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中菁华》刊出年代可靠、产地明确的唐宋瓷枕六十余方。书中有宋官窑方形枕,证实瓷枕不仅风行于宋代民间,而且也为皇室使用;唐三彩兔形枕、五代越窑秘色枕和北宋耀州窑青瓷刻花枕均属首次发表之物,极为罕见。宋定窑白釉雕塑枕、白釉剔花枕等,均为难得一见的精品。本书刊出之物校色精准,并有正侧俯仰照片,有的还附有线图,便于读者从不同角度观察遗物之特征。
眭伟民,沪港著名收藏家,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始收藏中国古代瓷器,尤以古代瓷枕收藏为丰。
紧贴梦境的唐宋瓷枕——读《枕中菁华》刘新园
图版
1.白釉雕塑狮子如意形枕
2.翡翠绿釉剔划牡丹纹腰圆形枕
3.白釉剔划缠枝莲纹腰圆形枕
4.白釉褐彩剔缠枝纹腰圆形枕
5.白釉剔划牡丹纹腰圆形枕
6.白釉剔划婴戏纹腰网形枕
7.珍珠地戳花鹿纹如意形枕
8.秘色釉镂空殿宇形枕
9.天青釉长方形枕
10.橄榄青釉剔划缠枝牡丹纹腰圆形枕
11.黑釉孩童莲蓬形枕
12.三彩玉兔椭圆形枕
13.黑釉模塑瑞兽如意形枕
14.青白釉壁虎纹立柱如意形枕
15.青白釉点褐彩太少狮如意形枕
16.青白釉点梅花纹银锭枕
17.青白釉镂空缠枝莲纹内塑卧女形象腰圆形枕
18.青白釉少女荷叶形枕
19.青白釉雕塑孩童荷叶形枕
20.青白釉双狮子如意形座枕
21.青白釉镂空牡丹纹如意形枕
22.青白釉卧狮如意形枕
23.青白釉犀牛望月如意形枕
24.青白釉模印卷草牡丹纹立柱式如意形枕
25.青白釉点褐彩龟形长圆弧枕
26.绿釉卧虎海棠花形枕
27.黑地白花词牌长形枕
28.柿釉漏花长方形枕
29.黄釉椭圆形枕
30.黄白釉彩绘鹭鸶纹哈巴狗如意形枕
31.黄白釉褐彩狮子座如意形枕
32.白地剔填黑彩花生童子纹八角形长枕
33.白釉褐彩绘喜鹊纹八角形枕
34.白地剔填黑彩牡丹纹八角形长枕
35.褐彩牡丹纹八角形长枕
36.珍珠地刻划缠枝牡丹纹立柱式海棠花形枕
37.绿釉黑彩孩童形枕
38.珍珠地刻划牡丹叶纹网形枕
39.白地黑花芦苇鹭鸶纹椭圆形枕
40.白地黑花芦雁花草纹长方形枕
41.黄釉绞胎长方形枕
42.褐釉绞胎长方形枕
43.褐釉全体绞胎纹长方形枕
44.三彩刻印梅花纹长方形枕
45.三彩刻印梅花纹长方形枕
46.三彩伏牛海棠花形枕
47.白地黑褐彩模塑伏卧虎形枕
48.三彩“卧冰求鲤”纹长形枕
49.绿釉“忍”字椭圆形枕
50.三彩鱼纹腰圆形枕
51.三彩划绘牡丹缠枝纹腰圆形枕
52.白釉诗词腰圆形枕
53.白地黑花剔划牡丹纹立柱式如意形枕
54.黑地白花牡丹纹八角形枕
55.白釉黑彩山水人物长方形枕
56.白釉黑彩人物故事长方形枕
57.红珍珠地剔刻缠枝牡丹纹长方形枕
58.珍珠地刻划牡丹纹银锭形枕
59.珍珠地“德”“福”长形枕
60.珍珠地刻划牡丹纹腰圆形枕
61.珍珠地刻划牡丹纹腰圆形枕
62.青釉八卦纹方形枕
后记
角色塑造的立体感和复杂性,是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之一。这里没有脸谱化的好人或坏蛋,每个人物都带着自己难以言说的灰色地带和矛盾的驱动力。主角的成长弧线处理得非常真实,他们会犯错,会动摇,会因为过去的阴影而做出不理智的决定,但正是这些瑕疵,才让他们显得如此鲜活可信。我尤其欣赏作者对配角的挖掘,那些看似边缘的人物,其背景故事和动机线索都铺陈得十分到位,你甚至会为某个“反派”的悲剧命运感到惋惜。阅读过程中,我常常停下来思考:如果是我,在那种压力和环境下,是否会做出和他们一样的选择?这种强烈的代入感和道德上的审视,让这本书超越了一般的消遣读物,更像是一面映照人性的镜子。
评分文字功底令人赞叹,这绝非是那种只求快速搭建故事框架的流水账式写作。作者的笔触带着一种古典的韵味,但用词又时常闪现出惊人的现代洞察力。很多段落值得反复玩味,它们不是用来推动情节的工具性文字,而是独立存在的艺术品。比如描述某个季节的更迭,或者对某件普通器物的描摹,作者总能从中提炼出哲理的火花,将日常的琐碎提升到了美学的层面。特别是对白的设计,更是高明之处,不同角色的语境、语气、用词习惯都区分得泾渭分明,根本不需要旁白去解释“谁在生气”或者“谁在掩饰”,仅仅通过他们说话的方式,人物的性格便跃然纸上。这种对语言本身的敬畏和精雕细琢,让这本书读起来有一种久违的“厚重感”,仿佛每一页都浸透了作者的心血与思考。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真是出乎意料地精准,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深谙如何在高潮和低谷之间平稳航行。开篇便抛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悬念,让我立刻被拉进了故事的漩涡。随着情节的推进,人物的内心挣扎和外部冲突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张力十足的叙事结构。尤其是在描述主角面对重大抉择时的心理活动,那种细腻入微的刻画,让人仿佛感同身受,甚至能嗅到空气中弥漫的紧张气息。书中的一些场景调度简直可以称得上教科书级别,光影的运用、环境的烘托,都服务于情节的推进,而非单纯的华丽辞藻堆砌。读到一半时,我一度猜测接下来的走向,但作者又总能在最关键的时刻给出令人拍案叫绝的反转,使得整个阅读体验始终保持着新鲜感和探索欲。这种对情节掌控力的自信,让读者完全沉浸其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只想一口气读到结局,去揭开那层层叠叠的迷雾。
评分世界观的构建,展现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和严谨的逻辑。无论是背景设定的宏大叙事,还是对某个特定社会阶层生活细节的描绘,都显得脉络清晰、滴水不漏。作者似乎为这个架空的世界设定了完整的历史、地理乃至文化习俗,并且没有丝毫马虎地将这些元素融入到故事之中。最难得的是,这种详尽的铺陈并没有造成阅读上的累赘感,反而像是在为情节添砖加瓦,使得故事发生的场景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当角色们行走在那些虚拟的街道上时,你几乎可以闻到那里的尘土味和食物的香气。对于热爱构建复杂世界体系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饕餮盛宴,它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个可以深入探索的完整宇宙。
评分这本书的后劲十足,读完合上书本后,那种回味悠长的感觉久久不散。它探讨的主题是深刻且永恒的,涉及权力、牺牲、身份认同等多个维度,但作者没有采取说教式的口吻,而是通过一系列扣人心弦的事件,引导读者自己去寻找答案。每当夜深人静时,书中的某个场景、某句台词就会突然浮现出来,引发我新的思考。我发现自己开始不自觉地将书中的理念和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对比和印证。这无疑是一本值得反复重读的作品,因为初读时你或许只看到了故事的表层结构,而随着时间的沉淀和个人阅历的增加,你将会在字里行间挖掘出更深层次的寓意和共鸣。它像一杯陈年的佳酿,越品越有味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