一叶扁舟,显得那样渺小而无助。他首先遇到的挑战并非强大的敌人,而是人性的复杂。他帮助了一位被恶霸欺凌的村妇,却因此卷入了一场涉及地方豪强与邪派暗桩的纠葛之中。这一卷重点刻画了江湖的“灰色地带”——那些不为人知、却支撑着地方势力平衡的暗流涌动。 我们详细描绘了“黑水帮”的崛起。黑水帮的首领“铁手”沈万钧,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恶人,他有着自己的生存哲学和江湖道义。他信奉“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用铁腕手段整合了周边的小势力,却也为一方百姓带来了暂时的安宁。李青云与沈万钧的首次交锋,不是兵刃相向,而是理念的碰撞:是坚守理想中的“天道昭昭”,还是接受现实中的“江湖规矩”?通过这场冲突,我们展现了初入江湖者面对现实冲击时的迷惘与挣扎。 同时,本书也引入了重要的支线人物——女侠柳如烟。她隶属于一个以“济世救民”为己任的秘密组织“青云阁”。柳如烟的出现,为李青云带来了关于正邪边界的思考。她剑术高超,行事果决,但其背后“青云阁”的宗旨——以非常手段行侠义之事——也常令人生疑。他们的相遇,充满着试探、合作与对彼此身份的好奇。 第二卷:武林风云——至尊之位与陈年旧案 随着李青云的名声渐起,他被卷入了一场关乎整个武林格局的变动之中。武林盟主之位悬空已久,各方势力蠢蠢欲动,其中以“北境剑宗”和“南海五毒教”的争夺最为激烈。 北境剑宗代表着传统的武学正统,其掌门萧天涯,一身浩然正气,却也带着些许迂腐和固执。他坚信武林秩序必须由“德高望重者”来维护,对新兴势力充满警惕。而南海五毒教,则以其诡谲的毒术和层出不穷的阴谋,在江湖中掀起腥风血雨。 本书花了大量笔墨去构建这两大派系的内部结构和修炼体系。例如,剑宗的“无上剑意”的领悟,需要经历“心如止水”的枯燥修行;而五毒教的“七步夺魂散”的配制,则涉及对稀有药材和古老巫术的深入研究。 在探寻武林盟主之位的过程中,一件尘封二十年的“断玉崖血案”浮出水面。这起血案牵扯到了三位已故的绝顶高手,以及一份据说能让人功力大增的武学秘籍——《玄冥心经》。李青云和柳如烟决定联手调查,他们必须深入到历史的迷雾之中,面对前辈留下的恩怨。 调查线索将他们引向了隐居在深山中的老前辈——“药王谷”的谷主。这位谷主不仅精通医术毒理,对当年的血案亦有所知晓。通过与药王谷主的交谈和实地探访,李青云明白了,许多所谓的“正邪之分”,不过是历史叙事角度的差异罢了。当年的血案,或许源于一场误会,或是一次对力量的滥用。 第三卷:宿命对决与江湖新生 故事的高潮部分,集中在“凌霄塔”的论剑大会上。各大派齐聚一堂,表面上是推举新任盟主,实则是权力洗牌的最终摊牌。 此时,一直潜伏在暗处的真正幕后黑手——一个自称“天道执行者”的神秘组织开始浮现。他们并非为了武林至尊之位,而是想要彻底颠覆现有的江湖体系,建立一个由他们掌控的“绝对秩序”。他们的领袖,竟然是当年被认为死于断玉崖血案的一位高手。 这场论剑大会演变成了一场多方混战:李青云与柳如烟代表的“变局者”一方;萧天涯领导的“保守正统”一方;以及“天道执行者”的“颠覆者”一方。 在与“天道执行者”的首领对决中,李青云不仅要依靠师父传授的武功,更要融合他在江湖中学习到的各种流派精髓——他学会了权衡利弊,也懂得了隐忍与等待。最终,他以一种近乎“以柔克刚”的方式,破解了对方强大的功法,揭示了其企图控制天下的野心。 在最终的对决之后,武林势力格局被彻底打破。萧天涯虽败犹荣,他终于认识到,江湖需要革新而非一成不变的教条。柳如烟的“青云阁”也因行事过于激进而暴露了弱点,开始反思其“绝对正义”的教条。 尾声:烟雨落定,侠义长存 《烟雨江湖录》的结局是开放而富有哲理的。李青云没有选择成为新一任武林盟主,他深知权力带来的腐蚀性。他选择了归隐,但这次的归隐,不再是逃避,而是带着对江湖更深刻的理解,成为一个幕后的观察者和偶尔的引导者。 柳如烟则选择重塑“青云阁”,使其更加注重与民间疾苦的联系。而沈万钧的“黑水帮”,也在新秩序的建立中,逐渐转变为一股地方上的地方治安维护力量。 全书最后,作者着墨于江湖的“烟雨”:雨水洗净了血迹,迷雾散去后,新的风景正在酝酿。江湖依旧,但人心已变。侠义不再是单一的口号,它渗透在了每一个艰难的选择、每一次对弱者的援手之中,在烟雨朦胧中,展现出持久而温暖的光芒。本书旨在探讨,在一个没有绝对强权的世界里,个体如何定义自己的“道”与“义”。

用户评价

评分

角色塑造的立体感和复杂性,是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之一。这里没有脸谱化的好人或坏蛋,每个人物都带着自己难以言说的灰色地带和矛盾的驱动力。主角的成长弧线处理得非常真实,他们会犯错,会动摇,会因为过去的阴影而做出不理智的决定,但正是这些瑕疵,才让他们显得如此鲜活可信。我尤其欣赏作者对配角的挖掘,那些看似边缘的人物,其背景故事和动机线索都铺陈得十分到位,你甚至会为某个“反派”的悲剧命运感到惋惜。阅读过程中,我常常停下来思考:如果是我,在那种压力和环境下,是否会做出和他们一样的选择?这种强烈的代入感和道德上的审视,让这本书超越了一般的消遣读物,更像是一面映照人性的镜子。

评分

文字功底令人赞叹,这绝非是那种只求快速搭建故事框架的流水账式写作。作者的笔触带着一种古典的韵味,但用词又时常闪现出惊人的现代洞察力。很多段落值得反复玩味,它们不是用来推动情节的工具性文字,而是独立存在的艺术品。比如描述某个季节的更迭,或者对某件普通器物的描摹,作者总能从中提炼出哲理的火花,将日常的琐碎提升到了美学的层面。特别是对白的设计,更是高明之处,不同角色的语境、语气、用词习惯都区分得泾渭分明,根本不需要旁白去解释“谁在生气”或者“谁在掩饰”,仅仅通过他们说话的方式,人物的性格便跃然纸上。这种对语言本身的敬畏和精雕细琢,让这本书读起来有一种久违的“厚重感”,仿佛每一页都浸透了作者的心血与思考。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真是出乎意料地精准,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深谙如何在高潮和低谷之间平稳航行。开篇便抛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悬念,让我立刻被拉进了故事的漩涡。随着情节的推进,人物的内心挣扎和外部冲突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张力十足的叙事结构。尤其是在描述主角面对重大抉择时的心理活动,那种细腻入微的刻画,让人仿佛感同身受,甚至能嗅到空气中弥漫的紧张气息。书中的一些场景调度简直可以称得上教科书级别,光影的运用、环境的烘托,都服务于情节的推进,而非单纯的华丽辞藻堆砌。读到一半时,我一度猜测接下来的走向,但作者又总能在最关键的时刻给出令人拍案叫绝的反转,使得整个阅读体验始终保持着新鲜感和探索欲。这种对情节掌控力的自信,让读者完全沉浸其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只想一口气读到结局,去揭开那层层叠叠的迷雾。

评分

世界观的构建,展现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和严谨的逻辑。无论是背景设定的宏大叙事,还是对某个特定社会阶层生活细节的描绘,都显得脉络清晰、滴水不漏。作者似乎为这个架空的世界设定了完整的历史、地理乃至文化习俗,并且没有丝毫马虎地将这些元素融入到故事之中。最难得的是,这种详尽的铺陈并没有造成阅读上的累赘感,反而像是在为情节添砖加瓦,使得故事发生的场景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当角色们行走在那些虚拟的街道上时,你几乎可以闻到那里的尘土味和食物的香气。对于热爱构建复杂世界体系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饕餮盛宴,它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个可以深入探索的完整宇宙。

评分

这本书的后劲十足,读完合上书本后,那种回味悠长的感觉久久不散。它探讨的主题是深刻且永恒的,涉及权力、牺牲、身份认同等多个维度,但作者没有采取说教式的口吻,而是通过一系列扣人心弦的事件,引导读者自己去寻找答案。每当夜深人静时,书中的某个场景、某句台词就会突然浮现出来,引发我新的思考。我发现自己开始不自觉地将书中的理念和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对比和印证。这无疑是一本值得反复重读的作品,因为初读时你或许只看到了故事的表层结构,而随着时间的沉淀和个人阅历的增加,你将会在字里行间挖掘出更深层次的寓意和共鸣。它像一杯陈年的佳酿,越品越有味道。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