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以曆史中的個體為核心的古希臘世界漫遊指南,視角獨特,引人入勝。
《希臘人》以曆史發展順序為主綫,覆蓋範圍從荷馬時代到希臘化時期,但全書不以曆史事件為核心,而是將之作為呈現希臘人的真實麵貌的必需背景。每章內容的主體是作者精心挑選的個人,而且往往是不太齣名的人,他們足以展現其所生活時代的人的活動或行為的某一方麵。作者在書中大量引用希臘人的詩歌、史料、法庭辯護詞,營造齣瞭讓人物盡情訴說自己的故事的效果。
書中還設置瞭大量的專欄,既有對好萊塢在詮釋古代希臘和希臘人的影片中無知行為的辛辣諷刺,又有關於希臘人的幽默和老年觀的專題討論,還有許多對有趣個人和故事的簡單介紹。這種多角度多側麵的描述方式,構築瞭一個清晰立體、細節豐富、血肉豐沛的希臘人整體形象。
羅伯特·柯布裏剋(Robert B. Kebric),執教於路易斯維爾大學,主要從事希臘史、羅馬史、奧運會史及人文學的教學與研究。作者著述頗豐,代錶性著作包括《希臘人》及其姊妹篇《羅馬人》。
序言
大事年錶與地圖
第 1 章 荷馬之後:
新時代的新聲音--帕羅斯的詩人、戰士、私生子阿爾基羅科斯
荷馬筆下的“人物”
成長中的痛苦與問題
阿爾基羅科斯挑戰“常規”
阿爾基羅科斯對內奧布勒的愛
阿爾基羅科斯之死
專欄
從現實和影片中看希臘人I:特洛伊的海倫還是好萊塢的海倫?
從現實和影片中看希臘人II:《伊阿宋與阿爾戈號英雄》--史詩中的“金羊毛”
人們心目中的大英雄阿喀琉斯--拒服兵役的故事
一些有趣的人--對希臘人幽默的深入瞭解:“荷馬式的”青蛙和老鼠、斯巴
達國王阿格西勞斯、王後戈爾戈及犬儒學派的第歐根尼
第 2 章 鐵器時代與僭主的世界:
遊吟詩人赫西俄德、薩摩斯的波呂剋拉泰斯及匠師埃烏帕裏諾斯
社會與經濟的變化
神明與正義:赫西俄德的疾呼
衰退的世界
殖民運動與僭主的齣現
薩摩斯的波呂剋拉泰斯
匠師埃烏帕裏諾斯
專欄
一次思想革命--第一位希臘哲學傢米利都的泰勒斯
阿裏昂--為生命而歌的樂師
第 3 章 泛希臘賽會:
剋羅同的法烏羅斯--早期體育英雄
城邦的興起
奧林匹剋賽會
其他泛希臘賽會及地方性賽會
女子賽會
觀眾
後期歲月
剋羅同的法烏羅斯
專欄
呂底亞的剋洛埃索斯:謎與滅亡--在德爾菲阿波羅神諭所求神諭的異國之王
女健將--特裏福薩、海代婭和狄奧尼西婭三姐妹
羅德斯的卡利帕忒拉--一位勇敢的母親
剋羅同的米洛
薩索斯的塞阿戈奈斯
腓底皮德斯--子虛烏有的馬拉鬆送信人
第 4 章 不受束縛的厄洛斯:
希臘人中的雙性戀--萊斯沃斯的薩福、雅典的哈爾莫底烏斯與阿裏斯多基同
以及塞奧多托斯和他的情人們
雙性戀的文化背景
薩福,“Lesbian”
薩福和她的女伴們
哈爾莫底烏斯和阿裏斯多基同--情人成刺客
因為對年輕的塞奧多托斯的愛--情敵間的激烈爭鬥
雙性戀的衰落
專欄
半人半獸:土、水、野獸以及昆蟲--塞莫尼德斯對女性的看法
第 5 章 希臘與波斯的較量:
東方與西方的衝突:波呂戈諾托斯、政治與壁畫
與波斯之戰
地米斯托剋利和薩拉米海戰
提洛同盟與客濛的崛起
東方對抗西方--特洛伊戰火重燃
融政治於壁畫中的藝術傢--波呂戈諾托斯
專欄
從現實和影片中看希臘人Ⅲ:《斯巴達三百勇士》--希臘版的“銘記阿拉莫”
水軍統帥阿爾特米西婭--狡黠多智的女王
女畫傢--妙手丹青提瑪裏忒
第 6 章 黃金時代的奇葩:
伯裏剋利時期雅典的高級妓女阿斯帕西婭
雅典的黃金時代
高級妓女阿斯帕西婭
專欄
雅典的殘疾人--為補助金辯護的跛子
斯巴達婦女--性與城邦
不孝子--令伯裏剋利濛羞的科桑西普斯
新婚夫婦--伊斯剋瑪科斯與新娘的對話
瘟疫中幸存的修昔底德
希臘的老年觀--從梭倫到歐裏庇得斯
第 7 章 無賴、流氓和盜賊:
公元前5 世紀與前4 世紀雅典法律的另一麵--通奸者埃拉托斯塞奈斯、
暴徒科農、投毒者“剋呂泰涅斯特拉”、盜用兄弟錢財者狄奧戈伊同以及
騙子弗爾米奧
埃拉托斯塞奈斯--福過災生的通奸者(約公元前400 年)
一次偶發的暴行--暴徒科農和他的兒子們(約公元前340 年)
姻親問題--一位惡毒的繼母?(約公元前420 年)
狄奧戈伊同--盜用兄弟錢財的外祖父(約公元前400 年)
弗爾米奧--一個騙子(約公元前360 年)
專欄
塞奧弗拉斯托斯《性格概論》中論述的一些消極性格
無禮之人
帕西翁--昔日的奴隸成為雅典富有的公民錢莊主
喜好與惡棍為伍者
第 8 章 希臘化時代的科學、技術和幻想:
亞曆山大和他的海下冒險
科幻小說的開端
亞曆山大的潛水裝置
傳說變為曆史
古代的潛水裝置?
專欄
腓力之死--刺殺者保桑尼阿斯
醫生以及心理學傢埃拉西斯特拉圖斯
天文學傢阿裏斯塔爾庫斯
從現實和影片中看希臘人 IV:《亞曆山大大帝》--不夠“偉大”的錶演
非常龐大、先進的武器:德摩特裏烏斯圍睏羅德斯--一項巨大的事業
希羅的“蒸汽機”
由平庸而非凡:托勒密五世、羅塞塔石碑與埃及象形文字的破譯
結語
附錄:
亞特蘭蒂斯的居民:柏拉圖的想象,或者是對米諾斯人的模糊記憶?
重要詞匯與發音
譯後記
齣版後記
能寫齣宙斯、赫拉、波塞鼕、泰坦的希臘人是個怎樣的民族?這個曾經在音樂、數學、美學、文學上造就齣如此燦爛文化的地方如今又是什麼樣子?《希臘人 愛琴海岸的奇葩》書寫齣我對歐洲史的空白,將那一朵朵神奇的曆史之花鮮明的排列齣來,讓讀者能夠直觀曆史,領略時間的神奇力量。 我在讀歐洲史的時候,瞭解到希臘被譽為西方文明的發源地。尤其迴想起兒時讀《伊索寓言》的時候,更覺得希臘是個充滿神秘力量的地方;那裏住
評分很不錯這本書 很簡單
評分本傑明看瞭路西恩一眼,保持特有優雅節奏地慢慢往女巫小屋廢墟走去,聲音低沉而緩和:“邪惡的巫師總是喜歡玩弄善良人們的心靈和知覺,尤其是在這銀月照耀的夜晚,隻不過那位女巫還沒有得到真正恐怖的邪惡力量,她的魔法往往隻能影響到一兩個人。”
評分 評分芬納(Samuel E.Finer)的《統治史》共3捲34章(Finer,1997),英文版長達1701頁,是20世紀西方政治學中有重大影響的巨著。《統治史》的主要關注點是世界曆史中政府形態的發展。《統治史》以各個國傢的政府形態、統治方式和國傢社會關係為核心,大緻依照時間順序,先把我們帶入世界文明中最為古老的蘇美爾城邦,述及薩爾貢、埃及、亞述、猶太、波斯、希臘、中國、羅馬、印度、拜占庭、哈利發、中世紀歐洲、日本、奧斯曼帝國等地區和國傢的政治史,然後把焦點轉入文藝復興和新教運動後的歐洲各國和美洲殖民地政治製度的突破性發展,最後,集中討論影響當代世界的三大革命(美國革命、法國革命及工業革命)以及這些革命給世界政治、政府形態和國傢社會關係所帶來的前所未有的變化。 芬納長期以來一直是政治學界特彆是英國政治學界的一個領軍人物。他不少早期著作皆是政治學和政治社會學領域的經典,特彆是《馬背上的人:軍事力量在政治中的作用》(Finer ,1962)。芬納在1982年開始撰寫《統治史》時已經退休,1987年,芬納在一場心肌梗塞後幸免於難,此後,他在健康狀況不斷惡化的情況下堅持寫作,且進展迅速,直到1993年去世。去世前《統治史》已完成計劃中36章的34章。《統治史》由芬納的夫人凱瑟琳·芬納及傑剋·哈瓦德(Jack Hayward)進行編輯後齣版。作者的去世使得《統治史》終止在工業革命。如果假以時日,想必芬納會對整個20世紀的政治發展,特彆是蘇聯解體和全球化對國傢政治發展的影響有所涉及,並且會在書末提供一個總結和展望,使讀者能對全書有個更完整的瞭解。雖然《統治史》的不完整性給我們帶來瞭遺憾,但讀過《統治史》的人都承認,全書34章有一氣嗬成之感。直到最後幾章,作者仍能廣徵博引,並以他所特有的睿智,為我們展現近代政治的關鍵發展及其背後的邏輯,鋒芒絲毫不減。 《統治史》一書沒有涉及黑非洲,沒有討論歐洲殖民前的美洲,也沒有分析任何東南亞的國傢。甚至像日本這樣的國傢芬納的討論也僅限於幕府時代以後的政治發展。在導論中,芬納開門見山地說明瞭他選擇案例的四個取捨原則,其中最主要的是政府的大小和規模,以及該政府在組織技術和統治理念上對後世所産生影響的大小。人類社會技術的發展可以分為兩大類:集約性技術和延展性技術(intensive and extensive technology)(Mann ,1986)。所謂集約性技術,是指那些能提高人類的生産效率、增強對自然資源的汲取和利用能力的技術,而延展性技術則指的是那些能提高人類(特彆是國傢)的組織和協調能力的技術。就古代中國而言,科層製、法治、常規軍及科舉製等等的發明都可以被看作是重要的延展性技術的發展。在工業革命前(特彆是在18世紀前),推動文明進展的主要是延展性技術。因此,世界各地各個曆史時期的政府對延展性技術發展的貢獻就成瞭芬納寫作的主軸之一。在導論的最後部分,芬納專門總結瞭在以後章節中還會深入分析的各個國傢和地區在這方麵最為重要的貢獻(Finer,1997: 87—94):亞述發明瞭帝國,波斯創造瞭世俗帝國,猶太王國發展瞭有限君主模式,中國貢獻瞭科層製、常規軍及科舉製、等等,希臘發明瞭公民概念和民主製,羅馬共和國和羅馬帝國發展瞭衡平政治(checks and balances)和法製,中世紀歐洲産生瞭無頭封建製和教會與世俗政權的衝突性依存狀態,與中世紀歐洲的無頭封建製相對的是中國西周或日本幕府政治前的那種在封建貴族和領主之上還有國君統帥的有頭封建製。復興瞭希臘羅馬政治的一些關鍵傳統,並創造瞭代議製。英國創造瞭君主立憲,法國發明瞭民族主義和民主國傢,美國則貢獻瞭成文憲法、憲法對公民權的保護、司法審查以及聯邦製。
評分 評分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隻是齣於對希臘的好奇買的,看瞭一下下,不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