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故事新編

西晉故事新編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馬舒 著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華夏齣版社
ISBN:9787508073125
版次:1
商品編碼:11175258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3-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45
字數:247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我尊敬的、景仰的父親馬舒先生是典型的浙江纔子,他前半生顛沛流離,後半生則鬱不得誌,嘗感嘆此生徒有大誌,卻始終碌碌無為,直到離休後纔做成一件有意義的大事,即寫成並齣版瞭三部曆史故事書。
  記得首部《西晉故事新編》寫成時,齣版界風氣尚可,第一版(1984年)就印刷瞭64000冊,這個數目在現在可算得是暢銷書瞭。父親為此振奮莫名,寫作情緒更為高漲。但數年後中華書局第二次印刷(1990年),隻有可憐的4000冊——那時的齣版市場已經被港颱書籍淹沒瞭。對於後兩部書的清冷遭遇,父親不免嘆息“現在人們隻愛看那些無中生有的野史和戲說,看正史的沒多少瞭……”尤其是“西晉”齣版後,父親發現其中尚有幾處錯誤,遂親自勘校,希望有一天重新排版時能予彌補糾正,可惜再無機會,終抱憾而去。
  隨著齣版界逐漸迴歸理性,華夏齣版社慧眼識珠,決定重新組織齣版“兩晉”、“南北朝”、“隋”三部書,這不啻是史書齣版市場“由亂而治”的信號和福音。責任編輯查純女士與我聯係時,我代錶馬舒先生版權繼承人明確錶示並不擔心書籍的裝幀質量,隻要求杜絕運用現代電腦技術排版時常犯的隻求速度、不重審校的毛病。這不但是父親生前的願望,也應當是大眾的需求。

作者簡介

  馬舒(1924—2007),原名馬遠澍,生於浙江省寜波市,1982年在江蘇省委《群眾》雜誌編輯部離休。
  離休後,馬舒先生積極編寫曆史新書,自1984年起至1992年,先後編寫齣版瞭《西晉故事新編》、《東晉故事新編》、《南北朝故事新編》、《隋朝故事新編》等通俗曆史讀物約一百四十餘萬字,受到許多史學界行傢的高度贊譽,並因此榮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終生奬勵)。

目錄

1 高平陵之變
2 司馬昭之心
3 絕交書
4 勸進書
5 桃符座
6 “不食武昌魚”
7 羊祜坐鎮襄陽
8 樹機能反晉
9 下定伐吳決心
10 “一片降幡齣石頭”
11 二將爭功
12 洛陽紙貴
13 裴秀與皇甫謐
14 兩萬畝田
15 “可比桓、靈”
16 鬥富
17 白癡太子
18 殺楊駿
19 楚王的下場
20 張華執政
21 周處除三害
22 暗害太子
23 一舉兩得
24 白虎幡
25 綠珠墜樓
26 狗尾續貂
27 三王起兵
28 齊王擅權
29 長沙王殺齊王
30 流民大營
31 李特逞雄
32 張昌鬧五州
33 李雄稱王稱帝
34 書生帶兵
35 “華亭鶴唳豈可復聞”
36 活烤長沙王

精彩書摘

  1 高平陵之變
  晉朝的天下是司馬炎(236—290)不用一兵一卒,從曹魏手裏以禪讓的名義拿過來的。怎麼會那樣容易得來一個皇朝呢?那是因為有他祖父司馬懿(179—251)、伯父司馬師(208—255)、父親司馬昭(211—265)處心積慮地經營幾十年打下的基礎。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曹操(155—220)逐步統一瞭中國北方。司馬懿是河內郡溫縣(今河南溫縣西)人,祖上許多人做過兩漢的大官,是有名的望族。公元201年(東漢建安六年),司空曹操邀請司馬懿齣來做官,但他還想觀望一下,又不敢公開拒絕,假說患瞭半身不遂的風痹病,托病不去做官。曹操估計司馬懿不一定是真病,秘密地派人在夜間去探察虛實。司馬懿事先得到消息,整日整夜都躺在床上。那人偷偷地溜到司馬懿臥室外麵,從門縫裏望去,隻見侍者都忙個不停,獨有司馬懿堅臥不動,看樣子確實是癱瘓瞭。此人嚮曹操迴報後,要司馬懿做官的事,纔暫且擱在一邊。
  有一天,司馬懿發現傢中藏書發黴,叫人把它們攤在庭院裏吹吹風。不料突然烏雲密布,一陣暴雨傾瀉而下。司馬懿忘瞭自己還在裝病,一骨碌從床上蹦起來,去搶收書籍,不巧被傢中一個婢女看到瞭。
  ……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馬舒而優雅卻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來達成優雅不是30女人的專利也不是名門望族女子的專利而是每個女人一生的功課每個女人都有過優雅生活的能力西晉故事新編如果上帝沒有給你美貌那何不努力做到優雅來超越美貌呢如果你已經幸運地擁有美貌那何不用優雅來超越時光讓這美貌曆久彌新呢說到優雅再沒有比法國女人尤其是巴黎女人更有資格詮釋的而隻有深諳法式優雅之道的中國女人我尊敬的、景仰的父親馬舒先生是典型的浙江纔子,他前半生顛沛流離,後半生則鬱不得誌,嘗感嘆此生徒有大誌,卻始終碌碌無為,直到離休後纔做成一件有意義的大事,即寫成並瞭三部曆史故事書。記得首部西晉故事新編寫成時,界風氣尚可,第一版(1984年)就印刷瞭64000冊,這個數目在現在可算得是暢銷書瞭。父親為此振奮莫名,寫作情緒更為高漲。但數年後中華書局第二次印刷(1990年),隻有可憐的4000冊——那時的市場已經被港颱書籍淹沒瞭。對於後兩部書的清冷遭遇,父親不免嘆息現在人們隻愛看那些無中生有的野史和戲說,看正史的沒多少瞭尤其是西晉後,父親發現其中尚有幾處錯誤,遂親自勘校,希望有一天重新排版時能予彌補糾正,可惜再無機會,終抱憾而去。隨著界逐漸迴歸理性,華夏社慧眼識珠,決定重新組織兩晉、南北朝、隋三部書,這不啻是史書市場由亂而治的信號和福音。責任編輯查純女士與我聯係時,我代錶馬舒先生版權繼承人明確錶示並不擔心書籍的裝幀質量,隻要求杜絕運用現代電腦技術排版時常犯的隻求速度、不重審校的毛病。這不但是父親生前的願望,也應當是大眾的需求。更懂中國女人的內心需求石楠曾在巴黎待過很長一段時間前前後後有八年之久所以對法國女人的時尚裝扮以及為人處世之道瞭解得甚為透徹如果你像我一樣看過石楠齣國之前的照片那麼石楠站在你麵前的時候你一定認不齣她來完全變瞭一個人——從略帶些嬰兒肥的青澀少女一下子蛻變成瞭一位裝扮得體談吐風趣顧盼生姿的優雅熟女時間的原因固然存在但也不能否認漫長的法國生活對她的影響有多深遠從外在到人生觀幸福觀希望每一個看到這本書的人都能通過這本小書一步一步從內到外走嚮優雅並從此改變自己枯燥乏味一成不變的生活擁抱完美幸福的人生1高平陵之變晉朝的天下是司馬炎(236—290)不用一兵一卒,從曹魏手裏以禪讓的名義拿過來的。怎麼會那樣容易得來一個皇朝呢那是因為有他祖父司馬懿(179—251)、伯父司馬師(208—255)、父親司馬昭(211—265)處心積慮地經營幾十年打下的基礎。東漢末年群雄並起,曹操(155—220)逐步統一瞭中國北方。司馬懿是河內郡溫縣(今河南溫縣西)人,祖上許多人做過兩漢的大官,是有名的望族。公元201年(東漢建安六年),司空曹操邀請

評分

書是正版,非常棒,價格不貴。

評分

書寫的很好,把史史用易懂活潑的語言娓娓道來,真乃好書!!

評分

買來剛剛好,孩子能讀,囤書有罪。

評分

東漢和魏初,傳佛教的都是鬍僧,漢人拜佛無非是想求福禳災,並不重視它的教義。魏晉間東來鬍僧更眾,洛陽佛寺多至十數,中國士族中也開始有人齣傢學佛,硃士行就是最早齣傢的一人(二六○年,魏甘露五年,齣傢,宗教活動則在西晉時)。硃士行到於闐國求梵書及鬍本佛經,在外國二十餘年,歸國後譯齣《放光般若經》,宣揚大乘教義。世居敦煌的月支人竺法護遊學西域諸國,通三十六種語言,求得大量佛經,歸國後專心譯經,佛學大行於世。西晉時有不少漢鬍人譯經,但法護譯經最多,聲名最大,為西晉佛教的代錶人物。僧徒不僅以空無宗旨與清談傢相呼應,而且還模仿清談傢放蕩生活。東晉孫綽《道賢論》,以佛教七道人比竹林七賢,陶潛《群輔錄》以沙門於法龍(即支孝龍)為八達之一,清談傢取佛學來擴充自己的玄學,鬍僧依附玄學來推行自己的宗教,老莊與佛教結閤起來瞭

評分

很不錯的書,石頭城舊夢 石頭城是值得思念的地方,其值得思念的核心,在於其曆史和文化,更在於其曆史、文化和今天的結閤,和思念者的結閤。這樣纔有味道,有情思。秦淮碧水,門巷烏衣,如你不讀一讀《南史》你是不會有“六朝如夢鳥空啼”的興亡之感的。這你又如何能理解南京,南京又如何能聯係你,“白門柳色殘鞦雨,玄武湖波淡夕陽”,對你也隻是過眼雲煙,不會引起你的思念瞭——那還不如到新街口買隻闆鴨,迴去切半隻蒸蒸,下下老酒,還是有滋有味,可能口角留香,在剔過牙齒、打過飽嗝、摸摸肚皮之餘,也許會想起南京——不過,這也不容易,當年我在南京時,中央商場賣闆鴨的,堆的像小山一樣,幾角錢一斤,春節時,十元錢買三隻大肥鹹水鴨,到上海親戚傢送禮過年,隻用我月工資十分之一,瀟瀟灑灑白吃一個寒假,人傢還說我禮品豐盛,今天能想像嗎? 整整四十年前,我從遙遠的北國來到這久已憧憬的六朝勝地,石頭城、建鄴古都、應天名府……說不完的陳芝麻、爛榖子在我腦海中盤鏇,帶著一腦袋這樣的思念,從下關下車,坐三輪車兩毛錢進瞭挹江門,經山西路、頤和路,一直到草場門角下,頤和路一轉彎,除去A、B大樓兩座建築而外,一路隻是菜園,鞦山、竹籬……直到草場門,纔看到新蓋樓房,而草場門卻是不開的,隻有封閉的城門和傾頹的長滿瞭野草的城牆,蕭瑟、寥廓,空氣中充滿瞭江南的濕度,即所謂六朝煙水氣瞭。我深吸瞭一口氣,似乎已溶化在它的懷抱中……

評分

書內容不錯,而且沒有錯字,就是插圖有點簡陋,如果配上精美的插圖就更好瞭!

評分

書內容不錯,而且沒有錯字,就是插圖有點簡陋,如果配上精美的插圖就更好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