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holder

生活的艺术家

生活的艺术家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李小龙 著,刘军平 译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03-29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13500
版次:1
商品编码:1118246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4-01
用纸:胶版纸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李小龙传世遗作震撼面世
  梁文道《开卷八分钟》诚意推荐
  他是战无不胜的功夫之王,
  却深谙玄妙的东方哲学,用无为的道家思想诠释功夫的真谛。
  他是叱咤风云的好莱坞名星,
  却厌倦浮华喧嚣的名利场,在宁静的自我思省中探求人生的真理。
  翻开《生活的艺术家》,你会遇见一个不一样的李小龙。

内容简介

  一直以来,李小龙都以一个功夫高手的形象闻名于世。但《生活的艺术家》却告诉读者,李小龙绝不仅仅是一介武夫,他还是出色的哲学家、心理学家、作家、诗人、艺术家、演员、社会学家和灵魂的探求者。他有着明确的人生追求——就是在生活的每个层面都力求完美,成为一个生活的艺术家。
  在《生活的艺术家》中,李小龙畅谈了他对功夫的独到看法和对人生的精妙洞见。这些鲜活的文字透过时空,将一代功夫之王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再现于读者面前。翻开这本书,聆听李小龙生命的交响曲,揭秘他传奇人生的智慧源泉。

作者简介

  李小龙,原名李振藩,美籍华人,祖籍中国广东佛山。一代功夫之王,武术哲学家,截拳道创始人。
  作为一代功夫名星,李小龙赤手空拳在好莱坞打出一片天地,征服了全球各地亿万影迷。作为一介武者,李小龙打遍天下无敌手,让“功夫(Kung Fu)”一词首次被写入英文词典中。他年仅33岁的人生是一段不朽的东方传奇。

  约翰·里特,当今世界上关于李小龙的工作、生活、训练法、及哲学思想的专业的作者。他是被李小龙遗产机构授权可以使用阅读所有李小龙的私人信件,草图以及他的读书笔记的人。里特还是《李小龙》杂志的合作出版商之一,“振藩截拳道中心”的官方时讯《仅仅知道还不够》的策划编辑,有广泛影响力的非赢利组织“李小龙教育基金会”的主席。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二十多年以来,人们知道李小龙主要是因为他在徒手格斗中展现出的身体技巧和心理战术。但是这本书却告诉我们,这种浅薄的看法根本就是不准确的。李小龙不仅是一位哲人、科学家、演员、制片人、导演、作家、诗人,而且还是舞蹈编导、武术家、丈夫、父亲以及朋友。作为一个人,李小龙试图寻求生活的每一个令人惊羡的层面,同时他也被经历的每一个过程所吸引。
  ——约翰·里特 李小龙研究专家

  西方人对李小龙的认识,是已经把他抬到一个哲学家的地步了。
  ——梁文道 《开卷八分钟》

  在这里,小龙剥掉了他内心灵魂的层层外衣,向世界展示他的真我。
  ——琳达·李·卡德维尔,李小龙夫人

  李小龙是许多人的偶像,其最伟大之处在于他激励着千百万年轻人追随他的足迹。
  ——施瓦辛格

目录

序言 艺术家之路 琳达·李·科德维尔
前言 生活的艺术家 约翰·里特
第一章 功夫之道
1.1 功夫之道:中国武术研究
1.2 功夫:东方艺术的核心
1.3 理解功夫
1.4 功夫的悟
第二章 功夫入门
2.1 教你自卫
自卫小招
自卫的基础
2.2 进攻和防御中的心理学
2.3 怎样选择武术导师
2.4 刚柔并济
2.5 我对功夫的看法
第三章 截拳道之道
3.1 截拳道:截击拳法之道
3.2 截拳道:走向自我解放之道
招式是某种倾向性的反应
真理不能被塑造或者被掩盖
什么是截拳道?
不变的状态是以变应变
一指望月
3.3 截拳道的终极源泉
启 蒙
道 德
哲 学
四肢(你的天然武器)有双重用途
遵守规则阶段(顺其自然阶段)
不动心的顿悟
涅槃再生
原始的纯净
六种病症
"家中的主人":让人的器官观察
截拳道
三个构成要素
若即若离
两种病症
不动心
五个主要要点
3.4 主 题
3.5 精湛的技艺
第四章 哲学与功夫
4.1 我为什么喜欢哲学
4.2 人的理解力
4.3 生活:事物的整体性
水中月
4.4 刚柔并济
4.5 道 家
4.6 阴 阳
4.7 放松身心
4.8 论西方哲学
4.9 柏拉图:说服的艺术
柏拉图的《高尔吉亚》(Gorgias)
4.10 苏格拉底
4.11 人类的本性
4.12 道德行为的相对性与绝对性
客观判断和主观判断
4.13 哲学家雷内·笛卡尔
笛卡尔的"沉思录"
笛卡尔的观点
笛卡尔的"我思"
4.14 "我要的颜色"
第五章 心理学与功夫
5.1 完形疗法的笔记
5.2 生物与其环境相适应的关系
5.3 三种哲学
5.4 自我调节与外在调节
5.5 胜利者和失败者
优势者
劣势者
5.6 四种基本哲学方法
5.7 思考即是角色演练
5.8 学习过程
5.9 对中的过程
过 程
5.10 症结--僵局
5.11 赫塞论自我意志
5.12 走向自我解放
第六章 武学手记
6.1 笔记一
6.2 笔记二
6.3 笔记三
三种错误
无拘无束
纯粹的"见"
什么是艺术?
6.4 笔记四
6.5 笔记五
第七章 表演艺术
7.1 到底什么是一位好演员?
7.2 作为整体形象的演员
7.3 表演艺术的自我实现与自我形象的实现
7.4 一位演员的心声
第八章 自我发现
8.1 李小龙在中国香港写的第一篇文章
8.2 自我发现过程(一)
8.3 自我发现过程(二)
8.4 自我发现过程(三)
8.5 自我发现过程:寻找真实的人(四)
8.6 自我发现过程(五)
8.7 自我发现过程(六)
8.8 自我发现过程:论自我实现(七)
8.9 自我发现过程(八)
8.10 充满激情的心境
附录一 诗 歌
李小龙原创诗歌
李小龙诗歌译作
附录二 书 信
生活的真正意义:宁静的心态
运用你自己的经验和想象
我是谁?
把绊脚石变成垫脚石
境由心造
哪里有绝对自由,哪里就有艺术生命
附录三 对手眼中的李小龙
欧内斯特·耐布(Ernest Lieb)
李俊久(Jhoon Rhee)
查克·罗礼士(Chuck Norris)
肯·克劳逊(Ken Knudson)
艾伦·斯迪恩(Allen Steen)
弗莱德·若恩(Fred Wren)
华利·杰(Wally Jay)
路易丝·德尔伽多(Louis Deigado)
杰·马瑟(Jay Mather)
海伍德·西冈(Hayward Nishioka)
乔·路易斯(Joe Lewis)
译后记
出版后记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功夫之道
  导读
  十八岁那年,当李小龙从香港回到他的出生地美国的时候,他把那时鲜为人知的中国功夫也带了回去。他曾设想,把鲜为人知的中国功夫文化介绍到北美大陆。
  事实上,李小龙曾经一度想在美国设立连锁的功夫协会。但是,随着他的学识与日俱增,哲学和武术的知识也日益精湛之后,他逐渐认识到,尽管传统美德备受推崇和尊敬,也并没有必要去极力颂扬它。
  但这并不意味着李小龙背弃了他的中国传统和哲学。他花了大量时间来寻找人类的共同根基,而不是寻找民族的根基,来证明他的信仰体系和行为。但有一点很有趣的是,1972年开始,当他试图用电影反映哲理方面的内容时,他所展示的道理仍是来自东方的传统。
  这些关于中国哲学和武术的文章写于20世纪60年代。我们可以从这些文章中看到:年轻的李小龙,带着激情的冲动,想向西方人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让他们分享中国文化之美。
  1.1 功夫之道:中国武术研究
  功夫是一种特殊的技能,与其说是一种体力活动或自我防卫手段,不如说是一种精巧的艺术。对中国人来说,这是一种心灵与技巧相配合的精妙艺术。功夫的原理并不像自然科学那样可以通过事实调查或接受教导来掌握。它必须顺其自然,像花朵一样,摆脱感情与欲望的羁绊,从思想中绽放出来。功夫原理的核心就是“道”——也就是宇宙的自发性。
  “道”这个词在英语中没有准确的对应词。如果把它翻译成为 “道路”、“原则”或“法则”,则是将它的含义变得狭隘了。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是这样描述它的: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道德经》(一)
  《世界哲学名篇》(Masterpieces of World Philosophy)这本书对“道”的解释是,“道是万事万物的无名之始,万物所遵循的规律,也是最高级、最终的形式,是万物生长的规律。”休斯顿·史密斯 的《世界宗教》这本书中认为:“道是终极的现实——或者说是所有生命背后的方法和规律, 或者说,人类的生命之道应该与宇宙的运行之道相和谐。”
  尽管没有一个词能替代“道”的意思,我还是用这个词来表示它:“真理”——功夫背后的真理,所有习武者应该遵循的真理。
  道孕育着阴阳。阴阳是在所有现象背后运作的一对互补的力量。阴阳之说又叫做太极,也是功夫的基本构架。而太极学说,或者叫万物本源之说,是在3000多年之前由周敦颐创立的。
  “太极”把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归纳为阴阳两大类,用双鱼符号来表示。此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争斗,相互转化,循环不息。“阳”代表了阳性、刚硬、雄性、实际、明亮、白昼、热量等等;而“阴”则恰恰相反,它代表了阴性、柔软、雌性、脆弱、黑暗、夜晚、寒冷等。太极的理论基础是,世上万物没有一成不变的。换言之,当事物兴盛到极点后,就会由盛转衰,化为“阴”,而衰到极端的时候则转入盛,此为“阳”,盛是引起衰的原因,反之亦然。整个的过程是一个盛衰交替,不断重复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阴阳两种力量,虽然它们表现出的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事实上却是相互依存的。换个角度讲,阴阳是统一不可分的。两者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互配合和更替。
  阴阳原理在武术中的运用体现为“和谐法则”,它旨在告诉我们:对于对手的力量不要顽抗,而要顺势而为。凡事发乎自然,更重要的是顺其自然,不要刻意或竭力勉强而为之。当甲对乙施加“阳”的力量时,乙不必以蛮力来抗击它,也就是说乙不应该以“阳”克“阳”,而是应该以柔克刚,顺应甲的力量。当甲的力量发挥到极限的时候,“阳”即开始转为“阴”,乙则在其力道将竭之际,发动力量(阳)来反击对手。这样,所有的动作过程纯系发乎自然,而非竭力为之。乙只需顺着对手的来势做出和谐、连贯的配合,不用负隅顽抗或竭力挣扎。
  我还联想到了另一条与此密切相关的法则,即“清静无为”。这一法则告诉习武之人:应该忘掉自己,并将自己的力量融入对手发势、变势的动作中。不要先发制人,要随着对手的招式变化而做出相应地动作。总之这一法则的基本观点就是通过后发制人,借力打力来击败对手。这也是习武之人从不自以为是,不贸然出手,不和对手正面交锋的原因所在。一个武艺高超的人在受到攻击时,不会急于对抗,他会随着对手的招式来回摆动,以此控制对手的攻击。这一法则也体现了非暴力不抵抗的原则,如同厚雪积压下的参天松柏,在大雪的重压之下树枝会很容易被折断,但纤细却柔韧的芦苇却能够以柔克刚,在重压之下不弯不折。孔子注解的《易经》也教导我们:“当我们身处急流之中时,必须要审时度势,顺应潮流。”在道家经典《道德经》中, 老子也向我们指出了柔的价值。与日常人们所想的恰恰相反,“阴”这种柔软、顺从的力量与人的生命与存在关系更为密切。有时屈从可以让人在困境中生存下来;“阳”则恰好与之相反,它表现了一种强硬和坚硬,它往往与富有活力、强悍的特点相联系,往往会使一个人在某种压力下崩溃,此即所谓“纯刚易折”(下面最后两行句子对其含义做了一番贴切的描述):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功夫中的动作的变化与头脑的反应是一致的。事实上,训练头脑就是为了支配身体动作,身随意念而动。因为头脑指挥着身体动作,所以控制头脑显得非常重要,但这决非易事。格伦·克拉克(Glen Clark)在他的著作《运动的力量》(Power in Athletics)提到了情绪对运动的影响。他是这样说的:
  每一个冲突焦点,每一种外在的情感都既有破坏性,又分散精力。它打乱了人的自然节奏,降低人的整体效率,它比体力的损耗更让人筋疲力尽,摧毁人内部节奏的情绪有:仇恨、嫉妒、欲望、妒忌、自傲、虚妄、贪婪和恐惧。
  要想更好地演练功夫中的每招每式,就必须要放松动作,在放松形体之前,应首先使意念和精神放松下来。为了达到这一点,习武之人必须保持一种静谧与平和的心态,即掌握好“无心”原则。“无心”并不意味着大脑一片空白,而是指摒弃了所有的情感,它也并非简单的心平气和。尽管沉着冷静也十分重要,但“无心”的主要原则是思想的无欲无求。习武人能让自己的意识成为一面镜子,它一无所有,但又包罗万象;它接纳一切,但又一无保留。正如艾伦·瓦兹(Alan Watts)先生所说,无心是“一种整体的状态,那时思想能随意简单地运作,不受潜意识或自我意识的影响。”
  他的意思就是,让思想随意,不受潜意识或自我意识的干涉。如果思想能随意漂流,在其运转时就不会有任何阻滞。阻力的消失也就是潜意识的消失。凡事都不要刻意而为,每时每刻让一切顺其自然,既来之,则安之。因此,无心并不是没有情感和感觉,而是一种感觉没有阻滞的状态。它可以抵抗任何情绪的影响。“就像河流一样, 万物永无停息地流动着,不会休止,不会静止。”就像我们有时用眼睛去看东西,实际上是一种视而不见,眼中无物的状态。非意识就是运用像我们那样用眼睛一样去支配思想。老子的追随者庄子说过一段大意如下的话:婴孩每天看东西,眼睛一连眨都不眨,是因为他没有聚焦于特定的物体。他走动时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停下来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他将自己与环境融为一体。这是心理健康之道啊。
  因此,在功夫中注意力集中,并非是指通常的集中全部精力在唯一的目标上,而仅仅是对外界随时可能发生的事件,保持一种静态的警觉。这种精力的集中就好像球迷在观看一场足球赛时,并不会只关注某个队员,而是关注整场比赛发展的态势。同样,习武之人在格斗中,也不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手的某一身体部位上,特别是当他遇上很多对手时。举个例子,如果十个人袭击他,一个接一个想上去打倒他。他解决一个,就转到另一个,根本没时间让脑子缓一缓。不管他一拳接一拳打得有多么迅速,他也不能在两者之间停下来,在这种情况下,这十个人才得以一个接一个地被击败。只有当思想能毫无阻滞地从一个转到另一个时,这样的成功才有可能发生。但是如果思想不能以这种方式思考转动,那么肯定会因为某两次攻击之间的冲突而招致失败。
  思想无处不在,因为它并不依附任何事物。思想之所以能保持无处不在,是因为当它想到这个或那个事物时,并不会受其牵制。思绪的涌动就像是灌满池塘的池水,仿佛随时都会溢出来。因为水是自由的,所以它有着取之不竭的能量。因为水是空虚的,它才能接纳万物。因此,张成智(音译Chang Chen Chi)把这样的情形比作“宁静的自省”,他在《习禅》(the Practice Of Zen)中写道:“宁静意味着无思无虑的平和,自省意味着生动清晰的意识。因此,宁静的自省就是清晰地意识到无思无虑的状态 。”
  就像先前提到的那样,习武之人旨在让自身和对手之间能够和谐一致。实现和谐一致不需要通过武力,因为武力会引起更大的冲突和反抗,我们需要采取的是一种柔顺的态度。换句话说,习武之人要去推动对手自发性的发展,而不应冒险用自己的行为来干涉对手。他放弃了所有主观感受和个性,忘记自己的存在,随着对手动作而动。在他的意识之中,他和对手已经是相互合作,而不是相互排斥。当他个人的自我意识和有意识的努力屈服于他者的力量时,他就达到了“无为”的最高境界。
  “无”的意思就是“不”和“没有”,而“为”的意思就是“行动”,“做”,“奋斗”,“竭力而为”,或“忙于什么”。“无为”并不是真的什么都不做,而是明心见性,要让自己的思想自由流动,完全不受任何内在或外在的干扰。功夫里的“无为”意味着自然而然的动作,或是意向行为,主宰力量的是思想而不是感官。在格斗中,功夫高手都在忘记自己的存在,而随着对手动作而动。他放弃了所有的自我反抗意念,而采取了一种柔顺的态度。他将意念放松,使动作解除了包袱。而一旦意随念生,动作也会随之启动,立即展开对敌人的攻击。但是一旦停下来思考,他的动作就会受到阻碍,这时,他的对手就能马上打倒他。因此,凡事都要发乎自然,绝不可刻意或竭力而为。
  我们通过“无为”,达到了一种泰然处之的境界。就像庄子指出的那样,这个被动的获得,将使习武之人从奋斗和竭力而为中解放出来。庄子说过这样二段话:
  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挠心者,故静也。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故帝王圣人休焉。休则虚,虚则实,实则伦矣。虚则静,静则动,动则得矣。静则无为,无为也,则任事者责矣。无为则俞俞。俞俞者,忧患不能处,年寿长矣。
  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庄子》外篇天道(四)
  在己无居,形物其著。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 故其道若物者也。 物自违道,道不违物。
  《列子·仲尼篇》(五)
  在习武之人看来,自然现象中最无为的就是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这句摘自《道德经》的话向我们说明了水的本性:水是如此纤细,以至于没法捧住一把;打它,它不会疼痛;戳它,它也不会受伤;割它,它也不会分开。它自己无形,它的形态是由盛载它的容器决定的。受热变成蒸气后,虽然无法看见,但它的力量却足以使地球天崩地裂。冰冻起来,它能结成巨大的冰山。它一会儿像尼亚加拉大瀑布(Nigara Falls)一样,汹涌澎湃,一会儿像宁静的池塘一样,平静无声。它时而像一个湍急可怕的急流,时而像炎热夏日里的泉水那样,令人心旷神怡,如饮甘泉。这也就是“无为”的原则: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 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居上而民不重,居前而民不害。是以 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道德经》(七)
  这个世界上人熙来攘往,不少人希望出人头地或造出点声势来。他们想力争上游,出类拔萃。这种抱负对于习武之人来讲并不适用,习武者应抛弃所有自以为是,争强斗胜的心理。《道德经》说: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居。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 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老子《道德经》(八)
  一名优秀的习武者,根本不应该有骄傲自满的情绪。《激情心灵状态》(The Passionate State of Mind)的作者爱里克·霍夫尔(Eric Hoffer)说:“骄傲会使人产生一种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在他人眼里,骄傲强调的是个人的优越身份或地位。骄傲还会产生恐惧和不安全感,因为当一个人十分渴望获得他人的尊敬时,他会不知不觉地产生一种恐惧心理,害怕失去目前这种高高在上的地位。于是,如何保护现有的身份和地位,就成了他最迫切的需要,这会使他感到焦虑不安。霍夫 生活的艺术家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生活的艺术家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生活的艺术家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生活的艺术家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很不错,包装好,质量不错,真没什么问题了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好书,值得学习和收藏

评分

因为热爱,所以关注,很不错

评分

循龙迹,探哲学,一睹为快

评分

这书很好,发货快,好书值得一读!

评分

正版,非常好,开始读书

评分

正版新书,性价比高,书的质量很好,内容经典!

评分

不到24小时就送达手中了,服务态度好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生活的艺术家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