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多次推荐《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但是众多读者尤其是党政机关的官员因为缺乏世界历史知识而遇到了阅读障碍。为此,人民出版社特别推出类似辅导读本的《<旧制度与大革命>导读>>和《托克维尔回忆录》两本图书。
《<旧制度与大革命>导读》以时间为经、著作为纬,在介绍托克维尔的生平及时代背景的前提下,试图对他的《旧制度与大革命》、《托克维尔回忆录》和《论美国的民主》等三本重要著作进行全方位解读,帮助读者系统、全面、深入地理解托克维尔思想的全貌和精髓,避免对托克维尔思想的误解或歪曲。
目录
摘 要
引 言
第一章 无所适从的法国贵族
一、一个贵族的教育
二、时代的洗礼
第二章 民主的实践:凝视美国
一、“发现”美国
二、美国的民主
第三章 民主的抽象:超越美国
一、民主的悖论:两副面孔
二、民主的保证:自由
第四章 法国的革命:现实的长剧
一、力不从心的政治家
二、1848 年革命
第五章 法国的革命:历史的反思
一、回到过去
二、法国大革命
第六章 一条“未走的路”———以法国为例
一、托克维尔的身后命运
二、思想谱系中的托克维尔
结 语
附录一 托克维尔年表
附录二 托克维尔的美国观
附录三 托克维尔的民主理论
附录四 托克维尔的宗教观
参考文献
后 记
精彩书摘
在20 世纪30 年代末以来西方对极权主义的批判中,一位几乎被人遗忘的19世纪法国思想家亚力克斯·德·托克维尔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而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相对于左派的普遍失势,西方世界保守的自由主义的复兴更是把他的声望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在冷战结束以后仍然持续不衰。由于托克维尔的复兴是以现实的政治需要为契机的,他的著作和思想常常被人为地任意裁剪,其严重程度甚至使学者们抱怨在我们的时代,人们不加阅读而引用托克维尔甚至比他们对待《圣经》和莎士比亚尤甚。
托克维尔生活在一个“民主正张满帆前进”的时代,他毕生在实践上为法国的政治前途左冲右突,在价值上为自由殚精竭虑,调和民主(平等)与自由是贯穿其政治生涯和著述的唯一主线。今天,解读托克维尔的著作不仅有助于了解19世纪的美国和法国的民主实践,而且有助于从理论的高度理解民主与自由的辩证关系,并对民主的危险保持清醒的认识;同时,对于我们了解英国自由主义传统之外、法国大革命之后的法国自由主义也有助益。
托克维尔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受到我国学界的关注,但目前还没有全面探讨托克维尔的专著。考虑到一斑未必能窥全豹,同时为了避免对托克维尔思想的误解或歪曲,厘清托克维尔其人其作的本来面目就显得极为必要。缘此,笔者试图以时间为经、著作为纬尽可能全面地介绍托克维尔的思想以及西方学界对托克维尔的研究。为此,本书分六章,第一章将简要介绍托克维尔的家庭、教育及时代背景,它们对托克维尔此后的一生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第二、三章将主要探讨他的第一个主题(美国)“民主”,阐释他的第一部重要著作《论美国的民主》,涉及他对美国民主实践的解析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抽象的民主理论的升华;第四、五章将主要探讨他的第二个主题(法国)“革命”,阐释他的《回忆录》和《旧制度与大革命》,分析自法国大革命以来法国连绵不断的革命以及民主的困境,追溯法国革命的源头并试图找出法国民主举步维艰的原因;第六章将主要介绍托克维尔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托克维尔思想的源流。
总之,托克维尔试图表明:民主时代的中心课题是在迈向平等的同时保全自由,否则民主也面临堕入专制的风险,唯一的化解之道是自由———作为个人和作为公民的自由。
……
《旧制度与大革命》导读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总统是靠不住的:近距离看之二
评分
☆☆☆☆☆
如彗星划过夜空:近距离看之四
评分
☆☆☆☆☆
清闲的读者,这部书是我头脑的产儿,我当然指望它说不尽的美好、漂亮、聪明。可是按自然界的规律,物生其类,我也不能例外。世上一切不方便的事、一切烦心刺耳的声音,都聚集在监牢里;那里诞生的孩子,免不了皮肉干瘦,脾气古怪,心思别扭。我无才无学,我头脑里构想的故事,也正相仿佛。如果生活安闲,居处幽静,面对清泉旷野,又值天气晴和,心情舒泰,那么,最艰于生育的文艺女神也会多产,而且生的孩子能使世人惊奇喜欢。有的爸爸溺爱不明,儿子又蠢又丑,他看来只觉韶秀聪明,津津向朋友们夸赞儿子的伶俐逗趣。我呢,虽然好像是《堂吉诃德》的爸爸,却是个后爹。亲爱的读者,我不愿随从时下的风气,像别人那样,简直含着眼泪,求你对我这个儿子大度包容,别揭他的短。你既不是亲戚,又不是朋友;你有自己的灵魂;你也像头等聪明人一样有自由意志;你是在自己家里,一切自主,好比帝王征税一样;你也知道这句老话:“在自己的大衣掩盖下,可以随意杀死国王。”所以你不受任何约束,也不担承任何义务。你对这个故事有什么意见,不妨直说:说它不好,没人会责怪;说它好,也不会得到酬谢。
评分
☆☆☆☆☆
政治学者、经济学家不谈历史,甚至不谈现实,在设定结论的情况下,再来寻找符合论证需要的数据和案例证据,由此得出的所谓分析结论不仅常常是苍白的,而且也显然是荒谬的。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经济、历史学界至今涌现不出一个尼尔·弗格森的原因。
评分
☆☆☆☆☆
很好,很快,很放心!
评分
☆☆☆☆☆
二、1848
评分
☆☆☆☆☆
24428条
评分
☆☆☆☆☆
(9W8%好评)
评分
☆☆☆☆☆
88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